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八柱國十二大將軍

西魏 宇文泰 北魏 東魏 碧瑤歷史站 碧瑤歷史站 2017-08-29

八柱國:

使持節、太師、柱國大將軍、大冢宰、都督中外諸軍事、安定郡開國公宇文泰(其第五女襄陽長公主下嫁北周神武公竇毅,生唐太穆順聖皇后)。其子宇文覺建立北周後追尊為太祖文皇帝。

使持節、太傅、柱國大將軍、大宗師、大司徒、廣陵王元欣(北魏獻文帝之孫,廣陵王元羽之子)。西魏恭帝即位,進大丞相。

使持節、太尉、柱國大將軍、大都督、隴右行臺、少師、隴西郡開國公李虎(李淵祖父),周代魏追封唐國公(唐國號由來於此)。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宗伯、趙郡開國公李弼(李密曾祖父),周代魏進封趙國公。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馬、河內郡開國公獨孤信(其三女為北周、隋、唐三朝皇后),周代魏進封衛國公。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寇、南陽郡開國公趙貴,周代魏進封楚國公。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開國公於謹,周代魏進封燕國公。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少傅、彭城郡開國公侯莫陳崇,周代魏進封樑國公。

十二大將軍: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少保、廣平王元贊。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淮安王元育。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齊王元廓。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平原郡開國公侯莫陳順。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七州諸軍事、秦州刺史、章武郡開國公宇文導。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雍州諸軍事、雍州刺史、高陽郡開國公達奚武。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陽平郡開國公李遠。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范陽郡開國公豆盧寧。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化政郡開國公宇文貴。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荊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博陵郡開國公賀蘭祥。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陳留君開國公楊忠(楊堅之父)。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岐州諸軍事、岐州刺史、武威群開國公王雄。

元育、被封為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淮安王。(事蹟無從考)

元贊、北魏孝武帝第五子廣平王元懷之孫,532年,官拜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後官拜司空、司徒;(事蹟無從考)

元廓、即西魏恭帝拓跋廓(537年—557年)鮮卑族,漢名元廓,魏文帝第四子;代北人(今山西代縣)。554年繼位,557年禪讓北周孝閔帝,不久被殺;北朝時期西魏政權末位皇帝恭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554~558年為期四年,終年歲數待考。即位前封齊王,魏廢帝三年農曆1月即皇帝位,去年號,稱元年,恢復原姓拓跋氏。公元557年農曆12月,宇文泰之侄宇文護逼迫魏恭帝拓跋廓讓位於宇文覺(宇文泰嫡子),改封拓跋廓為宋王,後又尋個理由殺之,至此西魏政權滅亡。

宇文導、(511年-554年),北周宗室,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字菩薩,宇文泰的侄子。宇文顥之子,隨叔父宇文泰投葛榮軍中,528年,葛榮敗,移兵晉陽。與宇文泰在賀拔嶽屬下入關中,從軍征戰。534年,宇文泰討侯莫陳悅,宇文導都督駐屯原州。侯莫陳悅敗走北方,宇文導率騎兵追擊,在牽屯山追上侯莫陳悅,斬首送至長安。因功封為饒陽縣侯、受冠軍將軍之位、加通直散騎常侍。535年,西魏建國,宇文導進爵位為公,受位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537年,宇文泰東征,宇文導入宿衛,為領軍將軍、大都督。高歡渡河侵入馮翊,宇文泰率軍從弘農入關中,宇文導率左右禁軍在沙苑與宇文泰合軍,與高歡交戰,擊破之。進位儀同三司。538年,西魏文帝親征,宇文導為華州刺史留守。趙青雀、於伏德、慕容思慶亂起,宇文導在華州率軍討叛軍,捕於伏德,斬慕容思慶。進軍渭橋,與宇文泰軍合兵。平定趙青雀,宇文導爵位章武郡公,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太子少保。東魏高仲密以北豫州降西魏,宇文泰擁皇太子元欽東征,宇文導為大都督、華東雍二州諸軍事,代行華州刺史。西魏軍敗北,東魏軍追擊至稠桑,知道宇文導在關中有備,才退兵。547年,為隴右大都督、秦南等十五州諸軍事、秦州刺史。550年,北齊文宣帝稱帝,宇文泰率西魏軍討北齊,西魏文帝派遣齊王元廓到隴右,代替召還宇文導。宇文導任大將軍、大都督、三雍二華等二十三州諸軍事、駐屯咸陽。西魏軍歸還,宇文導再回隴右。宇文泰出征時,宇文導留守長安、為西魏朝廷看重。554年12月,在上邽去世。享年44歲。加本官、追贈尚書令、秦州刺史。諡號孝。570年,再追贈太師、柱國、豳國公。

