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一部寫給女人的愛情小說,它也最適合由女性拍成電影。

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寫了一部名為《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中篇小說。快百年了,它仍被世界文壇奉為經典永流傳。對於國人來說,提起茨威格首先想到的作品就是這部講述一個女人絕望又極致愛情的小說。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好讀的,全書沒有佶屈聱牙的語句,筆調細膩流暢,自始至終以書信的形式將一個女子坎坷的命運與不悔的愛情鋪陳開來。茨威格對女性心理的描寫實在是精準,甚至可以說是"全面監控女性暗戀時的心理活動",所以也難怪高爾基會把茨威格稱為"女性心靈捕手。"

45歲徐靜蕾是“書法贏家”,30歲的她因這部電影收穫最佳導演獎

中學時,我第一次讀到這部作品,一口氣翻到底,久久被書中的故事所包圍,彷彿一抬頭就能看見一雙無望的眼睛在對我訴說她一生的愛與傷。從那時起,我一直在想,茨威格是去了,有誰能把它筆下那位追愛一生的陌生女人搬上銀幕呢。或者說,如何能讓這場獨角戲在光影交織裡復活一回呢?

1948年,美國環球影片公司改編過一版《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男主角是出演過《基督山伯爵》的路易斯·喬丹,風流倜儻倒是真符合花花公子的形象。可惜好萊塢的編劇未免太追求戲劇衝突,生生"擴大化"男二號的形象,安排出兩個男人為一個女子決鬥的戲碼,破壞了原著的氛圍。《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從來就不是我愛你,你卻愛著他的"三角戀"。

45歲徐靜蕾是“書法贏家”,30歲的她因這部電影收穫最佳導演獎

2004年,中國版《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上映,徐靜蕾既是該片導演,也是女主角。

70後"老徐"曾是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底》中的文慧,與趙薇、章子怡、周迅並稱"四小花旦"。自2004年起,老徐由演員轉型為導演,發佈了自編自導自演的處女作《我和爸爸》。第二年,徐靜蕾邀請姜文加盟,執掌導演大權,為觀眾奉上徐氏《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此片為徐靜蕾的導演之名贏下了第52屆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45歲徐靜蕾是“書法贏家”,30歲的她因這部電影收穫最佳導演獎

徐靜蕾把茨威格筆下狹暗的歐式公寓搬到了三、四十年代的北平,安置在亂中有序的衚衕四合院裡。動盪的時局,適合悽楚的結局。若是環境太現代反倒令觀眾質疑合理性。

就情節構架與人物形象來說,可以算是依著原著而進行中式改良。戴眼鏡、叼菸嘴的姜文似是文人,符合原著中被暗戀的R先生作家的身份,不經意狡黠一笑又使風流性格活靈活現。"陌生女人"從身著素襖鄰家少女到穿金戴銀的風韻婦人,徐靜蕾的詮釋也遵照著人物內心變化的軌跡。就似奧地利的女孩轉世到舊北平,模樣衣飾是變了,可命運的褶皺卻是一模一樣。

45歲徐靜蕾是“書法贏家”,30歲的她因這部電影收穫最佳導演獎

影片的敘述順序與原著一樣,均是採用倒敘手法。由作家先生在41歲生日收到一封沒有署名的來信講起,將寄信人—"陌生女人"生命歷程從終點向前回溯,把她的一生分為三個階段,即13歲時與作家相遇,青春年華與作家重逢,作為"交際花"和作家再相見。無論她多大年紀,什麼身份,不變的是對姜文飾演作家那死心塌地的愛。

女人是最瞭解女人的,徐靜蕾版的《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在很多細節處理得用心且恰當。比如,當女人第一次真切面對所愛作家時激激動又羞澀的內心活動,用低垂著眼睛與背後擁抱一組動作就為觀眾傳遞出一個信息,彼時的她不再是十三歲的兒童,也不還不是開放的熟女,恰恰就是一個悸動的處女。

45歲徐靜蕾是“書法贏家”,30歲的她因這部電影收穫最佳導演獎

又或者,在女人苦苦為愛情等待著盼望著的時,鏡頭對準的是桌上一個咬過一口而發黴的壞蘋果,這似乎是一種情感隱喻。那份念念不忘的情已不是青澀帶甜,早已腐壞。可女人沒有丟棄壞蘋果,也沒有放棄心中的愛戀。

