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乾口苦不生津,5個穴位經常按一按,疏肝氣、抑肝火'

穴位 推拿 中醫 北京中醫藥大學 奇妙的本草 2019-08-23
"

不知道你們是否有注意過,有時候會無緣由的就覺得口乾舌燥,即使充分喝水後仍然覺得嘴巴乾乾的,連唾液都好像分泌得少了。還有些人,睡了一晚上,早晨起來時嘴巴都乾巴得張不開,可能還會帶有苦味、臭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不知道你們是否有注意過,有時候會無緣由的就覺得口乾舌燥,即使充分喝水後仍然覺得嘴巴乾乾的,連唾液都好像分泌得少了。還有些人,睡了一晚上,早晨起來時嘴巴都乾巴得張不開,可能還會帶有苦味、臭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口乾口苦不生津,5個穴位經常按一按,疏肝氣、抑肝火

首先,如果你發現這種症狀較為頻繁且還伴隨著其他類型的不適,那麼這篇文章可能不足以治療你的症狀。還需要去醫院做腸胃、肝臟等相關健康檢查,並在生活飲食等方面多做監測,以排除是身體其他疾病引起的病症。

但如果只是偶發性症狀,能夠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話,那麼不妨跟著這篇文章學習一些簡單的中醫通過按摩穴位調理的辦法

中醫認為,口乾口苦大多與肝膽溼熱、肝胃不和有關,二者往往相伴出現。肝氣具有“生髮”的作用,能夠保證人體氣機的升降舒暢,而膽氣在身體中以下降為順,二者協調運作,若肝膽出現異常,導致肝氣過旺或是膽氣上逆等,則會灼傷津液,出現口苦、口臭、口乾等症狀。因此,在穴位按摩上,也分為肝膽調理、生津液兩類調理之法,而其中調肝氣、抑膽火又為穴位按摩的重點。

一、調理肝膽(調肝氣、抑膽火)

1、章門穴

按摩章門穴能夠健脾疏肝、理氣散結,特別是對於消化不良引起的口乾口苦、腹脹等症狀具有明顯的改善效果。位於人體側腹部,身體正坐,將手肘彎曲的同時併攏腋下,此時肘尖正對的地方便是章門穴。

方法:可用食指或中指關節勻速旋轉按壓,左右兩則穴位各按3-5分鐘,每日按摩次數不限。

"

不知道你們是否有注意過,有時候會無緣由的就覺得口乾舌燥,即使充分喝水後仍然覺得嘴巴乾乾的,連唾液都好像分泌得少了。還有些人,睡了一晚上,早晨起來時嘴巴都乾巴得張不開,可能還會帶有苦味、臭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口乾口苦不生津,5個穴位經常按一按,疏肝氣、抑肝火

首先,如果你發現這種症狀較為頻繁且還伴隨著其他類型的不適,那麼這篇文章可能不足以治療你的症狀。還需要去醫院做腸胃、肝臟等相關健康檢查,並在生活飲食等方面多做監測,以排除是身體其他疾病引起的病症。

但如果只是偶發性症狀,能夠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話,那麼不妨跟著這篇文章學習一些簡單的中醫通過按摩穴位調理的辦法

中醫認為,口乾口苦大多與肝膽溼熱、肝胃不和有關,二者往往相伴出現。肝氣具有“生髮”的作用,能夠保證人體氣機的升降舒暢,而膽氣在身體中以下降為順,二者協調運作,若肝膽出現異常,導致肝氣過旺或是膽氣上逆等,則會灼傷津液,出現口苦、口臭、口乾等症狀。因此,在穴位按摩上,也分為肝膽調理、生津液兩類調理之法,而其中調肝氣、抑膽火又為穴位按摩的重點。

一、調理肝膽(調肝氣、抑膽火)

1、章門穴

按摩章門穴能夠健脾疏肝、理氣散結,特別是對於消化不良引起的口乾口苦、腹脹等症狀具有明顯的改善效果。位於人體側腹部,身體正坐,將手肘彎曲的同時併攏腋下,此時肘尖正對的地方便是章門穴。

方法:可用食指或中指關節勻速旋轉按壓,左右兩則穴位各按3-5分鐘,每日按摩次數不限。

口乾口苦不生津,5個穴位經常按一按,疏肝氣、抑肝火

2、陽陵泉穴

陽陵泉穴與肝膽關係密切,經常按摩能夠有效緩解口苦之症。位於人體小腿外側,在膝關節下方外側有一個凸起的小骨頭(腓骨小頭),在此高點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一個凹陷處則為陽陵泉穴。

