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徵東用已經淘汰了的長戟,他這是拿儀仗道具欺負土著去了?

眾所周知,唐軍的三大格鬥利器是馬槊、陌刀、唐橫刀。可是新舊兩唐書都記載著“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徵東的時候居然拿著一把長戟就衝上去了,而且所向披靡打贏了,薛仁貴白跑長戟的英姿給唐太宗李世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此薛仁貴平步青雲,最後當上了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平陽郡公。

且不論薛仁貴的這個官職爵位比秦瓊秦叔寶的上柱國、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小多少,咱們今天只討論一個問題:薛仁貴徵東的時候,為什麼不用唐軍標配的馬槊陌刀橫刀,而用早已在戰場上淘汰的長戟?細看唐史我們就會發現,原來他是拿著儀仗隊的道具去欺負土著了——方天畫戟也好,單小支戈戟也罷,在裝備明光鎧的唐軍面前,殺傷力實在是有限。

薛仁貴徵東用已經淘汰了的長戟,他這是拿儀仗道具欺負土著去了?

​熟讀唐史的讀者諸君都知道,唐朝軍隊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高富帥”!尤其是唐軍的明光鎧、馬槊、陌刀、橫刀,簡直就是奢侈品,經常被拿來欺負周邊異族和土著,在白江口一戰中,一萬三千唐軍一百七十條船對陣東瀛三萬兩千人一千條船,最後居然是用肉搏戰取得完勝:東瀛刀面對唐橫刀,就成了木頭片子,橫刀斬斷東瀛刀之後,還能把矮子變得更矮,那才叫真正的一刀兩斷。唐將劉仁軌一戰成名,明光鎧與橫刀居功至偉——我有明光鎧讓你刀砍不動,我有橫刀斬你如切菜。

言歸正傳,咱們還是回到薛仁貴為什麼徵東的時候會用已經被淘汰的長戟而不用陌刀馬槊這個話題上來:那得看誰打誰!薛仁貴打的是一幫裝備跟唐軍有代差性質落後的土著。至於那幫土著是誰,讀者諸君心知肚明,他們沒有千機箭,也沒把唐太宗李世民射瞎眼睛,他們的戰績僅僅停留在嘴上,連他們的正史都是用漢字寫的,放個火箭可能也得點一根香去杵火藥捻子(于謙的建議),老郭說:“花二百塊錢買個火箭,吱吱冒火咕嘟咕嘟冒煙,吱兒一聲扔出去您猜怎麼著?掉了!”

薛仁貴徵東用已經淘汰了的長戟,他這是拿儀仗道具欺負土著去了?

​在唐朝時期,那幫土著是連二百塊錢的火箭也買不起的,鎧甲刀槍自然也是能湊合就湊合,所以對外戰爭就沒贏過:就像哈士奇一樣,吵架沒輸過,打架沒贏過,連比他們更瘦更矮的的那幫生番(這個詞不恰當,恰當的詞不讓說)都打不過。所以薛仁貴一身白袍拿著儀仗隊專用的長戟就衝了上去,確實是有點欺負人了。

薛仁貴白袍長戟單騎闖陣,這件事在新舊兩唐書中均有記載,原文分別是這樣的:“王師攻安市城,高麗莫離支遣將高延壽等率兵二十萬拒戰,倚山結屯,太宗命諸將分擊之。仁貴恃驍悍,欲立奇功,乃著白衣自標顯,持戟,腰鞬兩弓,呼而馳,所向披靡;軍乘之,賊遂奔潰。(《新唐書·列傳三十六》)”“仁貴自恃驍勇,欲立奇功,乃異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舊唐書·列傳第三十三》)”

薛仁貴徵東用已經淘汰了的長戟,他這是拿儀仗道具欺負土著去了?

​薛仁貴白衣長戟是對的,但是《舊唐書》說薛仁貴故意穿奇裝異服以引起唐太宗李世民主意,那是不對的,因為按照唐軍規制,什麼人穿什麼軍裝,是一點也亂不得的,否則就會造成指揮上的混亂,這一點在《新唐書·卷二十三上·志第十三上·儀衛上》中有明確記載:唐朝天子的儀仗隊中有一隊被稱為“左右武衛白旗仗”,“居驍衛之次,鍪、甲、弓、箭、刀、楯皆白……鈒(鐵把小矛)、戟隊各一百四十四人……旅帥二人執銀裝長刀,紫黃綬紛,檢校後隊。

看了這段記載,讀者諸君相比已經明白了:按照規定,薛仁貴的軍裝就是一身白袍,拿著的也就是儀仗專用長戟,其殺傷力自然是不如陌刀和馬槊的。當然,長戟殺傷力不如陌刀馬槊,那是相對於身穿明光鎧的唐軍來說的,對於幾乎光著臀部的土著來說,只要是開刃的東西,殺傷力都不會小,長戟一掃一大片,而且還能連刺帶鉤,真能把沒見過世面嘴硬腿軟的土著嚇尿了。

薛仁貴徵東用已經淘汰了的長戟,他這是拿儀仗道具欺負土著去了?

​薛仁貴白袍長戟扮酷,僅僅是一時起意,後來真正跟其他稍微有一點抵抗力的對手作戰,就看不見他揮舞長戟的記載了——他改用弓箭了:“九姓眾十餘萬,令驍騎數十來挑戰,仁貴發三矢,輒殺三人,於是虜氣懾,皆降。仁貴慮為後患,悉坑之(夠狠夠乾淨)。”薛仁貴幹淨利落一通活埋,結果是“"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

筆者考據薛仁貴白袍長戟單騎闖陣是在欺負土著,並沒有炫耀的意思,而是要跟讀者諸君探討一件事情:當唐軍裝備和戰鬥力佔有壓倒性優勢的時候,矮子瘦子都只能趴著,最後矮子裝備好了,我們也被打得挺慘,這是為什麼呢?筆者的看法是這樣的:對待異族和土著,道理是講不通的,當你有陌刀馬槊明光鎧的時候,用長戟也能打的他們落花流水,但是當清軍用弓箭紅纓槍大刀片子對抗馬克沁機槍克虜伯大炮的時候,就只能“雖遠必賠”了,所以在很多時候,道理是不存在的,如果非要說有道理,那道理也只在你的武器射程之內。請讀者諸君琢磨琢磨:是不是這個理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