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到宣化。

多年養成的習慣,每到一地,訪古尋真之外,好翻舊志,另輔以廿四史及相關文獻,一有發現,心得,隨手記下。

到宣化,亦不例外,明嘉靖四十年《宣府鎮志》、清康熙五十年《宣化鄉土志》和民國十一年《宣化縣新志》,無論刊本,抑或抄本,均蒐羅而至。歷史上,宣化或為州,或為府,或為市,或為區,其名始自金大定年間置宣化州,然最終定名,寓“宣揚朝廷政德,感化黎民百姓”之美意,則清康熙年間的事情。此前,或在此期間,宣化之地,有過這樣或那樣的名稱,這些別名今已少用甚至不用,更不廣為人知,但畢竟存在過,對於鑑古者,它們是別有意趣的風景,亦是打開歷史的窗口。

風骨河北|宣化別名十一種

▲宣化清遠樓

1.上谷

這名字讓人見了就喜歡,如人,有的人看多少眼不喜歡還是不喜歡,有的人看一眼就喜歡上了。喜歡的原因有兩條:一則平而不平,一則俗而不俗。我想到了穀子,上好的穀子,這名字的緣起跟質量上好的穀子有關,上谷之地產上好的穀子,故名——然這尚只是我一人的猜測,即便今天可舉蔚縣貢米作證,似仍不足為憑。

上谷之“谷”,似更應從地理位置著眼,“秦分三十六郡,其一上谷,置守尉監”,明《宣府鎮志》有條專門註釋:在谷之上,故名。

文獻證據有了,“在谷之上”是何意?卻使人頗費躊躇。

按唐《括地誌》:“燕上谷,秦因不改”,可知上谷郡早在燕國時就已設置,秦朝不過沿襲罷了。

無疑,上谷是一個大的歷史地理概念。

不唯宣化專有。

而且,時代不同,上谷所轄區域亦不同,秦漢時的上谷郡與魏晉南北朝時的上谷郡、隋朝時的上谷郡,名字一樣,含義有別。

保定市內,有座上谷美術館,問來由,答:保定古稱“上谷”,取其古。命名者不知,這個上谷,只可追溯到隋朝,跟宣化比,時間上差得遠,亦難稱得上名實相副。

宣化稱“上谷”,更多些理直氣壯。清朝時,城內建起一座高九米的“古上谷郡”牌坊,上世紀五十年代,還與城內的清遠樓、鎮朔樓一同被定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兩樓俱存,且升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牌坊卻於1966年當四舊拆除了,唯餘舊照,使人唏噓。牌坊若保存至今,作為實物證據,亦當是一派新的風光了。

2.沮陽

秦朝置上谷郡。據《漢書》,上谷郡轄十五縣:沮陽、泉上、潘、軍都、居庸、雊瞀、夷輿、寧、昌平、廣寧、涿鹿、且居、茹、女祁、下落。

一種意見認為,若從郡再進一步具體到縣,宣化在秦朝對應的是沮陽,在漢朝對應的是下落;下落亦作下洛。換句話說,秦朝時宣化叫沮陽——王莽當政一度改叫沮陰,漢朝時叫下落——王莽當政一度改叫下忠。

沮陽和下落之名,當來自其所處地理環境。

沮陽和下落亦都出現於《後漢書》:上谷郡有八城,沮陽和下落一頭一尾,佔了兩席。

對此我是有困惑的:沮陽和下洛並存,指兩個不同的地方,再明白不過,如都被當做宣化的舊稱,不但矛盾,亦使人費解。

3.廣寧

廣寧是上谷郡的屬縣之一。

西晉時,上谷十五縣多名實俱亡。廣寧這個名稱能夠保留下來,並以之命名,新設廣寧郡,當政者大抵考慮了其地域廣闊,亦隱喻了他們期盼安寧之意。

這一時期,宣化歸屬廣寧郡。

隋朝時,避楊廣諱,業已進入歷史的廣寧郡亦不得幸免,曇花一現般地改叫長寧郡,大抵是有“長治安寧”之想。

4.懷戎

上谷郡在隋朝時捲土重來,轄今保定淶源、易縣、淶水、徐水等縣,已跟宣化沒有關係。此時,宣化地屬涿郡懷戎縣。

據《隋書》地理志,北齊置懷戎。懷戎這名字,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南北朝時期北方經歷的那些動亂不安的歲月,對北戎等少數民族予以懷柔,曾是那個時代統治者非常現實的考量。

5.燕州

用不著過多的絮叨。燕州因是燕國之地而名。

宣化曾是燕州屬地。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懷戎屬媯州,唐武德七年改置北燕州,貞觀八年改北燕州為媯州,風俗與幽州同。愚悍少慮,輕薄無威儀,亦有所長,敢於赴人之急難,此燕丹之遺風。燕之為言“燕”也,其氣內盛,燕俗貪,得陰性也。

燕州存在的時間不長,是在唐朝。

6.文德

唐朝末年置武州,宣化屬武州文德縣,此後較長時間,都與文德聯成一體。

文章道德,道德文章,是中國讀書人一生所追求的,大抵亦是取文德這個名字的人的初心。

文德作為一個地名,今天仍然在用,在曲陽,就有個文德鎮。

7.歸化

納入遼國版圖,武州改為歸化州。

契丹人成為統治者後,對漢民族一直保持著戒備之心,歸化之名,他們是託付了心思的,亦表明了他們的態度。

宣化之地,歸而化之,隨之為歸化州文德縣。

8.宣德

宣德曾經做過明朝皇帝朱瞻基的年號。由此亦見其魅力之大。

一個寓意美好的名字,皇家不想錯過。

但還是晚了些。朱瞻基大抵不知,宣德最早的使用權並不在他手,金朝時已作過地名。

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金人取“宣揚教化”之意,改歸化州為宣化州。

第二年,大定八年,從“宣化州”和“文德縣”各取一字,又改宣化州為宣德州,文德縣亦隨之改為宣德縣。

9.宣寧

元朝,宣德州改宣寧州。

宣寧,元人大概是希望自此向世人宣告,安寧幸福的日子到來了。

宣化地,屬宣寧州宣德縣。

10.順寧

元人將州改府,宣寧州先改為宣德府,後又改為順寧府。

順寧,順順利利,安安寧寧,多吉祥的一個名字。

11.宣府

這是今天人們提及宣化,還經常說到的一個名字。

這是個含著些霸氣的名字。

宣府之稱,始自明朝。

明朝,宣化為宣府、萬全都司治所,稱宣府鎮,為著名的長城九鎮之一,與大同鎮並稱宣大。

據《宣府鎮志》:宣鎮面離而拱神京,背坎而馭大漠,岡巒崇峙,浸匯縈旋,如障如屏,如襟如帶,天下奇觀備矣;飛狐紫荊控其南,長城獨石枕其北,居庸迄險於左,雲中結固於右,群山疊嶂,盤踞峙列,足以拱衛京師,而彈壓邊繳,誠北邊重鎮也。

明朝名臣楊士奇說:宣府古上谷地,今為國家西北重鎮,所以控制朔漠,屏衛畿甸,故恆宿重兵,而簡勳臣之有才望者蒞之。

才子徐渭吟道:宣府教場天下聞,個個峰巒尖入雲。不用弓刀排虎士,天生劍戟擁將軍。

清初著名學者顧祖禹稱:宣府前望京師,後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險,右擁雲中之固,誠邊陲重地也。彈壓上游,居然都會。

(燕趙都市報 記者 劉學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