宇文貴、 (?~567年),字永貴,鮮卑族。北周朝大臣。其祖籍在昌黎大棘(即今遼寧義縣境),後遷居夏州(今陝西橫山縣西)。他在少年時代拜師讀經史,後來有志於建功立業,便棄文習武。北魏孝明帝正光末年,北方六鎮的軍民不堪忍受鎮將的剝削,終於爆發了大起義,長城內外的六鎮地區迅速為起義軍所控制。當沃野鎮的破六韓拔陵起義軍攻夏州時,夏州刺史源子雍召宇文貴守城,授統軍之職。後宇文貴又在爾朱榮的部下參加鎮壓葛榮起義軍,以作戰勇猛聞名,被擢為別將,轉為都督。 孝莊帝永安二年(529)正月,原來逃亡到江南的北海王元顥在梁武帝的支持下,率部隊北返攻入洛陽。孝莊帝被迫渡過黃河北逃河內(在今河南沁陽縣東北)。宇文貴隨爾朱榮的軍隊從晉陽(即今山西太原市)南下,幫助孝莊帝攻擊元顥。他在作戰中有功,被加授徵虜將軍、郢州刺史,封革融縣侯,當年七月,元顥兵亂被平息,孝莊帝返回洛陽,召宇文貴入朝,授武衛將軍、閣內大都督。 永熙三年(534)春,孝武帝元修與攝政大臣高歡之間的矛盾激化,高歡發兵南下逼近洛陽,孝武帝西逃關中,依靠宇文泰在長安重建政權。宇文貴為孝武帝保駕,護送入關,被晉爵為化政郡公。西魏文帝大統元年(535),宇文貴遷為右衛將軍。由於他和宇文泰是同族,立即受到重用。三年(537),升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與大將獨孤信同守洛陽。 東魏潁川守將賀若統請求以地歸降西魏。宇文貴奉命率2000騎兵前往接應。東魏出兵潁川迎戰,他先後打敗了三路東魏軍隊,被以功升為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此後,他歷任夏州、岐州(故治即今陝西鳳翔縣)刺史之職。大統十六年(550),遷為宇文泰的都督中外諸軍事府左長史,晉級為大將軍。廢帝初年(552),他再出任岐州刺史。次年,授大都督,攝興、西益等六州諸軍事,擔任興州(故治在今陝西略陽縣)刺史。他在州善於治理,百姓安居。他建議朝廷在梁州(今陝西漢中地)實行屯田,墾荒耕種,結果,所收穫的糧食解決了幾個州軍民的吃糧問題。三年(554),宇文貴被調任益州刺史,攝益、潼等八州諸軍事。當時蜀地社會不安定,搶劫成風。他招募了一批強壯的鄉勇,組成24部流動巡邏隊,專門追捕罪犯,維護了社會治安。 557年,宇文覺取代西魏政權,建立了北周。宇文貴被晉級柱國,拜御正中大夫。加督甘州(故治在今甘肅張掖市)諸軍事。周明帝武成元年(559)三月,宇文貴奉命與賀蘭祥出兵進攻吐谷渾,得勝回師,被晉封許國公,食萬戶。二年(560)遷為大司空,三年任大司徒、太保。保定五年(565)二月,宇文貴奉詔與竇毅、楊薦等率儀仗去突厥,迎接武帝的阿史那皇后(突厥木扦可汗俟斤之女)。天和二年(567),當返回到達張掖時,他因急病而卒,朝廷追贈他為太傅。

李遠、持節,大都督、大將軍,陽平郡開國公,以別將身份隨爾朱天光入關,加授都督,後歸附宇文泰,李遠是李賢的弟弟,字萬歲。自幼就有才識度量,志向宏遠。曾與一群兒童玩打仗遊戲,他指揮的那部分,隱然有戰陣之法。郡守看見很驚奇,讓他再玩一次。眾兒童害怕而走散,李遠持杖喝斥,又擺成剛才的陣勢,氣勢雄壯,比剛才更加可觀。郡守說:“這孩子必定成為將軍,不是平凡的人。”長大後,博覽群書,略知旨趣而已。魏正光末年,天下大亂,束力勒賊胡琮侵逼原州,勢力很大。李遠兄弟率領激勵鄉人,打算抵抗,可是眾人互相猜忌,心中害怕,意見不一。

李遠按劍道:“近年以來,皇室多難。賊眾乘機,恣逞殘暴。天下不治,強徒囂張。這正是忠臣守節之時,義士建功之日。大丈夫豈能臨危難而偷生?當從死地求生。各位都是世代忠貞,沐浴教化,如今倘若各執一詞,效力逆賊,即使是五尺童子,也都知道不對,又有何面目見天下義士?有不同意者,請允許我用劍斬了他!”眾人都大腿發抖,沒有不服從的。於是互相盟誓飲酒,加固防禦工事,嚴加防守。但是外無援兵,城池終被攻陷。他的黨徒們大多被殺,只有李遠兄弟被人藏起來,得以免禍。李遠對李賢說::“如今反賊猖狂,屠殺忠良。我打算從小道入朝,請求援兵。

