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碑座和斷碑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碑座和斷碑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的贔屓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碑座和斷碑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發現一處磚砌的水井

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長興縣博物館對徐階墓啟動了考古勘察,並確定了保護範圍。長興朋友箬溪船長是徐階墓發現者和研究者,徐階墓正是在他持續的關注和深挖下,終於浮出水面。在他的推薦下趁著週末我也實地探訪了一下正在考古勘察中東山徐階墓地。整個徐階墓依山勢而建,結構完整,規模宏大,呈“L”型。東西向的一豎明確為墓葬區,南北向的一橫可能是神道,兩側現存兩個沒了頭的龜趺,又名贔屓,其揹負以重物,多為石碑。東側的旁邊龜趺就保存一個碑座和一塊埋在土中的斷碑,西側龜趺前發現了房基和水井,地面可能有類似墳祠建築。神道與墓葬不在一條直線,這在明代是有先例的,明孝陵便是如此。湖州城南陸家山明墓的神道從望柱到墓前也是拐了一個大彎的。或許也是一種因地制宜的體現吧。神道兩側也不見石像生遺存,按規制徐階墓前應該有,是年代久遠損毀了,還是本就不設置,不得而知。明崇禎《松江府志》有記載:“太師大學士文貞公徐階墓,萬曆十二年(1584)賜葬於長興縣東山,嘉會區之原,遺命不豎牌坊、翁仲、虎羊獅之類,止勅亭二道。”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碑座和斷碑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發現一處磚砌的水井

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長興縣博物館對徐階墓啟動了考古勘察,並確定了保護範圍。長興朋友箬溪船長是徐階墓發現者和研究者,徐階墓正是在他持續的關注和深挖下,終於浮出水面。在他的推薦下趁著週末我也實地探訪了一下正在考古勘察中東山徐階墓地。整個徐階墓依山勢而建,結構完整,規模宏大,呈“L”型。東西向的一豎明確為墓葬區,南北向的一橫可能是神道,兩側現存兩個沒了頭的龜趺,又名贔屓,其揹負以重物,多為石碑。東側的旁邊龜趺就保存一個碑座和一塊埋在土中的斷碑,西側龜趺前發現了房基和水井,地面可能有類似墳祠建築。神道與墓葬不在一條直線,這在明代是有先例的,明孝陵便是如此。湖州城南陸家山明墓的神道從望柱到墓前也是拐了一個大彎的。或許也是一種因地制宜的體現吧。神道兩側也不見石像生遺存,按規制徐階墓前應該有,是年代久遠損毀了,還是本就不設置,不得而知。明崇禎《松江府志》有記載:“太師大學士文貞公徐階墓,萬曆十二年(1584)賜葬於長興縣東山,嘉會區之原,遺命不豎牌坊、翁仲、虎羊獅之類,止勅亭二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前的月形泮池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碑座和斷碑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發現一處磚砌的水井

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長興縣博物館對徐階墓啟動了考古勘察,並確定了保護範圍。長興朋友箬溪船長是徐階墓發現者和研究者,徐階墓正是在他持續的關注和深挖下,終於浮出水面。在他的推薦下趁著週末我也實地探訪了一下正在考古勘察中東山徐階墓地。整個徐階墓依山勢而建,結構完整,規模宏大,呈“L”型。東西向的一豎明確為墓葬區,南北向的一橫可能是神道,兩側現存兩個沒了頭的龜趺,又名贔屓,其揹負以重物,多為石碑。東側的旁邊龜趺就保存一個碑座和一塊埋在土中的斷碑,西側龜趺前發現了房基和水井,地面可能有類似墳祠建築。神道與墓葬不在一條直線,這在明代是有先例的,明孝陵便是如此。湖州城南陸家山明墓的神道從望柱到墓前也是拐了一個大彎的。或許也是一種因地制宜的體現吧。神道兩側也不見石像生遺存,按規制徐階墓前應該有,是年代久遠損毀了,還是本就不設置,不得而知。明崇禎《松江府志》有記載:“太師大學士文貞公徐階墓,萬曆十二年(1584)賜葬於長興縣東山,嘉會區之原,遺命不豎牌坊、翁仲、虎羊獅之類,止勅亭二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前的月形泮池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疊壓的宋墓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碑座和斷碑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發現一處磚砌的水井

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長興縣博物館對徐階墓啟動了考古勘察,並確定了保護範圍。長興朋友箬溪船長是徐階墓發現者和研究者,徐階墓正是在他持續的關注和深挖下,終於浮出水面。在他的推薦下趁著週末我也實地探訪了一下正在考古勘察中東山徐階墓地。整個徐階墓依山勢而建,結構完整,規模宏大,呈“L”型。東西向的一豎明確為墓葬區,南北向的一橫可能是神道,兩側現存兩個沒了頭的龜趺,又名贔屓,其揹負以重物,多為石碑。東側的旁邊龜趺就保存一個碑座和一塊埋在土中的斷碑,西側龜趺前發現了房基和水井,地面可能有類似墳祠建築。神道與墓葬不在一條直線,這在明代是有先例的,明孝陵便是如此。湖州城南陸家山明墓的神道從望柱到墓前也是拐了一個大彎的。或許也是一種因地制宜的體現吧。神道兩側也不見石像生遺存,按規制徐階墓前應該有,是年代久遠損毀了,還是本就不設置,不得而知。明崇禎《松江府志》有記載:“太師大學士文貞公徐階墓,萬曆十二年(1584)賜葬於長興縣東山,嘉會區之原,遺命不豎牌坊、翁仲、虎羊獅之類,止勅亭二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前的月形泮池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疊壓的宋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層層石砌墓室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碑座和斷碑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發現一處磚砌的水井

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長興縣博物館對徐階墓啟動了考古勘察,並確定了保護範圍。長興朋友箬溪船長是徐階墓發現者和研究者,徐階墓正是在他持續的關注和深挖下,終於浮出水面。在他的推薦下趁著週末我也實地探訪了一下正在考古勘察中東山徐階墓地。整個徐階墓依山勢而建,結構完整,規模宏大,呈“L”型。東西向的一豎明確為墓葬區,南北向的一橫可能是神道,兩側現存兩個沒了頭的龜趺,又名贔屓,其揹負以重物,多為石碑。東側的旁邊龜趺就保存一個碑座和一塊埋在土中的斷碑,西側龜趺前發現了房基和水井,地面可能有類似墳祠建築。神道與墓葬不在一條直線,這在明代是有先例的,明孝陵便是如此。湖州城南陸家山明墓的神道從望柱到墓前也是拐了一個大彎的。或許也是一種因地制宜的體現吧。神道兩側也不見石像生遺存,按規制徐階墓前應該有,是年代久遠損毀了,還是本就不設置,不得而知。明崇禎《松江府志》有記載:“太師大學士文貞公徐階墓,萬曆十二年(1584)賜葬於長興縣東山,嘉會區之原,遺命不豎牌坊、翁仲、虎羊獅之類,止勅亭二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前的月形泮池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疊壓的宋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層層石砌墓室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的單墓穴

