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川文界痛失學俊 玉都向莊隕落曲星

西王母 文物 民俗 農業 哲涇川 2017-04-02

涇川文界痛失學俊 玉都向莊隕落曲星

張老先生完成了《涇川女神》一書的面世。

一生致力於西王母民俗文化的研究。

飽蘸激情寫人生

——追憶原涇川縣西王母民俗學會副會長張學俊老先生

盧永鋒

涇川文界痛失學俊,玉都向莊隕落曲星。2017年3月8日晚上23時,涇川縣西王母民俗學會副會長張學俊老先生在玉都鎮尹家窪村向莊組走完了他的人生最後一程,駕鶴西去。

皚皚白雪為他送別,陣陣哀樂為他壯行,聲聲哭泣寄託哀思……張學俊老先生走了,走的是那樣的匆匆忙忙?那樣的讓人戀戀不捨?他把半生的精力用在了涇川的民俗文化研究課題上,用生命換來了《涇川女神》的調查、研究、挖掘、整理與問世。

承西王母之祥脈,沐涇汭河之靈氣。2014年農曆臘月22日清晨,寒氣襲人,年關將至。現為中國民俗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涇川西王母文化傳承人、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涇川縣西王母民俗學會副理事長、年近80歲的張學俊老先生衣衫襤褸、手拄柺杖、步履蹣跚、踉踉蹌蹌的走進我的寒舍。他老淚縱橫、如數家珍般的傾倒了數十年如一日,廢寢忘食、嘔心瀝血,搶救、挖掘、整理、研究涇川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一樁樁、一件件往事和情景。使我不得不對老先生的這種艱苦磨礪、鍥而不捨的執著追求與奉獻精神肅然起敬,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涇水依依,汭河彎彎。1939年11月18日,張學俊出生於涇川縣玉都鎮尹家窪村。3歲時父親就給他講《三國演義》等神話故事,新中國成立時,他才9歲,由於受家庭進步思想的薰陶和父輩的影響。他秉承祖輩耕讀傳家的遺存,勤學好思,博聞強記,涉獵廣泛,是當時同齡人中的佼佼者。1958年6月,19歲的張學俊從涇川一中高中畢業,在涇川縣委檢查團參加工作,當時,月工資僅30.5元,工作職責主要是督辦並落實各區、鄉屬的集體食堂辦灶及伙食收支情況。一年之後,工作機構被撤銷,他又被分配到豐臺區焦家小學工作。1962年,國家號召公職人員回鄉支援農業生產時,他扛起了被子,揹著政府嘉獎的一本榮譽證書,一把钁頭和壹拾元人民幣,告別了當了五年的小學教師崗位,回到了故鄉玉都公社尹家窪高級生產合作社向莊生產小組。由於父親是中共地下黨員,當時由玉都區委書記郭生滿介紹入黨,使其對黨、對祖國產生了無限的摯愛,由於歷史原因,文革開始後,因郭生滿被糾挨批,父親受株連經常寫彙報交待材料,挨批挨鬥更是“家常便飯”,不久便含冤離開了人世。當時家庭生活窘迫,經常缺吃少穿,全家5口人,年分配的布票人均3尺,口糧共計還不到100斤,為了求得一家人的生計,也為了逃避政治運動。1972年,張學俊在一位鄉親的幫助下,拖兒帶女,舉家南遷至本縣梁河公社上樑大隊落戶,第一年靠勤勞苦幹掙工分積累就分到了800斤小麥,解決了吃飯問題,次年又新修了莊基,全家人吃住都不愁了,就在大山深處紮下根安下心,其樂無窮的過日子。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彈指一揮間。時隔20年後的1992年,張學俊依依不捨的告別了梁河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水和父老鄉親,又重歸故里回到了玉都鎮尹家窪村。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玉都歷來就是涇川的著名的文化重鎮,因而才有了“上了玉都坡,秀才就是多”的美談。當時,由於在梁河生產的糧食多的用車拉,不愁吃也不愁穿了,5個孩子都先後有了工作,並已成家立業。為了報答共產黨的好政策和父母親的養育之浩恩。他認為自己根在玉都,就要搶救、發掘、傳播和研究根文化、家鄉文化。因為小時候,他跟隨父親常常爬山涉水幾十裡、上百公里路,去跟廟會拜神壇,父親教誨他,神都是人間最傑出的、最卓越的個體精英中提煉產生的,一種從人到神的追尋從此便潛移默化為他一生的夢想實現。1997年7月,在汭豐鄉龍王村,挖出了一批文物,當時有文物販子出價30萬元購買,他當場鑑定為北魏佛像,並大聲呵斥,使文物販子倉惶逃走。有一次,張老寺農場在拓寬至縣城道路時,挖出了金代墓葬,他得知後,急忙騎自行車前走查看並配合村組幹部保護現場,制止了施工人員的哄搶,並依法報告縣上有關部門,待文物部門工作人員趕到時,他才悄然離去。還有一次,位於縣城西面王母宮山之巔的陳平墓險些被盜,有關部門在現場一籌莫展,愛莫能助,工作人員都不願意進入墓道查看,他不顧體弱多病、自告奮勇的進入墓道勘察現場,搞清了墓藏的結構,為今後文物保護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為有伊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張學俊起早貪黑、含辛茹苦歷經14個春秋,足跡踏遍了全縣1466個村莊,查清了縣境內存在著298座女神廟,對於文物古蹟距離近點的他就徒步行走,遠點的就騎自行車,更遠一點的就坐班車或者搭順車,其目的就是為涇川歷史文化研究奔跑著、呼喊著?一座座廟宇、一處處文物古蹟、一個個神話傳說,他都搞清楚了其歷史文化源源與來龍去脈。期間,沒有人為其報銷過一分錢的費用,乾糧和開水就是他的家常便飯,一架老掉牙的破舊照相機與一根酷似打狗棍的柺杖和幾本破爛不堪的筆記本就是他的隨身之物。當你翻開他的筆記本,我們不難發現密密麻麻的符號、圖畫、地名等標記,好像“密電碼”似的,一般人根本看不懂其中的奧妙。就是這樣的條件和設備,促使他通過潛心研究、精心加工、整理編撰了《西王母女神》和《涇川民俗選編》兩本書稿。他非常動情地說:“為了涇川的西王母民俗文化研究,有的地方跑了不下10趟,而且知情者都是些50歲以上的人,再過些年代,他們中90%的人就已不在人世了。2008年5月23日《甘肅日報》第7版公佈了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部分項目傳承人推薦名單,其中52x-6“西王母祭典”一欄的傳承人赫然印著張學俊的名字。