兄長深自韜晦,可以免禍。從中發現賊人破綻,乘變立功。如果王師西征,可裡外呼應,既救國家之急,又保個人之身。豈能被賊勢所迫,坐以待斃?”李賢說:“我也是這樣想。”於是定下東去的計策。李遠在賊境中歷經坎坷,終於到達京師。魏朝對他嘉獎,授為武騎常侍。隨即轉任別將,賞賜帛千匹,另有弓刀衣馬等物。爾朱天光西征時,分配給李遠精銳士卒,讓他擔任嚮導。爾朱天光欽佩李遠的才識名望,特地舉薦,任命他為伏波將軍、長城郡守、原州大中正。後來由於接應侯莫陳崇有功,升高平郡守。太祖見到李遠,交談後很喜歡他,命令他留在身邊,待他很親熱。魏孝武帝西遷時,授假節、銀青光祿大夫、主衣都統,封安定縣伯,食邑五百戶。魏文帝才繼位時,思享長壽,認為李遠的字很吉利,命令他扶帝上殿。升任使持節、徵東大將軍,晉封公爵,食邑增加一千戶,仍兼任近侍。跟隨討伐竇泰,收復弘農,都立下大功。任都督、原州刺史。太祖對李遠說:“我之有你,猶如身體有手臂之用,豈能片刻分離?本州的光榮,原是私事。你若前去任職,我就無所寄託了。”於是命令李遠之兄李賢代行州事。沙苑之戰,李遠功勞最大,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晉封陽平郡公,食邑三千戶。不久隨獨孤信東征,入據洛陽。被東魏將領侯景等人包圍。太祖軍到,才解了圍。河橋之戰時,李遠與獨孤信為右軍,失利而退。授大丞相府司馬。軍國機密大事,李遠全都參預,畏避權勢,似乎與自己無關。當時河東剛剛收復,人心未安,太祖對李遠說:“河東是國家要地,除了你,沒有人能去安撫。”於是授他為河東郡守。李遠整頓風俗,勉勵農桑,肅清奸匪,並修整防禦工事。上任不到一個月,百姓就對他表示感激。太祖嘉許,致信慰問。徵調為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魏國建立東宮,任命他為太子少傅,隨即轉任太師。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請求舉州歸附。當時齊神武屯兵河陽。太祖由於高仲密距此遙遠,難以接應,眾將都害怕此行。李遠說:“北豫州遠在賊境之內,高歡又屯兵河陽,以常理而言,的確很難救援。但兵貴神速,事貴合乎機遇。古人有言:'不入虎穴,安得虎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情或許可以成功。萬一失利,也是兵家常事。如果觀望不前,便永無平定之日。”太祖高興地說:“李萬歲所說,還勉強合我的心意。”授他為行臺尚書,任東行先鋒。太祖率大軍在後接應。李遠率軍悄悄前往,保護高仲密返回。又隨太祖在邙山作戰。當時大軍失利,只有李遠整頓部下斷後。隨即被任命為都督義州、弘農等二十一防諸軍事。李遠善於治理部下,有才幹謀略,對於進攻或防守的準備,無不精心銳思。常常厚待境外之人,使他們成為間諜,敵人內部的動靜,必能提前知道。那些因事情敗露而被處死的間諜,也不因此而後悔。曾經在莎柵圍獵,望見林木中有一石,誤認為是臥在地上的兔子,發箭射中,箭頭深入石頭一寸有餘。走近一看,原來是塊石頭。太祖聽說後,感到驚異,寫信說:“從前李廣將軍實有此事,如今你又如此,可算是世代流傳的功德。即使像熊渠那樣的善射者,也不能獨佔美名。”東魏將領段孝先率領步兵、騎兵二萬人向宜陽推進,名為送糧,而實有伺機偷襲之意。李遠悄悄地瞭解了他的計謀,派兵襲擊,將其打敗,繳獲其軍用物資、兵器等。段孝先逃走。太祖就把自己的坐騎賞賜給李遠,還賞賜有金帶、床、衣被等物,另有雜色綢緞二千匹,任命他為大將軍。不久,授尚書左僕射。李遠對太祖說:“我是秦隴的一個普通人,說不上有什麼才能技藝。生平願望,不過是當個郡守罷了。幸逢良機,得以侍奉聖明。君王顯貴而臣子升遷,以致於到今天。如今我位居高官,爵列上等,受委一方,生殺在手。不僅榮貴一時,也足可光耀身世。但尚書僕射,為尚書省長官,今日授我,恰恰是加重我的罪責。您如果想要成全我,乞求您不要授我此職。”太祖說:“您功德俱高,朝廷倚重,從眾人中舉薦,又有什麼可以推辭?況且我與你,猶如骨肉,難道會允許你因官職而退讓,違揹我的期望?”李遠沒有辦法,才接受任命。太祖又把第十一子宇文達交給李遠,讓他當兒子撫養,這就是代王。當時太祖尚未立世子,明帝年長,已表現出成人應具的美德。孝閔帝是嫡生,年紀還小。於是召集群公說:“我打算把嫡子立為世子,擔心大司馬猜疑。”大司馬就是獨孤信,是明帝敬後的父親。眾人都不作聲,沒有一個說話。李遠說:“立世子憑嫡生而不憑長幼,禮制上說得明明白白。略陽公為世子,您又有什麼懷疑?如果認為獨孤信不滿意,請允許我立即殺掉他。”說著便拔刀而起。太祖也起身說:“何致於這樣!”獨孤信又陳述自己的道理,李遠才不再說什麼。於是眾人都贊成李遠的意見。李遠走到門外,向獨孤信道歉說:“面臨大事,不得不這樣。”獨孤信也感謝李遠道:“今日全仗您,才決定此等大事。”建立六官後,授小司寇。孝閔帝登基,升任柱國大將軍,食邑一千戶。仍然鎮守弘農。李遠之子李植,在太祖時已經擔任相府司錄參軍,掌管朝政。晉國公宇文護掌權後,李植擔心不被重用,於是密謀殺掉宇文護。計謀洩露,宇文護得知,派李植出任梁州刺史。隨即廢去皇帝,召李遠、李植回朝。李遠擔心發生變故,沉思很久,說道:“大丈夫寧可為忠鬼,怎能當叛臣!”決定應召。到京師後,宇文護由於李遠素來功大而名高,還想保全他。於是引見李遠,對他說:“您的兒子有反叛的圖謀,不僅要殺我一個人,而且要顛覆國家。叛臣賊子,理應共同仇恨,您可以及早處理。”就把李植交給李遠。李遠向來鍾愛李植,李植又能言善辯,說當初並沒有這種打算。李遠信以為真。第二天早晨,帶李植去見宇文護,宇文護以為李植已死,就說:“陽平公為什麼自己前來?”身邊的人說:“李植也在門外。”宇文護大怒道:“陽平公不相信我了!”於是召他們入內,仍然讓李遠與自己一同坐下,命令皇帝與李植在李遠面前對質。李植說不出話來,對皇帝說:“這個計謀,本來是打算安定國家,對陛下有利。今日至此,還說什麼!”李遠聽說,匐匍在胡床前說:“如果這樣,臣該萬死。”宇文護於是殺死李植,並威逼李遠自殺。當年五十一歲。李植之弟李叔諧、李叔謙、李叔讓也被處死。其餘的由於年幼得到赦免。建德元年(572),晉公宇文護被處死,於是下詔道:“故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陽平郡開國公李遠,早蒙重任,功勳卓著,內參軍機,外安屬國。盡忠王室,竟遭橫禍。懷念忠良,愈增傷感。宜加榮寵,以彰忠節。”追贈原任官職,加陝熊等十五州諸軍事、陝州刺史。諡號為“忠”。隋開皇初年,追贈上柱國、黎國公,食邑三千戶,諡號改為“懷”。李植及其弟弟們,同時都予以追贈,並加諡號。