由龜趺處繼續前行,右手一拐彎,徐階墓葬的全貌就都顯露出來了,整個墓葬由西向東逐步層層升高,從墓園前的平地望去,頗有氣勢。最下面一層是石塊壘砌成的規整的月形水池,百姓成為“元寶池”,是典型的墓前泮池,這種形制在湖州其他地方還能看得到,道場菰城村陶灣村後有慎家墳,也是晚明的墓葬,先存有泮池,池上有石拱橋一座,整個水池和橋均為武康石,石拱橋也是典型的明代拱橋。陸心源去世後,墓葬湖州南門外逸山,墓前有泮池,池上有三孔石樑橋壽仙橋。徐階墓前泮池是否有橋不得而知。往上的平臺是兩座磚砌結構墓穴,後來知道確定是更早的宋代,是徐階墓疊壓的墓葬。再往上是臺階式石砌建築,有多層;最上是一座單墓穴,墓穴為單穴,只能容一棺,與歷史記載的徐階孤葬於長興東山完全吻合,松江的方塔園中只有徐夫人沈氏的獨墓。整塊的大石板蓋在上面,石板之上上覆之以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附近還有兩對倒臥於地武康石石質羅城石構件簷頂石,端首脊獸栩栩如生(也有可能是墓前石坊的簷頂石,前簷整個屋面刻出瓦隴,側面僅簷口也刻出瓦隴,背後部分皆為素平。長興高灣古墓前有類似的做法,寧波東錢湖橫省和廟溝後也有類似的墓前石坊做法)。此外,還有數段武康石須彌座欄杆石,應該是墓前平臺上的。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碑座和斷碑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發現一處磚砌的水井

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長興縣博物館對徐階墓啟動了考古勘察,並確定了保護範圍。長興朋友箬溪船長是徐階墓發現者和研究者,徐階墓正是在他持續的關注和深挖下,終於浮出水面。在他的推薦下趁著週末我也實地探訪了一下正在考古勘察中東山徐階墓地。整個徐階墓依山勢而建,結構完整,規模宏大,呈“L”型。東西向的一豎明確為墓葬區,南北向的一橫可能是神道,兩側現存兩個沒了頭的龜趺,又名贔屓,其揹負以重物,多為石碑。東側的旁邊龜趺就保存一個碑座和一塊埋在土中的斷碑,西側龜趺前發現了房基和水井,地面可能有類似墳祠建築。神道與墓葬不在一條直線,這在明代是有先例的,明孝陵便是如此。湖州城南陸家山明墓的神道從望柱到墓前也是拐了一個大彎的。或許也是一種因地制宜的體現吧。神道兩側也不見石像生遺存,按規制徐階墓前應該有,是年代久遠損毀了,還是本就不設置,不得而知。明崇禎《松江府志》有記載:“太師大學士文貞公徐階墓,萬曆十二年(1584)賜葬於長興縣東山,嘉會區之原,遺命不豎牌坊、翁仲、虎羊獅之類,止勅亭二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前的月形泮池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疊壓的宋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層層石砌墓室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的單墓穴

由龜趺處繼續前行,右手一拐彎,徐階墓葬的全貌就都顯露出來了,整個墓葬由西向東逐步層層升高,從墓園前的平地望去,頗有氣勢。最下面一層是石塊壘砌成的規整的月形水池,百姓成為“元寶池”,是典型的墓前泮池,這種形制在湖州其他地方還能看得到,道場菰城村陶灣村後有慎家墳,也是晚明的墓葬,先存有泮池,池上有石拱橋一座,整個水池和橋均為武康石,石拱橋也是典型的明代拱橋。陸心源去世後,墓葬湖州南門外逸山,墓前有泮池,池上有三孔石樑橋壽仙橋。徐階墓前泮池是否有橋不得而知。往上的平臺是兩座磚砌結構墓穴,後來知道確定是更早的宋代,是徐階墓疊壓的墓葬。再往上是臺階式石砌建築,有多層;最上是一座單墓穴,墓穴為單穴,只能容一棺,與歷史記載的徐階孤葬於長興東山完全吻合,松江的方塔園中只有徐夫人沈氏的獨墓。整塊的大石板蓋在上面,石板之上上覆之以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附近還有兩對倒臥於地武康石石質羅城石構件簷頂石,端首脊獸栩栩如生(也有可能是墓前石坊的簷頂石,前簷整個屋面刻出瓦隴,側面僅簷口也刻出瓦隴,背後部分皆為素平。長興高灣古墓前有類似的做法,寧波東錢湖橫省和廟溝後也有類似的墓前石坊做法)。此外,還有數段武康石須彌座欄杆石,應該是墓前平臺上的。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墓頂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碑座和斷碑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發現一處磚砌的水井

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長興縣博物館對徐階墓啟動了考古勘察,並確定了保護範圍。長興朋友箬溪船長是徐階墓發現者和研究者,徐階墓正是在他持續的關注和深挖下,終於浮出水面。在他的推薦下趁著週末我也實地探訪了一下正在考古勘察中東山徐階墓地。整個徐階墓依山勢而建,結構完整,規模宏大,呈“L”型。東西向的一豎明確為墓葬區,南北向的一橫可能是神道,兩側現存兩個沒了頭的龜趺,又名贔屓,其揹負以重物,多為石碑。東側的旁邊龜趺就保存一個碑座和一塊埋在土中的斷碑,西側龜趺前發現了房基和水井,地面可能有類似墳祠建築。神道與墓葬不在一條直線,這在明代是有先例的,明孝陵便是如此。湖州城南陸家山明墓的神道從望柱到墓前也是拐了一個大彎的。或許也是一種因地制宜的體現吧。神道兩側也不見石像生遺存,按規制徐階墓前應該有,是年代久遠損毀了,還是本就不設置,不得而知。明崇禎《松江府志》有記載:“太師大學士文貞公徐階墓,萬曆十二年(1584)賜葬於長興縣東山,嘉會區之原,遺命不豎牌坊、翁仲、虎羊獅之類,止勅亭二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前的月形泮池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疊壓的宋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層層石砌墓室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的單墓穴

