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221年,秦朝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成為了東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此時的大漠也興起第一個統一的遊牧王朝——匈奴。本來農耕民族對大漠地區的草原和沙漠並沒有興趣,但遊牧民族卻是貪婪成性,不斷試圖從農耕民族手中奪取財富,不斷在邊關燒殺搶掠。因此,古代的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就產生了無法彌合的矛盾。從戰國時代趙國和匈奴的戰爭到東漢91年北匈奴西遷,中國和匈奴的戰爭經歷了300多年。其過程可以說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這場戰場大大提升了中國的民族威望,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佔據河套:不教胡馬度陰山

在戰國末年,匈奴開始在大漠興起。匈奴作為遊牧民族,自然少不了對秦、趙、燕三國邊疆的掠奪。《漢書》記載匈奴人的天性就是“人習戰攻以侵伐”。而遊牧民族,處於不斷遷徙之中,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居。因此,匈奴作為其遊牧民族具有其流動性,他們可以隨時長驅直入邊疆來搶掠,當中原軍隊到來時,他們就迅速撤退。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王朝是無法深入漠北草原去打擊匈奴的。因此,秦、趙、燕三國都在北方邊界修建長城以防範匈奴入侵。

"

公元前221年,秦朝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成為了東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此時的大漠也興起第一個統一的遊牧王朝——匈奴。本來農耕民族對大漠地區的草原和沙漠並沒有興趣,但遊牧民族卻是貪婪成性,不斷試圖從農耕民族手中奪取財富,不斷在邊關燒殺搶掠。因此,古代的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就產生了無法彌合的矛盾。從戰國時代趙國和匈奴的戰爭到東漢91年北匈奴西遷,中國和匈奴的戰爭經歷了300多年。其過程可以說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這場戰場大大提升了中國的民族威望,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佔據河套:不教胡馬度陰山

在戰國末年,匈奴開始在大漠興起。匈奴作為遊牧民族,自然少不了對秦、趙、燕三國邊疆的掠奪。《漢書》記載匈奴人的天性就是“人習戰攻以侵伐”。而遊牧民族,處於不斷遷徙之中,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居。因此,匈奴作為其遊牧民族具有其流動性,他們可以隨時長驅直入邊疆來搶掠,當中原軍隊到來時,他們就迅速撤退。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王朝是無法深入漠北草原去打擊匈奴的。因此,秦、趙、燕三國都在北方邊界修建長城以防範匈奴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戰國長城遺址

其中趙國在抗擊匈奴中發揮了重要的重要。為了適應和遊牧民族的戰爭,趙武靈王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訓練騎兵,佔據了河套平原之地。河套平原,位於鄂爾多斯高原之北,陰山以南。這裡地勢平坦,有黃河之水灌溉,可以說是沃野千里,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而河套平原北部的陰山和戈壁成為了防範匈奴的兩大屏障。如果匈奴佔據河套,則可以南下進攻關中和河北、河東,而中原王朝佔據河套,就可以以依託陰山的險要地形,以阻止匈奴。當趙武靈王佔據河套之後,就開始移民屯田、修建長城,駐紮軍隊。後來的李牧曾在此長期駐守,並且多次擊敗匈奴的入侵。

"

公元前221年,秦朝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成為了東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此時的大漠也興起第一個統一的遊牧王朝——匈奴。本來農耕民族對大漠地區的草原和沙漠並沒有興趣,但遊牧民族卻是貪婪成性,不斷試圖從農耕民族手中奪取財富,不斷在邊關燒殺搶掠。因此,古代的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就產生了無法彌合的矛盾。從戰國時代趙國和匈奴的戰爭到東漢91年北匈奴西遷,中國和匈奴的戰爭經歷了300多年。其過程可以說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這場戰場大大提升了中國的民族威望,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佔據河套:不教胡馬度陰山

在戰國末年,匈奴開始在大漠興起。匈奴作為遊牧民族,自然少不了對秦、趙、燕三國邊疆的掠奪。《漢書》記載匈奴人的天性就是“人習戰攻以侵伐”。而遊牧民族,處於不斷遷徙之中,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居。因此,匈奴作為其遊牧民族具有其流動性,他們可以隨時長驅直入邊疆來搶掠,當中原軍隊到來時,他們就迅速撤退。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王朝是無法深入漠北草原去打擊匈奴的。因此,秦、趙、燕三國都在北方邊界修建長城以防範匈奴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戰國長城遺址

其中趙國在抗擊匈奴中發揮了重要的重要。為了適應和遊牧民族的戰爭,趙武靈王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訓練騎兵,佔據了河套平原之地。河套平原,位於鄂爾多斯高原之北,陰山以南。這裡地勢平坦,有黃河之水灌溉,可以說是沃野千里,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而河套平原北部的陰山和戈壁成為了防範匈奴的兩大屏障。如果匈奴佔據河套,則可以南下進攻關中和河北、河東,而中原王朝佔據河套,就可以以依託陰山的險要地形,以阻止匈奴。當趙武靈王佔據河套之後,就開始移民屯田、修建長城,駐紮軍隊。後來的李牧曾在此長期駐守,並且多次擊敗匈奴的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胡服騎射

戰國末年,秦國發動了滅六國的戰爭,趙國因此將李牧從河套地區調走,匈奴則趁機佔據了河套地區。秦朝建立後,為了收復河套地區,在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伐匈奴,成功收復河套地區。秦朝以繼承了趙國的政策,命令蒙恬軍隊長期駐紮此地,並負責修建長城,進行移民。秦朝此戰成功限制了匈奴的南下,《過秦論》中提到“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

公元前221年,秦朝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成為了東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此時的大漠也興起第一個統一的遊牧王朝——匈奴。本來農耕民族對大漠地區的草原和沙漠並沒有興趣,但遊牧民族卻是貪婪成性,不斷試圖從農耕民族手中奪取財富,不斷在邊關燒殺搶掠。因此,古代的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就產生了無法彌合的矛盾。從戰國時代趙國和匈奴的戰爭到東漢91年北匈奴西遷,中國和匈奴的戰爭經歷了300多年。其過程可以說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這場戰場大大提升了中國的民族威望,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佔據河套:不教胡馬度陰山

在戰國末年,匈奴開始在大漠興起。匈奴作為遊牧民族,自然少不了對秦、趙、燕三國邊疆的掠奪。《漢書》記載匈奴人的天性就是“人習戰攻以侵伐”。而遊牧民族,處於不斷遷徙之中,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居。因此,匈奴作為其遊牧民族具有其流動性,他們可以隨時長驅直入邊疆來搶掠,當中原軍隊到來時,他們就迅速撤退。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王朝是無法深入漠北草原去打擊匈奴的。因此,秦、趙、燕三國都在北方邊界修建長城以防範匈奴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戰國長城遺址

