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五耆會”

戲曲 俞振飛 梅蘭芳 張伯駒 京劇 梨園雜志 2018-11-29

今日推送之《梨園“五耆會”》錄自《京華感舊錄》,作者李克非(1924-1995)。《京華感舊錄》一書為李先生的隨筆集,書中回憶了很多關於老北京的雜聞軼事,我們將此書中與梨園有關的內容分期連載推送。

梨園“五耆會” 

 “一代師承,俞家絕唱,俯仰群馬皆空。沉香亭北,更有牡丹紅。霓裳羽衣在,果然是梅柳音客。人說道,詩狂酒渴、瀟灑與仙同。  匆匆六十載,手揮弦管,目送歸鴻。算申江雅集,贏得殊榮。‘四化’密鑼緊鼓,有多少粉墨英雄。春未老,銅琶鐵板、高唱大江東!” 

 這闕《滿庭芳》詞,是去歲祝賀俞振飛舞臺生活六十年時,由詩人李瀝青填寫的。言簡意賅地概括了譽滿大江南北的“江南俞五”的藝海生涯。 

 一九八零年,中國戲劇界在上海祝賀俞振飛演劇生活六十週年之後,今年新秋,俞氏以八旬高齡,又風塵僕僕趕來北京參加紀念梅蘭芳逝世二十週年的會演,這是戲劇界值得一記的事情。 

 聽說俞氏於參加紀念演出之後,在京邀約侯喜瑞、李洪春、南鐵生、張伯駒四位年逾八旬的劇界耆宿歡聚暢敘,傳為梨園佳話。

梨園“五耆會”

“五耆會”合影(左起:南鐵生、張伯駒、侯喜瑞、李洪春、俞振飛) 

 侯喜瑞今年九十歲,他是喜連成第一科的學員。昔日全班六十四位學員(如:雷喜富、康喜壽、陸喜才、陳喜星、陳喜光等)中,侯氏為今日碩果僅存者。侯師黃三(潤甫),工架子花臉,擅演《戰宛城》曹操、《蘆花蕩》張飛、《盜御馬》竇爾敦、《打嚴嵩》嚴嵩等角色,嗓音寬亮渾厚,工架穩健優美,清末民初期間,與金少山、郝壽臣並稱晚近“三大花臉”。 

 三十年代,程硯秋籌組“秋聲社”,公演於北平前門外中和戲園,侯喜瑞、俞振飛皆該社骨幹。 

 一九三五年,宋哲元為其母祝壽,舉辦京劇堂會,記得,程、俞、侯合演《紅拂傳》(即《風塵三俠》),程飾紅拂女,俞飾李靖,侯飾虯髯客,可謂珠聯璧合,深得與會觀眾讚許。今程御霜先生早已作古,侯、俞二老相晤,怎不感慨萬端!

 素有“活關公”之稱的李洪春,今年已八十四歲。早年在著名小生陸華雲主辦的“長春班”習藝。專攻文武鬚生兼紅淨,與其兄李洪福皆曾陪高慶奎合演多年。而紅淨戲如:《古城會》、《斬顏良》、《華容道》、《單刀會》、《千里走單騎》等劇目,更是李洪春的拿手戲。 

 一九五一年,中南海舉行晚會,大軸戲由梅蘭芳主演《奇雙會》,梅蘭芳飾李桂枝,俞振飛飾趙寵,姜妙香飾李保童,而特邀李洪春飾李奇,這是一次難忘的演出,所以,他們會晤時,李洪春與俞氏一見面就說:“你我懷仁堂《三拉》一別,已三十年了!”

 王派、梅派名旦南鐵生,湖北人,原是武昌鐵路局職員。青年時酷愛京劇,當年有“漢口梅蘭芳”之譽。三十年代末,南氏在北平正式下海,曾與俞振飛合作,演出的劇目有:《玉堂春》、《春秋配》、《鳳還巢》、《生死恨》等,頗得廣大觀眾讚許。 

 南認識俞振飛和第一次看他的戲是一九二三年在上海,而他們第一次同臺,是在“七七”事變之後,地點在北平中和園。那天的劇目有俞的《小宴驚變》,還有李洪春與南的《萬里緣》。 

 南鐵生認為俞振飛在藝術風貌上和其他名小生程繼先、金仲仁、姜妙香等均有所不同。程的功底紮實,動作準確,金是舞臺表演靈活,姜是情緒飽滿,誠摯感人。而俞振飛則著意於全面的效果美,並且善於與同臺演員共同進入戲劇的規定情景,注重人物之間的會心交流。 

 另一位張伯駒是著名票友,以五十年前在北京福全館演過一場《失街亭》而名聞海內。因為這齣戲,除張氏扮演諸葛亮外,其他角色都是梨園名宿:楊小樓飾馬謖,餘叔巖飾王平,王鳳卿飾趙雲,程繼先飾馬岱。當時被認為:“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張氏與餘叔巖堪稱莫逆,故深得餘派唱腔三昧。只因嗓音狹小,未能下海。因其對於餘腔頗有研究,內行多有以師禮事之者。前歲,滬上餘派女鬚生張文涓即向他行了拜師禮。 

 張與梅蘭芳亦多年友好,梅氏逝世後,其夫人福芝芳七旬壽辰時,張氏有壽聯相贈,聯曰:

 鬆筠有壽方為福,芝草無人亦自芳。 

 聯語中嵌有“福芝芳”三字,懸於新簾子衚衕梅宅廳堂,梨園界傳誦一時。 

 京劇界“五耆”中,侯喜瑞、李洪春兩位是自幼科班出身,俞振飛、南鐵生二位是票友下海,只張伯駒一人則始終保持票友身份。這樣的歡聚,在四十年前是很難得的。因為過去,內行看不起票友,多誣票友為“羊毛”或“棒槌”,而外行又多輕視內行,管藝人叫“優伶”或“唱戲的”。即使是梨園同行,亦有“京朝派”與“外江派”(又稱“海派”)之分。所以,五耆之會確是難得啊。且聽下面這段耐人尋味的對話吧!

 “您一上場,就帶起臺下精神振奮……我是您的學生。”俞振飛對侯喜瑞說。 

 “人抬人,鳥抬林,咱們在座的都不是老師,觀眾是老師。說句糙話,群眾是拿著戥子來看戲的!”侯喜瑞說。

 “活到老,學到老,學到老,學不了(完)啊!”俞老接著說。

 這與“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同行是冤家”來相比,氣氛是多麼的不同啊!

(《京華感舊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