達奚武、(504年-570年),中國西魏、北周的軍人,字成興,代郡人。北魏汧城鎮將達奚長之子,跟從賀拔嶽為別將,入關中,因功任羽林監、子都督。侯莫陳悅殺害賀拔嶽,達奚武與趙貴收拾賀拔嶽遺體,歸平涼,跟隨宇文泰討侯莫陳悅,任中散大夫、都督,封須昌縣伯。北魏孝武帝入關中,任直寢、轉任大丞相府中兵參軍。535年,出任東秦州刺史,加散騎常侍,進爵位為公。高歡派竇泰、高昂分三道侵攻西魏。宇文泰主張集中兵力攻擊竇泰,諸將多異議,只有達奚武、蘇綽同意宇文泰的意見,結果竇泰被俘。高歡撤退,宇文泰攻克弘農,派遣達奚武偵察,達奚武率2騎觀察動靜,遭遇東魏斥候,交戰,斬6人,俘3人而還。與高歡沙苑大戰,宇文泰再派遣達奚武偵察。達奚武帥3騎,穿上敵人的衣服潛入。報告敵情給宇文泰,宇文泰得到有利情報,擊破東魏軍。任大都督,進高陽郡公、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538年,宇文泰救援洛陽,達奚武率1000騎為先鋒,到谷城,與李弼擊破莫多婁貸文。進軍河橋,斬東魏司徒高昂。轉任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出任北雍州刺史。邙山之戰,西魏軍大敗,高歡乘勝進軍陝西,達奚武率兵防禦,高歡撤退。後進為大將軍。551年,率3萬兵南征,南樑將軍楊賢以武興降、樑深以白馬降。樑梁州刺史、宜豊侯蕭循守南鄭,達奚武圍城數十日,蕭循表示願出降、達奚武解除包圍。樑武陵王蕭紀派遣部將楊幹運救援蕭循,蕭循便閉城不出。達奚武恐兩面受敵,率精鋭騎兵3000,在白馬迎擊楊幹運,楊幹運敗走。達奚武將蜀軍俘虜帶到城下,蕭循知援軍已敗,只得出降。劍閣以北之地歸屬西魏。552年,達奚武凱旋長安。朝廷議論加封達奚武為柱國,達奚武在元子孝面前固辭。遂以大將軍駐屯玉壁。築樂昌、胡營、新城3據點。北齊將軍高苟子率1000騎攻新城,達奚武擊迎,俘虜高苟子。557年,北周孝閔帝即位,任柱國、大司寇。北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歸順北周,達奚武、楊忠迎接司馬消難。559年,轉任大宗伯、進鄭國公。北齊斛律敦侵入汾州、絳州,達奚武率1萬騎防禦,斛律敦撤兵。築柏壁城,開府權嚴、薛羽生守衛。563年,轉任太保。北周起東征軍,隨公楊忠率突厥兵進北道。達奚武率3萬騎進東道,計劃晉陽合兵。達奚武到達平陽,不知楊忠返軍。北齊將軍斛律光給達奚武致書:“鴻鶴已翔於寥廓,羅者猶視於沮澤也 。”,達奚武返軍。出任同州刺史。564年,跟從宇文護東征。尉遲迥圍洛陽,大敗於北齊。達奚武與齊王宇文憲守邙山。是夜,收整敗軍。宇文憲待夜盡天明作戰,達奚武主張撤退。達奚武說:“洛陽軍散,人情駭動。若不因夜速還,明日欲歸不得。武在軍旅久矣,備見形勢。大王少年未經事,豈可將數營士眾,一旦棄之乎 。”宇文憲聽從了,全軍撤退。568年,達奚武轉任太傅。570年10月,67歲的達奚武去世。追贈太傅、十五州諸軍事、同州刺史,諡號桓。子達奚震、達奚惎,達奚震嗣位。

侯莫陳順、(?-557年),西魏軍人,侯莫陳崇之兄,代郡武川縣人。侯莫陳順在爾朱榮屬下統軍,後從賀拔勝駐屯井陘。528年、從軍征討葛榮、邢杲、韓婁,因功任職輕車將軍、羽林監。529年,討元顥,進官寧朔將軍、越騎校尉。531年,任持節·徵西將軍,封木門縣子。加散騎常侍·千牛備身·衛將軍·合內大都督。534年,跟從北魏孝武帝入關中。宇文泰以同鄉歡待他,進封為彭城郡公。535年,西魏文帝即位,侯莫陳順為衛尉卿、儀同三司。樑仚定包圍河州,侯莫陳順為大都督,與趙貴擊破樑仚定,遂為行河州事。後在宇文泰屬下於沙苑破東魏軍,因功增封。538年,西魏文帝討東魏,侯莫陳順與太尉王盟、僕射周惠達留守長安。趙青雀叛亂,王盟、周惠達奉太子出走渭北。侯莫陳順在渭橋大戰趙青雀,擊破之。南岐州氐苻安壽號太白王,攻下武都、侯莫陳順為大都督,出兵。苻安壽駐軍要道,西魏討伐軍無法進軍,侯莫陳順離間敵人內部。苻安壽眾叛親離,只好降伏。朝廷封侯莫陳順河間郡公。540年,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行西夏州事,封安平郡公。550年,任大將軍,出任荊州總管、山南道五十二州諸軍事、荊州刺史。557年,北周孝閔帝即位,任少師、進柱國。同年去世。