其中趙國在抗擊匈奴中發揮了重要的重要。為了適應和遊牧民族的戰爭,趙武靈王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訓練騎兵,佔據了河套平原之地。河套平原,位於鄂爾多斯高原之北,陰山以南。這裡地勢平坦,有黃河之水灌溉,可以說是沃野千里,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而河套平原北部的陰山和戈壁成為了防範匈奴的兩大屏障。如果匈奴佔據河套,則可以南下進攻關中和河北、河東,而中原王朝佔據河套,就可以以依託陰山的險要地形,以阻止匈奴。當趙武靈王佔據河套之後,就開始移民屯田、修建長城,駐紮軍隊。後來的李牧曾在此長期駐守,並且多次擊敗匈奴的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胡服騎射

戰國末年,秦國發動了滅六國的戰爭,趙國因此將李牧從河套地區調走,匈奴則趁機佔據了河套地區。秦朝建立後,為了收復河套地區,在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伐匈奴,成功收復河套地區。秦朝以繼承了趙國的政策,命令蒙恬軍隊長期駐紮此地,並負責修建長城,進行移民。秦朝此戰成功限制了匈奴的南下,《過秦論》中提到“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朝收復河套示意圖

但是好景並不長,秦國很快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駐守在河套的大軍後來被調集鎮壓東方的起義。此時匈奴的冒頓單于大破東胡、向西驅逐了大月氏、向南吞併了樓煩、白羊,佔據了河套地區。從此,從遼河流到天山一帶都成為了匈奴的勢力範圍。等漢朝建立後,中原王朝面臨的已經是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的強大草原帝國了。前201年,匈奴和漢王信勾結,企圖進攻河東地區。劉邦率領30萬大軍北伐,結果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通過賄賂冒頓的妻子才得以脫險。此後,漢朝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通過和親的手段來緩和邊疆局勢。

"

公元前221年,秦朝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成為了東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此時的大漠也興起第一個統一的遊牧王朝——匈奴。本來農耕民族對大漠地區的草原和沙漠並沒有興趣,但遊牧民族卻是貪婪成性,不斷試圖從農耕民族手中奪取財富,不斷在邊關燒殺搶掠。因此,古代的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就產生了無法彌合的矛盾。從戰國時代趙國和匈奴的戰爭到東漢91年北匈奴西遷,中國和匈奴的戰爭經歷了300多年。其過程可以說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這場戰場大大提升了中國的民族威望,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佔據河套:不教胡馬度陰山

在戰國末年,匈奴開始在大漠興起。匈奴作為遊牧民族,自然少不了對秦、趙、燕三國邊疆的掠奪。《漢書》記載匈奴人的天性就是“人習戰攻以侵伐”。而遊牧民族,處於不斷遷徙之中,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居。因此,匈奴作為其遊牧民族具有其流動性,他們可以隨時長驅直入邊疆來搶掠,當中原軍隊到來時,他們就迅速撤退。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王朝是無法深入漠北草原去打擊匈奴的。因此,秦、趙、燕三國都在北方邊界修建長城以防範匈奴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戰國長城遺址

其中趙國在抗擊匈奴中發揮了重要的重要。為了適應和遊牧民族的戰爭,趙武靈王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訓練騎兵,佔據了河套平原之地。河套平原,位於鄂爾多斯高原之北,陰山以南。這裡地勢平坦,有黃河之水灌溉,可以說是沃野千里,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而河套平原北部的陰山和戈壁成為了防範匈奴的兩大屏障。如果匈奴佔據河套,則可以南下進攻關中和河北、河東,而中原王朝佔據河套,就可以以依託陰山的險要地形,以阻止匈奴。當趙武靈王佔據河套之後,就開始移民屯田、修建長城,駐紮軍隊。後來的李牧曾在此長期駐守,並且多次擊敗匈奴的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胡服騎射

戰國末年,秦國發動了滅六國的戰爭,趙國因此將李牧從河套地區調走,匈奴則趁機佔據了河套地區。秦朝建立後,為了收復河套地區,在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伐匈奴,成功收復河套地區。秦朝以繼承了趙國的政策,命令蒙恬軍隊長期駐紮此地,並負責修建長城,進行移民。秦朝此戰成功限制了匈奴的南下,《過秦論》中提到“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朝收復河套示意圖

但是好景並不長,秦國很快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駐守在河套的大軍後來被調集鎮壓東方的起義。此時匈奴的冒頓單于大破東胡、向西驅逐了大月氏、向南吞併了樓煩、白羊,佔據了河套地區。從此,從遼河流到天山一帶都成為了匈奴的勢力範圍。等漢朝建立後,中原王朝面臨的已經是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的強大草原帝國了。前201年,匈奴和漢王信勾結,企圖進攻河東地區。劉邦率領30萬大軍北伐,結果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通過賄賂冒頓的妻子才得以脫險。此後,漢朝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通過和親的手段來緩和邊疆局勢。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然而,匈奴卻並不滿足於漢朝給與的錢財,總是時時到漢朝邊界搶掠,使得邊疆始終不得安寧。在呂后時期,匈奴甚至在國書中侮辱呂后,但是西漢此時國力還不強,只能忍氣吞聲。不過,漢朝也在邊界上佈置了許多軍隊也應付匈奴的搶劫,積累了許多戰鬥經驗,湧現許多傑出的將領,飛將軍李廣就是其中最傑出的。唐朝王昌齡在詩中讚歎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不過此時的陰山還掌握在匈奴手中。

"

公元前221年,秦朝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成為了東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此時的大漠也興起第一個統一的遊牧王朝——匈奴。本來農耕民族對大漠地區的草原和沙漠並沒有興趣,但遊牧民族卻是貪婪成性,不斷試圖從農耕民族手中奪取財富,不斷在邊關燒殺搶掠。因此,古代的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就產生了無法彌合的矛盾。從戰國時代趙國和匈奴的戰爭到東漢91年北匈奴西遷,中國和匈奴的戰爭經歷了300多年。其過程可以說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這場戰場大大提升了中國的民族威望,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佔據河套:不教胡馬度陰山

在戰國末年,匈奴開始在大漠興起。匈奴作為遊牧民族,自然少不了對秦、趙、燕三國邊疆的掠奪。《漢書》記載匈奴人的天性就是“人習戰攻以侵伐”。而遊牧民族,處於不斷遷徙之中,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居。因此,匈奴作為其遊牧民族具有其流動性,他們可以隨時長驅直入邊疆來搶掠,當中原軍隊到來時,他們就迅速撤退。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王朝是無法深入漠北草原去打擊匈奴的。因此,秦、趙、燕三國都在北方邊界修建長城以防範匈奴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戰國長城遺址

其中趙國在抗擊匈奴中發揮了重要的重要。為了適應和遊牧民族的戰爭,趙武靈王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訓練騎兵,佔據了河套平原之地。河套平原,位於鄂爾多斯高原之北,陰山以南。這裡地勢平坦,有黃河之水灌溉,可以說是沃野千里,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而河套平原北部的陰山和戈壁成為了防範匈奴的兩大屏障。如果匈奴佔據河套,則可以南下進攻關中和河北、河東,而中原王朝佔據河套,就可以以依託陰山的險要地形,以阻止匈奴。當趙武靈王佔據河套之後,就開始移民屯田、修建長城,駐紮軍隊。後來的李牧曾在此長期駐守,並且多次擊敗匈奴的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胡服騎射

