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名家:秦腔“易俗社”老藝人晉福長的藝術人生

秦腔名家:秦腔“易俗社”老藝人晉福長的藝術人生

百年“易俗社”

晉福長(1890—1965),原籍山西,世居西安臥龍巷;也有一說是長安縣蒲陽村人。

幼小父母雙亡,家境貧寒,浪跡街頭,只知乳名“長娃子”而不曉姓氏,遂循山西省簡稱而姓晉。

初入西安西關“長慶”木偶、皮影班學藝,操杆杆、要籤子、司鼓、配唱,樣樣精通。雖然隻字不識,但腹記劇目頗多,人稱“肚肚滿”、“戲包袱”。

二十幾歲,入長慶大戲班(三意社前身)登臺獻藝。由於未受正規的形體訓練,基本功差。但說“板歌子”口靈巧,出字清,唱腔也頗有韻味。

如演《女起解》、《捉鵝鴉》、《拾黃金》、《紅鸞禧》、《荒郊義救》、《烘窯》等戲,他就是以“板歌子”傾倒觀眾。

秦腔名家:秦腔“易俗社”老藝人晉福長的藝術人生

“易俗社”前輩們

他的“板歌”技巧是秦腔界百年醜行之冠,說得饒口(即咬口)而不囫圇,冗長而不吐沫,且梆板掌握緊慢有度,邊說邊歪嘴吹動八字鬍鬚,非常自若。一句普通的臺詞,他可以藝術誇張,繪影繪聲,贏得轟堂笑聲。

如飾演《女起解》的崇公道,說“你說你公道,我說我公道,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時,以鼻腔共鳴之音,邊說邊笑;當說“給你一條棍,全當三條腿,走起蠻得勁”時,似說似唱,很有節奏,未了還以“走呀”為蘇三叫起板來,真是風起幽默,耐人尋味。

他還能結合劇情巧妙地運用其他劇種的語言、腔調,烘托舞臺氣氛。如在《醜劈門》(亦名《楊三小》)中,楊三小塗脂抹粉時唱的是漢調二黃;演《玉堂春》中的沈彥林、《走雪》的“趕腳人”,說的是四川話,唱的是山西調等等,聽來無不饒有風趣。因此,村鄉農夫和街巷市民十分喜愛,譽其為“滑稽大王”。

秦腔名家:秦腔“易俗社”老藝人晉福長的藝術人生

“易俗社”在基層演出

西安解放伊始,晉福長失業賦閒,組織起臥龍巷、開通巷一帶的閒散、業餘藝人,於街頭清唱新詞戲曲。此舉雖活躍了街巷群眾文化生活,也宣傳了黨的政策,但收入不固定,生活無保證。

時任西安市主管文教的副市長張鋒伯獲悉,即指示市上唯一的國營秦腔劇團——易俗社,將晉同王文鵬、安鴻印等生活無著的名老藝人陸續接進社內養老。

進入易俗社後,既教戲又演出。“三改”(改人、改戲、改制)政策和易俗社高雅細膩的颱風給其藝術昇華提供了新的機遇。

他分別與名青衣孟遏雲、寧秀雲合演的《女起解》,就擯棄了說完“扳歌”向臺下吐一口唾沫的陋習,並刪去了一些穢詞濁語,面目全新。

秦腔名家:秦腔“易俗社”老藝人晉福長的藝術人生

秦腔《女起解》宣傳畫

尤其是在《盜宗卷》中扮演鸞布一角,更現藝術風貌。七十高齡時,學說《解放臺灣》板歌,充分揚已呵板、吐字巧妙之長,深受觀眾讚譽。

一次,在三原縣“臘八會”演出,一連說了五遍,戲迷們還不過癮,一再地鼓掌要求再演。晉無可奈何,卸了帽子,向觀眾深深鞠了一躬,以丑角演員特有的腔調說:“我老漢七十歲了,氣力不行咧!請原諒。”惹得觀眾哄場大笑,有人風趣地高聲喊道:“老漢年紀大了,把老漢饒了!”觀眾以雷鳴般的掌聲表示贊同。

晉福長性格秉正純潔,五十年代當選過新城區人民代表。一生嗜酒如命,用他的話來說,喝過的酒能盛幾老甕,酒量之大可以想見。其傳人很多,較著名者有集義社的劉中光、三意社的王輔生,易俗社的毛文德,新疆的崔保善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