整部影片的色調偏暗,很多鏡頭人物置身昏暗環境中,有的鏡頭可以說人物特寫與暗靜形成分屏對峙,這種手法與主題貼合,這畢竟這不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故事,而是一場令人嘆息的獨角戲。

很多時候,在影片里加入旁白可能是畫蛇添足破壞觀影感受,而在這部電影中徐靜蕾的旁白音卻絲毫不會顯得突兀。從始至終的旁白大量摘取茨威格原著的語句,彷彿是那個女人把你當成了傾訴對象,在觀眾耳邊把一世孤勇娓娓道來。

45歲徐靜蕾是“書法贏家”,30歲的她因這部電影收穫最佳導演獎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配樂《琵琶語》如私語訴衷腸,正與全片的基調吻合。片頭是輕吟一般,為影片的感情色彩定調,片末在器樂中融入龔琳娜老師的哼唱,如泣如訴,為整個故事收尾的同時映襯陌生女人為愛痴狂的一生。

暗戀一世,怎麼不是傳奇?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這句耳熟能詳的歌詞,其實描述的是一個少女的芳心暗許。為什麼這麼說呢,歌曲《傳奇》的創作人李健在採訪中曾談到,他的創作靈感正是來自於《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他認為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傳奇"的起點正如歌詞一樣,始於一次措不及防的相遇,那個13歲的小女孩看見新搬來的鄰居作家先生的一瞬間,彷彿有一道光住進了她心裡。

45歲徐靜蕾是“書法贏家”,30歲的她因這部電影收穫最佳導演獎

這個孩子跟著寡居的母親相依為命,生活清貧。整日穿著一件有布丁的舊襖。突然之間,面對鏡中自己,她開始嫌棄自己的舊衣。不是她虛榮挑剔不能接受家境,只是誰不喜歡自己在喜歡的人眼中完美無瑕呢?這和我們出門去見意中人前總要洗個頭打扮打扮同理,想給對方留個好印象。

可惜啊,她那時只是個不起眼的孩子。她巴望著那個大名鼎鼎的作家多看自己幾眼,得來的只是失望。可一個孩子的愛又是多麼純碎,不求回報。她守著那份不為人知的愛,關注作家一舉一動。

他寫書法,她也跟著練大字。他看書,她也跟著愛看書。這就是所謂的愛屋及烏吧。年少的我們何嘗不是如此,真心實意要找到和意中人的共同點。我有個五音不全的朋友中學時竟加入過合唱隊,我問她幹嘛自找苦吃,她說和那個人一起歌唱就能開心一個學期。

45歲徐靜蕾是“書法贏家”,30歲的她因這部電影收穫最佳導演獎

小孩子是控制不了生活的突變的,母親突然要改嫁山東,自然要帶著女孩一起去。哭鬧無用,她就指望著臨走前能再看作家一眼。在那寒風刺骨的夜站了一整夜,她看見作家摟著別的女人回來。她不知他夜夜笙歌嗎?她知道,可她是不怕的,無所求的。

六年後,她又回到北平。這麼久,暗戀這件小事很容易消散無蹤,可對於這個執著的她來說,分分秒秒都不曾忘記所愛的作家。

45歲徐靜蕾是“書法贏家”,30歲的她因這部電影收穫最佳導演獎

她出落得清秀出眾,走在一群女學生裡足以引起他的注意。他把她帶進她曾經居住的大院,帶進臥室。她把自己交給這個日思夜想的人,像是夢想成真。

然而好夢總是容易醒。作家匆匆收拾起行李,說要遠行出差,並且承諾回來後一定會去學校找她。女人等呀等,人回來了,卻不來找她。她便明白了,他愛的是自由。

45歲徐靜蕾是“書法贏家”,30歲的她因這部電影收穫最佳導演獎

她並不怨恨這個男人,得知懷了他的孩子,沒有上門去尋反而遠遠避開,獨自產下一子。她痴愛這個男人,卻不允許自己"絆"住他的聲名。她是有自尊心的又是驕傲的,要作家想起他時只有感激和溫柔。這個陌生女人,只想著所愛之人,全然不顧自己的苦難。