戰國末年,秦國發動了滅六國的戰爭,趙國因此將李牧從河套地區調走,匈奴則趁機佔據了河套地區。秦朝建立後,為了收復河套地區,在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伐匈奴,成功收復河套地區。秦朝以繼承了趙國的政策,命令蒙恬軍隊長期駐紮此地,並負責修建長城,進行移民。秦朝此戰成功限制了匈奴的南下,《過秦論》中提到“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朝收復河套示意圖

但是好景並不長,秦國很快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駐守在河套的大軍後來被調集鎮壓東方的起義。此時匈奴的冒頓單于大破東胡、向西驅逐了大月氏、向南吞併了樓煩、白羊,佔據了河套地區。從此,從遼河流到天山一帶都成為了匈奴的勢力範圍。等漢朝建立後,中原王朝面臨的已經是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的強大草原帝國了。前201年,匈奴和漢王信勾結,企圖進攻河東地區。劉邦率領30萬大軍北伐,結果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通過賄賂冒頓的妻子才得以脫險。此後,漢朝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通過和親的手段來緩和邊疆局勢。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然而,匈奴卻並不滿足於漢朝給與的錢財,總是時時到漢朝邊界搶掠,使得邊疆始終不得安寧。在呂后時期,匈奴甚至在國書中侮辱呂后,但是西漢此時國力還不強,只能忍氣吞聲。不過,漢朝也在邊界上佈置了許多軍隊也應付匈奴的搶劫,積累了許多戰鬥經驗,湧現許多傑出的將領,飛將軍李廣就是其中最傑出的。唐朝王昌齡在詩中讚歎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不過此時的陰山還掌握在匈奴手中。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關漢闕


二,漢武帝對匈奴的全面反擊

漢武帝上臺之時,漢朝經過了70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得到了恢復。因而漢武帝決定對匈奴展開大規模的反擊戰爭。他上臺之後,在內政上,漢武帝削弱地方諸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在軍事上,擴充軍備,改革軍隊編制;在外交上,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月氏國以夾擊匈奴。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出使匈奴以偵查敵情。公元前135年,又將名震天下的李廣調往前線,駐守雲中。種種跡象表明,漢匈之間的決戰即將到來。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採取王恢的建議,在馬邑埋伏軍隊30萬,以誘匈奴主力深入圍殲。然而馬邑之謀未能成功,王恢也被處死,但是這標誌著漢朝和匈奴之間已經徹底決裂。

"

公元前221年,秦朝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成為了東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此時的大漠也興起第一個統一的遊牧王朝——匈奴。本來農耕民族對大漠地區的草原和沙漠並沒有興趣,但遊牧民族卻是貪婪成性,不斷試圖從農耕民族手中奪取財富,不斷在邊關燒殺搶掠。因此,古代的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就產生了無法彌合的矛盾。從戰國時代趙國和匈奴的戰爭到東漢91年北匈奴西遷,中國和匈奴的戰爭經歷了300多年。其過程可以說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這場戰場大大提升了中國的民族威望,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佔據河套:不教胡馬度陰山

在戰國末年,匈奴開始在大漠興起。匈奴作為遊牧民族,自然少不了對秦、趙、燕三國邊疆的掠奪。《漢書》記載匈奴人的天性就是“人習戰攻以侵伐”。而遊牧民族,處於不斷遷徙之中,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居。因此,匈奴作為其遊牧民族具有其流動性,他們可以隨時長驅直入邊疆來搶掠,當中原軍隊到來時,他們就迅速撤退。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王朝是無法深入漠北草原去打擊匈奴的。因此,秦、趙、燕三國都在北方邊界修建長城以防範匈奴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戰國長城遺址

其中趙國在抗擊匈奴中發揮了重要的重要。為了適應和遊牧民族的戰爭,趙武靈王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訓練騎兵,佔據了河套平原之地。河套平原,位於鄂爾多斯高原之北,陰山以南。這裡地勢平坦,有黃河之水灌溉,可以說是沃野千里,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而河套平原北部的陰山和戈壁成為了防範匈奴的兩大屏障。如果匈奴佔據河套,則可以南下進攻關中和河北、河東,而中原王朝佔據河套,就可以以依託陰山的險要地形,以阻止匈奴。當趙武靈王佔據河套之後,就開始移民屯田、修建長城,駐紮軍隊。後來的李牧曾在此長期駐守,並且多次擊敗匈奴的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胡服騎射

戰國末年,秦國發動了滅六國的戰爭,趙國因此將李牧從河套地區調走,匈奴則趁機佔據了河套地區。秦朝建立後,為了收復河套地區,在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伐匈奴,成功收復河套地區。秦朝以繼承了趙國的政策,命令蒙恬軍隊長期駐紮此地,並負責修建長城,進行移民。秦朝此戰成功限制了匈奴的南下,《過秦論》中提到“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朝收復河套示意圖

但是好景並不長,秦國很快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駐守在河套的大軍後來被調集鎮壓東方的起義。此時匈奴的冒頓單于大破東胡、向西驅逐了大月氏、向南吞併了樓煩、白羊,佔據了河套地區。從此,從遼河流到天山一帶都成為了匈奴的勢力範圍。等漢朝建立後,中原王朝面臨的已經是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的強大草原帝國了。前201年,匈奴和漢王信勾結,企圖進攻河東地區。劉邦率領30萬大軍北伐,結果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通過賄賂冒頓的妻子才得以脫險。此後,漢朝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通過和親的手段來緩和邊疆局勢。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然而,匈奴卻並不滿足於漢朝給與的錢財,總是時時到漢朝邊界搶掠,使得邊疆始終不得安寧。在呂后時期,匈奴甚至在國書中侮辱呂后,但是西漢此時國力還不強,只能忍氣吞聲。不過,漢朝也在邊界上佈置了許多軍隊也應付匈奴的搶劫,積累了許多戰鬥經驗,湧現許多傑出的將領,飛將軍李廣就是其中最傑出的。唐朝王昌齡在詩中讚歎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不過此時的陰山還掌握在匈奴手中。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關漢闕


二,漢武帝對匈奴的全面反擊

漢武帝上臺之時,漢朝經過了70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得到了恢復。因而漢武帝決定對匈奴展開大規模的反擊戰爭。他上臺之後,在內政上,漢武帝削弱地方諸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在軍事上,擴充軍備,改革軍隊編制;在外交上,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月氏國以夾擊匈奴。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出使匈奴以偵查敵情。公元前135年,又將名震天下的李廣調往前線,駐守雲中。種種跡象表明,漢匈之間的決戰即將到來。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採取王恢的建議,在馬邑埋伏軍隊30萬,以誘匈奴主力深入圍殲。然而馬邑之謀未能成功,王恢也被處死,但是這標誌著漢朝和匈奴之間已經徹底決裂。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匈奴對漢朝的侵擾

