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評劇的形成及其影響

戲曲 評劇 音樂 藝術 歐陽予倩 百戲薈 2018-12-05

“評劇”,俗稱“唐山落子”,民間的暱稱是“嘣嘣戲”。約在辛亥革命前夕形成於河北唐山一帶。2009年歲末,中國評劇院以三代藝術名家的亮相演出為標誌,迎來了評劇的百年誕辰。評劇的前身是流行於冀東灤州一帶的“蓮花落”。傳入關內後,以成兆才為首的藝人吸收“嘣嘣”(二人轉)的音樂、劇目和表演等,使原屬說唱形式的“坐唱”帶上了表演,這就是評劇的雛形。

如何看評劇的形成及其影響

始料未及的是,這種形式於1909年進入唐山後,竟然特受煤礦工人的歡迎。之後,又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全套樂器,被稱為“平腔梆子戲(簡稱“評戲”),後又進一步吸收了京劇、皮影、大鼓等音樂和表演成分,使之有了進一步發展。成兆才是評劇的第一位劇作家,兼導演、管理於一身。除盡入皆知的如《花為媒》《佔花魁》《楊三姐告狀》《馬寡婦開店》等一批代表性劇目以外,畢其一生他竟為評劇編寫了上百出大戲。

如何看評劇的形成及其影響

上世紀30年代,唐山落子發展很快。傳入東北後,更湧現出批女演員,早期的如李金順、喜彩蓮、芙蓉花、金靈芝等,對評劇音樂和表演的發展、成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益和貢獻。九一八事變後,評劇進入關內,以白玉霜為首的一批藝人曾到上海演出,其間受到田漢、歐陽予倩、洪深等人的特別支持和幫助,為其新編了《閻婆惜》《武松與潘金蓮》等劇目,攝製評劇的第一部電影《海棠紅》,影響很大。

如何看評劇的形成及其影響

新中國成立之後,評劇進一步繁榮,小白玉霜、李憶蘭新鳳霞、谷文月、劉萍等,可謂人才輩岀;同時也湧現出了魏榮元、馬泰、張德福等一批優秀的男演員,改變了評劇“陰盛陽衰”的局面;而新形勢下女演員出現的流派紛呈,則又更上一層樓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