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穴位、8個食療方、10個動作,春季養肝看這一篇就夠了!

春季,是養肝的最佳時機,春天在五行中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是屬木性,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中醫認為,春天是肝旺之時。

春季養肝應該除了應該多吃涼性食品,還需要注意幾大穴位。因此,春季養生又為注重實際調理,保持心胸開闊,情緒樂觀,以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達到防病保健康之目的。

5大穴位、8個食療方、10個動作,春季養肝看這一篇就夠了!

不容錯過的五大穴位

1、大敦穴:大敦穴位於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大敦穴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穴位解讀:“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別厚。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

“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5大穴位、8個食療方、10個動作,春季養肝看這一篇就夠了!

2、太沖穴: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沖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5大穴位、8個食療方、10個動作,春季養肝看這一篇就夠了!

3、行間穴:“行間穴”位於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5大穴位、8個食療方、10個動作,春季養肝看這一篇就夠了!

4、太溪穴: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雙測對稱,也就是兩個。這個養生要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5大穴位、8個食療方、10個動作,春季養肝看這一篇就夠了!

5、肝俞穴:肝俞穴位於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養生要穴。肝俞與太沖搭配,在中醫裡屬於“俞原配穴”法,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臥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縮(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5大穴位、8個食療方、10個動作,春季養肝看這一篇就夠了!

養肝護肝的八個食療方子

1、酸棗湯

來源:經驗方

原料:酸棗50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酸棗50克,加水500克,文火煎1小時,加白糖適量。

用法:每日服1次,隨量飲。

功效:適用於急慢性肝炎、轉氨酶高、心煩不安患者。

2、消炎利膽茶

來源:經驗方

原料:玉米鬚蒲公英茵陳各30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玉米鬚、蒲公英、茵陳加水1000克,煎後去渣,加白糖適量。

用法:溫服。每日3次,每次250克。

功效:利尿利膽,清熱消炎,健胃利膽。適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

5大穴位、8個食療方、10個動作,春季養肝看這一篇就夠了!

3、柴胡疏肝糖漿

來源:傳統方

原料:柴胡白芍香附子枳殼生麥芽各30克甘草川芎各10克白糖250克。

製作:將上述藥物、食物加水2000克,煮汁去渣,取汁1500克,加白糖250克,製成糖漿。

用法:每服30克,每日2次。服完再配,保持藥液新鮮。

功效:疏肝解鬱,理氣寬中,健胃消食。用於慢性肝炎、肝鬱氣滯之脅痛低熱者有效。

4、泥鰍粉

來源:民間方

原料:活泥鰍2000克

製作:先把活泥鰍放清水中養1天,使其排淨腸內廢物,次日再把它放乾燥箱內烘乾或焙乾研末裝瓶。

用法:每日3次,每次10克,溫開水送服。15克為一療程,最多不超過4個療程。

功效:溫中益氣,解毒。適用於肝炎。

5、山藥桂圓燉甲魚

來源:《飲食療法》

原料:山藥片30克桂圓肉20克甲魚1只(約重500克)

製作:先將甲魚宰殺,洗淨去內臟,連甲帶肉加適量水,與山藥片、桂圓肉清燉,至燉熟。

用法:食用時,吃肉喝湯。

功效:滋陰潛陽,散結消,補陰虛,清血熱。適用於肝硬化、慢性肝炎、肝脾腫大。

5大穴位、8個食療方、10個動作,春季養肝看這一篇就夠了!

6、玉米鬚蚌肉湯

原料:玉米鬚50克,蚌肉120克。

做法:先將蚌肉放入瓦罐文火煮熟,再放玉米鬚一起煮爛。每次吃蚌肉30克,喝湯100毫升。

作用:急性黃疸期每日2次,黃疸消退後隔日1次。玉米鬚甘平,利膽利尿;蚌肉甘寒,清熱解毒,共奏清利溼熱、平肝退黃之功。

7、花湯

用料:素馨花10克合歡花10克丹蔘10克鬱金10克瘦豬肉100克陳皮3克生薑10克大棗10枚

製作:(1)將瘦豬肉洗淨,斬成小塊。其餘用料洗淨(生薑拍爛,陳皮浸泡去白),備用。(2)全部用料放人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1-1。5小時,加鹽調味,隨量飲用。

適應證:無黃疸型乙肝屬於肝鬱氣滯者。證見脅肋脹痛,脘痞暖氣,噁心,口苦心煩,失眠,抑鬱寡歡,小便色黃,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5大穴位、8個食療方、10個動作,春季養肝看這一篇就夠了!

