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雨楚公鍾跋——楚鄂王故城遺址

原創: 水墨鄂州


夜雨楚公鍾跋——楚鄂王故城遺址

今天的鄂州地級市,其前身為鄂城縣(古稱武昌縣)。鄂城(鄂城區)現為鄂州市轄區,現轄4街道辦9鎮1鄉,國土面積592.9平方公里,人口60萬;包括古樓、西山、鳳凰、樊口街辦,澤林、杜山、新廟、燕磯、汀祖、楊葉、花湖、碧石渡、長港鎮以及沙窩鄉

公元前879年(西周夷王七年),楚君熊渠伐揚越,至鄂。封中子紅為鄂王,築鄂王城。熊渠卒,熊紅嗣位,仍居鄂;傳六王至熊咢猶居於此,為楚之國都。熊咢鑄“夜雨楚公鍾”(宋政和三年出土)。有汀祖官山、新廟樓塘、華容碼頭、沼山金老墳、葛店平頂山、段店城子山、塗鎮金盆地、公友龜山等西周至東周遺址。

公元前770——前476年,春秋時為楚之別都。楚共王熊審封其三子子皙為鄂君。始鑄銅鏡。子皙與鄂地越人泛舟於鄂渚,有越人歌謠流傳。靈王時,子皙為楚之令尹。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六年),伍子胥奔吳,舊傳縣東三裡有接渡石。澤林申映灣傳為申包胥故里。

公元前475——前221年,戰國時為鄂邑。

公元前323年(楚懷王六年),懷王封其弟啟為鄂君,頒發“鄂君啟金節”(安徽壽縣出土),鄂邑水陸商隊貨運楚國各地。

公元前278年(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屈原放逐江南,行吟鄂渚。《九章·涉江》雲:“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西山有屈原“望楚亭”。

公元前223年(楚負芻五年),秦攻楚,俘楚王,秦王嬴政從漢水至鄂渚樊口,廢負芻為庶人。楚亡。

史載熊渠繼任楚國國君後,國力增強,後方穩固,開始有重點有選擇地攻打鄰國,開拓邊境。《史記·楚世家》記載:“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乃興兵伐庸、楊粵(越),至於鄂。……乃立其宗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蠻之地。”

東鄂是古越族中楊越“種姓”所建之方國。黃石大冶銅錄山和鄂州的部分古銅礦冶資源,正是那時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製作兵器與青銅禮器、生活器皿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和生活物資。歷史上曾吸引熊渠領兵攻佔東鄂,大概就基於這有著巨大魅力的銅礦。

春秋早中期,楚自從牢固地佔領了古鄂和楊越以後,它就如虎添翼。鄂國,封熊摯紅為鄂王。考古發現,楚鄂王故城遺址地處咸寧、江夏、鄂州、大冶四縣市區交界之處。那麼,咸寧地域很可能屬於鄂國,因此而納入楚國版圖。

今後,對於這一地區的文獻記載付諸闕如,但大量出土文物為我們提供了想象和研究的空間。早在宋代,嘉魚太平湖掘得的“楚公鎛鍾”,銘文為“楚公為自作寶大鎛鍾孫子其永寶”,據考證,此鎛鍾當為楚王若敖(熊儀)之物。若敖在位27年,即周宣王三十七年(前791)至周平王七年(前764),鎛鍾看成於此段時間。建國以後,在通山縣發現有年齡青銅劍和銅戈、戰國銅鼎、銅甬鍾和銅矛;在通城縣發現有西周樂器雲雷紋甬鍾;在崇陽縣發現年齡時青銅鼎、簠壺,戰國青銅劍;在咸安區發現有戰國青銅劍;在赤壁市發現戰國乳丁紋銅編鐘。在崇陽縣肖嶺鄉五塘畈,發現一處年齡時期的城址,至今留有西南兩面城牆。在咸安區向陽湖鎮孫郭胡遺址,發現東周古城城垣、壕溝、角樓及城內建築遺蹟。專家認為,這座古城上不僅建有特殊的角樓,而且三面城牆都接納了防衛森嚴的“甕城”構造,從歷史上看,它應該是楚國的一座軍事堡壘。

"

夜雨楚公鍾跋——楚鄂王故城遺址

原創: 水墨鄂州


夜雨楚公鍾跋——楚鄂王故城遺址

今天的鄂州地級市,其前身為鄂城縣(古稱武昌縣)。鄂城(鄂城區)現為鄂州市轄區,現轄4街道辦9鎮1鄉,國土面積592.9平方公里,人口60萬;包括古樓、西山、鳳凰、樊口街辦,澤林、杜山、新廟、燕磯、汀祖、楊葉、花湖、碧石渡、長港鎮以及沙窩鄉

