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南陽的這個戲曲劇種,快要消失了!你為什麼不聽戲了?

南昆北弋、東柳西梆、京評梆曲,是中國傳統藝術界廣為傳唱的幾大類戲曲劇種。在南陽這方土地上,傳統戲曲藝術也較為盛行。

源於南陽的這個戲曲劇種,快要消失了!你為什麼不聽戲了?

整體來看,南陽不僅有曲劇、宛梆、越調劇種,而且還有外來的秦腔、京劇、川劇、花鼓戲、清戲、安慶戲等,而漢劇、豫劇也先後在南陽落戶生根。值得一提的是,宛梆是在南陽成長起來的一個戲曲劇種。

據資料顯示,宛梆早期的名字為唧唧梆、老梆子、南陽梆子等,直到1956年,南陽行署才正式將其命名為"宛梆"。而宛梆並非是一個全原創的劇種。明末清初,陝西的東路秦腔(同州梆子)傳入南陽後,與南陽當地的民歌小調、民間說唱融合後,演變形成了地域性較強的宛梆。掐指一算,宛梆距今差不多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源於南陽的這個戲曲劇種,快要消失了!你為什麼不聽戲了?

"扛起鋤頭上南崗,嘴裡哼著梆子腔"。清道光年間至民國三十年前後,宛梆非常火爆,班社遍及南陽各縣。而宛梆在唱腔上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花腔),且變化較多,非常受人們歡迎。當時,宛梆班社的演出地域除南陽各縣之外,東至沙河兩岸的周口、項城,西至商洛、藍田,北到盧氏、靈寶,南達襄樊、河口。

然而,到30年代後期,由於豫劇的流入,及戰爭的動亂,宛梆班社所剩無幾,宛梆藝術逐漸走向衰落。到今天,宛梆瀕臨消失,目前只剩下內鄉縣一家宛梆專業劇團傳承著這門藝術。儘管2006年5,宛梆已經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已經掩蓋不了衰落的事實。

源於南陽的這個戲曲劇種,快要消失了!你為什麼不聽戲了?

其實,不只是宛梆,還有很多戲曲劇種正在漸漸消失。究其原因,傳統戲曲是在特定條件下興起的"娛樂項目",與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脫節嚴重,導致受眾群體越來越小。

在互聯網還未興起的年代,在人們生活條件極其匱乏的年代,聽聽戲、唱唱曲可能是當時人們唯一的娛樂。1994年出生的南陽君記得,小時候村裡定期會有戲班子來唱戲,一唱就是三天,很熱鬧;家裡也有很多戲曲CD,家人經常圍坐一起觀看,南陽君印象最深的戲曲人物就是"小倉娃"。

源於南陽的這個戲曲劇種,快要消失了!你為什麼不聽戲了?

而現在,人們的生活好了,家家通了互聯網,人人有了智能手機,豐富的電視節目、有趣的APP、多樣的娛樂項目,人們似乎忘記了戲曲。南陽君的村子,除了婚葬,已經五六年沒有來戲班子來搭臺唱戲了,大家也沒覺得少些什麼。而由於戲曲的生存環境變了,從事該行業的人員,生存困難,遂逐漸轉行。

時代變了,傳統藝術的傳承難度很大,讓宛梆回到民國三十年以前的輝煌,是不可能的事情。現如今,類似於宛梆的傳統藝術應該及時連接互聯網,讓更多年輕人瞭解到傳統戲曲的魅力。

源於南陽的這個戲曲劇種,快要消失了!你為什麼不聽戲了?

在這方面做得比較成功的傳統藝術,就是相聲,在各種互聯網渠道的宣傳下,其吸引了一大波年輕人的關注。年輕人愛的究竟是相聲這門藝術還是角兒,我們暫且不談。但我們必須得承認,因為互聯網,因為這些角兒,更多年輕人知道了相聲,《打龍袍》、《大西廂》、《白蛇傳》、《雙投唐》、《單刀會》、《牙痕記》、《探晴雯》、《探清水河》等傳統曲目,也被更多人聽到並學習。

源於南陽的這個戲曲劇種,快要消失了!你為什麼不聽戲了?

總而言之,讓年輕人喜歡上傳統戲曲、願意進入該行當,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宛梆或許還有機會~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