耕 讀傳家遠,書香繼世長。當我用激動的心、顫抖的手和難以忘懷的情愫寫完這份稿件時,已是2014年大年三十了。我滿載著無比憐憫和痛惜之情,飛快的走進了縣城南大街公社路景家巷,遠遠就能聞得到一股撲鼻的翰墨書香味道,當走進一座古老的深宅小院裡,眼前的情景使我感到無比的悽慘和震撼,兩間五十年代修建的老式廈房破爛不堪,不足10個平方米,一張床、一張桌子,房樑上掛著一個15 瓦的燈泡,光線非常暗淡,但收拾得還算乾淨整潔、東西也擺放的錯落有致。張學俊,在涇川歷史上只不過是一個無名小卒,是一個現代的“孔已己”,一個年將80歲的老學究。他就媧居在這樣一個破舊不堪、昏暗不明、頻臨坍塌的危房中。當見到筆者時,他激動不已,忙著招呼,並侃侃而談,“我不領國家一分錢的工資,在此住了五六年了,月房租60元,就是為了圖便宜、圖清閒、圖寫個東西方便。我沒有其他生活來源,靠享受“低保”月200元來維持生計,不足部分靠賣《百家姓》書法作品來彌補。目前,我還患有前列腺增生,一到晚上尿就排不下了,還有疝氣、心臟病、腦心血管等疾病,跌倒了又爬起來,為得就是搶救、挖掘、傳承我們涇川的西王母民俗文化不被遺落……”。接著他又說;“民俗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包括的內容涉及到不同學科的方方面面,是一門教化人的學問,。我們研究西王母文化,其實就是在研究世界文化,而不是中國文化,更不是涇川文化。等到我的作品出版發行了,我要到兒子工作的大連海關去住一段時間,還想到對面的韓國去旅遊一趟,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這就是張學俊人生的無悔追求和無私奉獻。