8、白背葉根田螺湯

用料:白背葉根30克雞骨草25克香櫞10克田螺50個生薑9克

製作:1)將田螺用清水靜養半天,以去泥沙,捶碎螺殼,取出螺肉。其餘用料洗淨(生薑拍爛),備用。2)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1。5~2小時,加鹽調味,隨量飲用。

適應證:慢性乙肝屬於溼熱毒邪羈留不去者。證見肝區脹痛,食慾不佳,大便溏瀉,或有皖腹脹痛,暖氣吞酸,時有嘔惡,小便赤黃,時有口臭。肝功能檢查有轉氨酶升高。

有助肝氣通順的十個動作

1、叩頭

全身直立,兩手握空拳,兩手手指指端輕叩頭頂部。叩頭時只能腕關節活動,不能肘關節大幅度伸屈運動。叩頭時,兩手從前額向中向後輕叩,然後由後枕部向左右頂邊緣部向前額輕叩,往復循環地輕叩。叩的次數因人而定,一般自覺疲勞就停止。

頭為諸陽之會,人體十二經絡之中的六條陽經在頭面部均有分佈,同時,足厥陰肝經上經前額到達巔頂與督脈交會,足少陽膽經走行在頭側部,保健常用穴——百會穴,也位於頭頂正中。因此,力道適中的叩擊頭部,能夠鼓動肝膽經脈的氣血運行,同時可振奮一身陽氣。

2、梳頭

用木質梳子梳頭,每天1次,每次3~5分鐘。先順著頭髮梳,將頭髮梳順,接著逆向梳,然後再順著梳。梳時用力要均勻適當,不要用力過猛,以防劃破頭皮。

梳頭不僅可刺激局部血液循環,還可刺激肝膽經的穴位,理肝氣、益肝血。對於慢性肝病伴有偏頭痛、眩暈、耳鳴等症狀的患者,常叩頭、梳頭,尤為有效。

5大穴位、8個食療方、10個動作,春季養肝看這一篇就夠了!

3、彎腰與擴胸

兩腳自然分開,兩手插腰,先左右側彎30次左右,再前俯後仰30次,然後兩臂左右擴胸數次。

通過活動側腰部的動作,可起到疏通肝膽經絡氣血的作用,擴胸運動通過充分舒展胸部,能幫助肺部吸入清氣、吐出濁氣,與腰部動作相配合,有利於肝膽之氣的暢通。

4、擊掌

兩手側平舉,手臂伸直,呈90度直角,手指伸直分開,然後用力擊掌。注意要用力,使得手掌發出聲來,自覺疼痛。一般20次左右為度。

以全息醫學理念與中醫經絡理論為基礎的手針療法,認為人體的各個臟器組織都在雙手掌部有其對應的反射點,通過擊掌刺激雙手掌,可以起到調節周身氣血的作用。

5大穴位、8個食療方、10個動作,春季養肝看這一篇就夠了!

5、浴手

取習慣體位,排除雜念,心靜神凝,耳不旁聽,目不斜視,意守丹田,兩手合掌由慢到快搓熱。

慢性肝病患者常常存在著肝氣鬱滯、瘀血阻絡的情況,氣滯血瘀導致陽氣不能達四末,所以很多人會有手足不溫、四肢怕涼的症狀,通過擊掌、浴手這樣的動作,不僅可以調節全身氣血運行,還可以改善手部血液循環,從而減輕手部的局部症狀。

6、搓耳

耳郭上有很多穴位,用雙手的食指、中指與無名指3指,前後搓擦耳郭,刺激分佈在耳郭上的各個穴位。次數多少視各人情況而定,一般20次左右為度。

5大穴位、8個食療方、10個動作,春季養肝看這一篇就夠了!

7、搓面

浴手時搓熱的手平放在面部,兩手中指分別由前額沿鼻兩側,向下至鼻兩旁,反覆揉搓,到面部發熱為止。一般20次左右,然後閉目,用雙手指尖揉按眼部及周圍。

頭面部分佈著眾多穴位,如迎香穴(鼻翼外緣鼻脣溝中)、四白穴(目下一寸當眶下孔部位)等,用溫熱的手部揉搓面部,還可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消化道症狀。肝開竅於目,因此眼睛的病變常常反映肝臟的情況。刺激眼周的穴位,改善眼部氣血流通,也可以反作用於肝臟經脈,護肝養肝。

8、搓頸

兩手的食指、中指與無名指伸直靠攏,用力搓擦頸後部的風池(枕骨下方兩側凹陷處)、風府穴(頸部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力量由輕到重、直到發熱,20次左右。按摩兩穴位能夠治療頭痛、眩暈、中風、頸項強痛等一切由肝風內動而產生的病證。

5大穴位、8個食療方、10個動作,春季養肝看這一篇就夠了!

9、縮脣呼吸

直立,兩手插腰,腹式呼吸,先吸氣,停頓片刻,然後縮脣,不要用力,慢慢呼氣,直到吐完為止,再深深吸一口氣,反覆數次至十餘次。縮脣呼吸能夠改善機體通氣狀態、鍛鍊呼吸肌。通過鍛鍊肺臟,也可以預防相關併發症的出現。

10、散步

散步是指不拘形式、閒散、從容地踱步。肝臟健康,則四肢關節活動自如;肝臟損傷,筋脈受累,患者自然不能像健康人一樣再參與高強度的運動鍛鍊,悠閒的散步是慢性肝病患者可以選擇的科學、合理的活動方式。散步時氣血隨之環布周身,能夠顯著改善氣血瘀滯的情況,同時,散步時沐浴陽光或舉目遠眺,能養肝明目、條暢情志。#春季養生正當時#

5大穴位、8個食療方、10個動作,春季養肝看這一篇就夠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