由龜趺處繼續前行,右手一拐彎,徐階墓葬的全貌就都顯露出來了,整個墓葬由西向東逐步層層升高,從墓園前的平地望去,頗有氣勢。最下面一層是石塊壘砌成的規整的月形水池,百姓成為“元寶池”,是典型的墓前泮池,這種形制在湖州其他地方還能看得到,道場菰城村陶灣村後有慎家墳,也是晚明的墓葬,先存有泮池,池上有石拱橋一座,整個水池和橋均為武康石,石拱橋也是典型的明代拱橋。陸心源去世後,墓葬湖州南門外逸山,墓前有泮池,池上有三孔石樑橋壽仙橋。徐階墓前泮池是否有橋不得而知。往上的平臺是兩座磚砌結構墓穴,後來知道確定是更早的宋代,是徐階墓疊壓的墓葬。再往上是臺階式石砌建築,有多層;最上是一座單墓穴,墓穴為單穴,只能容一棺,與歷史記載的徐階孤葬於長興東山完全吻合,松江的方塔園中只有徐夫人沈氏的獨墓。整塊的大石板蓋在上面,石板之上上覆之以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附近還有兩對倒臥於地武康石石質羅城石構件簷頂石,端首脊獸栩栩如生(也有可能是墓前石坊的簷頂石,前簷整個屋面刻出瓦隴,側面僅簷口也刻出瓦隴,背後部分皆為素平。長興高灣古墓前有類似的做法,寧波東錢湖橫省和廟溝後也有類似的墓前石坊做法)。此外,還有數段武康石須彌座欄杆石,應該是墓前平臺上的。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墓頂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武康石須彌座欄杆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碑座和斷碑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發現一處磚砌的水井

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長興縣博物館對徐階墓啟動了考古勘察,並確定了保護範圍。長興朋友箬溪船長是徐階墓發現者和研究者,徐階墓正是在他持續的關注和深挖下,終於浮出水面。在他的推薦下趁著週末我也實地探訪了一下正在考古勘察中東山徐階墓地。整個徐階墓依山勢而建,結構完整,規模宏大,呈“L”型。東西向的一豎明確為墓葬區,南北向的一橫可能是神道,兩側現存兩個沒了頭的龜趺,又名贔屓,其揹負以重物,多為石碑。東側的旁邊龜趺就保存一個碑座和一塊埋在土中的斷碑,西側龜趺前發現了房基和水井,地面可能有類似墳祠建築。神道與墓葬不在一條直線,這在明代是有先例的,明孝陵便是如此。湖州城南陸家山明墓的神道從望柱到墓前也是拐了一個大彎的。或許也是一種因地制宜的體現吧。神道兩側也不見石像生遺存,按規制徐階墓前應該有,是年代久遠損毀了,還是本就不設置,不得而知。明崇禎《松江府志》有記載:“太師大學士文貞公徐階墓,萬曆十二年(1584)賜葬於長興縣東山,嘉會區之原,遺命不豎牌坊、翁仲、虎羊獅之類,止勅亭二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前的月形泮池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疊壓的宋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層層石砌墓室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的單墓穴

由龜趺處繼續前行,右手一拐彎,徐階墓葬的全貌就都顯露出來了,整個墓葬由西向東逐步層層升高,從墓園前的平地望去,頗有氣勢。最下面一層是石塊壘砌成的規整的月形水池,百姓成為“元寶池”,是典型的墓前泮池,這種形制在湖州其他地方還能看得到,道場菰城村陶灣村後有慎家墳,也是晚明的墓葬,先存有泮池,池上有石拱橋一座,整個水池和橋均為武康石,石拱橋也是典型的明代拱橋。陸心源去世後,墓葬湖州南門外逸山,墓前有泮池,池上有三孔石樑橋壽仙橋。徐階墓前泮池是否有橋不得而知。往上的平臺是兩座磚砌結構墓穴,後來知道確定是更早的宋代,是徐階墓疊壓的墓葬。再往上是臺階式石砌建築,有多層;最上是一座單墓穴,墓穴為單穴,只能容一棺,與歷史記載的徐階孤葬於長興東山完全吻合,松江的方塔園中只有徐夫人沈氏的獨墓。整塊的大石板蓋在上面,石板之上上覆之以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附近還有兩對倒臥於地武康石石質羅城石構件簷頂石,端首脊獸栩栩如生(也有可能是墓前石坊的簷頂石,前簷整個屋面刻出瓦隴,側面僅簷口也刻出瓦隴,背後部分皆為素平。長興高灣古墓前有類似的做法,寧波東錢湖橫省和廟溝後也有類似的墓前石坊做法)。此外,還有數段武康石須彌座欄杆石,應該是墓前平臺上的。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墓頂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武康石須彌座欄杆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的簷頂石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碑座和斷碑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發現一處磚砌的水井

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長興縣博物館對徐階墓啟動了考古勘察,並確定了保護範圍。長興朋友箬溪船長是徐階墓發現者和研究者,徐階墓正是在他持續的關注和深挖下,終於浮出水面。在他的推薦下趁著週末我也實地探訪了一下正在考古勘察中東山徐階墓地。整個徐階墓依山勢而建,結構完整,規模宏大,呈“L”型。東西向的一豎明確為墓葬區,南北向的一橫可能是神道,兩側現存兩個沒了頭的龜趺,又名贔屓,其揹負以重物,多為石碑。東側的旁邊龜趺就保存一個碑座和一塊埋在土中的斷碑,西側龜趺前發現了房基和水井,地面可能有類似墳祠建築。神道與墓葬不在一條直線,這在明代是有先例的,明孝陵便是如此。湖州城南陸家山明墓的神道從望柱到墓前也是拐了一個大彎的。或許也是一種因地制宜的體現吧。神道兩側也不見石像生遺存,按規制徐階墓前應該有,是年代久遠損毀了,還是本就不設置,不得而知。明崇禎《松江府志》有記載:“太師大學士文貞公徐階墓,萬曆十二年(1584)賜葬於長興縣東山,嘉會區之原,遺命不豎牌坊、翁仲、虎羊獅之類,止勅亭二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前的月形泮池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疊壓的宋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層層石砌墓室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的單墓穴