“落花流水眼前漂,歲月無痕催人老”。難怪乎,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邢莉女士帶領本校和西北師大的師生,曾先後兩次對西王母廟會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考察後,她們對西王母文化和張學俊先生文稿《涇川女神》作出了這樣的評價:其一,涇川的西王母文化是全方位的整體文化:其二,涇川的西王母文化是從歷史上沿革至今有清晰脈絡的相繼承的文化;其三,涇川的西王母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其四,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涇川的西王母文化是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張學俊先生撰寫《涇川女神》一書:其一,《涇川女神》是涇川西王母信仰文化的基石;其二,《涇川女神》為中國女性民俗文化的研究開啟了窗口;其三,《涇川女神》為研究我國農耕文化提供了現實的根基。她說:“張學俊的書解答了我們的困惑,女神信仰 的創造和傳承,是西王母宮最重要的文化塊壘。這不是一個孤立的廟宇,而是數不勝數的民眾的信仰支撐……,感謝張學俊老師的付出,也感謝涇川鄉親對自己歷史的書寫和刻畫”。

正當張學俊為出版《涇川女神》而愁的焦頭爛額、無法可想之時,涇川縣西王母民俗學會副會長、縣道教協會副會長、馮山虎中醫診療所所長馮山虎先生伸出了援助之手,在 自己經濟條件並不富裕的情況下,慷慨解囊,捐資兩萬元人民幣,支付其出版印刷費用。此時,張學俊的臉上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他笑的是那樣的開心,那樣的慈祥……

樹高千丈,落葉歸根。張老先生走出向莊幾十年,用火熱的青春譜寫了輝煌的人生篇章,他無怨無悔地帶著《涇川女神》,又魂歸故里……

安息吧!張老先生,您一路走好!

瑤池春雪醉仙境

張老先生靈堂一角

告別儀式即將開始

2017年3月15日下午3時,張學俊老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玉都鎮尹家窪村向莊村民小組張先生老家舉行。市、縣有關部門、生前友好、直系親屬共200多人蔘加。縣博物館館長魏海峰先生主持。

市文聯主席李世恩先生送來輓聯“德藝雙馨”。

縣文聯主席樊曉敏先生致悼詞

原市博物館館長劉玉林先生致詞

縣民俗學會副會長張偉先生宣讀了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邢莉及市縣有關人士送來輓聯;縣民俗學會常務理事楊福明先生宣讀了原縣人大`副主任、著名作家、學者張懷群先生從北京發來的唁電!

老位家——涇川縣豐臺鎮伍仲村王老先生訓示

孝子跪拜、洗耳恭聽老位家訓示

來賓一角

來賓一角

孝子張犇致答謝詞並鞠躬

秦腔清唱在靈前

吼段祭靈動心絃

不是獎狀勝似獎狀①

不是獎章勝似獎章②

不是軍功章勝似軍功章③

雪花紛飛淚沾襟

花圈追憶不了情

天寒祭奠駕鶴人

天堂有路任俊行

引得白鶴抒廣袖

汝與先生永作別

歡聲笑語醉夢鄉

王母動情雪淚湧

天公無情卻有情

雪壓泰山不彎腰

瑞雪青松鑄高潔

涇川文界痛失學俊 玉都向莊隕落曲星

涇汭洗面淚滔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