前129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李廣、衛青分三路大軍北伐匈奴,只有衛青一路勝利。當年冬季,匈奴對漢朝東北進行了報復性的進攻,遼西、漁陽等郡被攻破,連首都長安也受到威脅。這讓漢武帝意識到,必須奪取“河南地”(河套平原)。前127年,漢武帝命令衛青發動了河南之戰,收復了淪陷80年的河套地區。但匈奴不甘失敗,其右賢王又聚集軍隊侵擾。前123年,衛青、霍去病再一次北伐,深入大漠700裡,消滅了匈奴右賢王軍隊,從此漠南地區基本控制在漢朝手中,匈奴被迫將王庭遷徙到漠北深處,以避漢軍鋒芒。從此,漢朝擁有了拱衛關中和出兵北伐的跳板了。漢武帝在河套繼續推行了移民,駐軍,屯田,修建長城,設置郡縣的政策,這些都是趙國和秦朝留下的經驗。

"

公元前221年,秦朝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成為了東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此時的大漠也興起第一個統一的遊牧王朝——匈奴。本來農耕民族對大漠地區的草原和沙漠並沒有興趣,但遊牧民族卻是貪婪成性,不斷試圖從農耕民族手中奪取財富,不斷在邊關燒殺搶掠。因此,古代的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就產生了無法彌合的矛盾。從戰國時代趙國和匈奴的戰爭到東漢91年北匈奴西遷,中國和匈奴的戰爭經歷了300多年。其過程可以說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這場戰場大大提升了中國的民族威望,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佔據河套:不教胡馬度陰山

在戰國末年,匈奴開始在大漠興起。匈奴作為遊牧民族,自然少不了對秦、趙、燕三國邊疆的掠奪。《漢書》記載匈奴人的天性就是“人習戰攻以侵伐”。而遊牧民族,處於不斷遷徙之中,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居。因此,匈奴作為其遊牧民族具有其流動性,他們可以隨時長驅直入邊疆來搶掠,當中原軍隊到來時,他們就迅速撤退。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王朝是無法深入漠北草原去打擊匈奴的。因此,秦、趙、燕三國都在北方邊界修建長城以防範匈奴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戰國長城遺址

其中趙國在抗擊匈奴中發揮了重要的重要。為了適應和遊牧民族的戰爭,趙武靈王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訓練騎兵,佔據了河套平原之地。河套平原,位於鄂爾多斯高原之北,陰山以南。這裡地勢平坦,有黃河之水灌溉,可以說是沃野千里,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而河套平原北部的陰山和戈壁成為了防範匈奴的兩大屏障。如果匈奴佔據河套,則可以南下進攻關中和河北、河東,而中原王朝佔據河套,就可以以依託陰山的險要地形,以阻止匈奴。當趙武靈王佔據河套之後,就開始移民屯田、修建長城,駐紮軍隊。後來的李牧曾在此長期駐守,並且多次擊敗匈奴的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胡服騎射

戰國末年,秦國發動了滅六國的戰爭,趙國因此將李牧從河套地區調走,匈奴則趁機佔據了河套地區。秦朝建立後,為了收復河套地區,在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伐匈奴,成功收復河套地區。秦朝以繼承了趙國的政策,命令蒙恬軍隊長期駐紮此地,並負責修建長城,進行移民。秦朝此戰成功限制了匈奴的南下,《過秦論》中提到“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朝收復河套示意圖

但是好景並不長,秦國很快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駐守在河套的大軍後來被調集鎮壓東方的起義。此時匈奴的冒頓單于大破東胡、向西驅逐了大月氏、向南吞併了樓煩、白羊,佔據了河套地區。從此,從遼河流到天山一帶都成為了匈奴的勢力範圍。等漢朝建立後,中原王朝面臨的已經是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的強大草原帝國了。前201年,匈奴和漢王信勾結,企圖進攻河東地區。劉邦率領30萬大軍北伐,結果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通過賄賂冒頓的妻子才得以脫險。此後,漢朝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通過和親的手段來緩和邊疆局勢。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然而,匈奴卻並不滿足於漢朝給與的錢財,總是時時到漢朝邊界搶掠,使得邊疆始終不得安寧。在呂后時期,匈奴甚至在國書中侮辱呂后,但是西漢此時國力還不強,只能忍氣吞聲。不過,漢朝也在邊界上佈置了許多軍隊也應付匈奴的搶劫,積累了許多戰鬥經驗,湧現許多傑出的將領,飛將軍李廣就是其中最傑出的。唐朝王昌齡在詩中讚歎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不過此時的陰山還掌握在匈奴手中。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關漢闕


二,漢武帝對匈奴的全面反擊

漢武帝上臺之時,漢朝經過了70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得到了恢復。因而漢武帝決定對匈奴展開大規模的反擊戰爭。他上臺之後,在內政上,漢武帝削弱地方諸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在軍事上,擴充軍備,改革軍隊編制;在外交上,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月氏國以夾擊匈奴。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出使匈奴以偵查敵情。公元前135年,又將名震天下的李廣調往前線,駐守雲中。種種跡象表明,漢匈之間的決戰即將到來。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採取王恢的建議,在馬邑埋伏軍隊30萬,以誘匈奴主力深入圍殲。然而馬邑之謀未能成功,王恢也被處死,但是這標誌著漢朝和匈奴之間已經徹底決裂。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匈奴對漢朝的侵擾

前129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李廣、衛青分三路大軍北伐匈奴,只有衛青一路勝利。當年冬季,匈奴對漢朝東北進行了報復性的進攻,遼西、漁陽等郡被攻破,連首都長安也受到威脅。這讓漢武帝意識到,必須奪取“河南地”(河套平原)。前127年,漢武帝命令衛青發動了河南之戰,收復了淪陷80年的河套地區。但匈奴不甘失敗,其右賢王又聚集軍隊侵擾。前123年,衛青、霍去病再一次北伐,深入大漠700裡,消滅了匈奴右賢王軍隊,從此漠南地區基本控制在漢朝手中,匈奴被迫將王庭遷徙到漠北深處,以避漢軍鋒芒。從此,漢朝擁有了拱衛關中和出兵北伐的跳板了。漢武帝在河套繼續推行了移民,駐軍,屯田,修建長城,設置郡縣的政策,這些都是趙國和秦朝留下的經驗。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此後,匈奴又聯合青海的羌族一同進攻關中地區。從青海到長安距離十分近,唐朝的吐蕃就曾從東出青海攻陷長安。因此匈奴和羌族的聯合對漢朝來說十分危險。為了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漢武帝在前121年發動了河西之戰,霍去病等衰落漢朝軍隊渡過黃河,殺匈奴二王,使得大量的匈奴王侯投降。同年夏天,霍去病繼續擴大戰果,深入匈奴境內2000餘里,殲敵3萬餘人,迫降單桓王、酋塗王及相國、都尉等2500人。河西之戰後,河西走廊首次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此設立了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史稱“河西四郡”。從此,羌族和匈奴的聯繫被切斷,而漢朝和西域的聯繫就此建立起來。河西走廊成為了漢朝伸向西域的手臂。