由龜趺處繼續前行,右手一拐彎,徐階墓葬的全貌就都顯露出來了,整個墓葬由西向東逐步層層升高,從墓園前的平地望去,頗有氣勢。最下面一層是石塊壘砌成的規整的月形水池,百姓成為“元寶池”,是典型的墓前泮池,這種形制在湖州其他地方還能看得到,道場菰城村陶灣村後有慎家墳,也是晚明的墓葬,先存有泮池,池上有石拱橋一座,整個水池和橋均為武康石,石拱橋也是典型的明代拱橋。陸心源去世後,墓葬湖州南門外逸山,墓前有泮池,池上有三孔石樑橋壽仙橋。徐階墓前泮池是否有橋不得而知。往上的平臺是兩座磚砌結構墓穴,後來知道確定是更早的宋代,是徐階墓疊壓的墓葬。再往上是臺階式石砌建築,有多層;最上是一座單墓穴,墓穴為單穴,只能容一棺,與歷史記載的徐階孤葬於長興東山完全吻合,松江的方塔園中只有徐夫人沈氏的獨墓。整塊的大石板蓋在上面,石板之上上覆之以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附近還有兩對倒臥於地武康石石質羅城石構件簷頂石,端首脊獸栩栩如生(也有可能是墓前石坊的簷頂石,前簷整個屋面刻出瓦隴,側面僅簷口也刻出瓦隴,背後部分皆為素平。長興高灣古墓前有類似的做法,寧波東錢湖橫省和廟溝後也有類似的墓前石坊做法)。此外,還有數段武康石須彌座欄杆石,應該是墓前平臺上的。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墓頂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武康石須彌座欄杆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的簷頂石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端首脊獸栩栩如生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碑座和斷碑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發現一處磚砌的水井

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長興縣博物館對徐階墓啟動了考古勘察,並確定了保護範圍。長興朋友箬溪船長是徐階墓發現者和研究者,徐階墓正是在他持續的關注和深挖下,終於浮出水面。在他的推薦下趁著週末我也實地探訪了一下正在考古勘察中東山徐階墓地。整個徐階墓依山勢而建,結構完整,規模宏大,呈“L”型。東西向的一豎明確為墓葬區,南北向的一橫可能是神道,兩側現存兩個沒了頭的龜趺,又名贔屓,其揹負以重物,多為石碑。東側的旁邊龜趺就保存一個碑座和一塊埋在土中的斷碑,西側龜趺前發現了房基和水井,地面可能有類似墳祠建築。神道與墓葬不在一條直線,這在明代是有先例的,明孝陵便是如此。湖州城南陸家山明墓的神道從望柱到墓前也是拐了一個大彎的。或許也是一種因地制宜的體現吧。神道兩側也不見石像生遺存,按規制徐階墓前應該有,是年代久遠損毀了,還是本就不設置,不得而知。明崇禎《松江府志》有記載:“太師大學士文貞公徐階墓,萬曆十二年(1584)賜葬於長興縣東山,嘉會區之原,遺命不豎牌坊、翁仲、虎羊獅之類,止勅亭二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前的月形泮池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疊壓的宋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層層石砌墓室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的單墓穴

由龜趺處繼續前行,右手一拐彎,徐階墓葬的全貌就都顯露出來了,整個墓葬由西向東逐步層層升高,從墓園前的平地望去,頗有氣勢。最下面一層是石塊壘砌成的規整的月形水池,百姓成為“元寶池”,是典型的墓前泮池,這種形制在湖州其他地方還能看得到,道場菰城村陶灣村後有慎家墳,也是晚明的墓葬,先存有泮池,池上有石拱橋一座,整個水池和橋均為武康石,石拱橋也是典型的明代拱橋。陸心源去世後,墓葬湖州南門外逸山,墓前有泮池,池上有三孔石樑橋壽仙橋。徐階墓前泮池是否有橋不得而知。往上的平臺是兩座磚砌結構墓穴,後來知道確定是更早的宋代,是徐階墓疊壓的墓葬。再往上是臺階式石砌建築,有多層;最上是一座單墓穴,墓穴為單穴,只能容一棺,與歷史記載的徐階孤葬於長興東山完全吻合,松江的方塔園中只有徐夫人沈氏的獨墓。整塊的大石板蓋在上面,石板之上上覆之以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附近還有兩對倒臥於地武康石石質羅城石構件簷頂石,端首脊獸栩栩如生(也有可能是墓前石坊的簷頂石,前簷整個屋面刻出瓦隴,側面僅簷口也刻出瓦隴,背後部分皆為素平。長興高灣古墓前有類似的做法,寧波東錢湖橫省和廟溝後也有類似的墓前石坊做法)。此外,還有數段武康石須彌座欄杆石,應該是墓前平臺上的。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墓頂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武康石須彌座欄杆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的簷頂石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端首脊獸栩栩如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站在徐階墓頂眺望整個墓園及環境

徐墓座落於南北走向的東山山脊之平緩丘坡上,站在徐階墓高處眺望,可俯瞰山下是較為開闊山間河谷平原,再遠處是一列蜿蜒起伏的小山脈,村民說附近的小山有蛇山、龜山之說。徐階詩中“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意思就是生坑坐東向西,正前方有條河流從南流往東北方向。眼前的恰恰是坐東朝西俯看開闊的平原地帶,平原之上有一條寬十多米的東雲港從南向北流入西苕溪。河上有橋,村民喚作施家橋,仔細辨別橋面石樑側面的題額,此橋名稱與港同名叫做東雲橋,施家橋的對面是集雲山,山上有一座集雲古寺。東雲橋主體大量採用武康石,橋面略呈弧形,花崗岩是清代重建所用。從造型來看,東雲橋與附近同一水系上的兩座橋相仿,一座是妙西鎮五星村沈店自然村南側300米,位於烏龜山和東山之間的廣興橋。一座是楊家埠鎮楊莊村的西南面窯兆橋,橋上有難得的明代紀年:明嘉靖19年(1541)。據此可以判定東雲橋也應該是晚明同時期的,或許跟徐階墓的營造有關。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碑座和斷碑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發現一處磚砌的水井

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長興縣博物館對徐階墓啟動了考古勘察,並確定了保護範圍。長興朋友箬溪船長是徐階墓發現者和研究者,徐階墓正是在他持續的關注和深挖下,終於浮出水面。在他的推薦下趁著週末我也實地探訪了一下正在考古勘察中東山徐階墓地。整個徐階墓依山勢而建,結構完整,規模宏大,呈“L”型。東西向的一豎明確為墓葬區,南北向的一橫可能是神道,兩側現存兩個沒了頭的龜趺,又名贔屓,其揹負以重物,多為石碑。東側的旁邊龜趺就保存一個碑座和一塊埋在土中的斷碑,西側龜趺前發現了房基和水井,地面可能有類似墳祠建築。神道與墓葬不在一條直線,這在明代是有先例的,明孝陵便是如此。湖州城南陸家山明墓的神道從望柱到墓前也是拐了一個大彎的。或許也是一種因地制宜的體現吧。神道兩側也不見石像生遺存,按規制徐階墓前應該有,是年代久遠損毀了,還是本就不設置,不得而知。明崇禎《松江府志》有記載:“太師大學士文貞公徐階墓,萬曆十二年(1584)賜葬於長興縣東山,嘉會區之原,遺命不豎牌坊、翁仲、虎羊獅之類,止勅亭二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前的月形泮池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疊壓的宋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層層石砌墓室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的單墓穴

