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延慶化膿灸法的經驗

施延慶化膿灸法的經驗

施延慶主任醫師擅用化膿灸法起沉痾療頑疾,療效顯著。認為化膿灸在辨證選穴正確前提下,臨床取效是取穴必準、施灸必熟,灸瘡必發為三大要素。

取穴必準

《千金方說:“灸時孔穴不正,無益於事。徒破皮肉耳。”施老告誡我們:“化膿灸治一穴,終身留下瘢痕,既不可復灸,一般亦不再受針。臨診針刺取穴,隨手可得,而灸治取穴,則按、押、摩,煞費推敲,務求準確,取穴當審的,實為取效第一穴也。”化膿灸多取強壯穴,強壯穴常以膏肓穴為主,施老取膏肓穴之法是:先令患者正坐俯首,醫者站在背後,視其項下隆起最高的頸骨,按其骨;囑左右轉動,能隨其活動,即為第七頸椎,於其椎下用紅印泥作一點標記,定為大椎穴。再囑患者俯伏坐位,用指自點記處向下按四椎,椎下再作點記,在兩點記之間作一條直線,並以下點記為中點,作一條水平橫線至兩肩胛骨旁,用中指同身寸之法,在豎橫兩線的變點向左右兩側各三寸處再作點記然後從上點記(即大椎穴)向橫線兩線的點記作兩條斜線,即為一△形,測量兩條斜線,要求相等。再囑患者站立,平肩,視橫線兩端點記,高低要求相同,井恰好在胛骨內緣指許;再用拇指掌面按之,俊痛可引胸背,這兩點記處定為膏肓穴。在施灸時,要患者兩手交叉,手掌附肘,使其肩胛骨向外展開。不爾,胛骨覆蓋穴不可得。施老如此反覆驗證,可見其取穴定位之嚴。

施灸必熟

古今施灸取材均以艾葉為主。艾葉其性生溫熟熱,有純陽之性,能透諸經而除百病施老施灸選艾十分講究,必用三年以上陳細艾絨,則燃燒時火力溫和,能直透皮肉深處,製成艾炷亦結實,可免爆裂、脫落之弊。制艾炷採用自制銅質炷型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圓錐形孔洞,上尖下平,將陳細艾絨填入孔洞內,並摻合0.03克麝香(以助灸熱直透經隧)。另用金屬製成下端適用於壓入洞孔的圓棒,將艾絨壓緊敲實,即成艾炷,最後用金屬針自炷型板背面的小孔中將製成的艾炷頂出備用。艾炷務求結實、光滑、平正。一般艾炷分大,中、小三種,通常用的艾炷高度和底部直徑為0.9cm大小。

灸前首先檢查點位與施灸體位是否保持一致,體位必須平正,舒適。旋灸時先在點記的穴位皮膚上塗以少許蒜汁,把艾炷置於穴位上,用線香的闇火點燃艾炷上端。燃盡後,用鑷子持消毒溼棉球將灸處餘灰及粘附物清除,用幹棉球將局部皮膚擦拭乾淨,再塗蒜汁,易炷再灸,以灸熟為度。

灸之生熟,即灸少灸多之意,也指牡數的多寡。其原則是依據體質、年齡、病情及灸穴的部位而決定。如《千金要方》所說“凡言壯數者,若丁壯遇病,病根深篤者,耐倍於方數,其人老小贏弱者,可復減半”施老則認為。凡初病、體質強壯者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久病,體質虛弱者艾炷宜小,壯數宜少;在頭面,四肢、胸部皮薄肌少處施灸,艾灶不宜大,不可多灸;腰背、腹部皮厚肉多處則艾炷宜大,宜多灸。每穴施灸,必灸透、透熟,方能奏效。化膿灸以扶正固本而祛邪為治療目的,一般多選用軀幹都的穴位,故應多灸、灸熟。施灸致熟的標準,除施灸至周圍皮膚髮紅,局部形成黑痴,中間呈凹陷外,施老還要求黑痴邊緣皮膚起皺紋,紋勢有細小水泡且皮膚溫滑,才說明已“火足氣到”,為灸瘡化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每穴灸畢l小時內,不得飲水、進食,恐解火氣和滯經氣。

為減輕患者施灸時灼痛,醫者用兩手指掌而,在灸穴周圍皮膚上,輪迴輕輕拍打,切不可牽動艾炷,以免脫落。並矚患者張嘴,用力吐氣,藉以轉移注意力,緩解因疼痛引起的肌肉緊張。