方法:可用拇指指腹按揉,或用刮痧板在穴位處順著膽經方向刮痧摩擦,使穴位處產生溫熱感。一天兩次,每次5分鐘左右。

3、膽囊穴

經常按摩膽囊穴能夠利膽通腑。先按以上方法找準陽陵泉穴位置,膽囊穴則在陽陵泉穴直下方2寸處

方法:按摩此處時若有疼痛感應注意或是膽道疾病,除手指按壓以外還可以去專業機構刺血拔罐,建議一週一次。

4、俠溪穴

俠溪穴具有疏洩肝膽之火的作用,位於足背外側,在第四腳趾和第五腳趾之間的白肉處。

方法:可用手指掐按,每日多次不限時按摩,能有效疏瀉肝膽之火。

"

不知道你們是否有注意過,有時候會無緣由的就覺得口乾舌燥,即使充分喝水後仍然覺得嘴巴乾乾的,連唾液都好像分泌得少了。還有些人,睡了一晚上,早晨起來時嘴巴都乾巴得張不開,可能還會帶有苦味、臭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口乾口苦不生津,5個穴位經常按一按,疏肝氣、抑肝火

首先,如果你發現這種症狀較為頻繁且還伴隨著其他類型的不適,那麼這篇文章可能不足以治療你的症狀。還需要去醫院做腸胃、肝臟等相關健康檢查,並在生活飲食等方面多做監測,以排除是身體其他疾病引起的病症。

但如果只是偶發性症狀,能夠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話,那麼不妨跟著這篇文章學習一些簡單的中醫通過按摩穴位調理的辦法

中醫認為,口乾口苦大多與肝膽溼熱、肝胃不和有關,二者往往相伴出現。肝氣具有“生髮”的作用,能夠保證人體氣機的升降舒暢,而膽氣在身體中以下降為順,二者協調運作,若肝膽出現異常,導致肝氣過旺或是膽氣上逆等,則會灼傷津液,出現口苦、口臭、口乾等症狀。因此,在穴位按摩上,也分為肝膽調理、生津液兩類調理之法,而其中調肝氣、抑膽火又為穴位按摩的重點。

一、調理肝膽(調肝氣、抑膽火)

1、章門穴

按摩章門穴能夠健脾疏肝、理氣散結,特別是對於消化不良引起的口乾口苦、腹脹等症狀具有明顯的改善效果。位於人體側腹部,身體正坐,將手肘彎曲的同時併攏腋下,此時肘尖正對的地方便是章門穴。

方法:可用食指或中指關節勻速旋轉按壓,左右兩則穴位各按3-5分鐘,每日按摩次數不限。

口乾口苦不生津,5個穴位經常按一按,疏肝氣、抑肝火

2、陽陵泉穴

陽陵泉穴與肝膽關係密切,經常按摩能夠有效緩解口苦之症。位於人體小腿外側,在膝關節下方外側有一個凸起的小骨頭(腓骨小頭),在此高點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一個凹陷處則為陽陵泉穴。

方法:可用拇指指腹按揉,或用刮痧板在穴位處順著膽經方向刮痧摩擦,使穴位處產生溫熱感。一天兩次,每次5分鐘左右。

3、膽囊穴

經常按摩膽囊穴能夠利膽通腑。先按以上方法找準陽陵泉穴位置,膽囊穴則在陽陵泉穴直下方2寸處

方法:按摩此處時若有疼痛感應注意或是膽道疾病,除手指按壓以外還可以去專業機構刺血拔罐,建議一週一次。

4、俠溪穴

俠溪穴具有疏洩肝膽之火的作用,位於足背外側,在第四腳趾和第五腳趾之間的白肉處。

方法:可用手指掐按,每日多次不限時按摩,能有效疏瀉肝膽之火。

口乾口苦不生津,5個穴位經常按一按,疏肝氣、抑肝火

5、滑肉門穴

身體仰臥時,沿肚臍中線向上約一橫指,再水平向外約三橫指處便是滑肉門穴,按摩有酸脹感。對腸胃功能引起的反酸、口苦等症狀均有抑制作用。

方法:可採取按壓方式按摩,一日多次,每次3分鐘左右,揉按時可能會出現打隔、放屁等腸胃蠕動現象,但要避免飯後短時內立馬按摩。

二、生津液

1、承漿穴

承漿穴在面部下脣溝的正中凹陷處,經常按壓能夠生津潤燥,對臉部腫痛、牙疼等也有緩和之效。

方法:以點揉按壓為主,還可配合吞津保健之法。

2、列缺穴和照海穴

同時按摩列缺穴和照海穴,有利咽清熱生津之效。

方法:可點揉,或在專業指導下埋針調理。

"