由龜趺處繼續前行,右手一拐彎,徐階墓葬的全貌就都顯露出來了,整個墓葬由西向東逐步層層升高,從墓園前的平地望去,頗有氣勢。最下面一層是石塊壘砌成的規整的月形水池,百姓成為“元寶池”,是典型的墓前泮池,這種形制在湖州其他地方還能看得到,道場菰城村陶灣村後有慎家墳,也是晚明的墓葬,先存有泮池,池上有石拱橋一座,整個水池和橋均為武康石,石拱橋也是典型的明代拱橋。陸心源去世後,墓葬湖州南門外逸山,墓前有泮池,池上有三孔石樑橋壽仙橋。徐階墓前泮池是否有橋不得而知。往上的平臺是兩座磚砌結構墓穴,後來知道確定是更早的宋代,是徐階墓疊壓的墓葬。再往上是臺階式石砌建築,有多層;最上是一座單墓穴,墓穴為單穴,只能容一棺,與歷史記載的徐階孤葬於長興東山完全吻合,松江的方塔園中只有徐夫人沈氏的獨墓。整塊的大石板蓋在上面,石板之上上覆之以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附近還有兩對倒臥於地武康石石質羅城石構件簷頂石,端首脊獸栩栩如生(也有可能是墓前石坊的簷頂石,前簷整個屋面刻出瓦隴,側面僅簷口也刻出瓦隴,背後部分皆為素平。長興高灣古墓前有類似的做法,寧波東錢湖橫省和廟溝後也有類似的墓前石坊做法)。此外,還有數段武康石須彌座欄杆石,應該是墓前平臺上的。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墓頂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武康石須彌座欄杆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的簷頂石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端首脊獸栩栩如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站在徐階墓頂眺望整個墓園及環境

徐墓座落於南北走向的東山山脊之平緩丘坡上,站在徐階墓高處眺望,可俯瞰山下是較為開闊山間河谷平原,再遠處是一列蜿蜒起伏的小山脈,村民說附近的小山有蛇山、龜山之說。徐階詩中“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意思就是生坑坐東向西,正前方有條河流從南流往東北方向。眼前的恰恰是坐東朝西俯看開闊的平原地帶,平原之上有一條寬十多米的東雲港從南向北流入西苕溪。河上有橋,村民喚作施家橋,仔細辨別橋面石樑側面的題額,此橋名稱與港同名叫做東雲橋,施家橋的對面是集雲山,山上有一座集雲古寺。東雲橋主體大量採用武康石,橋面略呈弧形,花崗岩是清代重建所用。從造型來看,東雲橋與附近同一水系上的兩座橋相仿,一座是妙西鎮五星村沈店自然村南側300米,位於烏龜山和東山之間的廣興橋。一座是楊家埠鎮楊莊村的西南面窯兆橋,橋上有難得的明代紀年:明嘉靖19年(1541)。據此可以判定東雲橋也應該是晚明同時期的,或許跟徐階墓的營造有關。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橋下的武康石橋——東雲橋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碑座和斷碑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發現一處磚砌的水井

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長興縣博物館對徐階墓啟動了考古勘察,並確定了保護範圍。長興朋友箬溪船長是徐階墓發現者和研究者,徐階墓正是在他持續的關注和深挖下,終於浮出水面。在他的推薦下趁著週末我也實地探訪了一下正在考古勘察中東山徐階墓地。整個徐階墓依山勢而建,結構完整,規模宏大,呈“L”型。東西向的一豎明確為墓葬區,南北向的一橫可能是神道,兩側現存兩個沒了頭的龜趺,又名贔屓,其揹負以重物,多為石碑。東側的旁邊龜趺就保存一個碑座和一塊埋在土中的斷碑,西側龜趺前發現了房基和水井,地面可能有類似墳祠建築。神道與墓葬不在一條直線,這在明代是有先例的,明孝陵便是如此。湖州城南陸家山明墓的神道從望柱到墓前也是拐了一個大彎的。或許也是一種因地制宜的體現吧。神道兩側也不見石像生遺存,按規制徐階墓前應該有,是年代久遠損毀了,還是本就不設置,不得而知。明崇禎《松江府志》有記載:“太師大學士文貞公徐階墓,萬曆十二年(1584)賜葬於長興縣東山,嘉會區之原,遺命不豎牌坊、翁仲、虎羊獅之類,止勅亭二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前的月形泮池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疊壓的宋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層層石砌墓室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的單墓穴

由龜趺處繼續前行,右手一拐彎,徐階墓葬的全貌就都顯露出來了,整個墓葬由西向東逐步層層升高,從墓園前的平地望去,頗有氣勢。最下面一層是石塊壘砌成的規整的月形水池,百姓成為“元寶池”,是典型的墓前泮池,這種形制在湖州其他地方還能看得到,道場菰城村陶灣村後有慎家墳,也是晚明的墓葬,先存有泮池,池上有石拱橋一座,整個水池和橋均為武康石,石拱橋也是典型的明代拱橋。陸心源去世後,墓葬湖州南門外逸山,墓前有泮池,池上有三孔石樑橋壽仙橋。徐階墓前泮池是否有橋不得而知。往上的平臺是兩座磚砌結構墓穴,後來知道確定是更早的宋代,是徐階墓疊壓的墓葬。再往上是臺階式石砌建築,有多層;最上是一座單墓穴,墓穴為單穴,只能容一棺,與歷史記載的徐階孤葬於長興東山完全吻合,松江的方塔園中只有徐夫人沈氏的獨墓。整塊的大石板蓋在上面,石板之上上覆之以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附近還有兩對倒臥於地武康石石質羅城石構件簷頂石,端首脊獸栩栩如生(也有可能是墓前石坊的簷頂石,前簷整個屋面刻出瓦隴,側面僅簷口也刻出瓦隴,背後部分皆為素平。長興高灣古墓前有類似的做法,寧波東錢湖橫省和廟溝後也有類似的墓前石坊做法)。此外,還有數段武康石須彌座欄杆石,應該是墓前平臺上的。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墓頂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武康石須彌座欄杆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的簷頂石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端首脊獸栩栩如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站在徐階墓頂眺望整個墓園及環境

