'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

出兵敘利亞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第一次大規模的遠征行動,其意義自然不言而喻。空天軍的表現最為搶眼,成立僅數月便迎來大考,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相對而言,俄羅斯海軍要低調得多。

但低調並不意味著無所作為,而是在合適的時間和場合發揮出自己獨特的作用。從參戰之初的物資運輸、兵力投送,到此後水面艦艇、潛艇發射口徑導彈對陸打擊,再到庫茲涅佐夫航母戰鬥群首次實戰部署、地中海分艦隊組建,俄海軍展示著俄羅斯民族對海洋的雄心和力量。四大艦隊和裡海區艦隊輪番參戰,兵力構成囊括了水面艦艇、潛艇、海軍航空兵等,可謂是新時期俄羅斯海軍力量的全景式展示,為我們觀察俄羅斯海軍發展提供了重要窗口。

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主要扮演了3個角色:一是敘利亞快車,向敘利亞運輸大量作戰物資;二是攻防多面手,作為空基對地打擊力量的補充,同時擔負起了敘利亞靠地中海區域的防空警戒任務;三是威懾排頭兵,通過軍演等多種方式進行威懾,使西方國家不敢輕舉妄動。勝利從來不是廉價的,總結和吸取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失對我們當下有著重要意義。

"

出兵敘利亞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第一次大規模的遠征行動,其意義自然不言而喻。空天軍的表現最為搶眼,成立僅數月便迎來大考,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相對而言,俄羅斯海軍要低調得多。

但低調並不意味著無所作為,而是在合適的時間和場合發揮出自己獨特的作用。從參戰之初的物資運輸、兵力投送,到此後水面艦艇、潛艇發射口徑導彈對陸打擊,再到庫茲涅佐夫航母戰鬥群首次實戰部署、地中海分艦隊組建,俄海軍展示著俄羅斯民族對海洋的雄心和力量。四大艦隊和裡海區艦隊輪番參戰,兵力構成囊括了水面艦艇、潛艇、海軍航空兵等,可謂是新時期俄羅斯海軍力量的全景式展示,為我們觀察俄羅斯海軍發展提供了重要窗口。

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主要扮演了3個角色:一是敘利亞快車,向敘利亞運輸大量作戰物資;二是攻防多面手,作為空基對地打擊力量的補充,同時擔負起了敘利亞靠地中海區域的防空警戒任務;三是威懾排頭兵,通過軍演等多種方式進行威懾,使西方國家不敢輕舉妄動。勝利從來不是廉價的,總結和吸取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失對我們當下有著重要意義。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敘利亞快車: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作為一次遠征作戰,後勤保障是重中之重。相比於陸上運輸和航空運輸,海運運輸成本低,規模大,是俄羅斯的首選。常規保障物資主要通過海路實施補給。俄羅斯運輸船一般從新羅西斯克、塞瓦斯托波爾出發,途經黑海、土耳其海峽、地中海,最後到達敘利亞。因其高效可靠的輸送能力,運輸船隊被稱作“敘利亞快車”,俄羅斯海軍功不可沒。

在宣佈出兵敘利亞前,俄羅斯主要依靠登陸艦向敘利亞投送裝備,好處在於可以將貨物藏匿於塢艙之內。在國際海域,別國軍艦有權利對可疑貨船實施登臨檢查,必要時可行使扣押的權利。採用登陸艦運輸的方法,對西方國傢俱有威懾作用,使其不敢貿然行動。

俄海軍軍用登陸艦主要為鱷魚級和蟾蜍級。當前俄羅斯擁有鱷魚級登陸艦4艘,其中3艘部署在黑海艦隊。敘利亞快車的常客奧爾斯克號便是一艘鱷魚級登陸艦,於1967年8月30日鋪設龍骨,1968年2月29日下水,1968年12月31日服役並正式成為黑海艦隊的一員。該艦的標準排水量為3400噸,滿載排水量4700噸,全長113.1米,寬15.6米,吃水4.5米。最大航速為16.5節,航時為15節時航程可達1萬海里。艦員配為69人。鱷魚級登陸艦最多可以搭載1000噸的貨物,如果用於運送車輛,能搭載20輛坦克或40輛步兵戰車。用於投送部隊時,則可以搭載350~450名步兵。

"

出兵敘利亞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第一次大規模的遠征行動,其意義自然不言而喻。空天軍的表現最為搶眼,成立僅數月便迎來大考,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相對而言,俄羅斯海軍要低調得多。

但低調並不意味著無所作為,而是在合適的時間和場合發揮出自己獨特的作用。從參戰之初的物資運輸、兵力投送,到此後水面艦艇、潛艇發射口徑導彈對陸打擊,再到庫茲涅佐夫航母戰鬥群首次實戰部署、地中海分艦隊組建,俄海軍展示著俄羅斯民族對海洋的雄心和力量。四大艦隊和裡海區艦隊輪番參戰,兵力構成囊括了水面艦艇、潛艇、海軍航空兵等,可謂是新時期俄羅斯海軍力量的全景式展示,為我們觀察俄羅斯海軍發展提供了重要窗口。

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主要扮演了3個角色:一是敘利亞快車,向敘利亞運輸大量作戰物資;二是攻防多面手,作為空基對地打擊力量的補充,同時擔負起了敘利亞靠地中海區域的防空警戒任務;三是威懾排頭兵,通過軍演等多種方式進行威懾,使西方國家不敢輕舉妄動。勝利從來不是廉價的,總結和吸取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失對我們當下有著重要意義。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敘利亞快車: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作為一次遠征作戰,後勤保障是重中之重。相比於陸上運輸和航空運輸,海運運輸成本低,規模大,是俄羅斯的首選。常規保障物資主要通過海路實施補給。俄羅斯運輸船一般從新羅西斯克、塞瓦斯托波爾出發,途經黑海、土耳其海峽、地中海,最後到達敘利亞。因其高效可靠的輸送能力,運輸船隊被稱作“敘利亞快車”,俄羅斯海軍功不可沒。

