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是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他生於隋煬帝大業九年(公元614年),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後代。薛仁貴的父親薛軌由於去世的早家道中落,所以薛仁貴少年的時候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當他準備遷葬先輩的墳墓的時候,他的妻子告訴他:“你有出眾的才能,等你去爭取立功揚名,富貴之後再回家遷葬也不遲。”薛仁貴答應了,於是去投軍到張士貴將軍的麾下。

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李世民發兵水陸兩軍進攻高句麗。第二年二月,李世民親征高句麗。同年三月,在遼東安地戰場上,郎將劉君邛被高句麗軍團團圍困,無法脫身。在此危難之際,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殺死高句麗一名將領,將其首級懸掛於馬上。高句麗軍嚇的連忙撤軍,劉君邛也獲救。此戰之後,薛仁貴名揚軍中。

四月,唐軍前鋒抵達高句麗,不斷擊潰高句麗守軍,六月,唐軍打到安市城(今遼寧省海城東南營城子),高句麗莫離支(官職)泉蓋蘇文(人名)派將軍高延壽、高惠真率領大軍二十五萬依山駐紮,抗拒唐軍。李世民視察了地形之後,命各將領率軍分頭進攻。薛仁貴在戰場上身穿白衣,手持畫戟,腰跨雙弓,所向披靡,高句麗軍大敗,唐軍大舉跟進,高句麗軍被斬首兩萬多。該戰役後,李世民召見當時還是普通士兵的薛仁貴。李世民賜給他兩匹馬、四十匹絹以及十個俘虜做奴僕,並提升他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官名)。

唐軍回師繼續猛攻安市城,久攻不克,後來冬天下大雪,糧食接濟不上,只好撤退。回師途中,李世民對薛仁貴寄予厚望,稱:“朕不高興於得到遼東,高興得到薛仁貴。”並提拔薛仁貴為右領軍中郎將,鎮守玄武門。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閏五月初三日晚上,山洪爆發,大水淹到玄武門,守門將士盡皆逃散。薛仁貴卻冒死登門框向皇宮大喊,警示內宮,唐高宗李治因此得以避過災難。不久後,大水淹沒了李治的寢宮,李治感恩地說:“幸虧有你啊,才避免了被淹沒。”於是賜給薛仁貴一批御馬。

顯慶三年(公元658年),李治命程名振征討高句麗,以薛仁貴為副將。薛仁貴在貴端城(今遼寧渾河一帶)擊敗了高句麗軍,斬首三千多。

顯慶四年(公元659年),薛仁貴又和樑建方、契苾何力等,與高句麗大將溫沙門大戰于衡山。當時,薛仁貴手持弓箭,一馬當先,衝入敵陣,所射者無不應弦倒地。接著,由於高句麗軍戰於石城,將敵方擅射者生擒。十二月,薛仁貴又與辛文陵在黑山擊敗契丹,活捉契丹王阿卜固以下的將士。此戰後,薛仁貴因功拜左武衛將軍,封河東縣男。

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回紇首領比粟與唐為敵。李治詔右屯衛大將軍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領兵到天山征討九姓鐵勒。大軍到天山後,九姓鐵勒擁兵十餘萬抗拒唐軍,並令驍勇的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薛仁貴陣前大展神威,發了三箭,射死三人,其餘的騎士被震懾住都下馬投降。薛仁貴趁勢掩殺,打敗九姓鐵勒,並坑殺降卒。接著,薛仁貴又越過磧北追擊鐵勒敗軍,將葉護(回紇首領名稱)兄弟三人活捉。薛仁貴收兵後,軍中傳唱說:“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從此,九姓鐵勒衰敗,不再為邊患。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句麗權臣泉蓋蘇文病死,他的兒子泉男生繼續掌控國事。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泉男產趁機發難,驅逐泉男生。泉男生投奔到唐朝,懇求唐朝發兵相助。六月,李治派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右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為行軍總管。以泉男生之子泉獻誠為嚮導,一同進討高句麗。十二月,李治任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出任遼東前線最高指揮官。薛仁貴也參與了此次征討高句麗的戰役。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九月,李勣首先攻陷新城,並趁勢進軍,連續攻陷十六座城。泉男建派軍襲擊還在新城的龐同善、高侃,薛仁貴聞訊後,率軍即使營救,擊敗高句麗軍,斬首數百級。高侃進軍金山,交戰不利,薛仁貴引兵大破高句麗軍,斬首五萬多,並乘勢攻陷南蘇、木底、蒼巖三城,與泉男生會師。

總章元年(公元668年)二月,薛仁貴率三千人進攻高句麗的扶余城。薛的部下都勸他,兵太少不可貿然前進。薛仁貴說:“兵不在多,在於調遣也。”於是率軍出征。此次戰役,他身先士卒,殺死、俘虜高句麗軍一萬多人,攻陷扶余城。唐軍聲威大振,扶余川四十多座城,望風而降。

之後,薛仁貴率軍與李勣大軍在平壤城外會合,對平壤城形成合圍之勢。九月,僧人信誠開門迎接唐軍,李勣趁勢進攻,一舉攻陷平壤,活捉泉男建。至此,高句麗滅亡。此戰之後,唐王朝將安東都護府設置在平壤,薛仁貴因功授右威衛大將軍兼檢校安東都護,封平陽郡公,率兵兩萬人留守平壤。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唐朝為了打擊吐蕃和光復吐谷渾,出動五萬大軍護送吐谷渾王回青海,以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總管。大軍抵達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將要趕往烏海。薛仁貴對郭待封說:“烏海地勢險要,毒氣又多,我們要速速進軍,乘敵人沒有準備去襲擊他,就可以消滅敵軍了。”薛仁貴率軍先行,到河口遇到吐蕃軍,薛仁貴滅之,將吐蕃軍斬殺殆盡,收穫萬餘牛羊,回軍到了烏海城,等待郭待封的後軍。郭待封是名將郭孝恪的兒子,典型的將二代,為人傲慢,不聽薛仁貴的命令,領著輜重糧草慢慢前進。等到了烏海的時候,遇到了吐蕃二十多萬大軍來救烏海,吐蕃軍進擊郭待封軍,郭待封慘敗,輜重糧草全部都被吐蕃軍搶掠一空。薛仁貴只得退軍,屯駐在大非川。吐蕃又派出四十多萬大軍進攻唐軍,唐軍大敗。薛仁貴無奈只能和吐蕃軍約和,才得以退軍,吐谷渾自此淪陷。此戰之後,薛仁貴革職為民。

開耀元年(公元681年),李治念及薛仁貴的舊功,召見薛仁貴。薛仁貴官拜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

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單于都護府(治所在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檢校降戶部落官阿史德元珍投奔於自稱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骨篤祿。阿史德元珍進犯幷州(今山西太原)與單于都護府北部邊境,又入侵雲州,薛仁貴奉命征討。當突厥人看到唐軍將領是薛仁貴時,都大驚失色,下馬排隊拜揖,有的漸漸逃走。薛仁貴乘勢追擊,大敗突厥軍,斬殺上萬人,俘虜兩萬多人,奪取駱駝馬匹牛羊三萬多頭,取得雲州大捷。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薛仁貴去世,終年七十多歲。高宗冊贈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那麼,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呢?

1.薛仁貴勇冠三軍,名聲就可以震懾敵軍。

2.薛仁貴天生就是將才,曾經說過:“兵不在多,在於將之調遣也。”

3.富有謀略,在青海時,對於大軍進軍的作戰方案是正確的,只不過豬隊友扯後腿了。

4.給後人傳頌佳話:白袍小將,方天畫戟,三箭定天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