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為什麼是高雅的?

戲曲 秦腔 藝術 崑曲 京劇 鄉韻童年 2018-12-13

西北秦腔歷史源遠流長,曾經在明清時代廣為流傳,影響了很多其他地方戲劇的發展。現如今,在歲月變遷中隨著時代的更替,秦腔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秦腔由於其獨特的唱腔,曾經戲劇界就有花雅之爭。秦腔粗狂的唱腔一直以為為人詬病,均認為秦腔可流傳於市井而難登大雅之堂。秦腔真的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秦腔是高雅的藝術,沒人會認為只有陽春白雪細膩婉轉的崑曲才是高雅的代表。這顯然是錯誤的。秦腔為什麼是高雅的藝術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民國的申報記者李鏡東是一位才華出眾的秦腔戲迷,1935年,當他來到陝西之後,立刻被秦腔迷住了。他撰文《秦腔漫談》,發表在《申報每週增刊》上。也許他的這篇文章能夠揭開秦腔的一點點底蘊,能夠回答秦腔是高雅的藝術而不是低俗的戲劇。秦腔在上個世界30年代,這個風雲突變的時代裡是多麼的富有魅力。以下是原文。

秦腔為什麼是高雅的?

申報

秦 腔 漫 談

鏡東

戲劇為藝術的一種,它能表現人民的特性與殊俗。欣賞某種戲劇的演奏,就可判斷某地人民的生活狀況。蘇聯為發揚民族的文化,故在各地設有“民族劇院”,以啟發各地民族的固有文化。

秦腔為什麼是高雅的?

易俗社秦腔表演劇照

中國西北,在地裡條件與民族性上,形成特殊的區域,與各地不同。故關中方言特別,發音不同,和晉豫各省大有出入。

我曾撰寫《秦音與農諺》一文,約略言及,載在《申報週刊》第一卷第十三期上(見本公眾號上期文章 富有智慧的樸實語言:民國時期的關中方言)。而秦腔的激昂高亢,尤可表現秦隴民風的強悍。

秦腔為什麼是高雅的?

易俗社全體人員在北平(北京)演出合影 1932年

秦腔是秦隴間最通行的一種戲曲,當地的老百姓們,大概都能唱幾句。我對於戲曲的歷史,未嘗深考,據說現在的梆子調,是由秦腔蛻變而來,未知是否?

秦腔為什麼是高雅的?

易俗社管理層合影 1930年代

不過中國戲劇的始創於唐,唐玄宗曾與梨園弟子親自演劇,有史可考。秦腔是否即為當日崇尚,則不得而知。

秦腔為什麼是高雅的?

李正敏演出《黛玉葬花》,1930年代

惟嚴長明所著的《秦雲擷英小錄》(成書幹乾隆三十九年)中載:“演劇昉(始於)唐教坊梨園子弟,金元間始有院本。……院本之後演而為曼綽,為絃索。曼綽流於南部,一變為弋陽腔,再變為海鹽腔,至明萬曆後,樑伯龍、魏良輔出,始變為崑山腔。絃索流於北部,安徽人歌之為樅陽腔(今名石牌腔,俗名吹腔),湖廣人歌之為襄陽腔(今謂之湖廣腔),陝西人歌之為秦腔。秦腔自宋元明以來音皆如此,後復間以絃索,至於燕京及齊晉中州,音雖遞改,不過即本土所近者少變之,是秦聲與崑曲體固同也。其中徵有不同者,崑曲佐以竹,秦聲間以絲。崑曲止(只)用綽板,秦腔兼用竹木(俗稱梆子,竹用篔簹,木用棗)。所以用竹者,以秦多商聲云云。”

可見秦腔的歷史是很悠久的。

秦腔為什麼是高雅的?

李桐軒 易俗社第一任社長

聽秦腔莫過於西安的易俗社與正俗社。二社係數年前創立,雖是舊式簡陋的劇院,然其題名的寓意,是在“移風易俗”,所演的劇本,都以歷史劇為主體,說白唱詞,均經改正,很有文理,絕少俚語,與上海灘簧、紹興文戲等說白的鄙俗,不可同日而語。

這原因是現在西安秦腔劇界中人,大半與文化界發生密切的聯繫,如以李正敏為首的敏社,西安文化日報與西京日報的編輯們,以及好些研究文藝的都參與其間,自然對於劇情的內容,表演的姿態,都能獲得較好的批評與改正。

秦腔為什麼是高雅的?

李正敏(1915~1973)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長安縣狄寨人

西安秦腔界最著名的演員如李正敏、王正明等,聲譽甚隆,無異京劇中的梅蘭芳。李、王二人,年紀都不大,如能加工研究,不難成為最有聲望的藝人。

李正敏曾於去年到過上海演出,制有唱片,博得劇界的好評。我去秋(去年秋天)遊陝(遊覽陝西)時,在西安曾看過李正敏所演的《白蛇傳》,其“盜藥”“鬥法”等節,歌音的高亢、急促、繁亂、悲忿,正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雖然不懂戲劇的我,也覺有“餘音繞樑,三月不知肉味”之感!

秦腔為什麼是高雅的?

易俗社劇院遭日本軍機轟炸,1939年

惜(可惜)以往住在西安不久,未能親聆其最著名的“蝴蝶杯”一劇,殊覺遺憾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