在宣佈出兵敘利亞前,俄羅斯主要依靠登陸艦向敘利亞投送裝備,好處在於可以將貨物藏匿於塢艙之內。在國際海域,別國軍艦有權利對可疑貨船實施登臨檢查,必要時可行使扣押的權利。採用登陸艦運輸的方法,對西方國傢俱有威懾作用,使其不敢貿然行動。

俄海軍軍用登陸艦主要為鱷魚級和蟾蜍級。當前俄羅斯擁有鱷魚級登陸艦4艘,其中3艘部署在黑海艦隊。敘利亞快車的常客奧爾斯克號便是一艘鱷魚級登陸艦,於1967年8月30日鋪設龍骨,1968年2月29日下水,1968年12月31日服役並正式成為黑海艦隊的一員。該艦的標準排水量為3400噸,滿載排水量4700噸,全長113.1米,寬15.6米,吃水4.5米。最大航速為16.5節,航時為15節時航程可達1萬海里。艦員配為69人。鱷魚級登陸艦最多可以搭載1000噸的貨物,如果用於運送車輛,能搭載20輛坦克或40輛步兵戰車。用於投送部隊時,則可以搭載350~450名步兵。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俄羅斯鱷魚級登陸艦

蟾蜍級是蘇聯在20世紀80年代設計的一種新型坦克登陸艦,在鱷魚級基礎上改進而來。當前,俄羅斯擁有蟾蜍級登陸艦15艘。蟾蜍級比鱷魚級噸位要小一些,但在裝載能力和武器配置等方面較為合理,更符合均衡裝載的要求,提高了獨立作戰能力。蟾蜍級登陸艦載排水量4080噸,可以搭載10輛主戰坦克、190名士兵;或者24輛裝甲戰車、170名士兵。2015年前8個月,9艘俄羅斯大型登陸艦共完成44次由塞瓦斯托波爾和新羅西斯克至敘利亞塔爾圖斯港的航行。

2015年9月30日,俄羅斯正式在敘展開軍事行動。海運力量的構成更加多樣。除登陸艦外,俄羅斯海軍購買的民間船隻也加入其中,例如喀山-60號。喀山-60號原本是一艘蘇聯時代建造的冷藏船,名叫阿加夫洛夫號,用於從俄羅斯向烏克蘭運送蔬菜和水果。蘇聯解體後,這艘船留在了烏克蘭。幾經周折被俄羅斯黑海艦隊購得,用於為敘利亞提供軍事援助。

同時,俄海軍積極租用民間貨輪,例如特卡琴科號。該船全長125米,寬20米,吃水5.4米,2015年被俄國防部租用,向敘利亞運輸物資。有時在黑海和塔爾圖斯之間一個月需要往返多次。

採取軍民融合、高低搭配的方法,敘利亞快車擔當起了重任,有效地支持了俄羅斯在敘的軍事行動。但其中也暴露出了俄羅斯在海運方面存在的不足。一方面運輸路線受到制約。航線需要經過土耳其海峽。《達達尼爾海峽蒙特勒公約》賦予安卡拉對這兩個海峽的完全控制權,同時允許黑海沿岸國家的海軍船隻自由通行。土耳其擊落俄羅斯蘇-24M事件發生後,俄土兩國關係緊張,海運路線的安全也面臨威脅。

另一方面,運輸力量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成為制約俄羅斯軍事力量投送的短板。俄羅斯執行任務的運輸船大部分建造於20世紀80年代,載重量不足,僅1000噸左右。只能通過增加運輸次數來彌補單次補給的不足。艦齡較長,可靠性下降。例如2018年5月24日,喀山-60貨輪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拋錨。幸虧俄羅斯早有預防,舷號為SB-5的救援拖船及時趕到,將這艘貨輪拖走。

"

出兵敘利亞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第一次大規模的遠征行動,其意義自然不言而喻。空天軍的表現最為搶眼,成立僅數月便迎來大考,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相對而言,俄羅斯海軍要低調得多。

但低調並不意味著無所作為,而是在合適的時間和場合發揮出自己獨特的作用。從參戰之初的物資運輸、兵力投送,到此後水面艦艇、潛艇發射口徑導彈對陸打擊,再到庫茲涅佐夫航母戰鬥群首次實戰部署、地中海分艦隊組建,俄海軍展示著俄羅斯民族對海洋的雄心和力量。四大艦隊和裡海區艦隊輪番參戰,兵力構成囊括了水面艦艇、潛艇、海軍航空兵等,可謂是新時期俄羅斯海軍力量的全景式展示,為我們觀察俄羅斯海軍發展提供了重要窗口。

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主要扮演了3個角色:一是敘利亞快車,向敘利亞運輸大量作戰物資;二是攻防多面手,作為空基對地打擊力量的補充,同時擔負起了敘利亞靠地中海區域的防空警戒任務;三是威懾排頭兵,通過軍演等多種方式進行威懾,使西方國家不敢輕舉妄動。勝利從來不是廉價的,總結和吸取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失對我們當下有著重要意義。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敘利亞快車: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作為一次遠征作戰,後勤保障是重中之重。相比於陸上運輸和航空運輸,海運運輸成本低,規模大,是俄羅斯的首選。常規保障物資主要通過海路實施補給。俄羅斯運輸船一般從新羅西斯克、塞瓦斯托波爾出發,途經黑海、土耳其海峽、地中海,最後到達敘利亞。因其高效可靠的輸送能力,運輸船隊被稱作“敘利亞快車”,俄羅斯海軍功不可沒。

在宣佈出兵敘利亞前,俄羅斯主要依靠登陸艦向敘利亞投送裝備,好處在於可以將貨物藏匿於塢艙之內。在國際海域,別國軍艦有權利對可疑貨船實施登臨檢查,必要時可行使扣押的權利。採用登陸艦運輸的方法,對西方國傢俱有威懾作用,使其不敢貿然行動。

俄海軍軍用登陸艦主要為鱷魚級和蟾蜍級。當前俄羅斯擁有鱷魚級登陸艦4艘,其中3艘部署在黑海艦隊。敘利亞快車的常客奧爾斯克號便是一艘鱷魚級登陸艦,於1967年8月30日鋪設龍骨,1968年2月29日下水,1968年12月31日服役並正式成為黑海艦隊的一員。該艦的標準排水量為3400噸,滿載排水量4700噸,全長113.1米,寬15.6米,吃水4.5米。最大航速為16.5節,航時為15節時航程可達1萬海里。艦員配為69人。鱷魚級登陸艦最多可以搭載1000噸的貨物,如果用於運送車輛,能搭載20輛坦克或40輛步兵戰車。用於投送部隊時,則可以搭載350~450名步兵。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俄羅斯鱷魚級登陸艦

