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生——戲曲行當

戲曲 關羽 程長庚 周信芳 品民族藝術 品民族藝術 2017-10-11

紅生,又稱紅淨,因勾紅臉得名,是介於生淨兩行之間的角色,多由老生應工,在京劇、秦腔、晉劇中,扮演關羽一類的角色;

歷史上根據《三國演義》和民間傳說所編演的關公劇目數量龐大,因此便把“關公戲”單列出來,把擅長演關公的演員稱為“紅生”。

紅生——戲曲行當

關羽在中國歷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在他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到了清代又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關羽好讀儒家經典,以忠義著稱,富於穩健、凝重的英雄氣度,因此在戲曲中,就把他塑造成堂堂正正的生角,用老生醇厚的唸白和唱法,展現出關公的威風凜凜、氣宇軒昂;

同時他又是一個勇武剛強、粗獷血性的武人,表演方法上講究剛健敦實的花臉功架和勇猛威武的武生氣派,唱法上調門較高,聽起來比花臉要秀氣悠揚,較老生卻又豪放勁拔;

因此紅生演員須有花臉、武生、老生各行基礎,功夫非常。

手持青龍偃月刀,綠袍金甲,蠶眉鳳眼,五綹長髯的關羽形象,被供奉為“關聖帝君”,舊時的戲曲舞臺上的紅生演員,每演關公戲必先剃頭、刮臉,一進後臺就不再閒談說笑;演出前後先要燒香磕頭頂碼子,就是先用黃表紙寫下關聖帝君名諱,疊成上邊是三角形的牌位,在後臺祖師爺牌位前燒香叩拜後,把它放在頭頂、戴在“盔頭”裡,待演出完畢用它擦掉臉上紅彩,再把它燒掉,然後才能同人談話聊天;

京劇界素有“四十歲前不進老爺廟”之說,也就是說四十歲前,不能演關老爺形象,更不能演紅生戲,這些都是對關公崇敬的體現;

紅生——戲曲行當

最早以演關公戲聞名的演員是米喜子和程長庚,米西梓更有“活關公”之美譽,據傳當年程長庚於三慶班演出《戰長沙》自飾黃忠,特煩請米喜子扮演關羽,他既不勾臉,也不揉臉,只略撲水粉點上黑痣,待穿戴齊整後,便用手指捏揉腦門,將隨身帶來的一壺酒,於臨上場前一飲而光,上場時用手扯開水袖以掩其面,待到臺口亮相之時,恰好酒勁上來便面如重棗,使臺下為之驚愕肅然起敬,令人有“關老爺顯聖”之感;

但紅生行當的真正成型要到清末,京劇大師王鴻壽被尊為“紅生之祖”,他在繼承前輩米喜子、程長庚等人表演藝術的基礎上,又有很大的創造與發展,對關羽的扮相、服飾、工架、武打、唱、念、表演作了多方面的豐富與創新:

變關羽的揉胭脂臉為勾銀硃臉,增加了臉譜的線條;變關羽戴黑滿或黑五綹髯口為黑三綹;借鑑關羽的各種塑像、畫像設計了多種優美的造型;融合文武老生、武生及架子花臉的表演特色,使之兼有莊重、沉雄、勇猛、威武等多種特色,並增設一名馬童來豐富關羽的舞蹈動作,這些改變了過去以肅穆莊嚴為主的演法,沖淡對關羽的過分"神化",而加強其剛勁雄武的描繪,紅生行當獨特的表演風格體系至此成型;

紅生——戲曲行當

王鴻壽的弟子有周信芳、林樹森、李洪春等人,他們均有各自的成就;

周信芳藝名“麒麟童”,老生麒派創始人,為紅生增加了麒派啞嗓子的新風格;

李洪春將關公戲由王鴻壽的36出增加到40餘出,進一步完善了紅生行當的表演,弟子李萬春、宋遇春、王金璐、李和曾、曹藝斌、袁金凱及子李金聲、李玉聲之外,奚嘯伯、高盛麟、李少春、傅德威、茹元俊等亦從其習藝;

現在的關公戲很少,已經沒有專門的紅生,大都是文武老生或大武生應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