在她想來,有了作家的孩子,是幸福。過去她無法擁有作家,可養育這個血脈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算是部分擁抱了那個崇拜的靈魂嘛。為了不讓這個孩子接受和作家一樣的良好教育,沒有任何收入的女人不得不輾轉於不同的男子之間,接受他們的供養。

45歲徐靜蕾是“書法贏家”,30歲的她因這部電影收穫最佳導演獎

這其中倒也不乏真心實意待她好的人,比如一位空軍。可女人心裡有且只有一個名字,就是那位少女時代就愛上的作家。這一轉眼,又是八年,於同一個交際圈,倆人又相遇了。作家依然不記得她,只從別人的介紹裡喊她一聲"江小姐",把她看做姿色不凡的交際花。

這一次,女人又不做任何考慮跟著作家回了家。這一次,作家又要以出門遠行為藉口打發她離開。她什麼都明白,只問他桌上那束白玫瑰是不是一個女人送的?其實那年年相似的花不是別人有心,正是女人歲歲有情的證據啊。她在每年作家生日時託人送來白玫瑰,只因為第一次在一起的那個早晨,作家把一朵白玫瑰別在她的頭上。

他還是沒認出這個女人,甚至還把一疊錢塞進她的包裡,把她當成可以"消費"的陌生女子。他辱沒了她的純情,也徹徹底底擊穿她從13歲起就懷抱著的愛。

45歲徐靜蕾是“書法贏家”,30歲的她因這部電影收穫最佳導演獎

"早啊,小姐。"連老管家都能穿越時光一眼就認出這個女人並不是陌生人,而這個被暗戀著的男人卻再三見面不相識。

她的心是碎裂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撐,兒子也夭折了。她還有什麼力氣支撐呢。

花瓶空了。再也沒有誰會在每年同一天送來白玫瑰祭奠愛情。

他望向無人經過的大門。彷彿看見一個女孩純真炙熱的眼睛,可他依然想不起她的名字。於他而言,她終於還是一個陌生女人罷了。

45歲徐靜蕾是“書法贏家”,30歲的她因這部電影收穫最佳導演獎

這份深愛,值否?

無論是小說出版後的解讀還是在電影觀後感裡,人們對於陌生女人這份令人感動又使人惋惜的愛情一直不曾停下討論之聲。

這樣不求回報、全身心投入去愛一個人值得嗎?愛上一個從來都不在意自己的人不是悲劇嗎?

有人用精神分析法試圖證明女人內心缺失父愛,執迷於高大上的作家形象是變態畸戀;有人說陌生女人的悲劇是自釀苦酒;也有人站在道德角度批判風流作家是個花心渣男。

45歲徐靜蕾是“書法贏家”,30歲的她因這部電影收穫最佳導演獎

這些觀點卻有道理,可我真不想讓這個一世為愛而活的女人淪為被詬病的對象。痴心絕對的女人不止她一個,金庸的武俠世界裡不也有個"一遇楊過毀一生"的郭襄嗎?是情動還是情劫,感情這種東西外人從結果計算其實挺沒意思的。投入的是當事人,苦與樂也是當事人買單。王菲的金曲《執迷不悟》唱過嘛:"你不是我,又怎能瞭解。就算是執迷,我也執迷不悔。"

我相信茨威格在創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時可不是為了諷刺這個女人的痴,也相信徐靜蕾在拍這部電影的目的不是給廣大女性敲警鐘。我們只需要理解故事中那個女子的用情至深的傳奇就好。

滿世界的人,難得怦然心動吶。或許,我們在年少時也有過一次驚天動地的暗戀,只不過後來我們長大了,那些花兒也都散了。

45歲徐靜蕾是“書法贏家”,30歲的她因這部電影收穫最佳導演獎

愛,只是一件值得喜悅的事,結果是老天才知道的謎題。看這部電影,目的是讓你想起那個寫了他名字的日記本,請抱抱自己,曾經那麼真摯想愛的自己。

餘生好長,你很難忘。我愛你,與你無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