蟾蜍級是蘇聯在20世紀80年代設計的一種新型坦克登陸艦,在鱷魚級基礎上改進而來。當前,俄羅斯擁有蟾蜍級登陸艦15艘。蟾蜍級比鱷魚級噸位要小一些,但在裝載能力和武器配置等方面較為合理,更符合均衡裝載的要求,提高了獨立作戰能力。蟾蜍級登陸艦載排水量4080噸,可以搭載10輛主戰坦克、190名士兵;或者24輛裝甲戰車、170名士兵。2015年前8個月,9艘俄羅斯大型登陸艦共完成44次由塞瓦斯托波爾和新羅西斯克至敘利亞塔爾圖斯港的航行。

2015年9月30日,俄羅斯正式在敘展開軍事行動。海運力量的構成更加多樣。除登陸艦外,俄羅斯海軍購買的民間船隻也加入其中,例如喀山-60號。喀山-60號原本是一艘蘇聯時代建造的冷藏船,名叫阿加夫洛夫號,用於從俄羅斯向烏克蘭運送蔬菜和水果。蘇聯解體後,這艘船留在了烏克蘭。幾經周折被俄羅斯黑海艦隊購得,用於為敘利亞提供軍事援助。

同時,俄海軍積極租用民間貨輪,例如特卡琴科號。該船全長125米,寬20米,吃水5.4米,2015年被俄國防部租用,向敘利亞運輸物資。有時在黑海和塔爾圖斯之間一個月需要往返多次。

採取軍民融合、高低搭配的方法,敘利亞快車擔當起了重任,有效地支持了俄羅斯在敘的軍事行動。但其中也暴露出了俄羅斯在海運方面存在的不足。一方面運輸路線受到制約。航線需要經過土耳其海峽。《達達尼爾海峽蒙特勒公約》賦予安卡拉對這兩個海峽的完全控制權,同時允許黑海沿岸國家的海軍船隻自由通行。土耳其擊落俄羅斯蘇-24M事件發生後,俄土兩國關係緊張,海運路線的安全也面臨威脅。

另一方面,運輸力量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成為制約俄羅斯軍事力量投送的短板。俄羅斯執行任務的運輸船大部分建造於20世紀80年代,載重量不足,僅1000噸左右。只能通過增加運輸次數來彌補單次補給的不足。艦齡較長,可靠性下降。例如2018年5月24日,喀山-60貨輪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拋錨。幸虧俄羅斯早有預防,舷號為SB-5的救援拖船及時趕到,將這艘貨輪拖走。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俄羅斯636.3型潛艇發射口徑巡航導彈

俄羅斯並非沒有意識到問題嚴峻,可海上力量的建設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即使有資金投入,因蘇聯解體而荒廢10餘年的俄國防工業,尤其是造船工業一時也無法滿足俄羅斯海軍的需求。早在2004年,俄羅斯就開始建造11711型登陸艦首艦伊萬·格倫號,但進度一直拖延。2011年,俄羅斯斥巨資從法國購買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因烏克蘭問題,軍售以失敗告終。

在磨練了10餘年之後,俄海軍建設才逐步走上正軌,成果逐漸展現。2018年6月,伊萬·格倫號終於升起聖安德烈旗,加入俄羅斯海軍。11711型登陸艦的第2艘彼得·莫古諾夫號也於同年5月在楊塔爾造船廠下水。2019年4月俄羅斯海軍11711型伊萬·格倫級兩棲登陸艦改進型3、4號艦在加里寧格勒楊塔爾造船廠開工,這兩艦將是蘇俄海軍兩棲登陸艦史上首次與國際先進設計水平看齊的展現。但能否如期完工,讓我們拭目以待。

攻防多面手:全力以赴,差強人意

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大部分軍事行動由駐紮在赫梅明空軍基地的空天軍完成,俄海軍的“戲份”並不多,但表現確實可圈可點,三板斧令人印象深刻。

俄軍在此次敘利亞作戰行動中解鎖了一項新技能,在實戰中首次運用遠程巡航導彈實施戰場精確打擊。不僅如此,俄軍的打擊行動還有其創新之處。

2015年10月7日深夜,26枚口徑巡航導彈從俄海軍裡海區艦隊的4艘輕型護衛艦上發射,經過伊朗、伊拉克領空,準確擊中位於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的重要軍事目標。

這是俄海軍首次在實戰中使用艦射巡航導彈攻擊遠距離地面目標,在俄羅斯海軍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此次行動俄海軍動用了“兩級艦艇一型導彈”,4艘輕型護衛艦分別是裡海區艦隊的旗艦獵豹級輕型護衛艦達吉斯坦號,暴徒-M大型導彈艇格拉吉·斯維亞日斯克號、烏格利奇號以及達烏斯邱格號,它們的排水量無一超過2000噸,但每艘船上都載有8具導彈垂直髮射系統。此次行動發射的是口徑巡航導彈。導彈射程為1500千米,打擊精度達3米。口徑的主要目標是恐怖組織的指揮中心、訓練營、軍火庫以及油庫等目標,取得了良好的毀傷效果,顯示了俄海軍強大的對陸打擊能力。

"

出兵敘利亞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第一次大規模的遠征行動,其意義自然不言而喻。空天軍的表現最為搶眼,成立僅數月便迎來大考,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相對而言,俄羅斯海軍要低調得多。

但低調並不意味著無所作為,而是在合適的時間和場合發揮出自己獨特的作用。從參戰之初的物資運輸、兵力投送,到此後水面艦艇、潛艇發射口徑導彈對陸打擊,再到庫茲涅佐夫航母戰鬥群首次實戰部署、地中海分艦隊組建,俄海軍展示著俄羅斯民族對海洋的雄心和力量。四大艦隊和裡海區艦隊輪番參戰,兵力構成囊括了水面艦艇、潛艇、海軍航空兵等,可謂是新時期俄羅斯海軍力量的全景式展示,為我們觀察俄羅斯海軍發展提供了重要窗口。