楊忠、(507年-568年)字揜於,小字奴奴, 陝西華陰人,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為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楊忠出身於北魏時將領爾朱榮同族兄弟爾朱度律旗下一名統軍,同期還有後來西魏的權臣獨孤信。北魏分裂為東、西魏時,楊忠隨獨孤信加入西魏陣營,因功升為車騎大將軍,獲當時丞相宇文泰重用。北周建立後楊忠被任命為元帥,統轄楊纂、李穆、王傑、田弘、慕容延等十多員大將,由北路攻伐北齊,攻陷北齊二十多座重鎮。北周時封為上柱國,隨國公。隋朝建立後,追尊為太祖武元皇帝。少年楊忠本該有著幸福的生活,但是北魏末年的六鎮大起義徹底改變了這位小奴奴的人生軌跡,使他飽嘗了離家之苦,去國之痛。父親楊禎本是北魏寧遠將軍,因討伐叛賊鮮于修禮(懷朔鎮兵)而戰死沙場,楊忠隨難民潮顛沛流離,客居山東泰山,即使如此,生活也沒有平靜下來,南樑出兵北魏,攻佔了楊忠所在的地區,楊忠又被擄掠到了江南,一待就是五年,不知南朝的芳草群鶯有沒有留住青年楊忠的心,反正當客居樑朝的北魏皇族元顥在樑朝陳慶之將軍的護送下回到洛陽時,楊忠以直閣將軍的身份(被元顥所封)正在元顥的部隊之中,元顥當初為北海王,因與北魏權臣天柱大將軍爾朱榮不和,索性投奔樑朝,梁武帝見他可用,便扶植他另立魏朝,派兵護送入洛,與原來的北魏爭奪領導權,楊忠隨之參加了與爾朱榮軍隊的作戰,與他交戰的對手中就有未來的同僚們(西魏的將領們許多曾是爾朱榮的部下),元顥好景不長,皇帝沒做多久,很快就被爾朱榮擊敗,元顥在逃亡途中死於非命,陳慶之削髮為僧,隻身遁回江南,楊忠卻成了北魏軍隊的俘虜,爾朱榮的同族兄弟爾朱度律見楊忠身材魁偉,相貌出眾,武藝絕倫,是當兵的好材料,就收歸帳下成了一名統軍,在爾朱軍隊中,楊忠遇到了一生的摯友獨孤信(後來兩人成了兒女親家),獨孤信早已在爾朱軍中聞名,在破葛榮的戰役中,獨孤信曾經匹馬單槍,出陣挑戰,生擒敵將袁肆周,大出風頭。加上人長的帥氣,穿衣打扮與眾不同,被軍中稱為“獨孤郎”,楊忠來到獨孤信手下,跟隨獨孤信轉戰南北。北魏分裂後,楊忠隨獨孤信加入西魏陣營,與高歡控制的東魏軍隊作戰。西魏初期,關中人少地瘠,抵抗之力有餘,還手之力不足,荊州被東魏所佔,荊州刺史賀拔勝不得已南下投奔樑朝,西魏復令獨孤信率軍收復荊州,獨孤信以楊忠、康洛兒、元長生三位將軍為前鋒,突襲荊州城,三將率軍來到城下,喝叱守門軍士:“現在我大軍已到,城中又有內應,你們要想活命,還不快走!”守門軍士一鬨而散,三將鼓譟入城,東魏軍被震懾,沒有人敢於抵抗,東魏刺史辛纂被斬殺,荊州歸於西魏之手。戰事並沒有由此停息,時隔半年,東魏派將軍高敖曹、侯景再攻荊州,高敖曹馬槊絕世,侯景狡猾多計,皆為當時名將,獨孤信敵不過,與楊忠一同投奔樑朝,荊州復為東魏所得。 楊忠又一次來到江南,過了三年的羈樑生活,梁武帝重視北朝來歸的將領,待遇十分優厚,賀拔勝、獨孤信、楊忠對此是很感激的,西魏大統三年,梁武帝應賀拔勝的請求,決定放三將回歸關中,並親自餞行於南苑,賀拔勝自此以後,每當遇到向南飛的鳥兒都垂弓不射,以報梁武帝知遇之恩。三將回到西魏首都長安後,不但沒有受到叛國的處罰,反而加官進爵,更受重用,賀拔勝官居太師(三公之首),獨孤信為驃騎大將軍、加侍中、開府。楊忠也遇到了一位英主,那就是西魏丞相宇文泰,宇文泰見楊忠生得美髭髯,相貌威猛雄壯,十分喜愛,便召到自己的帳下聽用。從此,楊忠開始了新的征程。幾次三番的俘虜生涯和客居異國的經歷使楊忠鍛煉出了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在以後的戰爭中屢屢表現出色。 楊忠歸西魏後經常跟隨宇文泰狩獵於龍門,他能夠獨自捕捉猛獸,左臂夾住獸腰,右手拔掉獸舌,宇文泰見了也嘆其勇敢,北朝語稱猛獸為掩贍(一說是揜於),便以此名作為楊忠的字,楊忠逐漸升遷為徵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在東西魏的河橋大戰中,楊忠與五位壯士擔任守橋之責,敵人見其勇猛,不敢進逼。邙山大戰中,又一馬當先衝鋒陷陣,因功升車騎大將軍,任都督朔燕顯蔚四州諸軍事、朔州刺史,加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侯景亂樑,逼死梁武帝,南朝力量削弱,宇文泰決心趁機開拓疆土,任命楊忠為都督三荊二襄二廣南雍平信隨江二郢淅十五州諸軍事,攻取了樑朝的齊興郡和昌州。樑朝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雖然歸附西魏,仍有異心,楊忠使了個疑兵之計,他在樊城搞了一次軍事演習,命令兩千名騎兵不斷變換旗幟來回交替奔馳,蕭詧登樓遠望,誤以為有三萬軍隊,遂不敢有二心。樑朝並不甘心丟失疆土,樑司州刺史柳仲禮率軍進攻襄陽,留部下馬岫守安陸城,宇文泰知道後派楊忠南伐,攻克隨郡,包圍安陸,柳仲禮聞聽,馬上回師安陸,楊忠手下將領擔心一旦柳仲禮援軍到達,難以攻下安陸,請求立即攻城,楊忠分析說:“敵人憑城固守,短期很難攻下,我軍容易腹背受敵,不是良策,南人擅長水戰,不善野戰,仲禮回援安陸,我半道而襲,敵人趕路疲憊,我軍士氣正旺,一戰可勝,安陸則不攻自破,其他諸城也可以傳檄而定了。”這就是兵家常用的圍城打援之策。楊忠挑選兩千精騎,銜枚夜進,於淙頭與柳仲禮部遭遇,楊忠身先士卒,擒獲柳仲禮,全部俘虜了柳仲禮的部隊,安陸守將馬岫知道柳仲禮被擒,不戰而降,安陸遂破。楊忠又連陷數城,盡取樑朝漢東之地,進爵陳留郡公。 西魏恭帝初年,宇文泰又策劃了一次大規模的遠征,目標是梁元帝蕭繹所在的江陵,江陵地處長江中上游,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粵,地勢險要,物產豐饒,文華薈萃,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這次西魏派出了豪華的將領陣容,由柱國大將軍於謹為統帥,中山公宇文護(宇文泰侄兒),大將軍楊忠、韋孝寬,驃騎大將軍王傑等輔之,興兵五萬,直撲而來,此時樑朝精兵猛將遠在長江下游,江陵空虛,蕭繹急忙向在建康的部將王僧辨求援,王僧辨不愧是名將,他想出了一招圍魏救趙之策,準備抄西魏軍的後路,斷其糧道,可惜這只是美好的設想,由於路途遙遠,江陵很快失陷,此計劃沒有能夠成功實施。於謹進兵迅猛,先令宇文護和楊忠佔據江津,切斷江陵與樑朝東部的聯繫,阻止援軍西來,樑軍將長刀綁於大象鼻子上向西魏軍衝鋒,楊忠以箭射大象,大象受驚,嚇得掉頭跑散。宇文護又攻克武寧,俘虜太守宗均。蕭繹命令環繞江陵城豎起六十餘里的高大木柵,以為藩籬,戒備森嚴,阻擋西魏軍前進,這種木柵對於西魏騎兵的防禦還是很有效的,西魏派步兵進攻,欲翻柵而過,柵內防守的樑軍使用長矛向魏軍亂戳,進攻的魏軍多被刺死,損失慘重,於謹命令王傑以箭射之,柵內守軍應弦而倒,魏軍藉機再次進攻,翻柵而入,勝利進軍,於謹高興的對王傑說:“成我大事的,就是公的神箭啊!”王傑因為作戰勇猛曾被宇文泰譽為“萬人敵”,此次又當是奇功一件,於謹令部眾縱火焚柵,烈焰將柵內數千民居燒燬,西魏騎兵蜂擁而入,已到江陵城下,西魏軍日夜攻城,樑朝大將胡僧佑戰死,這時城內有人偷偷打開西門,迎接西魏軍入城,蕭繹與太子及王褒、朱買臣等大臣退保子城,蕭繹見勢無望,焚燬古今圖書十四萬卷,並要投火自殺,被左右阻攔,遂遣人出遞降書,開城投降,於謹派人問蕭繹為何焚書,蕭繹答道:“讀書萬卷,仍有今日之禍,書有何用?所以我全都燒了。”此回答使人哭笑不得,書有何罪?罪在讀書的人,蕭繹也是一代英主,文武全才,卻如此不智,令人嘆息。蕭繹後來被政敵蕭詧用土袋子壓死,未得善終。於謹驅江陵男女數萬口入長安,江陵為之一空,這是樑朝繼侯景之亂後又一次大劫難,樑朝的千古風華隨之飄散,前有梁武帝之難,後有梁元帝之災,禍亂至此,長江也會為之嗚咽。北周王朝建立後,楊忠出鎮軍事重鎮蒲阪,時北齊王朝的司馬消難請降,楊忠和大將軍達奚武出兵迎接,深入北齊境內五百里,三次派出使者聯絡都沒有迴音,達奚武懷疑事情有變,建議回軍,楊忠堅定的說;“有進死,無退生。”率騎兵繼續向前,終於迎得司馬消難,楊忠領三千騎兵殿後,掩護司馬消難西退。軍隊來到洛水以南,楊忠令將士解鞍而臥,休息片刻,北齊兵追到洛水以北,雙方隔河而望,楊忠安慰將士說:“不要怕,吃飽些,敵人不敢渡水來當我們的兵鋒。”齊兵試探性的要渡河,楊忠翻身上馬縱橫奔馳,作出進攻的姿態,齊兵果然不敢進攻,慢慢退走了,楊忠及眾將士安然而還,達奚武知道後感嘆的說:“達奚武自以為是天下健兒,今天算是服了。”達奚武曾經夜闖高歡大營,可謂一身是膽,但比起楊忠還是有所不如。北周保定二年,朝廷準備聯絡突厥共同伐齊,眾人都以為北齊國富兵強,又有大將斛律明月(即斛律光,時人稱“落雕都督”,“射鵰手”),沒有十萬的兵力不宜出兵,唯有楊忠不以為然,說道:“大軍勝利在人和不在人多,有一萬騎兵足夠了,斛律明月這個小子又能怎麼樣?”保定三年,楊忠被任命為元帥,統轄楊纂、李穆、王傑、田弘、慕容延等十餘員大將,由北路伐齊,又令達奚武率馬步軍三萬,由南路伐齊,兩軍預期於晉陽(今山西太原)會合,楊忠路過故鄉武川,拜祭先人,犒勞將士,而後攻陷北齊二十多座軍鎮,保定四年正月,與十萬突厥兵會攻晉陽,正值大雪紛飛,寒風凜冽,北齊集中了所有的精銳部隊展開進攻,突厥兵害怕,引兵不戰,周軍兵少,也擔心起來,楊忠為眾人鼓氣說:“事勢自有天命,不在人數多少。”親自帶七百人步戰,損傷大半,由於達奚武另一支部隊沒有如期趕到,周軍不得不退兵了。這一年,北周再次伐齊,權臣宇文護親自攻打洛陽,令楊忠出沃野鎮接突厥兵,當時軍糧已經很少了,眾人都憂心忡忡,楊忠想了一個辦法,他找來稽胡首領們聚會,暗地裡指使王傑整裝鳴鼓而來,楊忠假裝問他有什麼事情,王傑說:“大冢宰(指宇文護)已經平定洛陽,天子聽說稽胡騷動,派我來協助您討伐。”,不久又有突厥使者快馬來報,假稱突厥可汗已經攻入晉陽,現陳兵十萬於長城下,如有稽胡不服,願來討之。稽胡首領聞之極為恐懼,爭相表示效忠,然後籌集糧草,以資軍用,楊忠的智謀可見一斑。這次伐齊仍然沒有成功,宇文護自洛陽西還,楊忠也罷兵回鎮。北周天和三年,楊忠生病回到京城長安,周武帝和宇文護親自到楊忠的家裡看望,足見這位元勳的分量。不久,楊忠病死,時年六十二歲,兒子楊堅襲爵隋國公。 楊忠外剛內柔,忠勇可嘉,雖一生飽嘗艱苦,但男兒自強,終成一番事業,可鑑後人。