徐墓座落於南北走向的東山山脊之平緩丘坡上,站在徐階墓高處眺望,可俯瞰山下是較為開闊山間河谷平原,再遠處是一列蜿蜒起伏的小山脈,村民說附近的小山有蛇山、龜山之說。徐階詩中“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意思就是生坑坐東向西,正前方有條河流從南流往東北方向。眼前的恰恰是坐東朝西俯看開闊的平原地帶,平原之上有一條寬十多米的東雲港從南向北流入西苕溪。河上有橋,村民喚作施家橋,仔細辨別橋面石樑側面的題額,此橋名稱與港同名叫做東雲橋,施家橋的對面是集雲山,山上有一座集雲古寺。東雲橋主體大量採用武康石,橋面略呈弧形,花崗岩是清代重建所用。從造型來看,東雲橋與附近同一水系上的兩座橋相仿,一座是妙西鎮五星村沈店自然村南側300米,位於烏龜山和東山之間的廣興橋。一座是楊家埠鎮楊莊村的西南面窯兆橋,橋上有難得的明代紀年:明嘉靖19年(1541)。據此可以判定東雲橋也應該是晚明同時期的,或許跟徐階墓的營造有關。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橋下的武康石橋——東雲橋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雲橋一頭連著東山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碑座和斷碑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發現一處磚砌的水井

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長興縣博物館對徐階墓啟動了考古勘察,並確定了保護範圍。長興朋友箬溪船長是徐階墓發現者和研究者,徐階墓正是在他持續的關注和深挖下,終於浮出水面。在他的推薦下趁著週末我也實地探訪了一下正在考古勘察中東山徐階墓地。整個徐階墓依山勢而建,結構完整,規模宏大,呈“L”型。東西向的一豎明確為墓葬區,南北向的一橫可能是神道,兩側現存兩個沒了頭的龜趺,又名贔屓,其揹負以重物,多為石碑。東側的旁邊龜趺就保存一個碑座和一塊埋在土中的斷碑,西側龜趺前發現了房基和水井,地面可能有類似墳祠建築。神道與墓葬不在一條直線,這在明代是有先例的,明孝陵便是如此。湖州城南陸家山明墓的神道從望柱到墓前也是拐了一個大彎的。或許也是一種因地制宜的體現吧。神道兩側也不見石像生遺存,按規制徐階墓前應該有,是年代久遠損毀了,還是本就不設置,不得而知。明崇禎《松江府志》有記載:“太師大學士文貞公徐階墓,萬曆十二年(1584)賜葬於長興縣東山,嘉會區之原,遺命不豎牌坊、翁仲、虎羊獅之類,止勅亭二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前的月形泮池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疊壓的宋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層層石砌墓室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的單墓穴

由龜趺處繼續前行,右手一拐彎,徐階墓葬的全貌就都顯露出來了,整個墓葬由西向東逐步層層升高,從墓園前的平地望去,頗有氣勢。最下面一層是石塊壘砌成的規整的月形水池,百姓成為“元寶池”,是典型的墓前泮池,這種形制在湖州其他地方還能看得到,道場菰城村陶灣村後有慎家墳,也是晚明的墓葬,先存有泮池,池上有石拱橋一座,整個水池和橋均為武康石,石拱橋也是典型的明代拱橋。陸心源去世後,墓葬湖州南門外逸山,墓前有泮池,池上有三孔石樑橋壽仙橋。徐階墓前泮池是否有橋不得而知。往上的平臺是兩座磚砌結構墓穴,後來知道確定是更早的宋代,是徐階墓疊壓的墓葬。再往上是臺階式石砌建築,有多層;最上是一座單墓穴,墓穴為單穴,只能容一棺,與歷史記載的徐階孤葬於長興東山完全吻合,松江的方塔園中只有徐夫人沈氏的獨墓。整塊的大石板蓋在上面,石板之上上覆之以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附近還有兩對倒臥於地武康石石質羅城石構件簷頂石,端首脊獸栩栩如生(也有可能是墓前石坊的簷頂石,前簷整個屋面刻出瓦隴,側面僅簷口也刻出瓦隴,背後部分皆為素平。長興高灣古墓前有類似的做法,寧波東錢湖橫省和廟溝後也有類似的墓前石坊做法)。此外,還有數段武康石須彌座欄杆石,應該是墓前平臺上的。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墓頂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武康石須彌座欄杆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的簷頂石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端首脊獸栩栩如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站在徐階墓頂眺望整個墓園及環境

徐墓座落於南北走向的東山山脊之平緩丘坡上,站在徐階墓高處眺望,可俯瞰山下是較為開闊山間河谷平原,再遠處是一列蜿蜒起伏的小山脈,村民說附近的小山有蛇山、龜山之說。徐階詩中“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意思就是生坑坐東向西,正前方有條河流從南流往東北方向。眼前的恰恰是坐東朝西俯看開闊的平原地帶,平原之上有一條寬十多米的東雲港從南向北流入西苕溪。河上有橋,村民喚作施家橋,仔細辨別橋面石樑側面的題額,此橋名稱與港同名叫做東雲橋,施家橋的對面是集雲山,山上有一座集雲古寺。東雲橋主體大量採用武康石,橋面略呈弧形,花崗岩是清代重建所用。從造型來看,東雲橋與附近同一水系上的兩座橋相仿,一座是妙西鎮五星村沈店自然村南側300米,位於烏龜山和東山之間的廣興橋。一座是楊家埠鎮楊莊村的西南面窯兆橋,橋上有難得的明代紀年:明嘉靖19年(1541)。據此可以判定東雲橋也應該是晚明同時期的,或許跟徐階墓的營造有關。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橋下的武康石橋——東雲橋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雲橋一頭連著東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雲橋另一頭連著集雲山集雲古寺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碑座和斷碑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發現一處磚砌的水井