公元前879年(西周夷王七年),楚君熊渠伐揚越,至鄂。封中子紅為鄂王,築鄂王城。熊渠卒,熊紅嗣位,仍居鄂;傳六王至熊咢猶居於此,為楚之國都。熊咢鑄“夜雨楚公鍾”(宋政和三年出土)。有汀祖官山、新廟樓塘、華容碼頭、沼山金老墳、葛店平頂山、段店城子山、塗鎮金盆地、公友龜山等西周至東周遺址。

公元前770——前476年,春秋時為楚之別都。楚共王熊審封其三子子皙為鄂君。始鑄銅鏡。子皙與鄂地越人泛舟於鄂渚,有越人歌謠流傳。靈王時,子皙為楚之令尹。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六年),伍子胥奔吳,舊傳縣東三裡有接渡石。澤林申映灣傳為申包胥故里。

公元前475——前221年,戰國時為鄂邑。

公元前323年(楚懷王六年),懷王封其弟啟為鄂君,頒發“鄂君啟金節”(安徽壽縣出土),鄂邑水陸商隊貨運楚國各地。

公元前278年(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屈原放逐江南,行吟鄂渚。《九章·涉江》雲:“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西山有屈原“望楚亭”。

公元前223年(楚負芻五年),秦攻楚,俘楚王,秦王嬴政從漢水至鄂渚樊口,廢負芻為庶人。楚亡。

史載熊渠繼任楚國國君後,國力增強,後方穩固,開始有重點有選擇地攻打鄰國,開拓邊境。《史記·楚世家》記載:“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乃興兵伐庸、楊粵(越),至於鄂。……乃立其宗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蠻之地。”

東鄂是古越族中楊越“種姓”所建之方國。黃石大冶銅錄山和鄂州的部分古銅礦冶資源,正是那時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製作兵器與青銅禮器、生活器皿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和生活物資。歷史上曾吸引熊渠領兵攻佔東鄂,大概就基於這有著巨大魅力的銅礦。

春秋早中期,楚自從牢固地佔領了古鄂和楊越以後,它就如虎添翼。鄂國,封熊摯紅為鄂王。考古發現,楚鄂王故城遺址地處咸寧、江夏、鄂州、大冶四縣市區交界之處。那麼,咸寧地域很可能屬於鄂國,因此而納入楚國版圖。

今後,對於這一地區的文獻記載付諸闕如,但大量出土文物為我們提供了想象和研究的空間。早在宋代,嘉魚太平湖掘得的“楚公鎛鍾”,銘文為“楚公為自作寶大鎛鍾孫子其永寶”,據考證,此鎛鍾當為楚王若敖(熊儀)之物。若敖在位27年,即周宣王三十七年(前791)至周平王七年(前764),鎛鍾看成於此段時間。建國以後,在通山縣發現有年齡青銅劍和銅戈、戰國銅鼎、銅甬鍾和銅矛;在通城縣發現有西周樂器雲雷紋甬鍾;在崇陽縣發現年齡時青銅鼎、簠壺,戰國青銅劍;在咸安區發現有戰國青銅劍;在赤壁市發現戰國乳丁紋銅編鐘。在崇陽縣肖嶺鄉五塘畈,發現一處年齡時期的城址,至今留有西南兩面城牆。在咸安區向陽湖鎮孫郭胡遺址,發現東周古城城垣、壕溝、角樓及城內建築遺蹟。專家認為,這座古城上不僅建有特殊的角樓,而且三面城牆都接納了防衛森嚴的“甕城”構造,從歷史上看,它應該是楚國的一座軍事堡壘。

夜雨楚公鍾跋——楚鄂王故城遺址


曾為戰國七雄之一的楚國的郢都,終於在公元前208年被秦將白起攻佔,楚國被納入秦的版圖。秦分楚為三郡,在楚都設南郡,咸寧市域大下屬南郡。

鄂王故城遺址,地處咸寧、武昌、鄂州、大冶四縣交界之處,原屬鄂城縣馬跡鄉,1958年劃歸大冶縣管轄。

鄂王故城遺址,地處咸寧、武昌、鄂州、大冶四縣交界之處,原屬鄂城縣馬跡鄉,1958年劃歸大冶縣管轄。《武昌縣誌》(即鄂城縣誌)雲:“鄂王城在縣南(按當作西南)一百二十里,周夷王時,熊渠封中子紅於鄂。”《輿地紀勝》按《名勝志》引《九州記》曰:“鄂王城在縣西南二里馬跡鄉。考馬跡鄉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距府治一百八十餘里,與寰宇記所稱在州百八十里正合。今遺址關門石尚存,土人呼其為鄂王城。其為楚封址無疑。”