豆盧寧、(500年-565年),字永安,又稱慕容寧,中國西魏、北周軍人,昌黎徒何(徒河縣,今遼寧省錦州市)人。他是柔玄鎮將豆盧萇之子,其先本為慕容氏[1],豆盧寧的高祖父慕容勝歸順北魏,受賜姓豆盧氏[2]。身材魁梧,善於騎射,百步之外射擊莎草﹐七發五中。西魏任散騎常侍加侍中,北周明帝時,被授予柱國大將軍。曾平定宕昌羌之亂。豆盧寧身長8尺,容姿甚美,善於騎射。北魏永安年間,為爾朱天光屬下別將入關中,加都督。因擊破万俟醜奴之功,受靈壽縣男爵位。532年,爾朱天光敗死,跟從侯莫陳悅。534年,侯莫陳悅殺害賀拔嶽,宇文泰討侯莫陳悅,豆盧寧、李弼歸順宇文泰。北魏孝武帝入關中,因奉迎之功,豆盧寧封河陽縣伯。535年,任前將軍,進爵位為侯。轉任顯州刺史、顯州大中正。任撫軍將軍、銀青光祿大夫,進爵位為公。任鎮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537年,在宇文泰麾下捕竇泰、奪弘農,在沙苑大破東魏軍,任武衛大將軍,兼大都督。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任北華州刺史,治州清廉公平。加散騎常侍。541年,在於謹麾下破上郡稽胡劉平伏。樑仚定亂起,豆盧寧為軍司,監督隴右軍事。平定樑仚定之亂,進官侍中、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543年,在宇文泰麾下迎接高仲密,邙山與東魏軍作戰,轉任左衛將軍,進范陽郡公。550年,任大將軍。羌族傍乞鉄匆、鄭五醜叛亂,豆盧寧平定。555年,改封武陽郡公,轉任尚書右僕射。南樑王琳派遣部將侯方兒、潘純陁攻擊江陵,豆盧寧率蔡祐、鄭永討敵,侯方兒敗走。556年,武興氐族呼應南樑叛亂,豆盧寧討平。557年,北周孝閔帝即位,豆盧寧任柱國大將軍。559年,出任同州刺史。率諸軍討稽胡郝阿保、劉桑德,大破之。凱旋,轉任大司寇、進楚國公。564年,任岐州刺史,臥病從軍攻擊北齊。565年,在同州去世。追贈太保、同鄜等十州諸軍事、同州刺史。諡號昭。以弟弟豆盧永恩之子豆盧勣為嗣。