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主要扮演了3個角色:一是敘利亞快車,向敘利亞運輸大量作戰物資;二是攻防多面手,作為空基對地打擊力量的補充,同時擔負起了敘利亞靠地中海區域的防空警戒任務;三是威懾排頭兵,通過軍演等多種方式進行威懾,使西方國家不敢輕舉妄動。勝利從來不是廉價的,總結和吸取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失對我們當下有著重要意義。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敘利亞快車: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作為一次遠征作戰,後勤保障是重中之重。相比於陸上運輸和航空運輸,海運運輸成本低,規模大,是俄羅斯的首選。常規保障物資主要通過海路實施補給。俄羅斯運輸船一般從新羅西斯克、塞瓦斯托波爾出發,途經黑海、土耳其海峽、地中海,最後到達敘利亞。因其高效可靠的輸送能力,運輸船隊被稱作“敘利亞快車”,俄羅斯海軍功不可沒。

在宣佈出兵敘利亞前,俄羅斯主要依靠登陸艦向敘利亞投送裝備,好處在於可以將貨物藏匿於塢艙之內。在國際海域,別國軍艦有權利對可疑貨船實施登臨檢查,必要時可行使扣押的權利。採用登陸艦運輸的方法,對西方國傢俱有威懾作用,使其不敢貿然行動。

俄海軍軍用登陸艦主要為鱷魚級和蟾蜍級。當前俄羅斯擁有鱷魚級登陸艦4艘,其中3艘部署在黑海艦隊。敘利亞快車的常客奧爾斯克號便是一艘鱷魚級登陸艦,於1967年8月30日鋪設龍骨,1968年2月29日下水,1968年12月31日服役並正式成為黑海艦隊的一員。該艦的標準排水量為3400噸,滿載排水量4700噸,全長113.1米,寬15.6米,吃水4.5米。最大航速為16.5節,航時為15節時航程可達1萬海里。艦員配為69人。鱷魚級登陸艦最多可以搭載1000噸的貨物,如果用於運送車輛,能搭載20輛坦克或40輛步兵戰車。用於投送部隊時,則可以搭載350~450名步兵。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俄羅斯鱷魚級登陸艦

蟾蜍級是蘇聯在20世紀80年代設計的一種新型坦克登陸艦,在鱷魚級基礎上改進而來。當前,俄羅斯擁有蟾蜍級登陸艦15艘。蟾蜍級比鱷魚級噸位要小一些,但在裝載能力和武器配置等方面較為合理,更符合均衡裝載的要求,提高了獨立作戰能力。蟾蜍級登陸艦載排水量4080噸,可以搭載10輛主戰坦克、190名士兵;或者24輛裝甲戰車、170名士兵。2015年前8個月,9艘俄羅斯大型登陸艦共完成44次由塞瓦斯托波爾和新羅西斯克至敘利亞塔爾圖斯港的航行。

2015年9月30日,俄羅斯正式在敘展開軍事行動。海運力量的構成更加多樣。除登陸艦外,俄羅斯海軍購買的民間船隻也加入其中,例如喀山-60號。喀山-60號原本是一艘蘇聯時代建造的冷藏船,名叫阿加夫洛夫號,用於從俄羅斯向烏克蘭運送蔬菜和水果。蘇聯解體後,這艘船留在了烏克蘭。幾經周折被俄羅斯黑海艦隊購得,用於為敘利亞提供軍事援助。

同時,俄海軍積極租用民間貨輪,例如特卡琴科號。該船全長125米,寬20米,吃水5.4米,2015年被俄國防部租用,向敘利亞運輸物資。有時在黑海和塔爾圖斯之間一個月需要往返多次。

採取軍民融合、高低搭配的方法,敘利亞快車擔當起了重任,有效地支持了俄羅斯在敘的軍事行動。但其中也暴露出了俄羅斯在海運方面存在的不足。一方面運輸路線受到制約。航線需要經過土耳其海峽。《達達尼爾海峽蒙特勒公約》賦予安卡拉對這兩個海峽的完全控制權,同時允許黑海沿岸國家的海軍船隻自由通行。土耳其擊落俄羅斯蘇-24M事件發生後,俄土兩國關係緊張,海運路線的安全也面臨威脅。

另一方面,運輸力量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成為制約俄羅斯軍事力量投送的短板。俄羅斯執行任務的運輸船大部分建造於20世紀80年代,載重量不足,僅1000噸左右。只能通過增加運輸次數來彌補單次補給的不足。艦齡較長,可靠性下降。例如2018年5月24日,喀山-60貨輪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拋錨。幸虧俄羅斯早有預防,舷號為SB-5的救援拖船及時趕到,將這艘貨輪拖走。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俄羅斯636.3型潛艇發射口徑巡航導彈

俄羅斯並非沒有意識到問題嚴峻,可海上力量的建設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即使有資金投入,因蘇聯解體而荒廢10餘年的俄國防工業,尤其是造船工業一時也無法滿足俄羅斯海軍的需求。早在2004年,俄羅斯就開始建造11711型登陸艦首艦伊萬·格倫號,但進度一直拖延。2011年,俄羅斯斥巨資從法國購買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因烏克蘭問題,軍售以失敗告終。

在磨練了10餘年之後,俄海軍建設才逐步走上正軌,成果逐漸展現。2018年6月,伊萬·格倫號終於升起聖安德烈旗,加入俄羅斯海軍。11711型登陸艦的第2艘彼得·莫古諾夫號也於同年5月在楊塔爾造船廠下水。2019年4月俄羅斯海軍11711型伊萬·格倫級兩棲登陸艦改進型3、4號艦在加里寧格勒楊塔爾造船廠開工,這兩艦將是蘇俄海軍兩棲登陸艦史上首次與國際先進設計水平看齊的展現。但能否如期完工,讓我們拭目以待。

攻防多面手:全力以赴,差強人意

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大部分軍事行動由駐紮在赫梅明空軍基地的空天軍完成,俄海軍的“戲份”並不多,但表現確實可圈可點,三板斧令人印象深刻。

