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傳統地方戲之廬劇

戲曲 廬劇 管樂器 音樂 民間小調吧 民間小調吧 2017-08-28

廬劇,舊稱倒七戲,俗稱小戲、禱祭戲、小倒戲、小蠻戲。名稱由來無考。因其盛行於安徽省的皖中地區,古屬廬州(今合肥市),故於1955年7月1日,經中共安徽省委批准,正式改稱廬劇。

安徽傳統地方戲之廬劇

廬劇表演

廬劇是安徽省傳統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流行於安徽境內皖中、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區和江南的部分地區。廬劇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

廬劇的唱腔有幾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在唱腔中不斷出現用假聲演唱的旋律,稱做小嗓子。二是演唱中的幫腔吆臺,即當舞臺上的演員唱到一定的時候,由場面和後臺的演員齊聲幫唱,高亢遼闊,烘托劇情,渲染舞臺氣氛。其鄉土味很濃,風格明朗。

廬劇角色行當:花旦、小生、青衣、老旦、老生、小丑六行。

樂器:1949年後,廬劇在藝術上進行了較大的改革,伴奏音樂由原來的只以鑼鼓伴奏改為絲絃伴奏,並增加了部分管樂器和打擊樂器。

2006年5月20日,廬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