賀蘭祥、(562-515),字盛樂,北周柱國武川人,鮮卑族,宇文泰外甥。西魏文帝時,常被留在帳下議事,因功封撫夷縣伯,官荊州刺史,政績顯著。官至大司馬,武成年間封涼國公。其先與魏俱起,有紇伏者,為賀蘭莫何弗,因以為氏。其後有以良家子鎮武川者,遂家焉。父賀蘭初真,少知名,為鄉閭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長公主。保定二年,追贈太傅、柱國、常山郡公。父賀蘭初真,少知名,為鄉閭所重,娶宇文泰之姐建安長公主,生二子:祥及襄樂縣公隆。祥年十一而孤,長於舅氏,特別受舅父宇文泰所愛。530年宇文泰隨賀拔嶽進軍關隴,祥與表兄宇文護等人都留在晉陽,後來才一起被宇文泰接入關中。少有膽氣,志在立功。年紀輕輕即隨宇文泰東征西討,立下戰功。當時宇文泰諸子皆幼,乃以兄子宇文導、宇文護,外甥賀蘭祥、尉遲迥、尉遲綱為心腹,著力培養。大統九年(543年),隨宇文泰參加兩魏邙山之戰,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大統十四年(548年),除都督三荊南襄南雍平信江隨二郢淅十二州諸軍事、荊州刺史,進爵博陵郡公。大統十六年(550年),拜大將軍,與廣平王元贊、淮王元育、齊王元廓、章武郡公宇文導、平原郡公侯莫陳順、高陽郡公達奚武、陽平郡公李遠、范陽郡公豆盧寧、化政郡公宇文貴、陳留郡公楊忠、武威郡公王雄併為西魏府兵十二大將軍。廢帝二年(553年),行華州事,後改華州為同州,仍以祥為刺史。尋拜尚書左僕射。六官建,授小司馬。557年孝閔帝宇文覺踐阼,建立北周,進位柱國、大司馬。時晉公宇文護執政,祥與護為中表兄弟,少相親愛,軍國之事,護皆與祥參謀。宇文護誅楚國公趙貴、衛國公獨孤信,廢殺孝閔帝,祥有力焉。武成元年(559年),吐谷渾侵掠州郡,祥與宇文貴總兵討之,拔其洮陽、洪和二城,以其地為洮州。撫安西土,振旅而還。進封涼國公,邑萬戶。保定二年(562年)薨,年四十八。贈使持節、太師、同岐等十二州諸軍事、同州刺史。諡曰景。有七子,敬、讓、璨、師、寬知名。敬少歷顯職,封化隆縣侯,後襲爵涼國公。位柱國、華州刺史。讓,大將軍、鄭州刺史、河東郡公。璨,開府儀同三司、宣陽郡公。建德五年,從於幷州戰歿,贈上儀同大將軍,追封清都公。師,尚明帝女,位上儀同大將軍、幽州刺史、博陵郡公。寬,開府儀同大將軍、武始公。入隋,歷汴、鄭二州刺史,並著政績。祥弟隆,大將軍、襄樂縣公。隋文帝與祥有舊,開皇初,追贈上柱國。