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長興縣博物館對徐階墓啟動了考古勘察,並確定了保護範圍。長興朋友箬溪船長是徐階墓發現者和研究者,徐階墓正是在他持續的關注和深挖下,終於浮出水面。在他的推薦下趁著週末我也實地探訪了一下正在考古勘察中東山徐階墓地。整個徐階墓依山勢而建,結構完整,規模宏大,呈“L”型。東西向的一豎明確為墓葬區,南北向的一橫可能是神道,兩側現存兩個沒了頭的龜趺,又名贔屓,其揹負以重物,多為石碑。東側的旁邊龜趺就保存一個碑座和一塊埋在土中的斷碑,西側龜趺前發現了房基和水井,地面可能有類似墳祠建築。神道與墓葬不在一條直線,這在明代是有先例的,明孝陵便是如此。湖州城南陸家山明墓的神道從望柱到墓前也是拐了一個大彎的。或許也是一種因地制宜的體現吧。神道兩側也不見石像生遺存,按規制徐階墓前應該有,是年代久遠損毀了,還是本就不設置,不得而知。明崇禎《松江府志》有記載:“太師大學士文貞公徐階墓,萬曆十二年(1584)賜葬於長興縣東山,嘉會區之原,遺命不豎牌坊、翁仲、虎羊獅之類,止勅亭二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前的月形泮池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疊壓的宋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層層石砌墓室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的單墓穴

由龜趺處繼續前行,右手一拐彎,徐階墓葬的全貌就都顯露出來了,整個墓葬由西向東逐步層層升高,從墓園前的平地望去,頗有氣勢。最下面一層是石塊壘砌成的規整的月形水池,百姓成為“元寶池”,是典型的墓前泮池,這種形制在湖州其他地方還能看得到,道場菰城村陶灣村後有慎家墳,也是晚明的墓葬,先存有泮池,池上有石拱橋一座,整個水池和橋均為武康石,石拱橋也是典型的明代拱橋。陸心源去世後,墓葬湖州南門外逸山,墓前有泮池,池上有三孔石樑橋壽仙橋。徐階墓前泮池是否有橋不得而知。往上的平臺是兩座磚砌結構墓穴,後來知道確定是更早的宋代,是徐階墓疊壓的墓葬。再往上是臺階式石砌建築,有多層;最上是一座單墓穴,墓穴為單穴,只能容一棺,與歷史記載的徐階孤葬於長興東山完全吻合,松江的方塔園中只有徐夫人沈氏的獨墓。整塊的大石板蓋在上面,石板之上上覆之以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附近還有兩對倒臥於地武康石石質羅城石構件簷頂石,端首脊獸栩栩如生(也有可能是墓前石坊的簷頂石,前簷整個屋面刻出瓦隴,側面僅簷口也刻出瓦隴,背後部分皆為素平。長興高灣古墓前有類似的做法,寧波東錢湖橫省和廟溝後也有類似的墓前石坊做法)。此外,還有數段武康石須彌座欄杆石,應該是墓前平臺上的。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墓頂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武康石須彌座欄杆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的簷頂石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端首脊獸栩栩如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站在徐階墓頂眺望整個墓園及環境

徐墓座落於南北走向的東山山脊之平緩丘坡上,站在徐階墓高處眺望,可俯瞰山下是較為開闊山間河谷平原,再遠處是一列蜿蜒起伏的小山脈,村民說附近的小山有蛇山、龜山之說。徐階詩中“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意思就是生坑坐東向西,正前方有條河流從南流往東北方向。眼前的恰恰是坐東朝西俯看開闊的平原地帶,平原之上有一條寬十多米的東雲港從南向北流入西苕溪。河上有橋,村民喚作施家橋,仔細辨別橋面石樑側面的題額,此橋名稱與港同名叫做東雲橋,施家橋的對面是集雲山,山上有一座集雲古寺。東雲橋主體大量採用武康石,橋面略呈弧形,花崗岩是清代重建所用。從造型來看,東雲橋與附近同一水系上的兩座橋相仿,一座是妙西鎮五星村沈店自然村南側300米,位於烏龜山和東山之間的廣興橋。一座是楊家埠鎮楊莊村的西南面窯兆橋,橋上有難得的明代紀年:明嘉靖19年(1541)。據此可以判定東雲橋也應該是晚明同時期的,或許跟徐階墓的營造有關。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橋下的武康石橋——東雲橋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雲橋一頭連著東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雲橋另一頭連著集雲山集雲古寺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雲橋頭開三卡的村民

"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浙江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東山腳下的徐階墓全景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誌蓋: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下明代風格古橋:東雲橋

湖州市長興縣和平鎮東山村,因長興與吳興交界的東山而得名。現如今的東山是一座鬱鬱蔥蔥的茶山,在茶山腳下,竹林掩映間,有一座磚石壘砌的古墓,當地村民稱之為“閣老墳”。 古墓坐東朝西,由於已歷經400餘年的風吹雨淋,雖然整體尚存,蓋板、磚牆等主體結構基本完好,但是墓表建築早已不復當年的景象。墓誌銘被發現時,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幸好墓誌蓋上的小篆還可依稀可辨:“明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師諡文貞徐公墓誌銘”。 毫無疑問,村民口中的“閣老墳”,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大臣徐階之墓。

徐階(1503-1583),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工詩文,善書法;性明敏,有權略。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生涯,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鬥爭中的殺手鐗,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徐階死後贈太師,諡“文貞”。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世經堂續集》等著作並行於世。徐階並非湖州人,且從未在湖州為官,為何他的墓會出現在長興和平偏僻的東山腳下呢?這就得從徐階致仕後的晚年經歷說起。隆慶二年(1568),年已66歲的徐階致仕,心不甘情不願返回故里松江,但依舊擺脫不了朝堂帶來的傾軋。隆慶二年六月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始整頓錢糧賦役的弊端,勒令蘇鬆豪強退田。由於徐階身居高官多年,其家族也是土地兼併的大地主,自然不能倖免。而且其家人和奴僕在當地也常常飛揚跋扈遭致民怨,時任首輔高拱便利用此事將其長子徐璠、次子徐琨充軍,幼子徐瑛削籍為民,並大量沒收徐家土地。一直到隆慶五年(1571),萬曆登基後,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徐階的境況才得到好轉。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像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現在被改造成一座茶山,歷史上應是翠竹遍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開朗熱情的東山村村民