"

公元前221年,秦朝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成為了東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此時的大漠也興起第一個統一的遊牧王朝——匈奴。本來農耕民族對大漠地區的草原和沙漠並沒有興趣,但遊牧民族卻是貪婪成性,不斷試圖從農耕民族手中奪取財富,不斷在邊關燒殺搶掠。因此,古代的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就產生了無法彌合的矛盾。從戰國時代趙國和匈奴的戰爭到東漢91年北匈奴西遷,中國和匈奴的戰爭經歷了300多年。其過程可以說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這場戰場大大提升了中國的民族威望,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佔據河套:不教胡馬度陰山

在戰國末年,匈奴開始在大漠興起。匈奴作為遊牧民族,自然少不了對秦、趙、燕三國邊疆的掠奪。《漢書》記載匈奴人的天性就是“人習戰攻以侵伐”。而遊牧民族,處於不斷遷徙之中,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居。因此,匈奴作為其遊牧民族具有其流動性,他們可以隨時長驅直入邊疆來搶掠,當中原軍隊到來時,他們就迅速撤退。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王朝是無法深入漠北草原去打擊匈奴的。因此,秦、趙、燕三國都在北方邊界修建長城以防範匈奴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戰國長城遺址

其中趙國在抗擊匈奴中發揮了重要的重要。為了適應和遊牧民族的戰爭,趙武靈王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訓練騎兵,佔據了河套平原之地。河套平原,位於鄂爾多斯高原之北,陰山以南。這裡地勢平坦,有黃河之水灌溉,可以說是沃野千里,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而河套平原北部的陰山和戈壁成為了防範匈奴的兩大屏障。如果匈奴佔據河套,則可以南下進攻關中和河北、河東,而中原王朝佔據河套,就可以以依託陰山的險要地形,以阻止匈奴。當趙武靈王佔據河套之後,就開始移民屯田、修建長城,駐紮軍隊。後來的李牧曾在此長期駐守,並且多次擊敗匈奴的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胡服騎射

戰國末年,秦國發動了滅六國的戰爭,趙國因此將李牧從河套地區調走,匈奴則趁機佔據了河套地區。秦朝建立後,為了收復河套地區,在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伐匈奴,成功收復河套地區。秦朝以繼承了趙國的政策,命令蒙恬軍隊長期駐紮此地,並負責修建長城,進行移民。秦朝此戰成功限制了匈奴的南下,《過秦論》中提到“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朝收復河套示意圖

但是好景並不長,秦國很快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駐守在河套的大軍後來被調集鎮壓東方的起義。此時匈奴的冒頓單于大破東胡、向西驅逐了大月氏、向南吞併了樓煩、白羊,佔據了河套地區。從此,從遼河流到天山一帶都成為了匈奴的勢力範圍。等漢朝建立後,中原王朝面臨的已經是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的強大草原帝國了。前201年,匈奴和漢王信勾結,企圖進攻河東地區。劉邦率領30萬大軍北伐,結果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通過賄賂冒頓的妻子才得以脫險。此後,漢朝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通過和親的手段來緩和邊疆局勢。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然而,匈奴卻並不滿足於漢朝給與的錢財,總是時時到漢朝邊界搶掠,使得邊疆始終不得安寧。在呂后時期,匈奴甚至在國書中侮辱呂后,但是西漢此時國力還不強,只能忍氣吞聲。不過,漢朝也在邊界上佈置了許多軍隊也應付匈奴的搶劫,積累了許多戰鬥經驗,湧現許多傑出的將領,飛將軍李廣就是其中最傑出的。唐朝王昌齡在詩中讚歎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不過此時的陰山還掌握在匈奴手中。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關漢闕


二,漢武帝對匈奴的全面反擊

漢武帝上臺之時,漢朝經過了70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得到了恢復。因而漢武帝決定對匈奴展開大規模的反擊戰爭。他上臺之後,在內政上,漢武帝削弱地方諸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在軍事上,擴充軍備,改革軍隊編制;在外交上,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月氏國以夾擊匈奴。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出使匈奴以偵查敵情。公元前135年,又將名震天下的李廣調往前線,駐守雲中。種種跡象表明,漢匈之間的決戰即將到來。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採取王恢的建議,在馬邑埋伏軍隊30萬,以誘匈奴主力深入圍殲。然而馬邑之謀未能成功,王恢也被處死,但是這標誌著漢朝和匈奴之間已經徹底決裂。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匈奴對漢朝的侵擾

前129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李廣、衛青分三路大軍北伐匈奴,只有衛青一路勝利。當年冬季,匈奴對漢朝東北進行了報復性的進攻,遼西、漁陽等郡被攻破,連首都長安也受到威脅。這讓漢武帝意識到,必須奪取“河南地”(河套平原)。前127年,漢武帝命令衛青發動了河南之戰,收復了淪陷80年的河套地區。但匈奴不甘失敗,其右賢王又聚集軍隊侵擾。前123年,衛青、霍去病再一次北伐,深入大漠700裡,消滅了匈奴右賢王軍隊,從此漠南地區基本控制在漢朝手中,匈奴被迫將王庭遷徙到漠北深處,以避漢軍鋒芒。從此,漢朝擁有了拱衛關中和出兵北伐的跳板了。漢武帝在河套繼續推行了移民,駐軍,屯田,修建長城,設置郡縣的政策,這些都是趙國和秦朝留下的經驗。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此後,匈奴又聯合青海的羌族一同進攻關中地區。從青海到長安距離十分近,唐朝的吐蕃就曾從東出青海攻陷長安。因此匈奴和羌族的聯合對漢朝來說十分危險。為了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漢武帝在前121年發動了河西之戰,霍去病等衰落漢朝軍隊渡過黃河,殺匈奴二王,使得大量的匈奴王侯投降。同年夏天,霍去病繼續擴大戰果,深入匈奴境內2000餘里,殲敵3萬餘人,迫降單桓王、酋塗王及相國、都尉等2500人。河西之戰後,河西走廊首次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此設立了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史稱“河西四郡”。從此,羌族和匈奴的聯繫被切斷,而漢朝和西域的聯繫就此建立起來。河西走廊成為了漢朝伸向西域的手臂。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河西走廊


河西之戰後,漢朝的邊界危機已經基本消除。但是匈奴任然不甘心失敗,時而發動了侵犯。於是漢武帝決定給予匈奴致命一擊。公元前119年,衛青率領10萬大軍深入漠北,尋求和匈奴主力決戰。實際上這是一次軍事冒險行動,如果匈奴軍隊此時避戰轉移,那麼漢朝部隊最終會陷入糧草補給問題。然而匈奴單于卻率領軍隊和漢軍決戰,結果匈奴損失軍隊達9萬。同時霍去病從代深入匈奴2000裡大敗左賢王。漠北之戰後,匈奴的主力軍隊基本被消滅,已經無力再戰,被迫開始西遷。