俄軍在此次敘利亞作戰行動中解鎖了一項新技能,在實戰中首次運用遠程巡航導彈實施戰場精確打擊。不僅如此,俄軍的打擊行動還有其創新之處。

2015年10月7日深夜,26枚口徑巡航導彈從俄海軍裡海區艦隊的4艘輕型護衛艦上發射,經過伊朗、伊拉克領空,準確擊中位於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的重要軍事目標。

這是俄海軍首次在實戰中使用艦射巡航導彈攻擊遠距離地面目標,在俄羅斯海軍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此次行動俄海軍動用了“兩級艦艇一型導彈”,4艘輕型護衛艦分別是裡海區艦隊的旗艦獵豹級輕型護衛艦達吉斯坦號,暴徒-M大型導彈艇格拉吉·斯維亞日斯克號、烏格利奇號以及達烏斯邱格號,它們的排水量無一超過2000噸,但每艘船上都載有8具導彈垂直髮射系統。此次行動發射的是口徑巡航導彈。導彈射程為1500千米,打擊精度達3米。口徑的主要目標是恐怖組織的指揮中心、訓練營、軍火庫以及油庫等目標,取得了良好的毀傷效果,顯示了俄海軍強大的對陸打擊能力。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俄羅斯瓦良格號在地中海敘利亞沿岸執勤任務

在西方眼中,發射遠程巡航導彈對地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是5000噸以上水面艦艇的專利。然而俄海軍證明了“大彈”不一定只能裝在“鉅艦”上,艦雖小,一樣可以裝“大彈”。

在此之前,美國和北約對俄海軍的關注僅限於其核潛艇編隊,而對俄海軍現役的那些老舊船隻則不屑一顧,更不會關注300年沒怎麼打仗的裡海區艦隊。然而,俄軍歷史上首次使用巡航導彈進行實戰打擊發生於此,向世界證明了遠程精確打擊絕不是美國人的專利,也不是大型船隻的專利,更不是核潛艇的專利——2015年12月7日,俄海軍黑海艦隊最新裝備的636.3基洛級柴電潛艇頓河畔羅斯托夫號在地中海海域發射的6枚口徑巡航導彈準確命中了敘北部拉卡。但同樣需要指出的是,由於艦艇噸位較小,限制了其載彈量,打擊的強度受到了制約。

2015年11月,俄空天軍的蘇-24M前線轟炸機被土耳其擊落,普京遂作出重新部署,從陸海空天4個方向加強在敘防空力量。除了在駐敘赫梅明空軍基地部署S-400遠程防空導彈系統,派出A-50U預警機以及圖-214M電子偵察機監視敘利亞及土耳其空域狀況以外,俄黑海艦隊還派出了一支分艦隊執行敘利亞沿海區域的防空警戒任務,其中區域防空和遠程反艦兩項任務由旗艦莫斯科號承擔。

莫斯科號是俄羅斯光榮級導彈巡洋艦,裝有S-300PMU1防空系統的艦載版——裡夫-M艦載防空系統,該系統可使用9M96E、48N6E和48N6E2三種型號的防空導彈,其中48N6E和48N6E2這2種型號具有攔截短程彈道導彈能力。48N6E型導彈最大射程可達150千米,為陸基S-400遠程防空系統作中段防空補充,對付土耳其的F-16C戰鬥機綽綽有餘。

2016年新年過後,瓦良格號接替莫斯科號在地中海敘利亞沿岸繼續執勤任務,為俄在敘利亞的基地提供安全保障。俄海軍從太平洋艦隊調瓦良格號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和俄羅斯海軍強大的對陸攻擊能力相比,其區域防空能力不容樂觀。無論是瓦良格號還是莫斯科號,更多的是作為陸基S-400系統的補充。而且莫斯科號艦載防空系統長期沒有得到升級,無論戰術技術指標還是狀態都差強人意。

更為嚴重的是,俄海軍僅有5艘艦艇具備遠程區域防空能力,3艘光榮級巡洋艦、1艘彼得大帝號巡洋艦以及1艘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在不同戰役方向僅能保證一到兩艘擔負遠程防空任務。早在冷戰時期,紅海軍就創造了飽和攻擊的戰法。時過境遷,如果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俄海軍的生存能力不得不打上一個問號。傘雖大,但獨木難支。艦艇和陸基的防空系統臨近部署,既是對陸基的補充,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編隊2016年10月15日從俄北莫爾斯克港起航駛往地中海,進行首次實戰部署。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搭載大約15架蘇-33和米格-29戰鬥機及10餘架卡-52K、卡-27、卡-31直升機;基洛夫級彼得大帝號重型核動力巡洋艦裝備裡夫-M遠程防空導彈、刀刃近程防空導彈和卡什坦彈炮合一防空系統,為整支編隊搭起了覆蓋高、中、低3個層次的立體防空網絡;無畏級北莫爾斯克號、庫拉科夫海軍中將號大型反潛艦和基洛級潛艇,負責警戒和反潛;謝爾蓋·奧西波夫號大型遠洋油船、尼古拉·奇克爾號遠洋拖船伴隨保障。在敘期間,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編隊全裝全員完成了自服役以來的實戰首秀,俄航母編隊共完成飛行任務420次,消滅極端組織目標1252個,完成了俄海軍史上首次用艦載機攻擊地面目標的任務。

對於俄羅斯目前部署在敘利亞的空中力量而言,庫艦上那區區十餘架固定翼艦載機並非不可或缺。航母不遠萬里,繞行大半個歐洲前來參戰,練兵意味濃厚。俄羅斯海軍希望通過這次實戰,將大至偵察、預警、打擊、評估,小到彈藥運輸裝填、戰備等級轉換、飛機回收等作戰體系各環節“潤滑”檢驗一遍,實戰淬火,積累經驗,改進提高。

