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之死大揭祕

薛寶釵 襲人 賈寶玉 蔣玉菡 吳氏紅學 2017-06-02

(作者:正氣歌聲)

薛寶釵之死大揭祕

我們前邊的文章說到,在賈寶玉出走後,薛寶釵嫁給了賈雨村。那麼以後的故事將會怎樣發展呢?而薛寶釵最終的命運又將是什麼呢?

很顯然,薛寶釵的命運是和賈雨村緊緊聯繫在一起的。賈雨村勢敗,那麼薛寶釵的“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的順風之路也必然走到了盡頭。

在後面的文本中,賈雨村必然是步步高昇,然而卻在最緊要的關頭跌落了下來,正如第一回中的《好了歌解》所說的那樣“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甲戌側批:賈赦、雨村一干人。〗

那麼這個“致使鎖枷槓” 到底是因為什麼事呢?

我們說,《紅樓夢》的寫作手法正如脂硯齋所說“伏脈千里”,後文發生的重要的事情必然在前文是能找到伏筆的。那麼這個伏筆究竟是什麼呢?

很明顯,造成賈雨村勢敗的這個人,只能是那個拿出“護官符”,並幫他判了“葫蘆案”的“葫蘆僧”(門子)!當初,賈雨村對待自己“恩人”的做法,竟然就是“後來到底尋了個不是,遠遠的充發了他才罷”,在這裡庚寅本的側批是“與後文雨村下場遙遙相照”,這很明顯地指出賈雨村即是栽在了這個門子的手裡。

薛寶釵之死大揭祕

沒想到作者的伏筆竟然伏得這麼深,絕大多數的讀者不讀批語,都以為那個門子只不過是一個用完一次就該扔了的龍套,而根本不會想到竟然會在最後全書快要結束的時候出現,終結了賈雨村和薛寶釵的一切!

其實大家可以大膽地想象一下,門子那麼精明能幹,善於根據不同的形勢而改變自己的身份,並以高人之勢給賈雨村出謀劃策,本身就說明其人在手腕上要超出賈雨村甚多。而《紅樓夢》的背景是一個“虎兕相逢”“白骨如山”的“末世”,正是門子這樣的人大展拳腳的舞臺!在這個亂世之中,只要出賣自己的良心,以他的精明和能幹,爬到比賈雨村還高的地位,也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

門子對賈雨村的報復究竟是什麼呢?據薛寶釵的判詞“金簪雪裡埋”來看,極有可能直接發配賈雨村一家去了寧古塔!那裡可是寸草不生、常年冰封的苦寒之地!

清朝初期寧古塔是吉林的一部分,屬吉林將軍所管轄,主要作為牧場及流放囚犯的地方。例如鄭成功之父鄭芝龍,就被流放到此地,一說被處死於此。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爆發丁酉科場案,吳兆騫被髮配到寧古塔。康熙二十年(1681年)經明珠、徐乾學、徐元文等朝廷重臣相救,納資贖歸,前後歷經23年。張縉彥稱,“流徙來者,多吳、越、閩、廣、齊、楚、樑、秦、燕、趙之人。”

寧古塔常年冰封。王家禎《研堂見聞雜錄》稱“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吳兆騫在給其母的信中說:“寧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電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方拱幹曾說:“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

薛寶釵一下從人生巔峰跌落到了谷底,而且再沒有迴旋的餘地!

由於寧古塔常年冰封,沒有鮮花可採,再也無法制作冷香丸了。薛寶釵最終一病不起,死後被就地埋在了雪裡,正應了判詞裡的那句“金簪雪裡埋”。而她的病就是在前邊多次提到的“從胎裡帶來的一股熱毒”之症。

薛寶釵之死大揭祕

而這個情節也應該在前面找到對應,還是在第一回中的那個《好了歌解》“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薛寶釵所嘆的“他人命不長”應該即是襲人,襲人的丈夫蔣玉菡不久也拋棄她而遠走高飛,這和蔣玉菡所唱的“女兒悲,丈夫一去不回歸”是對應得到的。而蔣玉菡走後,襲人就是“女兒愁,無錢去打桂花油”,生活陷入了困頓之中,不久後便病死。而襲人是薛寶釵的副本,襲人之死,實際上也即預示著薛寶釵之死!

有人反駁說這裡薛寶釵的判詞只是一個比喻,比喻薛寶釵的處境像雪一樣冰冷,甚至有人腦洞大開,講薛寶釵死在了“雪洞”一般的房子裡。其實,《紅樓夢》中的判詞從來不會這樣的隱晦,該怎樣就怎樣,“雪裡埋”就必然是埋在雪裡。

在甲戌本、戚序本、蒙府本第五回的“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的旁邊有一條批語:“寓意深遠,皆非生其地之意。”這就是說,這兩句判詞不是指林黛玉和薛寶釵活著時候的情景,而是指兩個人死時的情景!

正因為賈雨村和薛寶釵被髮配去了寧古塔,而且全家處於困頓至極的窘境之中,賈雨村也不可能為薛寶釵舉行像樣的葬禮,只能是草草將其掩埋。如此一來,薛寶釵的命運也真是十分的悽慘!除此之外,想必也找不出“金簪雪裡埋”可能出現的第二種情境了。

通過筆者前面的分析,薛寶釵是有著雙重影射身份的。一是影射清人,二是影射那些投清的明朝士大夫們。不管是哪種影射身份,都是作者所要貶斥的對象。而讓這兩種影射的對象埋葬在女真人的發源之地,這也是他們的必然命運。

————————————

校對:王華東 至真齋主 編輯:瀟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觀點、新視角,同一部紅樓,不一樣的文章。歡迎關注"吳氏紅學"頭條號,欣賞更多吳氏紅學精品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