"

公元前221年,秦朝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成為了東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此時的大漠也興起第一個統一的遊牧王朝——匈奴。本來農耕民族對大漠地區的草原和沙漠並沒有興趣,但遊牧民族卻是貪婪成性,不斷試圖從農耕民族手中奪取財富,不斷在邊關燒殺搶掠。因此,古代的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就產生了無法彌合的矛盾。從戰國時代趙國和匈奴的戰爭到東漢91年北匈奴西遷,中國和匈奴的戰爭經歷了300多年。其過程可以說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這場戰場大大提升了中國的民族威望,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佔據河套:不教胡馬度陰山

在戰國末年,匈奴開始在大漠興起。匈奴作為遊牧民族,自然少不了對秦、趙、燕三國邊疆的掠奪。《漢書》記載匈奴人的天性就是“人習戰攻以侵伐”。而遊牧民族,處於不斷遷徙之中,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居。因此,匈奴作為其遊牧民族具有其流動性,他們可以隨時長驅直入邊疆來搶掠,當中原軍隊到來時,他們就迅速撤退。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王朝是無法深入漠北草原去打擊匈奴的。因此,秦、趙、燕三國都在北方邊界修建長城以防範匈奴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戰國長城遺址

其中趙國在抗擊匈奴中發揮了重要的重要。為了適應和遊牧民族的戰爭,趙武靈王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訓練騎兵,佔據了河套平原之地。河套平原,位於鄂爾多斯高原之北,陰山以南。這裡地勢平坦,有黃河之水灌溉,可以說是沃野千里,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而河套平原北部的陰山和戈壁成為了防範匈奴的兩大屏障。如果匈奴佔據河套,則可以南下進攻關中和河北、河東,而中原王朝佔據河套,就可以以依託陰山的險要地形,以阻止匈奴。當趙武靈王佔據河套之後,就開始移民屯田、修建長城,駐紮軍隊。後來的李牧曾在此長期駐守,並且多次擊敗匈奴的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胡服騎射

戰國末年,秦國發動了滅六國的戰爭,趙國因此將李牧從河套地區調走,匈奴則趁機佔據了河套地區。秦朝建立後,為了收復河套地區,在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伐匈奴,成功收復河套地區。秦朝以繼承了趙國的政策,命令蒙恬軍隊長期駐紮此地,並負責修建長城,進行移民。秦朝此戰成功限制了匈奴的南下,《過秦論》中提到“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朝收復河套示意圖

但是好景並不長,秦國很快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駐守在河套的大軍後來被調集鎮壓東方的起義。此時匈奴的冒頓單于大破東胡、向西驅逐了大月氏、向南吞併了樓煩、白羊,佔據了河套地區。從此,從遼河流到天山一帶都成為了匈奴的勢力範圍。等漢朝建立後,中原王朝面臨的已經是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的強大草原帝國了。前201年,匈奴和漢王信勾結,企圖進攻河東地區。劉邦率領30萬大軍北伐,結果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通過賄賂冒頓的妻子才得以脫險。此後,漢朝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通過和親的手段來緩和邊疆局勢。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然而,匈奴卻並不滿足於漢朝給與的錢財,總是時時到漢朝邊界搶掠,使得邊疆始終不得安寧。在呂后時期,匈奴甚至在國書中侮辱呂后,但是西漢此時國力還不強,只能忍氣吞聲。不過,漢朝也在邊界上佈置了許多軍隊也應付匈奴的搶劫,積累了許多戰鬥經驗,湧現許多傑出的將領,飛將軍李廣就是其中最傑出的。唐朝王昌齡在詩中讚歎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不過此時的陰山還掌握在匈奴手中。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關漢闕


二,漢武帝對匈奴的全面反擊

漢武帝上臺之時,漢朝經過了70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得到了恢復。因而漢武帝決定對匈奴展開大規模的反擊戰爭。他上臺之後,在內政上,漢武帝削弱地方諸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在軍事上,擴充軍備,改革軍隊編制;在外交上,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月氏國以夾擊匈奴。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出使匈奴以偵查敵情。公元前135年,又將名震天下的李廣調往前線,駐守雲中。種種跡象表明,漢匈之間的決戰即將到來。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採取王恢的建議,在馬邑埋伏軍隊30萬,以誘匈奴主力深入圍殲。然而馬邑之謀未能成功,王恢也被處死,但是這標誌著漢朝和匈奴之間已經徹底決裂。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匈奴對漢朝的侵擾

前129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李廣、衛青分三路大軍北伐匈奴,只有衛青一路勝利。當年冬季,匈奴對漢朝東北進行了報復性的進攻,遼西、漁陽等郡被攻破,連首都長安也受到威脅。這讓漢武帝意識到,必須奪取“河南地”(河套平原)。前127年,漢武帝命令衛青發動了河南之戰,收復了淪陷80年的河套地區。但匈奴不甘失敗,其右賢王又聚集軍隊侵擾。前123年,衛青、霍去病再一次北伐,深入大漠700裡,消滅了匈奴右賢王軍隊,從此漠南地區基本控制在漢朝手中,匈奴被迫將王庭遷徙到漠北深處,以避漢軍鋒芒。從此,漢朝擁有了拱衛關中和出兵北伐的跳板了。漢武帝在河套繼續推行了移民,駐軍,屯田,修建長城,設置郡縣的政策,這些都是趙國和秦朝留下的經驗。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此後,匈奴又聯合青海的羌族一同進攻關中地區。從青海到長安距離十分近,唐朝的吐蕃就曾從東出青海攻陷長安。因此匈奴和羌族的聯合對漢朝來說十分危險。為了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漢武帝在前121年發動了河西之戰,霍去病等衰落漢朝軍隊渡過黃河,殺匈奴二王,使得大量的匈奴王侯投降。同年夏天,霍去病繼續擴大戰果,深入匈奴境內2000餘里,殲敵3萬餘人,迫降單桓王、酋塗王及相國、都尉等2500人。河西之戰後,河西走廊首次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此設立了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史稱“河西四郡”。從此,羌族和匈奴的聯繫被切斷,而漢朝和西域的聯繫就此建立起來。河西走廊成為了漢朝伸向西域的手臂。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河西走廊


河西之戰後,漢朝的邊界危機已經基本消除。但是匈奴任然不甘心失敗,時而發動了侵犯。於是漢武帝決定給予匈奴致命一擊。公元前119年,衛青率領10萬大軍深入漠北,尋求和匈奴主力決戰。實際上這是一次軍事冒險行動,如果匈奴軍隊此時避戰轉移,那麼漢朝部隊最終會陷入糧草補給問題。然而匈奴單于卻率領軍隊和漢軍決戰,結果匈奴損失軍隊達9萬。同時霍去病從代深入匈奴2000裡大敗左賢王。漠北之戰後,匈奴的主力軍隊基本被消滅,已經無力再戰,被迫開始西遷。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漢武帝和匈奴的戰爭示意圖