正是在實戰中,俄羅斯暴露出了航母作戰力量最大的短板——艦載航空兵。2015年11月14日,一架米格-29KUBR雙發停車,墜海。12月3日,一架蘇-33艦載機結束任務後,第2次試圖在庫茲涅佐夫元帥號航母上降落時,由於攔阻索斷裂墜海。短短3周時間內發生的2起重大事故,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擁有了航母,擁有了蘇-33、米格-29艦載機,但並不意味著擁有了作戰能力,軟件建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由於庫艦長期維修,艦機合練機會少之又少。雖說俄羅斯常年租用烏克蘭的尼特卡海軍飛行訓練中心作為艦載機飛行員的訓練基地,但是這些陸上設施是無法百分百模擬艦載機實際起降情況的。因擔心起降失敗而造成的飛行員巨大心理壓力,這是模擬裝置所無法給予的。

此次蘇-33出征更是倉促。在航母出征前,蘇-33在茹科夫斯基的試飛院進行升級,幾乎沒有時間與航母在本土展開合練,只能在行軍中邊走邊練。如今庫茲涅佐夫元帥號航母進行大修,3年內無航母可用。如何彌補人才斷層,如何維持航母編隊的戰鬥力,是俄羅斯不得不面對的嚴酷問題。

"

出兵敘利亞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第一次大規模的遠征行動,其意義自然不言而喻。空天軍的表現最為搶眼,成立僅數月便迎來大考,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相對而言,俄羅斯海軍要低調得多。

但低調並不意味著無所作為,而是在合適的時間和場合發揮出自己獨特的作用。從參戰之初的物資運輸、兵力投送,到此後水面艦艇、潛艇發射口徑導彈對陸打擊,再到庫茲涅佐夫航母戰鬥群首次實戰部署、地中海分艦隊組建,俄海軍展示著俄羅斯民族對海洋的雄心和力量。四大艦隊和裡海區艦隊輪番參戰,兵力構成囊括了水面艦艇、潛艇、海軍航空兵等,可謂是新時期俄羅斯海軍力量的全景式展示,為我們觀察俄羅斯海軍發展提供了重要窗口。

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主要扮演了3個角色:一是敘利亞快車,向敘利亞運輸大量作戰物資;二是攻防多面手,作為空基對地打擊力量的補充,同時擔負起了敘利亞靠地中海區域的防空警戒任務;三是威懾排頭兵,通過軍演等多種方式進行威懾,使西方國家不敢輕舉妄動。勝利從來不是廉價的,總結和吸取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失對我們當下有著重要意義。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敘利亞快車: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作為一次遠征作戰,後勤保障是重中之重。相比於陸上運輸和航空運輸,海運運輸成本低,規模大,是俄羅斯的首選。常規保障物資主要通過海路實施補給。俄羅斯運輸船一般從新羅西斯克、塞瓦斯托波爾出發,途經黑海、土耳其海峽、地中海,最後到達敘利亞。因其高效可靠的輸送能力,運輸船隊被稱作“敘利亞快車”,俄羅斯海軍功不可沒。

在宣佈出兵敘利亞前,俄羅斯主要依靠登陸艦向敘利亞投送裝備,好處在於可以將貨物藏匿於塢艙之內。在國際海域,別國軍艦有權利對可疑貨船實施登臨檢查,必要時可行使扣押的權利。採用登陸艦運輸的方法,對西方國傢俱有威懾作用,使其不敢貿然行動。

俄海軍軍用登陸艦主要為鱷魚級和蟾蜍級。當前俄羅斯擁有鱷魚級登陸艦4艘,其中3艘部署在黑海艦隊。敘利亞快車的常客奧爾斯克號便是一艘鱷魚級登陸艦,於1967年8月30日鋪設龍骨,1968年2月29日下水,1968年12月31日服役並正式成為黑海艦隊的一員。該艦的標準排水量為3400噸,滿載排水量4700噸,全長113.1米,寬15.6米,吃水4.5米。最大航速為16.5節,航時為15節時航程可達1萬海里。艦員配為69人。鱷魚級登陸艦最多可以搭載1000噸的貨物,如果用於運送車輛,能搭載20輛坦克或40輛步兵戰車。用於投送部隊時,則可以搭載350~450名步兵。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俄羅斯鱷魚級登陸艦

蟾蜍級是蘇聯在20世紀80年代設計的一種新型坦克登陸艦,在鱷魚級基礎上改進而來。當前,俄羅斯擁有蟾蜍級登陸艦15艘。蟾蜍級比鱷魚級噸位要小一些,但在裝載能力和武器配置等方面較為合理,更符合均衡裝載的要求,提高了獨立作戰能力。蟾蜍級登陸艦載排水量4080噸,可以搭載10輛主戰坦克、190名士兵;或者24輛裝甲戰車、170名士兵。2015年前8個月,9艘俄羅斯大型登陸艦共完成44次由塞瓦斯托波爾和新羅西斯克至敘利亞塔爾圖斯港的航行。

2015年9月30日,俄羅斯正式在敘展開軍事行動。海運力量的構成更加多樣。除登陸艦外,俄羅斯海軍購買的民間船隻也加入其中,例如喀山-60號。喀山-60號原本是一艘蘇聯時代建造的冷藏船,名叫阿加夫洛夫號,用於從俄羅斯向烏克蘭運送蔬菜和水果。蘇聯解體後,這艘船留在了烏克蘭。幾經周折被俄羅斯黑海艦隊購得,用於為敘利亞提供軍事援助。

同時,俄海軍積極租用民間貨輪,例如特卡琴科號。該船全長125米,寬20米,吃水5.4米,2015年被俄國防部租用,向敘利亞運輸物資。有時在黑海和塔爾圖斯之間一個月需要往返多次。

採取軍民融合、高低搭配的方法,敘利亞快車擔當起了重任,有效地支持了俄羅斯在敘的軍事行動。但其中也暴露出了俄羅斯在海運方面存在的不足。一方面運輸路線受到制約。航線需要經過土耳其海峽。《達達尼爾海峽蒙特勒公約》賦予安卡拉對這兩個海峽的完全控制權,同時允許黑海沿岸國家的海軍船隻自由通行。土耳其擊落俄羅斯蘇-24M事件發生後,俄土兩國關係緊張,海運路線的安全也面臨威脅。