年歲已高的徐階在松江的最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搞得有點心力交瘁,他甚至心灰意冷想逃離松江,於是他便委託南京兵部右侍郎的湖州人陸隱在湖幫其尋找最後的歸宿地。對於自己這個選擇,徐階在《湖州買賣地成走筆報水山並諸朋舊二首》中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已成買骨深山計,豈向浮生畏有涯。杖策日應臨竹屋,賦詩時復坐江沙。誼高司馬千金諾(兵侍北川陸公許為予尋葬山竟得之),情重仙翁兩鬢華(此地勞地仙黃桂峰往來者再閱月)。貧病將何稱頌謝,遍題書札報通家。”“長興東北維新裡,翠竹蒼松六尺丘。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居吳自嘆謀幾左(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還浙誰知語竟酬(聞山水雲月心禪師嘗謂予:浙生終還浙)。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認為“吳中水淺土薄故其俗澆漓甚”,所謂“澆漓”魯迅在《熱風》中就說過“世道澆漓”,多指社會風氣浮薄不厚。徐階認為家鄉澆漓,是典型的一語雙關了。很多研究者認為,徐階在家鄉松江佔田多少畝,都是傳說,海瑞當年也未作核實,只讓退田,卻不明確要退多少。但是海瑞掀起的退田、興訴之舉把松江淳樸的民風引向了“澆漓”。徐階還說這是自己的宿命,山水雲月心禪師曾經對徐階說過,“浙生終還浙”,徐階是松江人,卻於弘治十六年出生於浙江宣平,彼時其父任宣平縣丞。禪師的話最後被徐階認為“語竟酬”,但多少像是一種託詞罷了。萬曆十一年(1583),徐階離世後,孤眠於遠離其故鄉的長興東山,安臥在生前即已營建的墓地裡,或許宦海浮沉四十餘載的徐閣老確實喜歡這裡清靜綠水青山吧。徐階墓附近狄家㘰、徐家㘰、東山等村,聚居著許多徐姓人氏。村裡老人回憶說徐家祖上是松江府,因徐閣老埋在東山,徐氏後代在徐家門定居下來;解放前,村中有座徐氏祠堂,建築十分宏偉,還有戲臺,每逢清明就要“擺清明酒”;他的祖輩告訴他,早年松江府的徐氏同族,每逢清明還來很多人在徐家祠堂祭祖,十分熱鬧。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腳村底民居改建的東山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側的碑座和斷碑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的贔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西側發現一處磚砌的水井

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長興縣博物館對徐階墓啟動了考古勘察,並確定了保護範圍。長興朋友箬溪船長是徐階墓發現者和研究者,徐階墓正是在他持續的關注和深挖下,終於浮出水面。在他的推薦下趁著週末我也實地探訪了一下正在考古勘察中東山徐階墓地。整個徐階墓依山勢而建,結構完整,規模宏大,呈“L”型。東西向的一豎明確為墓葬區,南北向的一橫可能是神道,兩側現存兩個沒了頭的龜趺,又名贔屓,其揹負以重物,多為石碑。東側的旁邊龜趺就保存一個碑座和一塊埋在土中的斷碑,西側龜趺前發現了房基和水井,地面可能有類似墳祠建築。神道與墓葬不在一條直線,這在明代是有先例的,明孝陵便是如此。湖州城南陸家山明墓的神道從望柱到墓前也是拐了一個大彎的。或許也是一種因地制宜的體現吧。神道兩側也不見石像生遺存,按規制徐階墓前應該有,是年代久遠損毀了,還是本就不設置,不得而知。明崇禎《松江府志》有記載:“太師大學士文貞公徐階墓,萬曆十二年(1584)賜葬於長興縣東山,嘉會區之原,遺命不豎牌坊、翁仲、虎羊獅之類,止勅亭二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前的月形泮池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疊壓的宋墓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層層石砌墓室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的單墓穴

由龜趺處繼續前行,右手一拐彎,徐階墓葬的全貌就都顯露出來了,整個墓葬由西向東逐步層層升高,從墓園前的平地望去,頗有氣勢。最下面一層是石塊壘砌成的規整的月形水池,百姓成為“元寶池”,是典型的墓前泮池,這種形制在湖州其他地方還能看得到,道場菰城村陶灣村後有慎家墳,也是晚明的墓葬,先存有泮池,池上有石拱橋一座,整個水池和橋均為武康石,石拱橋也是典型的明代拱橋。陸心源去世後,墓葬湖州南門外逸山,墓前有泮池,池上有三孔石樑橋壽仙橋。徐階墓前泮池是否有橋不得而知。往上的平臺是兩座磚砌結構墓穴,後來知道確定是更早的宋代,是徐階墓疊壓的墓葬。再往上是臺階式石砌建築,有多層;最上是一座單墓穴,墓穴為單穴,只能容一棺,與歷史記載的徐階孤葬於長興東山完全吻合,松江的方塔園中只有徐夫人沈氏的獨墓。整塊的大石板蓋在上面,石板之上上覆之以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附近還有兩對倒臥於地武康石石質羅城石構件簷頂石,端首脊獸栩栩如生(也有可能是墓前石坊的簷頂石,前簷整個屋面刻出瓦隴,側面僅簷口也刻出瓦隴,背後部分皆為素平。長興高灣古墓前有類似的做法,寧波東錢湖橫省和廟溝後也有類似的墓前石坊做法)。此外,還有數段武康石須彌座欄杆石,應該是墓前平臺上的。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墓頂糯米、碎石、瓷片、石灰攪拌的粘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武康石須彌座欄杆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徐階墓的簷頂石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端首脊獸栩栩如生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站在徐階墓頂眺望整個墓園及環境

徐墓座落於南北走向的東山山脊之平緩丘坡上,站在徐階墓高處眺望,可俯瞰山下是較為開闊山間河谷平原,再遠處是一列蜿蜒起伏的小山脈,村民說附近的小山有蛇山、龜山之說。徐階詩中“峰列乙辛相對聳(山坐亦向辛),水環丁癸不分流(水起丁出醜)”,意思就是生坑坐東向西,正前方有條河流從南流往東北方向。眼前的恰恰是坐東朝西俯看開闊的平原地帶,平原之上有一條寬十多米的東雲港從南向北流入西苕溪。河上有橋,村民喚作施家橋,仔細辨別橋面石樑側面的題額,此橋名稱與港同名叫做東雲橋,施家橋的對面是集雲山,山上有一座集雲古寺。東雲橋主體大量採用武康石,橋面略呈弧形,花崗岩是清代重建所用。從造型來看,東雲橋與附近同一水系上的兩座橋相仿,一座是妙西鎮五星村沈店自然村南側300米,位於烏龜山和東山之間的廣興橋。一座是楊家埠鎮楊莊村的西南面窯兆橋,橋上有難得的明代紀年:明嘉靖19年(1541)。據此可以判定東雲橋也應該是晚明同時期的,或許跟徐階墓的營造有關。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山橋下的武康石橋——東雲橋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雲橋一頭連著東山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雲橋另一頭連著集雲山集雲古寺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東雲橋頭開三卡的村民

東山徐階墓:好志華亭徐仲子,厭離鄉土葬湖州

參與徐階墓考古的村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