漠北之戰後,匈奴西遷,漢朝和匈奴的主戰場開始戰役到了西域地區。西域當時有30多個小國,基本都被匈奴控制。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後,初步和西域各國建立了政治聯繫,不斷派遣使者來長安。然而,匈奴控制下的樓蘭、姑師等國不斷在道路上截殺使者。前108年,漢武帝趙破奴攻破樓蘭和姑師,西域各國震恐,表示臣服,而西域最大的國家烏孫國則和漢朝結盟,匈奴在西域的勢力開始受到嚴重的打擊。


三,“以夷制夷”:匈奴的分裂和滅亡

武帝末年,對曾派遣李廣利和李陵北伐匈奴,但是都遭到了失敗。從此,武帝開始反思幾十年的政策,開始將國家的主要精力從戰爭轉移到經濟恢復。從此漢朝的又開始了休養生息,而西漢後期也基本堅持了漢武帝末期的政策。此時的匈奴已經沒有多大的力量,同時期烏桓、烏孫國都和匈奴的矛盾公開,東西兩大族都在漢朝的支持下和匈奴發生戰爭,使得匈奴更大疲憊不堪。

"

公元前221年,秦朝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成為了東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此時的大漠也興起第一個統一的遊牧王朝——匈奴。本來農耕民族對大漠地區的草原和沙漠並沒有興趣,但遊牧民族卻是貪婪成性,不斷試圖從農耕民族手中奪取財富,不斷在邊關燒殺搶掠。因此,古代的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就產生了無法彌合的矛盾。從戰國時代趙國和匈奴的戰爭到東漢91年北匈奴西遷,中國和匈奴的戰爭經歷了300多年。其過程可以說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這場戰場大大提升了中國的民族威望,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佔據河套:不教胡馬度陰山

在戰國末年,匈奴開始在大漠興起。匈奴作為遊牧民族,自然少不了對秦、趙、燕三國邊疆的掠奪。《漢書》記載匈奴人的天性就是“人習戰攻以侵伐”。而遊牧民族,處於不斷遷徙之中,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居。因此,匈奴作為其遊牧民族具有其流動性,他們可以隨時長驅直入邊疆來搶掠,當中原軍隊到來時,他們就迅速撤退。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王朝是無法深入漠北草原去打擊匈奴的。因此,秦、趙、燕三國都在北方邊界修建長城以防範匈奴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戰國長城遺址

其中趙國在抗擊匈奴中發揮了重要的重要。為了適應和遊牧民族的戰爭,趙武靈王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訓練騎兵,佔據了河套平原之地。河套平原,位於鄂爾多斯高原之北,陰山以南。這裡地勢平坦,有黃河之水灌溉,可以說是沃野千里,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而河套平原北部的陰山和戈壁成為了防範匈奴的兩大屏障。如果匈奴佔據河套,則可以南下進攻關中和河北、河東,而中原王朝佔據河套,就可以以依託陰山的險要地形,以阻止匈奴。當趙武靈王佔據河套之後,就開始移民屯田、修建長城,駐紮軍隊。後來的李牧曾在此長期駐守,並且多次擊敗匈奴的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胡服騎射

戰國末年,秦國發動了滅六國的戰爭,趙國因此將李牧從河套地區調走,匈奴則趁機佔據了河套地區。秦朝建立後,為了收復河套地區,在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伐匈奴,成功收復河套地區。秦朝以繼承了趙國的政策,命令蒙恬軍隊長期駐紮此地,並負責修建長城,進行移民。秦朝此戰成功限制了匈奴的南下,《過秦論》中提到“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朝收復河套示意圖

但是好景並不長,秦國很快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駐守在河套的大軍後來被調集鎮壓東方的起義。此時匈奴的冒頓單于大破東胡、向西驅逐了大月氏、向南吞併了樓煩、白羊,佔據了河套地區。從此,從遼河流到天山一帶都成為了匈奴的勢力範圍。等漢朝建立後,中原王朝面臨的已經是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的強大草原帝國了。前201年,匈奴和漢王信勾結,企圖進攻河東地區。劉邦率領30萬大軍北伐,結果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通過賄賂冒頓的妻子才得以脫險。此後,漢朝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通過和親的手段來緩和邊疆局勢。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然而,匈奴卻並不滿足於漢朝給與的錢財,總是時時到漢朝邊界搶掠,使得邊疆始終不得安寧。在呂后時期,匈奴甚至在國書中侮辱呂后,但是西漢此時國力還不強,只能忍氣吞聲。不過,漢朝也在邊界上佈置了許多軍隊也應付匈奴的搶劫,積累了許多戰鬥經驗,湧現許多傑出的將領,飛將軍李廣就是其中最傑出的。唐朝王昌齡在詩中讚歎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不過此時的陰山還掌握在匈奴手中。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關漢闕


二,漢武帝對匈奴的全面反擊

漢武帝上臺之時,漢朝經過了70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得到了恢復。因而漢武帝決定對匈奴展開大規模的反擊戰爭。他上臺之後,在內政上,漢武帝削弱地方諸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在軍事上,擴充軍備,改革軍隊編制;在外交上,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月氏國以夾擊匈奴。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出使匈奴以偵查敵情。公元前135年,又將名震天下的李廣調往前線,駐守雲中。種種跡象表明,漢匈之間的決戰即將到來。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採取王恢的建議,在馬邑埋伏軍隊30萬,以誘匈奴主力深入圍殲。然而馬邑之謀未能成功,王恢也被處死,但是這標誌著漢朝和匈奴之間已經徹底決裂。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匈奴對漢朝的侵擾

前129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李廣、衛青分三路大軍北伐匈奴,只有衛青一路勝利。當年冬季,匈奴對漢朝東北進行了報復性的進攻,遼西、漁陽等郡被攻破,連首都長安也受到威脅。這讓漢武帝意識到,必須奪取“河南地”(河套平原)。前127年,漢武帝命令衛青發動了河南之戰,收復了淪陷80年的河套地區。但匈奴不甘失敗,其右賢王又聚集軍隊侵擾。前123年,衛青、霍去病再一次北伐,深入大漠700裡,消滅了匈奴右賢王軍隊,從此漠南地區基本控制在漢朝手中,匈奴被迫將王庭遷徙到漠北深處,以避漢軍鋒芒。從此,漢朝擁有了拱衛關中和出兵北伐的跳板了。漢武帝在河套繼續推行了移民,駐軍,屯田,修建長城,設置郡縣的政策,這些都是趙國和秦朝留下的經驗。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此後,匈奴又聯合青海的羌族一同進攻關中地區。從青海到長安距離十分近,唐朝的吐蕃就曾從東出青海攻陷長安。因此匈奴和羌族的聯合對漢朝來說十分危險。為了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漢武帝在前121年發動了河西之戰,霍去病等衰落漢朝軍隊渡過黃河,殺匈奴二王,使得大量的匈奴王侯投降。同年夏天,霍去病繼續擴大戰果,深入匈奴境內2000餘里,殲敵3萬餘人,迫降單桓王、酋塗王及相國、都尉等2500人。河西之戰後,河西走廊首次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此設立了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史稱“河西四郡”。從此,羌族和匈奴的聯繫被切斷,而漢朝和西域的聯繫就此建立起來。河西走廊成為了漢朝伸向西域的手臂。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河西走廊