另一方面,運輸力量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成為制約俄羅斯軍事力量投送的短板。俄羅斯執行任務的運輸船大部分建造於20世紀80年代,載重量不足,僅1000噸左右。只能通過增加運輸次數來彌補單次補給的不足。艦齡較長,可靠性下降。例如2018年5月24日,喀山-60貨輪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拋錨。幸虧俄羅斯早有預防,舷號為SB-5的救援拖船及時趕到,將這艘貨輪拖走。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俄羅斯636.3型潛艇發射口徑巡航導彈

俄羅斯並非沒有意識到問題嚴峻,可海上力量的建設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即使有資金投入,因蘇聯解體而荒廢10餘年的俄國防工業,尤其是造船工業一時也無法滿足俄羅斯海軍的需求。早在2004年,俄羅斯就開始建造11711型登陸艦首艦伊萬·格倫號,但進度一直拖延。2011年,俄羅斯斥巨資從法國購買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因烏克蘭問題,軍售以失敗告終。

在磨練了10餘年之後,俄海軍建設才逐步走上正軌,成果逐漸展現。2018年6月,伊萬·格倫號終於升起聖安德烈旗,加入俄羅斯海軍。11711型登陸艦的第2艘彼得·莫古諾夫號也於同年5月在楊塔爾造船廠下水。2019年4月俄羅斯海軍11711型伊萬·格倫級兩棲登陸艦改進型3、4號艦在加里寧格勒楊塔爾造船廠開工,這兩艦將是蘇俄海軍兩棲登陸艦史上首次與國際先進設計水平看齊的展現。但能否如期完工,讓我們拭目以待。

攻防多面手:全力以赴,差強人意

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大部分軍事行動由駐紮在赫梅明空軍基地的空天軍完成,俄海軍的“戲份”並不多,但表現確實可圈可點,三板斧令人印象深刻。

俄軍在此次敘利亞作戰行動中解鎖了一項新技能,在實戰中首次運用遠程巡航導彈實施戰場精確打擊。不僅如此,俄軍的打擊行動還有其創新之處。

2015年10月7日深夜,26枚口徑巡航導彈從俄海軍裡海區艦隊的4艘輕型護衛艦上發射,經過伊朗、伊拉克領空,準確擊中位於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的重要軍事目標。

這是俄海軍首次在實戰中使用艦射巡航導彈攻擊遠距離地面目標,在俄羅斯海軍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此次行動俄海軍動用了“兩級艦艇一型導彈”,4艘輕型護衛艦分別是裡海區艦隊的旗艦獵豹級輕型護衛艦達吉斯坦號,暴徒-M大型導彈艇格拉吉·斯維亞日斯克號、烏格利奇號以及達烏斯邱格號,它們的排水量無一超過2000噸,但每艘船上都載有8具導彈垂直髮射系統。此次行動發射的是口徑巡航導彈。導彈射程為1500千米,打擊精度達3米。口徑的主要目標是恐怖組織的指揮中心、訓練營、軍火庫以及油庫等目標,取得了良好的毀傷效果,顯示了俄海軍強大的對陸打擊能力。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俄羅斯瓦良格號在地中海敘利亞沿岸執勤任務

在西方眼中,發射遠程巡航導彈對地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是5000噸以上水面艦艇的專利。然而俄海軍證明了“大彈”不一定只能裝在“鉅艦”上,艦雖小,一樣可以裝“大彈”。

在此之前,美國和北約對俄海軍的關注僅限於其核潛艇編隊,而對俄海軍現役的那些老舊船隻則不屑一顧,更不會關注300年沒怎麼打仗的裡海區艦隊。然而,俄軍歷史上首次使用巡航導彈進行實戰打擊發生於此,向世界證明了遠程精確打擊絕不是美國人的專利,也不是大型船隻的專利,更不是核潛艇的專利——2015年12月7日,俄海軍黑海艦隊最新裝備的636.3基洛級柴電潛艇頓河畔羅斯托夫號在地中海海域發射的6枚口徑巡航導彈準確命中了敘北部拉卡。但同樣需要指出的是,由於艦艇噸位較小,限制了其載彈量,打擊的強度受到了制約。

2015年11月,俄空天軍的蘇-24M前線轟炸機被土耳其擊落,普京遂作出重新部署,從陸海空天4個方向加強在敘防空力量。除了在駐敘赫梅明空軍基地部署S-400遠程防空導彈系統,派出A-50U預警機以及圖-214M電子偵察機監視敘利亞及土耳其空域狀況以外,俄黑海艦隊還派出了一支分艦隊執行敘利亞沿海區域的防空警戒任務,其中區域防空和遠程反艦兩項任務由旗艦莫斯科號承擔。

莫斯科號是俄羅斯光榮級導彈巡洋艦,裝有S-300PMU1防空系統的艦載版——裡夫-M艦載防空系統,該系統可使用9M96E、48N6E和48N6E2三種型號的防空導彈,其中48N6E和48N6E2這2種型號具有攔截短程彈道導彈能力。48N6E型導彈最大射程可達150千米,為陸基S-400遠程防空系統作中段防空補充,對付土耳其的F-16C戰鬥機綽綽有餘。

2016年新年過後,瓦良格號接替莫斯科號在地中海敘利亞沿岸繼續執勤任務,為俄在敘利亞的基地提供安全保障。俄海軍從太平洋艦隊調瓦良格號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和俄羅斯海軍強大的對陸攻擊能力相比,其區域防空能力不容樂觀。無論是瓦良格號還是莫斯科號,更多的是作為陸基S-400系統的補充。而且莫斯科號艦載防空系統長期沒有得到升級,無論戰術技術指標還是狀態都差強人意。