據初步調查與勘探,城址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400米,城垣總周長1533米,面積約112,500平方米。城址西南部較高,東北部較低,城垣最高處為4.5米。初步探明東垣北部和北垣有城門二處,寬12——15米,東垣外高河港、西垣外護城河與梁子湖、樊湖水系勾通。城址以東是一片開闊的平畈,西、南、北面為丘陵臺地,素有糧倉之稱,水陸交通便利,乃軍事要衝之地。從城垣的夯築斷面觀察,夯層約10釐米,其間包含有陶鬲、豆、盆、罐及板瓦、瓦當等東周時期遺物,據此,其築城年代應不會早於東周。再從鄂王城城址城垣平面結構來看,其城東北角、西北角、西南角均呈切角形,這種建築形式與江陵楚都紀南城十分近似,而楚都“現存規模宏大的紀南城城垣形成於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參見《楚都紀南城考古資料彙編》)。鄂王城形成的年代應與紀南城相當,即春秋末至戰國早期。到目前為止,城內尚無西周時期文化遺物發現,因此,可以斷定這座城址不是西周時期楚熊渠所封中子紅之故城。

春秋末至戰國初年,楚王是否封王於鄂?暫無資料依據,無法考證。戰國中期,楚懷王曾封鄂君啟於鄂,1957年安徽壽縣出土的“鄂君啟金節”,是楚懷王六年(公元前323年)頒發給楚國大貴族“啟”的。據黃盛璋先生考證:“鄂君封地之鄂只能是東鄂,可無庸疑。”這裡說的東鄂,指的便是今鄂州市(古代包括黃石、大冶一帶)。鄂君啟既封鄂,其故城在何處呢?原鄂城縣博物館在《鄂城楚墓》報告中論述:“楚《屈原·九章》雲‘乘鄂渚而反顧兮。’劉子政《說宛》:‘昔鄂君乘青翰之舟,下鄂渚,浮洞庭,榜人擁節而歌。’‘鄂渚’即樊城樊湖。”認為鄂君啟之故城必在樊湖附近。黃盛璋先生的《再論鄂君啟節交通路線復原與地理問題》一文指出:“馬跡之鄂王城,《土俗編》僅以為故鄂之都邑,未必為國都,如為楚子紅始封之都,則後來亦當北徙至江邊今鄂城附近(有人依據出土的噩國青銅器及其地望考證,認為熊紅之鄂應在隨縣與鄂城之間,即漢水下游與長江合流之處)。戰國之鄂據屈原《涉江》之鄂渚,必沿長江……。”鄂王城瀕臨長江、樊湖,與上文關於戰國之鄂必沿長江或樊湖的論證是相符的。同時,與鄂君啟受封的時間、交通路線、地理位置亦相吻合。故此,我們認為:現存的鄂王城是鄂君啟受封的故城,也是人們常說的戰國之都。

建國以後,在通山縣發現有西周樂器雲雷紋甬鍾,春秋青銅劍和銅戈、戰國銅鼎、銅甬鍾和銅矛;在崇陽縣發現春秋時青銅鼎、簠壺和戰國青銅劍;在咸安區發現有戰國青銅劍;在赤壁市發現戰國乳丁紋銅編鐘。

透過這些銅器,彷彿能聞到濃濃的古代戰爭氣息。這從一些古城址得到了進一步印證。崇陽縣肖嶺鄉五塘畈春秋城址,距今約2500年。赤壁市新店鎮的土城古城址,以蟠河為護城河,是目前在長江以南發掘的第一座楚城,也是楚國的一處重要的封君城邑。從發掘的城內、城牆及城外兩百餘座墓葬來看,兩千多年前,這裡是楚國統治江南的重要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湖北省簡稱“鄂”,一般人知道這是因為春秋時楚王熊渠將他中子枼紅封在今鄂城而得名;至於說“鄂”是因為與一個以鱷為名的古國有淵源關係,則鮮為人知。被列為世界珍貴動物的我國揚子鱷,現僅生存在長江中下游的安徽銅陵、宣城和廣德等縣,其實在很早以前鱷的分佈是很廣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