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黛玉和薛寶釵對東風的態度,可以看出她們代表不同陣營

薛寶釵 林黛玉 薛寶琴 文章 吳氏紅學 吳氏紅學 2017-10-11

作者:蘭國滄海客 慧讀古典)

俗話說東風送爽,按理說應該都讓人喜歡才對。然而《紅樓夢》裡的女子,好像大多都不喜歡東風,特別是林黛玉對風特別憎惡,這從她所作的詩可以看得出來:

“莫怨東風當自嗟”,

“風刀霜劍嚴相逼”,

“憑欄任向東風泣”,

“嫁與東風春不管”,

“花謝花飛花滿天”,

“風露清愁” ……

從林黛玉和薛寶釵對東風的態度,可以看出她們代表不同陣營

好像林妹妹天生跟“東風”有仇一樣。 我們“吳氏紅學”認為,林黛玉影射的是明朝陣營,她的姓氏“林”是由雙木組成,而明末的明宗室大多也是木字輩,如朱由校、朱由檢、朱由崧、朱由植、朱由榔等人。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催之”。而風則代表清廷一方。《紅樓夢》的另一個書名叫《風月寶鑑》,“風”很明顯是指“清風”,這在我們前面的文章中已經多次闡述了這個問題,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既然是風摧木,林妹妹當然不可能對風有什麼好感。

那麼,《紅樓夢》究竟裡誰最喜歡東風呢?答案是寶姐姐薛寶釵。同樣是寫柳絮,(柳,也是木,和朱的象徵意義類似,柳絮,代表的也是朱家子民),林黛玉和薛寶琴寫得非常頹喪、悲切。能不悲切嗎?千千萬萬的大明子民,像柳絮一樣,被東風任意蹂躪,惶惶不可終日。特別是這句“嫁與東風春不管”,令人痛心又無奈 ——大明遺民像柳絮一樣被東風(清廷)蹂躪,可是“春”不管。“春”是誰啊,當然是指南明政權(“三春”)。為什麼不管?因為幾個南明小朝廷自己都好景不長,自身難保了,哪裡管得了天下百姓?

從林黛玉和薛寶釵對東風的態度,可以看出她們代表不同陣營

薛寶釵卻覺得這景象很好,反而嘲笑黛玉、寶琴、湘雲一干人。我們且來看看書中的原文:

寶釵笑道:“終不免過於喪敗。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說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謅了一首來,未必合你們的意思。”(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雲偶填柳絮詞)

首先寶釵是大罵柳絮是“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在《紅樓夢》第五回中說,黛玉的判詞即是“堪憐詠絮才”,某種程度上柳絮也是指黛玉,可寶釵偏偏要罵柳絮,其實這也是罵黛玉。林黛玉和薛寶琴都覺得柳絮被東風攪得漫天飛,物感其類,心生悲切。可薛寶釵卻說這東風吹得好,吹得妙。她是這樣說的: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

蜂團蝶陣亂紛紛。

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

韶華休笑本無根,

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

在寶釵的眼裡,柳絮不是被東風蹂躪,而是被東風捲得均勻。而她所填的這首《臨江仙》詞,則可以算是一篇東風的頌歌了。特別是最後一句“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更是將薛寶釵的身份暴露無遺。也難怪,薛寶釵影射的是清廷一方,對她來說,東風當然是好東西,東風送爽,更能送她上青(清)雲之巔 —— 建立清政權,登基為 青(清)帝。

而薛寶琴的《西江月》柳絮詞:“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 ”寫得十分驚心動魄!為什麼啊?因為這短短兩句話,包含了多個敏感關鍵詞:三春、東風、明月、梅花。尤其是後面三個詞,這在清初是非常刺目、敏感的。所以程乙本在這裡將“梅花”改成了“梨花”。如今在許多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中,這裡還是“梨花”而不是“梅花”。可別小看這一字之差。三春指南明,東風指清廷,明月是大明,而梅花則是頑強不屈的抗清精神,整句意思講的是南明葬送河山於清廷。作者要寫下大明的美好和頑強的抗清精神留給後人。可如果改成“梨花”,那意境也就完全變了。梨花是在東風送爽的春天開放的,這樣一來,倒成了給清廷歌功頌德了。“梅”和“梨”兩字,字形完全不同,根本沒有改寫的必要,如果不是程偉元和高鶚看出了這背後隱藏的象徵意義,又何必要改呢?這還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不打自招。

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紅樓夢》真可謂是處處皆有隱,步步藏玄機,作者的奇妙構思貫穿於全書,就連一些細微的地方,也都是天衣無縫。

——————————————————

校對:王華東 至真齋主 編輯:瀟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觀點、新視角,同一部紅樓夢,不一樣的文章。歡迎關注“吳氏紅學”頭條號,欣賞更多吳氏紅學精品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