不知道你們是否有注意過,有時候會無緣由的就覺得口乾舌燥,即使充分喝水後仍然覺得嘴巴乾乾的,連唾液都好像分泌得少了。還有些人,睡了一晚上,早晨起來時嘴巴都乾巴得張不開,可能還會帶有苦味、臭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口乾口苦不生津,5個穴位經常按一按,疏肝氣、抑肝火

首先,如果你發現這種症狀較為頻繁且還伴隨著其他類型的不適,那麼這篇文章可能不足以治療你的症狀。還需要去醫院做腸胃、肝臟等相關健康檢查,並在生活飲食等方面多做監測,以排除是身體其他疾病引起的病症。

但如果只是偶發性症狀,能夠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話,那麼不妨跟著這篇文章學習一些簡單的中醫通過按摩穴位調理的辦法

中醫認為,口乾口苦大多與肝膽溼熱、肝胃不和有關,二者往往相伴出現。肝氣具有“生髮”的作用,能夠保證人體氣機的升降舒暢,而膽氣在身體中以下降為順,二者協調運作,若肝膽出現異常,導致肝氣過旺或是膽氣上逆等,則會灼傷津液,出現口苦、口臭、口乾等症狀。因此,在穴位按摩上,也分為肝膽調理、生津液兩類調理之法,而其中調肝氣、抑膽火又為穴位按摩的重點。

一、調理肝膽(調肝氣、抑膽火)

1、章門穴

按摩章門穴能夠健脾疏肝、理氣散結,特別是對於消化不良引起的口乾口苦、腹脹等症狀具有明顯的改善效果。位於人體側腹部,身體正坐,將手肘彎曲的同時併攏腋下,此時肘尖正對的地方便是章門穴。

方法:可用食指或中指關節勻速旋轉按壓,左右兩則穴位各按3-5分鐘,每日按摩次數不限。

口乾口苦不生津,5個穴位經常按一按,疏肝氣、抑肝火

2、陽陵泉穴

陽陵泉穴與肝膽關係密切,經常按摩能夠有效緩解口苦之症。位於人體小腿外側,在膝關節下方外側有一個凸起的小骨頭(腓骨小頭),在此高點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一個凹陷處則為陽陵泉穴。

方法:可用拇指指腹按揉,或用刮痧板在穴位處順著膽經方向刮痧摩擦,使穴位處產生溫熱感。一天兩次,每次5分鐘左右。

3、膽囊穴

經常按摩膽囊穴能夠利膽通腑。先按以上方法找準陽陵泉穴位置,膽囊穴則在陽陵泉穴直下方2寸處

方法:按摩此處時若有疼痛感應注意或是膽道疾病,除手指按壓以外還可以去專業機構刺血拔罐,建議一週一次。

4、俠溪穴

俠溪穴具有疏洩肝膽之火的作用,位於足背外側,在第四腳趾和第五腳趾之間的白肉處。

方法:可用手指掐按,每日多次不限時按摩,能有效疏瀉肝膽之火。

口乾口苦不生津,5個穴位經常按一按,疏肝氣、抑肝火

5、滑肉門穴

身體仰臥時,沿肚臍中線向上約一橫指,再水平向外約三橫指處便是滑肉門穴,按摩有酸脹感。對腸胃功能引起的反酸、口苦等症狀均有抑制作用。

方法:可採取按壓方式按摩,一日多次,每次3分鐘左右,揉按時可能會出現打隔、放屁等腸胃蠕動現象,但要避免飯後短時內立馬按摩。

二、生津液

1、承漿穴

承漿穴在面部下脣溝的正中凹陷處,經常按壓能夠生津潤燥,對臉部腫痛、牙疼等也有緩和之效。

方法:以點揉按壓為主,還可配合吞津保健之法。

2、列缺穴和照海穴

同時按摩列缺穴和照海穴,有利咽清熱生津之效。

方法:可點揉,或在專業指導下埋針調理。

口乾口苦不生津,5個穴位經常按一按,疏肝氣、抑肝火

參考文獻:

1.司鵬飛:《基於口苦症狀的流行病學調查及中西醫身體觀的比較研究》,2017年,《北京中醫藥大學》。

2.樑兆鬆:《老年口乾症,中醫有妙方》,2019年,《上海中醫藥報》。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