更為嚴重的是,俄海軍僅有5艘艦艇具備遠程區域防空能力,3艘光榮級巡洋艦、1艘彼得大帝號巡洋艦以及1艘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在不同戰役方向僅能保證一到兩艘擔負遠程防空任務。早在冷戰時期,紅海軍就創造了飽和攻擊的戰法。時過境遷,如果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俄海軍的生存能力不得不打上一個問號。傘雖大,但獨木難支。艦艇和陸基的防空系統臨近部署,既是對陸基的補充,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編隊2016年10月15日從俄北莫爾斯克港起航駛往地中海,進行首次實戰部署。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搭載大約15架蘇-33和米格-29戰鬥機及10餘架卡-52K、卡-27、卡-31直升機;基洛夫級彼得大帝號重型核動力巡洋艦裝備裡夫-M遠程防空導彈、刀刃近程防空導彈和卡什坦彈炮合一防空系統,為整支編隊搭起了覆蓋高、中、低3個層次的立體防空網絡;無畏級北莫爾斯克號、庫拉科夫海軍中將號大型反潛艦和基洛級潛艇,負責警戒和反潛;謝爾蓋·奧西波夫號大型遠洋油船、尼古拉·奇克爾號遠洋拖船伴隨保障。在敘期間,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編隊全裝全員完成了自服役以來的實戰首秀,俄航母編隊共完成飛行任務420次,消滅極端組織目標1252個,完成了俄海軍史上首次用艦載機攻擊地面目標的任務。

對於俄羅斯目前部署在敘利亞的空中力量而言,庫艦上那區區十餘架固定翼艦載機並非不可或缺。航母不遠萬里,繞行大半個歐洲前來參戰,練兵意味濃厚。俄羅斯海軍希望通過這次實戰,將大至偵察、預警、打擊、評估,小到彈藥運輸裝填、戰備等級轉換、飛機回收等作戰體系各環節“潤滑”檢驗一遍,實戰淬火,積累經驗,改進提高。

正是在實戰中,俄羅斯暴露出了航母作戰力量最大的短板——艦載航空兵。2015年11月14日,一架米格-29KUBR雙發停車,墜海。12月3日,一架蘇-33艦載機結束任務後,第2次試圖在庫茲涅佐夫元帥號航母上降落時,由於攔阻索斷裂墜海。短短3周時間內發生的2起重大事故,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擁有了航母,擁有了蘇-33、米格-29艦載機,但並不意味著擁有了作戰能力,軟件建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由於庫艦長期維修,艦機合練機會少之又少。雖說俄羅斯常年租用烏克蘭的尼特卡海軍飛行訓練中心作為艦載機飛行員的訓練基地,但是這些陸上設施是無法百分百模擬艦載機實際起降情況的。因擔心起降失敗而造成的飛行員巨大心理壓力,這是模擬裝置所無法給予的。

此次蘇-33出征更是倉促。在航母出征前,蘇-33在茹科夫斯基的試飛院進行升級,幾乎沒有時間與航母在本土展開合練,只能在行軍中邊走邊練。如今庫茲涅佐夫元帥號航母進行大修,3年內無航母可用。如何彌補人才斷層,如何維持航母編隊的戰鬥力,是俄羅斯不得不面對的嚴酷問題。

聖安德烈旗飄向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得與失

外媒繪製的在地中海的俄打擊群

威懾排頭兵:俄海軍的地中海大集結

2018年對於俄敘聯軍來說可謂“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一年。4月先拿下東古塔,7月又結束德拉戰役,伊德利卜成了最後一塊拼圖。為了最後一戰,政府軍在伊德利卜周邊集結了重兵。恰在此時,化武襲擊視頻再度流出,這是往往西方聯軍對敘打擊的前奏。美國海軍蘇利文號導彈驅逐艦已抵達波斯灣,美國空軍的B-1B戰略轟炸機則被部署到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局勢劍拔弩張。

1973年第4次中東戰爭,美蘇海軍東地中海對峙。紅海軍組織了大規模軍演,以建立在實戰能力基礎上的威懾行動達到逼退美國航母編隊的目的。2018年8月,俄羅斯海軍再次在地中海集結,用武力宣示保衛敘利亞戰果的決心。

參與演習的俄軍水面艦艇包括1艘萬噸級的光榮級巡洋艦烏斯季諾夫元帥號,1艘8000噸級的無畏級驅逐艦北莫爾斯克號,3艘最新型的4000噸級11356R型護衛艦,1艘4000噸級的克里瓦克2級護衛艦好奇號,以及3艘千噸級的暴徒M級大型導彈艇。此外,還包括兩艘基洛級常規潛艇。航空兵方面,不僅俄駐敘航空兵部隊的伊爾-38反潛機、蘇-33戰鬥機、蘇-30SM戰鬥機等戰術機型參演,從本土起飛的圖-160戰略轟炸機和圖-142大型反潛機也前來助陣。據俄羅斯海軍司令科羅廖夫介紹,俄海軍此次演習共出動了34架飛機、26艘艦艇。在地球的另一端,作為“東方-2018”軍演的一部分,太平洋艦隊的20艘艦艇和岸艦導彈力量從8月28日開始在鄂霍次克海進行了多輪反艦導彈射擊演練。

隨著舊艦陸續老化退役,在沒有新艦接替的情況下,俄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受到了致命削弱。但即便如此,在這個藍色星球的兩端,能同時調集4個戰略級艦隊的近50艘艦艇高調亮相,且其中一端還遠離本土深入戰區,舍俄其誰?在2018年的8月底9月初,聖安德烈旗仍然在遠離國土的地中海艱難地守護著的俄羅斯海軍的尊嚴。這支蹣跚的艦隊仍然擁有貌似破舊實則極具威力的重型水面艦與核潛艇、經過數十年研究演練的導彈時代海戰戰術,特別是從來都不缺乏的勇氣。

結 語

隨著和談的進行,俄軍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逐漸告一段落,但在敘的軍事存在才剛剛開始。俄羅斯獲得了敘利亞塔爾圖斯港長達49年的運營權,重組了地中海分艦隊。在以往,造艦不給力往往成了外界對俄羅斯海軍的固有印象。但通過俄海軍在敘的軍事行動,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俄羅斯海軍。

從俄羅斯海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中扮演的角色、發揮的作用、戰術戰法,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俄海軍未來發展的輪廓。當前俄海軍的基本盤其實已經基本成型,空潛快成為未來的發展重點。同時作為一個傳統軍事強國,在國力允許的情況下,還會維持適當的遠洋力量。根據《2018—2027軍備計劃》,俄海軍獲得的資源是相對較少的,俄海軍所做的就是在這個規劃內儘量放棄幻想,多做現實的事,而在敘利亞行動的得失將會成為此重要的參考點。

版權聲明:本文刊於《軍事文摘》雜誌。作者:張 傑。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轉自《軍事文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