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頭待醒的雄獅

雄獅 親愛的 妮可·基德曼 雞湯 小馬發光 2017-06-23

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漫漫回家路,因為真實,所以感人。《雄獅》不愧為年度催淚影片,獲得奧斯卡六項提名也是有道理的。這是一個尋親的故事,而現實中的尋親故事在我們身邊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著,現實往往比戲劇要精彩的多。

《雄獅》: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頭待醒的雄獅

我們看過《親愛的》,那裡是找孩子,而《雄獅》是找母親,同樣是尋親,帶給我們的不同的感動。因為貧窮,薩羅想和一杯牛奶都得去爬火車偷煤去換,而想吃糖耳朵那更是一種奢望。薩羅的媽媽是個搬石工,為了改善家庭生活哥哥必須要外出去打工賺錢,薩羅跟隨,然而,就是那個夜晚,讓薩羅跟隨著一列火車遠離出1600公里,他再也找不到家,找不到哥哥和母親,家裡的人似乎也永遠失去了他。

薩羅很幸運,他被一對澳大利亞夫婦收養,開始了新的生活,在美麗的悉尼海岸邊,被人呵護,被人疼愛,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上了大學,認識了漂亮的女友,在如此安穩的生活中,一盤朋友家的糖耳朵使薩羅想到了兒時的家,他想到了母親,想到了哥哥,想到了他們失去他的痛苦,也想到了他們的貧窮。那一刻,他內心深處的雄獅甦醒,他內心深處升騰起唯一一個信念——回家。

薩羅在人生最愜意的時候,內心住著的雄獅驚醒,開始了自己的漫漫回家路。從困獸猶鬥到雄獅覺醒,他經歷的是內心的爭鬥,情緒的力戮,以及情感的撕裂與彌合,最終他以親情激活了沉睡的雄獅,終於踏上了漫漫回家路。影片緊扣薩羅的視角,按時間順序,結構上不講究花樣,就這麼一路往下走,孩子的部分是小男孩令人心碎的嚎叫和奔跑,成年部分是一刻不停的親情思念,最後母子相見,再切回紀錄片,徹底擊中你的淚腺。電影之所以好看,就是因為它的敘事節奏很好不疾不徐,情感的積蓄和噴發在低沉的配樂中自然流露。

說實話,《雄獅》是一部最不怕劇透的影片,它著墨最重的是童年經歷的描述,這一部分也是最讓人揪心的。我們見過太多的生離死別、撕心裂肺,25年因為親情的召喚,讓他遠渡重洋也要回到那個貧窮的家,見到日思夜想的母親。可想而知,失去孩子的母親,這25年的歲月有多麼漫長。

電影裡,女神妮可·基德曼再次奉獻出奧斯卡級的表演,她演的是澳大利亞養母,她本身就是澳大利亞人,她在本片裡的角色讓觀眾把母愛的涵義延伸到另一種維度。這對夫婦人性的偉大,比母愛更寬廣,更光輝,她並不是愛每一個處於困境的孩子,但是她選擇去愛一個她能真實的幫助他脫離困境的孩子。她與成年薩羅關於母子親情的一番對白真情流露,這段的表演非常平靜穩健,淚痕就在眼下,感人至深。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頭待醒的雄獅,人生總會經歷彷徨失措,生活總會經歷坎坷,當雄獅覺醒,一切都會找到解決方案。因為親情的呼喚,25年後薩羅心中的雄獅覺醒,開始踏實漫漫回家路。

作為年度催淚彈,《雄獅》的淚點很多,但它並沒有刻意煽情,一切都是真情流露,讓你因為它的真實而感動。其實,薩羅本身就是一頭雄獅,五歲的時候只是自己把名字拼錯了,他的真名叫“瑟盧”意思就是——雄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