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縣曲子的前世今生

戲曲 秦腔 笛子 樂器 華訊傳媒 華訊傳媒 2017-10-08

眉縣曲子又稱“眉戶戲”,也叫“曲子戲”,是陝西地方戲曲之一,屬於秦腔流派的支脈,最早流行於眉縣和戶縣,因此也叫“眉戶”,是陝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世紀50年代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編演的眉戶劇《樑秋燕》產生了巨大轟動效應,在我們關中地區有“看了樑秋燕,三天不吃飯”的說法。

眉縣曲子的前世今生

眉縣風池村一帶,自古盛行小調,情歌,樵歌,牧歌,童謠,孝歌等,眉縣曲子就是在這些民間歌謠的基礎上,經過歷代民間藝人和文人樂師加工而成。眉縣曲子從明朝正德年間流傳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據《武功志》記載,明朝正德年間,陝西武功狀元康海編撰的曲子小戲首批傳到眉縣風池村,從此曲子戲便在這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眉縣曲子的前世今生

眉縣曲子的前世今生

眉縣曲子曲調豐富,有“七十二大調,三十六小調”之說,大調以唱悲傷劇情為主,小調以唱歡喜劇情為主。曲調大致分為三類,民歌曲體,說誦曲體和戲曲化曲體。現在眉縣曲子的曲調精煉到50多個曲牌。眉縣曲子清唱中的樂器除了有三絃,板胡,笛子,四頁瓦,碰鈴以外,還多了碟子,撒子,木魚三種打擊樂器,舞臺演出時,文樂增加二胡,底胡,揚琴,武樂全套齊備。

眉縣曲子的前世今生

眉縣曲子在演唱風格上,歡音輕快,悠揚,動聽;苦音幽怨,悽楚,悲痛。化妝服飾簡樸,真實,具有生活化氣息,廣受人民群眾喜愛。新中國成立後,眉縣曲子得到進一步傳承和發展,傳統劇目收集整理已有二百多種,編排上演了《張連賣布》,《尼姑思凡》,《安安送米》等,同時又創作上演了《兄妹開荒》,《大家歡喜》,《十二把鐮刀》,《樑秋燕》等新編劇目,眉縣曲子一時間聲名鵲起,影響廣泛。

眉縣曲子的前世今生

眉縣曲子的前世今生

近年來,眉縣曲子的傳承保護工作得到了突破性發展,2013年,眉縣文化館舉辦了為期3個月的全縣首屆眉戶大賽,發掘和推出了一批眉戶新秀和創作作品,影響深遠。其中由縣文化館幹部張偉峰創作的大型眉戶現代戲《臘梅花開》在陝西省第五屆戲曲小品大賽中獲得大戲類二等獎,創作的眉戶現代戲《天地良心》劇本獲得寶雞市劇本創作一等獎。眉縣選手張素萍,湯耀祥,張亞菲三人在陝西電視臺舉辦的眉戶大賽中榮獲“眉戶新人”稱號。2016年縣文化館舉辦了眉縣第二屆眉戶大賽和寶雞市首屆眉戶大賽,這些活動的廣泛開展對於傳承,弘揚和振興眉縣曲子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眉縣曲子的前世今生

同州的梆子部陽的線,二華的眉戶天下傳。我們相信,在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民間藝人和文藝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眉縣曲子這一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定會大放異彩,必將成為我們寶雞文化的一個特色品牌,一張靚麗的名片。

編輯:張增順 校版:李秦 審核:黃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