受治時間一般選擇農曆小暑至白露階段。施老認為以三伏天最為適宜,故稱“伏灸”,時值伏天,天熱時灸,陽氣升騰,腠理開洩,易引邪外出,療效顯著。

灸瘡必發

施灸後化膿,形成灸瘡,而其化膿的過程,實為化膿灸法的重要治療過程。歷代醫家都認為這是取效之關鍵。正如《明堂灸經》指出凡著艾得瘡發,所患即瘥不得瘡發,其疾布愈。故施灸結果,即進入“發灸”期(灸瘡化膿期),一般在施灸後的20天左右,為促進灸瘡之透發,除要求患者充分安靜休息外,提倡多服發食以輔助化膿。施老還親自編寫《化膿灸須知》發給患者,其內容包括灸後調護及調養,灸瘡的保護等。如為發灸,可將老母雞煮爛熬湯、酌加筍尖調味,也可以鮮鯽魚、蘑菇、香姑、鞭筍等作湯,宜自湯清淡,及適量吃點甜酒釀之類,每日輪換食用。忌食生冷瓜果、肥甘厚膩之品及酸、辣、腥臭等刺激食物。要勤換膏藥。施老所用淡水膏是以廣丹120克,麻油500克,熬膏製成當施灸完畢後,將淡水膏烤熔展開,緊貼灸瘡四周,以保護瘡面,促進化膿。換膏藥時,用消毒棉球蘸些生理鹽水或冷開水,再擠水,洗灸瘡中心,使膿液隨水外流,然後用幹棉球將灸瘡外圍擦乾,不可直接在瘡面上揩拭,以防出血,影響療效。化膿初期可2—3天調換一次,視膿液增多而增加更換次數。發食服至黑痂脫落為止。灸瘡面發至黑痂一倍大小為宜,引發太過,易傷元氣。膿黃白稠濃、潤澤明淨而量多,為氣血充足之象,療效滿意。清稀色白而量少,則為氣血虧虛.宜增加調養。

黑痂脫落則進入“收口”期一般亦須20天左右,視患者體質之強弱而有先後。為促使早日癒合,飲食調養要富有營養,但仍須清淡為好,如火腿肉、鹹鴨蛋、新鮮蔬菜、豆製品之類,灸後調度得法則灸瘡疤痕平整,色淡紅,否則疤痕高實、色鮮紅而影響療效。灸瘡癒合1個月出要忌發物和刺激食物,以免瘡疤復發。疤痕處有癢感,可塗少量麻油,不可手抓,防止出血感染。灸後宜調補復元,施老常用家傳食養之法,囑患者買桂圓肉1斤,置蓋碗中,以絲棉或紗布封口,在飯鍋上蒸燜四、五十次,待桂圓肉呈紫褐色後備用。至當年冬至起,每晨一匙,加糖沙許沖服,服完為止,可使正氣充沛、精力旺盛。大部分患者第二年開春起即可見效。

典型病例

虛勞

葉××,女,35歲,教師,1985年7月16日診。因患甲狀腺機能亢進面行手術治療,1年後現記憶力減退,感覺遲鈍,怕風畏寒,納步乏力腰膝痠軟,下肢輕度浮腫,月經不調。曾於原手術醫院複查T6降低,血清促甲狀腺激索增高,診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給予甲狀腺素片及激素治療2年系未見好轉。來診時值酷暑,仍身穿夾衣,畏風怕冷,面色蒼白、行動堪飩,語言低微,舌淡有齒痕,苔薄,脈沉而弱.證屬癭病術後,氣血受損,累及臟腑,而致脾腎陽虛,命門火衰.取大椎、膏盲(雙)、關元化膿灸各7壯,以益氣扶正,溫補脾腎。灸畢自覺全身有溫熱感。1980年來院,精神飽滿,訴諸證均除,各項檢查均為正常,己上班任教,隨訪至今健康。

徵忡

魯××,女,20歲,大學生.1980年7月20日診1年來心悸頭暈,胸痛心煩,夜寐恍惚多夢,納少乏力,日趨加重。近半年記憶力減退,成績下降明顯,常服雙寶素、安眠藥及中藥效乏。已影響學業。求診時形瘦,精神萎頓。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細數。此為思慮太過,勞傷心脾,氣血兩虧,心神失養。取大椎、膏育(雙)化膿灸各7壯,以壯固本,補益氣血。1988年來院,自訴灸後胃納大增,體重增加,精力充沛,已以優異成績畢業。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中醫鍼灸醫案編輯整理,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