王雄、字胡布頭,生於北魏宣武帝正始三年(506年),卒於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北魏、北周大將。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敕勒酋長鬍琛和部將万俟醜奴在關隴地區舉行起義,北魏派蕭寶夤、崔玄伯率兵入關鎮壓無成,起義軍聲勢愈來愈大。永安三年(530年)爾朱榮控制了北魏朝政,遂派爾朱天光和賀拔嶽入關鎮壓起義,王雄隨之入關,被署為徵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這是史籍所見王雄生平活的的最早記載,王雄人關後,就留在了關中,史載他:“儀貌魁梧,少有謀略”,留居關中期間,官職日升。 太昌元年(532年),孝武帝元修因不能忍受高歡的凌逼,西入關中,投附宇文奏,為宇文泰尊奉。元修授王雄為都督,封臨貞縣伯。大統初(535年)進爵為公,拜武衛將軍,加驃騎將軍,不久進為大都督、儀同三司。以後又加官為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出為岐州(在今陝西鳳翔南)刺史,進位大將軍。 西魏大統十四年(548年),侯景起兵反樑,大統十七年(551年)八月,侯景廢梁簡文帝為晉安王,立豫章王蕭棟為帝。九月進逼江陵(今湖北江陵縣),樑湘東王蕭繹向西魏求援,命樑、秦二刺史、宜豐侯蕭循以南鄭(今陝西漢中)割於西魏,召蕭循還江陵,蕭循拒不從命。於是西魏宇文泰遣大將軍達奚武將兵9萬取漢中(今陝西漢中東)。派王雄出子午谷。次年,王雄攻取上津(今湖北鄖西縣上津鎮)、魏興(今陝西安康西北),以其地為東梁州,不久,西魏安康人黃眾寶反,進攻東梁州,王雄又出兵討之。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特賜王雄姓為可頻氏。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即位後,授少傅,增邑兩千戶,進位柱國大將軍。北周明帝武成初(559年),進封庸國公,封邑萬戶,不久出為涇州刺史,涇州總管諸軍事。 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北周與突厥木杆可汗連兵伐齊,八月,北周踐約派宇文護帶兵10萬進攻洛陽,王雄隨之東征,率所部至邙山(今河南洛陽市北),與齊將斛律光接戰,王雄馳馬衝殺,斛律光節節敗退。王雄策馬追擊,斛律光左右皆逃散,身邊只有一奴一矢,王雄按矟距斛律光丈餘,立馬對其說道:“我惜你有武略而不殺,當生俘你見天子。”斛律光執弓射箭,正中王雄前額,王雄抱馬退走,至營而卒,時年58歲。 王雄一生仕於北魏、北周,征戰東西,功勳卓著,屢見晉升,身居顯位。其父王侖以王雄功勳追贈為柱國大將軍。王雄在邙山戰死後,被周武帝追贈為使持節,太保、同、華等20州諸軍事、同州刺史。

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之間互為姻親,盤根錯節,把持朝政,導致皇帝就是傀儡,不知道孝文帝泉下有知,作何感想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