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上真正赤膊上陣的猛將僅此一位,不是許褚!

(說歷史的女人——第760期)一提到赤膊上陣,大家就會想到三國時曹操麾下的猛將許褚,連魯迅先生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此人,許褚曾赤膊上陣戰馬超,威震天下。不過這都是演義上的情節。《三國演義》裡,涼州軍閥馬騰被曹操殺掉,其子馬超與西涼太守韓遂聯合起來為報父仇,出動數十萬大軍攻打曹操。雙方在渭口一帶對陣。此戰中馬超曾與曹操的猛將許褚單挑。兩人戰了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因為戰馬疲累,於是各回軍中,換馬再戰;又打了一百多回合,仍是不分高下。接下來書中描寫道,“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但是這些都是羅貫中虛構的,而歷史上真實的許褚則沒有赤膊上陣這一說。《三國志》中的許褚也只是嚇退馬超,並不曾有跟馬超的單挑,更談不上赤膊上陣了。不過歷史上還真有一位曾經赤膊上陣的大將,此人是位大唐猛將,他在一次戰鬥中,當己方處於下風時,赤膊上陣,揮刀連殺敵軍多人,大大鼓舞了士氣,使自己的軍隊最終斬敵數萬,大獲全勝,此人堪稱史上赤膊上陣最猛的大將,當然不是許褚,那麼此人是誰?他究竟有什麼驕人戰績?欲知詳情,本期分解。

古代史上真正赤膊上陣的猛將僅此一位,不是許褚!

一、陌刀大將威震西域

這位赤膊上陣的猛將就是曾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的蓋世猛將李嗣業。因為演義的誤導,大家一說起隋唐猛將,就是李元霸、程咬金、秦瓊等,其實唐朝還有許多猛將因為演義沒有大力渲染,而並不廣為人知。今天筆者就來著重介紹這位勇猛無敵的猛將李嗣業。他是京兆高陵(今陝西省三原縣)人,史載此人身高七尺,力大無比,擅用陌刀,每逢出戰必身先士卒,所向披靡,令敵軍膽寒,稱其是“神通大將”。

要了解此人有多牛,得先了解一種當時的兵器陌刀。

據《唐六典》記載:“刀之式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斬馬,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長七尺,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斬,擋者皆為齏粉……”唐朝的1斤相當於現在的660克,所以15斤就相當於現在的20斤左右。古代的將士,除了用錘的,一般的兵器比如刀槍之類的兵器其實20多斤已經不錯了,太重了也不靈活,所以能用這種刀的也不是一般人。這種陌刀開始主要是用來砍敵人的馬腿的,異常鋒利,威力巨大。李嗣業就十分善於用這種刀,他使用的還是雙刃陌刀,被稱為陌刀大將。

早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李嗣業就曾跟隨安西都護來曜,征伐西突厥別部的十姓蘇祿,當時的他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一個登上敵軍城堡,俘獲眾多敵軍將士,因功授任昭武校尉,開始正式登上歷史名將舞臺。天寶初年(742年),李嗣業受召募到安西,安西四鎮節度使夫蒙靈察(馬靈察)知其驍勇善戰,就特別器重他,每次出兵都帶李嗣業一同前往,擔任先鋒,從此開始,李嗣業用一把陌刀,威震西域,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

李嗣業初期最著名一戰,就是協助大唐一代名將高仙芝攻打小勃律國。小勃律國本是唐朝的附屬國,後來背叛唐朝歸附吐蕃。唐朝曾三次派兵討伐小勃律國都沒有拿下。於是,天寶六年(747年),唐玄宗再次派時任安西副都護高仙芝率兩萬大軍攻打小勃律國。高仙芝任命李嗣業和中郎將田珍擔任左、右陌刀將,擔任前鋒。當時小勃律國的吐蕃援軍10萬軍隊駐紮在娑勒城,靠山臨河,用木材修成城寨,來抵禦唐軍。唐軍屢攻不下。於是高仙芝採用奇兵,夜裡偷渡信圖河,並對部下下了死命令:“到中午必須打敗敵人,否則,你們全部當斬!”

