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事奇聞:薛仁貴的師傅是誰?'

"

異事奇聞:薛仁貴的師傅是誰?

"

異事奇聞:薛仁貴的師傅是誰?

異事奇聞:薛仁貴的師傅是誰?

薛仁貴的師傅一般都說是李靖,在一些影視劇中,薛仁貴自幼父母雙亡,跟著師傅李靖學習龍門陣法,後來,又認尉遲恭認為義父,然而影視劇中薛仁貴的傳奇故事都是虛構的。就是文學作品的虛構裡也沒有講到薛仁貴的師傅,只講到他在某個山洞裡遇到一個老婆婆,給他吃了一籠包子,然後他就擁有了神力。

“家住遙遙一點紅,飄飄四下影無蹤。三歲孩童千兩價,保主跨海去徵東。”這是傳奇小說中,唐太宗在夢中遇到一位白袍小將英勇救駕,並給他留下的藏名詩。軍師徐茂功給他圓夢的情節,軍師說:我主夜夢賢臣,是吉祥之兆。“遙遙一點紅”,是日落西山,暗示他家住絳州龍門,“飄飄四下”是下“雪”,暗示他姓“薛”,“千兩價”是“人貴”,暗示他名叫“仁貴”,這位白袍小將是絳州龍門的薛仁貴,乃天降我主社稷之臣。果然,薛仁貴後來為唐太宗安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至今,薛仁貴“一戟安社稷,三箭定天山”的故事,仍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但是,薛仁貴早年在深山拜師學藝,刻苦練功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傳說薛仁貴早年家境貧寒,老母年邁,全靠他每日到龍門山背煤賣炭為生。龍門山麓有個遮馬峪,是背炭必經之地。那裡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峪崖活像一匹奔馬,因行人在山外看不見,故名遮馬峪。

遮馬峪有個滴水崖,四季泉水如篩,雨水長流不息,故名篩子崖。崖北有一塊巨石,傳說三國名將關雲長曾踏此石,上馬出征,故名上馬臺。薛仁貴每日披星戴月,飲露餐風,從家鄉汾河灣徒步四十里,經此處北上龍門山,背炭度日。龍門山道路崎嶇,山勢險峻,薛仁貴每日上山,喜愛甩石子砸打山雞野兔,天長日久,練出一身好臂力,雙手能抱起二三百斤重的炭塊。他生性剛烈,專愛打抱不平。一天傍晚,他揹著一大袋煤炭下山,在半山坳碰見兩名歹徒,攔路搶劫一挑煤農夫,農夫苦苦哀求,二歹徒竟然拳打腳踢,搶過煤挑子,還索要銀錢。仁貴大聲斥責,二歹徒非但不聽,反而向仁貴大打出手。仁貴怒火猛起,一陣重拳打得二歹徒鼻青臉腫,狼狽逃竄。仁貴扶起農夫,身背煤袋,肩挑煤擔,一直護送下山。

薛仁貴早出晚歸,在山路上常常遇到一位神采奕奕,身輕如燕的老獵人,此人腰繫箭壺,手持鋼叉,揹著許多獵物。有一天,路過遮馬峪,薛仁貴又與老獵人相逢,只聽見老獵人口中唸唸有詞:“過了篩子崖,直奔上馬臺,白天射狼虎,晚上思興衰。”仁貴聽後,覺得這位老獵人有些來歷,遂拱手相問:“敢問老者何方人氏,武藝如此高強?”老獵人回答:“老朽乃無用之人,一貧如洗,暫棲北坡以打獵為生,敢問少壯何方人氏,何以力大如牛,能背起二三百斤煤炭?”仁貴答道:“小可家住汾河灣,每日靠背炭奉養老母。”老獵人說:“少壯力大過人,又如此懂孝道,知禮義,敢打路見不平,今暴隋已亡,新唐方興,何不圖大事,報效國家?”薛仁貴回答:“小可胸無點墨,身無一藝,何以圖報國家?”老獵人說:“如少壯有此抱負,老朽願傳武藝於你。”薛仁貴滿口答應,當即叩頭拜老獵人為師。原來這位老獵人是隋末龍門農民起義領袖毋端兒的武教頭,毋端兒起義失敗後,處境險惡,乃拜託武教頭帶領其大兒子隱姓埋名逃避他鄉,長期藏伏在延平縣北坡的一個偏遠村子裡,過去兄弟間排行老大為伯,因而這個村子後來就更名為“伏伯村”。

薛仁貴拜師後,心存大志,刻苦學藝。每日跟隨師傅上山打獵,練槍射箭,餓了吃野果,渴了喝泉水,或在深山槍扎山豬,箭射野兔,或在上馬臺聽師傅傳授槍箭祕訣,在汾河灣習槍舞棒,彎弓射雁,他都含辛茹苦,持之以恆。

年復一年,櫛風沐雨,頂雪踏霜,夏練三伏,冬練三九,薛仁貴練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槍法和箭功更是精熟。有一天,師傅想試試薛仁貴的槍法,與他一起比試騎馬槍扎木樁功夫。師傅騎馬飛跑,一行七個木樁,每樁扎五個眼,而仁貴竟每樁扎七個眼,師傅驚歎不已。這就是“奔馬槍點梅花五,飛馳戟過北斗七”。爾後,又試箭法,讓他對天射飛雁,只聽仁貴彎弓一響,兩隻大雁一齊落地,師傅驚問其故,原來仁貴一弓發兩箭,兩箭皆穿心。這時師傅喜出望夕卜,對薛仁貴說:“你身強力壯,武藝超群,神槍神箭,無人可敵,可以出師報國了。”

隨後,薛仁貴拜別師父,辭別妻子,到絳州府張士貴帳下,應徵入伍。不久,隨軍參加唐太宗徵東,那時他還是個“火頭軍”。在東征安地城時,太宗被圍,薛仁貴見到此景,便身穿廚衣代白袍,手持火棍當長戟,在淤泥灘匹馬單槍,橫衝直闖,打得敵人圍兵落花流水,四散逃命,他把唐太宗扶出重圍,又殺人敵營。太宗得救後,回想這就是夢中的白袍小將,忙叫尉遲敬德尋訪此人,這就是“敬德訪白袍”。

徵東之後,唐太宗說,“朕不喜得遼東,喜得虎將也。”並重賞加官。到了唐高宗時,九姓突厥葉護兄弟領兵十餘萬從天山侵唐,步步逼進,唐兵節節敗退,這時朝廷只得把薛仁貴從高麗總管任上調回,掛帥徵西。薛仁貴領兵到了天山,兩軍相對,薛仁貴三箭射出,葉護驍健護衛六人落馬,一問方知是薛仁貴親征,乃急急退兵,唐軍乘勢追殺,除殺俘數萬人外,並俘葉護兄弟三人,從此西邊安定。這就是歷史上記載的“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薛仁貴在唐多次領兵戍邊,掛帥出征,戰績輝煌,被封為右軍中郎將,本衛大將軍,平陽郡公,享壽七十,卒後贈左驍衛將軍,幽州都督。

(本篇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