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還記得,多年以前徐克在《新龍門客棧》中的那份快意恩仇。大漠黃沙,刀光劍影,快節奏的故事推進,快節奏的武打設計,快節奏的畫面剪輯,總是讓人目不暇接。但快而不亂,卻又是這位香港鬼才導演的過人之處,在小廚子凌厲的刀鋒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紛飛的血肉,而在張曼玉和梁家輝深情的對視中,一粒飛沙的闖入又是如此精準,讓我們的眼球沒有片刻休息的機會。

《智取威虎山》:徐克不一樣的“俠客行”

這就是徐克,那個用自己的方式營造江湖的徐克。黃霑曾說過,他最好的作品都是徐克逼出來的,《笑傲江湖》中的《滄海一聲笑》,是這兩位香港大俠加上當時的臺灣“少俠”羅大佑聯袂創作的經典,一句“滄海一聲笑 ,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 只記今朝;蒼天笑 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 ”,不知讓多少人在傳唱它的時候,生出一份豪俠之氣,而徐克也因為《笑傲江湖》三部曲,奠定了其香港新武俠電影的宗師地位,引領了武俠電影發展的新潮流,擴大了香港甚至華語武俠電影的影響。此後,這位自13歲起即製作八釐米實驗電影的鬼才導演更是不斷刷新武俠電影的票房記錄,無論是《黃飛鴻》系列還是《新龍門客棧》,都彰顯出徐克駕馭武俠電影的深厚功力。然而,江湖從來不平靜,近年來的徐克開始有意讓自己的電影慢下來,無論從產量上還是節奏上,都處於相對沉寂的狀態。但市場的反應卻不依不饒,以慘淡的票房呼喚著徐老怪的迴歸,直至2014年,他重出江湖,拍出一部動人心魄的電影——《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徐克不一樣的“俠客行”

應當說,香港導演翻拍人們早已熟稔的紅色經典,不能說不是一種冒險。徐克曾坦言,拍《智取威虎山》是他繞不開的心結,在他看來,如果上世紀80年代拍《智取威虎山》的話,最關注的只能是故事,90年代拍的話,技術上會更好一點,畫面會更精緻,但那時各方在電影合作上的關係還缺乏密切,去東北實地拍攝的機會更是渺茫,而進入2010年代,顯然已經最好的時候,技術和講述可以更加水乳交融。當然,作為一個雄性荷爾蒙炸裂的導演,徐克也在叩問自己:一部打上鮮明時代烙印的樣板戲,如何融入全新的電影語言?在高大全的小說語境中,如何實現輕靈地跳脫?3D技術的介入,如何做到不是炫技而又老少通吃?事實證明,徐克在他的《智取威虎山》中,給出的答案仍然是一個字:快,這種快,是快意的快,是明快的快,也是快樂的快。而與之相伴的,是徐克操起了俠客的快刀,驅走了樣板戲里人物的陳年味道,讓他們成為了有血有肉的江湖俠士,而非臉譜化的刻板形象。

《智取威虎山》:徐克不一樣的“俠客行”

首先,《智取威虎山》給我們營造的仍然是一個快意江湖。和當年的《新龍門客棧》相比,萬里黃沙變成了林海雪原,斧鉞鉤叉變成了槍炮鳥銃,俠客行變成了剿匪記,但不能否認的是,那腔鮮紅的英雄血還在,那股爆燃的江湖氣還在。三場戰役,構成了徐克版《智取威虎山》的鳳頭豬肚豹尾,伐木場之戰、夾皮溝之戰以及最終的威虎山之戰,在忠實原著脈絡的同時,又讓這些脈絡呈現得如此青筋暴出。在這裡,一襲白衣腳踏雪橇的解放軍戰士依舊是護衛村莊直搗匪巢的俠士,而盤踞在威虎山上的座山雕和八大金剛們則是殺人如麻的江湖惡人,儘管雙方對決的武器都換成了槍炮甚至坦克,但這並不妨礙徐克在呼嘯的子彈中製造他拿手的鐵器相撞的聲音。徐克的江湖並非深不見底,他明白,用太多隱喻拉開的一步之遙曾經讓他生出過幾許落寞,而彼時,他的《智取威虎山》就是要刪繁就簡,讓人們看到一個乾淨簡單而又血脈賁張的江湖。

《智取威虎山》:徐克不一樣的“俠客行”

由此,我們馬上便看到了徐克式的明快。槍的出現看似少了貼身近攻的硬朗,但徐克的槍戰還是讓我們發現了另一種表達的可能,藉助當下的技術手段,徐克的槍戰在高頻的彈雨中依然能夠讓我們看清其挖空心思的動作設計,而這顯然緣於其動作片剪輯的深厚積澱;楊子榮打虎上山的一場戲拍得更是驚心動魄,呼嘯的猛虎,驚恐的戰馬,那棵岌岌可危的小樹,再配上漫天飛雪,一招一式的完成盡在呼吸之間,不由得讓人大呼過癮;當然,在動作的明快之外,徐克沒有忘記敘事節奏的明快,兩個小時的電影,很難找到拖泥帶水的硬傷,而簡明的故事線,似乎又在告訴某些故作深沉之思的導演們:簡單,有時不是壞事,既然叫賀歲片,就千萬別把自己和觀眾給繞進去。

《智取威虎山》當時上映的檔期是賀歲檔,而說到賀歲片,就少不了快樂的元素了。《智取威虎山》是膾炙人口的紅色經典,但臉譜化的痕跡也十分明顯,楊子榮、邵劍波、白茹,這些高大上的人物伴著樣板戲的唱段早已成為樣板,而座山雕們的醜惡嘴臉也在光陰的流轉中板上釘釘。但在徐克版的《智取威虎山》中,很多令人莞爾的橋段卻讓這些已經定型的臉譜變得鮮活起來,楊子榮和老八雪野里拉屎的場景讓全場笑聲一片,而座山雕的口頭禪“一個字兒”,更讓人記憶深刻。誰說紅色經典不能幽默?正是這些令人捧腹的橋段,讓我們在向中國文學史上那段特殊的十七年文學回眸的同時,可以多一些冷靜的思索。

《智取威虎山》:徐克不一樣的“俠客行”

“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臉紅什麼?”“容光煥發!”“臉怎麼又黃了?”“防冷塗的蠟!”當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對白,在穿越了五十年的光陰隧道之後,重新迴盪在電影院,戴著黑色3D眼鏡的觀眾們必然會生出三種不同的觀影感受,一種,是我們的父母那代人的集體記憶,一種,是我們在林海雪原之外眺望的沙漠客棧,還有一種,就是片中打醬油的韓庚們的精神穿越。總之,無論我們當時對應了哪一種感受,都應該記住一個導演的誠意迴歸,他,就是徐克。而徐克也憑藉該片,斬獲了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

《智取威虎山》:徐克不一樣的“俠客行”

如今的徐克,仍在片場馬不停蹄地忙碌著,他的身份也更加多元,然而無論是導演、編劇還是監製,相信人們還是更喜歡他的“俠客”身份。“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徐克的江湖充滿刀光劍影,快意恩仇,而這位鬼才導演的“俠客行”,更是往來倏忽,從來不走尋常路,我們期待著他有更多精彩的“亮劍”!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