李嗣業慷慨領命,身先士卒,扛著大旗就出發了。

他帶頭走險路,率領步兵登上高山,接著突然往山下推石頭砸向敵人。吐蕃軍沒料到唐軍突然到達,頓時盡皆慌亂,紛紛跳下山崖,摔死、被水溺死者甚眾。吐蕃軍大潰。於是高仙芝乘機率大軍進擊,攻入勃律城,大獲全勝。此戰唐軍抓獲小勃律國國王、吐蕃公主等,連同拂林、大食國等七十二國都歸順唐朝。此戰是高仙芝軍事生涯最輝煌一戰,李嗣業也因功升任右威衛將軍。

此戰關於李嗣業還有一個傳說。唐軍在蔥嶺上行軍時,有塊很大的巨石堵住了道路,此石之大,非人力所能推動的。大軍被阻,無法通過。此時天不怕地不怕的李嗣業衝上去,用腳猛地一蹬,轟隆一聲,石頭便滾到深谷裡去了。後來人們認為這是李嗣業的誠心感動上天所致。

古代史上真正赤膊上陣的猛將僅此一位,不是許褚!

二、李嗣業解救高仙芝

天寶十年(751年),李嗣業又跟隨高仙芝討伐石國和突厥別部突騎施,他表現英勇,令敵軍膽寒,從此,他被敵人稱為“神通大將”,此戰他以跳蕩先鋒加封特進官。之後,戰無不勝的高仙芝遭遇此生的滑鐵盧,險些喪命沙場,李嗣業力挽狂瀾,幾乎以一己之力解救高仙芝,沒有使唐軍全軍覆沒。

事情是這樣的。之前,高仙芝靠用計偷襲的方式攻佔石國,俘虜石國國王。石國王子逃跑後,就挑撥各族都怨恨高仙芝,並與大食國(阿拉伯帝國)聯合準備進攻安西四鎮。高仙芝得知後,決定先發制人,遂率領胡漢3萬大軍進攻大食國,深入其國境七百餘里。

唐軍到怛羅斯城(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東南)時,與大食軍隊遭遇。雙方激戰五日,未見勝負。在雙方相持的重要時刻,唐軍中的葛羅祿部眾突然叛變,與大食夾擊唐軍,高仙芝大敗,唐軍死傷殆盡。當時情況非常緊急,眼看要全軍覆沒。此時李嗣業對高仙芝獻策說:“我軍深入敵境,後無援兵,難以取勝,不如退守白石嶺考慮退兵。”

可高仙芝堅持說:“我正召集被打散的軍隊,明天再和他們交戰。”李嗣業說:“大勢已去,不能坐等殺頭!”高仙芝還在猶豫要不要撤退時,李嗣業果斷地趕去扼守白石嶺,前去為高仙芝撤退開路。但由於道路非常狹窄,所以只能步兵、騎兵一個跟著一個前進。但此時又遇到拔汗那部異族軍退兵擋住去路,李嗣業於是手拿大棒一頓猛打,士兵和馬匹被打倒一大片,把對方兵馬嚇跑,高仙芝才得以生還,避免了全軍覆沒,為唐軍保留了千餘部眾和數位大將。

三、李嗣業赤膊上陣,為郭子儀收復長安立下奇功

天寶十二年(753年),朝廷加任李嗣業為驃騎大將軍。755年,安祿山造反,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難,長安、洛陽兩京淪陷。皇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次年唐肅宗李亨徵調李嗣業回來,協同郭子儀徵討叛軍。

詔書一到李嗣業就率軍上路,並和眾將割破手指,歃血為盟:“我們路過的地方,一定要秋毫無犯,甚至一草一木都不能毀壞。”他到達鳳翔後,拜見唐肅宗,唐肅宗高興地說:“現在有你統兵,勝過有幾萬軍隊。討賊能否成功,朕就全靠你們了。”於是下詔命李嗣業和郭子儀、僕固懷恩配合行動,征討安史叛軍。在平叛過程中,李嗣業常常擔任先鋒,大發神威,叛軍遇他必敗,後升任四鎮、伊西、北庭行軍兵馬使。

唐軍和叛軍較量了一年多,幾經挫折起伏,逐漸穩定了局勢,於是身在鳳翔的唐肅宗決定收復長安。757年九月,李嗣業跟隨天下兵馬大元帥廣平王李豫前往收復長安。當時李嗣業率領前軍,兵馬副元帥郭子儀率領中軍,王思禮率領後軍,共統15萬大軍,聲勢浩大,進逼被安祿山叛軍佔領的長安。

大軍到達長安城西后,在香積寺北面灃水東岸列陣。而10萬叛軍在北面列陣。叛軍將領李歸仁率領精銳騎兵出陣挑戰,唐軍派騎兵出擊,逼近叛軍陣中時,叛軍突然一齊前進,唐軍退卻,叛軍乘機突進,唐軍一時陣形混亂。

眼看唐軍處於下風,且有潰敗之跡象,這時李嗣業對郭子儀說:“今天如果我們不拼死力戰,全軍就會徹底潰敗。”於是他就脫去盔甲,袒露上身,手執長刀,天神般衝向敵陣,狂嘯著奮勇殺敵。被李嗣業大刀砍中的,人馬具碎。李嗣業接連殺死數十人後,唐軍的陣形又恢復嚴整。然後李嗣業率領前軍兩千步兵各持長刀、長柄斧,排成橫隊,如一堵牆一樣大力向前推進。

古代史上真正赤膊上陣的猛將僅此一位,不是許褚!

這個場面在《新唐書》上有精彩的描寫:“嗣業乃脫衣徒搏,執長刀立於陣前大呼,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殺十數人,陣容方駐。前軍之士盡執長刀而出,如牆而進……”

李嗣業簡直是拼了,他赤膊上陣,身先士卒,所向無敵。由於他的玩命打法,激勵了眾將士,唐軍於是氣勢大振,佔據了上風。此戰還有一個極為慘烈感人的場面。時任都知兵馬使的王難得將軍,為了救其裨將,被敵箭射中眉間,麵皮掉下遮住雙眼。王難得拔箭時,扯掉臉皮,血流滿面,仍然向前拼殺。《新唐書》這樣記載:“賊射之中眉,皮垂鄣目。難得自拔箭,掣去其皮,血流被面,前戰不已”。這個舉動幾乎跟當年夏侯惇拔箭帶出眼球一樣壯烈。

叛軍埋伏騎兵於戰場東面,想從後面襲擊唐軍,被唐軍偵察到,朔方左廂兵馬使僕固懷恩率回紇軍攻擊叛軍伏兵,全部消滅了敵人伏兵,叛軍士氣衰落。李嗣業又與回紇軍殺到叛軍陣後,與正面的唐軍一起夾擊叛軍,從午時打到酉時,唐軍斬首叛軍六萬級,俘虜敵軍兩萬人,還有很多叛軍逃跑時掉入溝塹而死,叛軍大敗。第二天,唐軍進入長安,老百姓夾道歡迎。

接著,李嗣業又隨同郭子儀收復了洛陽。此戰李嗣業作戰最多。此後李嗣業與張鎬、魯炅、來瑱等將率軍攻打被叛軍佔領的河南、河東道的郡縣,全部收復。

古代史上真正赤膊上陣的猛將僅此一位,不是許褚!

四、李嗣業在相州之戰中為國捐軀

公元758年六月,李嗣業兼任懷州刺史,充任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九月,李嗣業奉命與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淮西節度使魯炅等率領20萬大軍討伐安祿山之子安慶緒。十月,郭子儀擊敗叛軍將領安太清,安太清退保衛州;郭子儀進兵包圍衛州,李嗣業到衛州與郭子儀會合。隨後安慶緒派兵七萬援救衛州,李嗣業協助郭子儀等大敗安慶緒,攻取衛州。

759年正月,李嗣業和李光弼、郭子儀等圍攻相州,同叛軍史思明部大戰。唐軍雖然兵多將廣,號稱60萬大軍(實有20萬),但唐肅宗害怕諸將擁兵自重,未在軍中設主帥。唐軍指揮失靈,諸將畏首畏尾,不敢大膽決策。諸將幾乎都沒有建功。只有李嗣業多次奮勇殺敵,在眾軍中數第一。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最後身中流箭,只得躺在營帳裡養傷。正月二十八日,李嗣業在軍中休養數日,傷勢即將痊癒時,突然聽見外面唐軍發出的鐘鼓聲,他知道是唐軍開始和叛軍作戰,心中十分激動,猶如自己還在戰場上一樣,大喊殺敵。由於太過用力,致使傷口破裂,流血數升而死。可嘆李嗣業,一生戎馬倥傯,最後竟犧牲在病床上。

唐肅宗得知後,十分惋惜,下詔表彰李嗣業的生前功績,賜諡號為“忠勇”。

李嗣業一生,驍勇善戰,忠心報國,所向披靡,屢立戰功,先後打敗十姓蘇祿、小勃律國、石國、大食國等國,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又多次擊敗叛軍,收復兩京及河南、河東兩道郡縣。而且他為官清廉,從不辦置家產,他先後受到賞賜的財物,都全部交給官府來補充軍費;做為一名戰將,他擁有的私有“財產”僅是10匹大宛馬而已。大唐勇士李嗣業儘管在演義上出現不多,但他應該被歷史記住,他應該是史上最猛的曾赤膊上陣的戰將了,如果誰還能舉出更猛的赤膊上陣的大將,說出來大家欣賞!(文/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列傳第五十九》《資治通鑑》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