河西之戰後,漢朝的邊界危機已經基本消除。但是匈奴任然不甘心失敗,時而發動了侵犯。於是漢武帝決定給予匈奴致命一擊。公元前119年,衛青率領10萬大軍深入漠北,尋求和匈奴主力決戰。實際上這是一次軍事冒險行動,如果匈奴軍隊此時避戰轉移,那麼漢朝部隊最終會陷入糧草補給問題。然而匈奴單于卻率領軍隊和漢軍決戰,結果匈奴損失軍隊達9萬。同時霍去病從代深入匈奴2000裡大敗左賢王。漠北之戰後,匈奴的主力軍隊基本被消滅,已經無力再戰,被迫開始西遷。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漢武帝和匈奴的戰爭示意圖

漠北之戰後,匈奴西遷,漢朝和匈奴的主戰場開始戰役到了西域地區。西域當時有30多個小國,基本都被匈奴控制。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後,初步和西域各國建立了政治聯繫,不斷派遣使者來長安。然而,匈奴控制下的樓蘭、姑師等國不斷在道路上截殺使者。前108年,漢武帝趙破奴攻破樓蘭和姑師,西域各國震恐,表示臣服,而西域最大的國家烏孫國則和漢朝結盟,匈奴在西域的勢力開始受到嚴重的打擊。


三,“以夷制夷”:匈奴的分裂和滅亡

武帝末年,對曾派遣李廣利和李陵北伐匈奴,但是都遭到了失敗。從此,武帝開始反思幾十年的政策,開始將國家的主要精力從戰爭轉移到經濟恢復。從此漢朝的又開始了休養生息,而西漢後期也基本堅持了漢武帝末期的政策。此時的匈奴已經沒有多大的力量,同時期烏桓、烏孫國都和匈奴的矛盾公開,東西兩大族都在漢朝的支持下和匈奴發生戰爭,使得匈奴更大疲憊不堪。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蘇武牧羊


前68年,匈奴陷入了長期的分裂,最多時候出現了五單于混戰的局面。經過一段時間的混戰,最終形成了郅支單于和呼韓邪單于兩部分。由於呼韓邪單于無法抵禦郅支單于,於是選擇南下投靠漢朝。漢朝將呼韓邪單于安頓在漠南地區,從此匈奴開始分裂成為南北兩部,南匈奴一般都依附於漢朝,幫助漢朝守衛邊疆,成為了漢朝的一部分。公元前36年,公元前36年率領西域軍隊遠襲郅支單于,郅支被斬殺,成湯豪氣地說“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北匈奴第一次被滅,此後呼韓邪單于遷徙到漠北,作為漢朝的藩屬繼續存在。漢朝也繼續和匈奴採取和親的政策,著名的昭君出塞就發生在這個時代。

"

公元前221年,秦朝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成為了東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此時的大漠也興起第一個統一的遊牧王朝——匈奴。本來農耕民族對大漠地區的草原和沙漠並沒有興趣,但遊牧民族卻是貪婪成性,不斷試圖從農耕民族手中奪取財富,不斷在邊關燒殺搶掠。因此,古代的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就產生了無法彌合的矛盾。從戰國時代趙國和匈奴的戰爭到東漢91年北匈奴西遷,中國和匈奴的戰爭經歷了300多年。其過程可以說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這場戰場大大提升了中國的民族威望,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佔據河套:不教胡馬度陰山

在戰國末年,匈奴開始在大漠興起。匈奴作為遊牧民族,自然少不了對秦、趙、燕三國邊疆的掠奪。《漢書》記載匈奴人的天性就是“人習戰攻以侵伐”。而遊牧民族,處於不斷遷徙之中,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居。因此,匈奴作為其遊牧民族具有其流動性,他們可以隨時長驅直入邊疆來搶掠,當中原軍隊到來時,他們就迅速撤退。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王朝是無法深入漠北草原去打擊匈奴的。因此,秦、趙、燕三國都在北方邊界修建長城以防範匈奴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戰國長城遺址

其中趙國在抗擊匈奴中發揮了重要的重要。為了適應和遊牧民族的戰爭,趙武靈王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訓練騎兵,佔據了河套平原之地。河套平原,位於鄂爾多斯高原之北,陰山以南。這裡地勢平坦,有黃河之水灌溉,可以說是沃野千里,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而河套平原北部的陰山和戈壁成為了防範匈奴的兩大屏障。如果匈奴佔據河套,則可以南下進攻關中和河北、河東,而中原王朝佔據河套,就可以以依託陰山的險要地形,以阻止匈奴。當趙武靈王佔據河套之後,就開始移民屯田、修建長城,駐紮軍隊。後來的李牧曾在此長期駐守,並且多次擊敗匈奴的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胡服騎射

戰國末年,秦國發動了滅六國的戰爭,趙國因此將李牧從河套地區調走,匈奴則趁機佔據了河套地區。秦朝建立後,為了收復河套地區,在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伐匈奴,成功收復河套地區。秦朝以繼承了趙國的政策,命令蒙恬軍隊長期駐紮此地,並負責修建長城,進行移民。秦朝此戰成功限制了匈奴的南下,《過秦論》中提到“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朝收復河套示意圖

但是好景並不長,秦國很快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駐守在河套的大軍後來被調集鎮壓東方的起義。此時匈奴的冒頓單于大破東胡、向西驅逐了大月氏、向南吞併了樓煩、白羊,佔據了河套地區。從此,從遼河流到天山一帶都成為了匈奴的勢力範圍。等漢朝建立後,中原王朝面臨的已經是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的強大草原帝國了。前201年,匈奴和漢王信勾結,企圖進攻河東地區。劉邦率領30萬大軍北伐,結果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通過賄賂冒頓的妻子才得以脫險。此後,漢朝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通過和親的手段來緩和邊疆局勢。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然而,匈奴卻並不滿足於漢朝給與的錢財,總是時時到漢朝邊界搶掠,使得邊疆始終不得安寧。在呂后時期,匈奴甚至在國書中侮辱呂后,但是西漢此時國力還不強,只能忍氣吞聲。不過,漢朝也在邊界上佈置了許多軍隊也應付匈奴的搶劫,積累了許多戰鬥經驗,湧現許多傑出的將領,飛將軍李廣就是其中最傑出的。唐朝王昌齡在詩中讚歎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不過此時的陰山還掌握在匈奴手中。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關漢闕


二,漢武帝對匈奴的全面反擊

漢武帝上臺之時,漢朝經過了70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得到了恢復。因而漢武帝決定對匈奴展開大規模的反擊戰爭。他上臺之後,在內政上,漢武帝削弱地方諸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在軍事上,擴充軍備,改革軍隊編制;在外交上,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月氏國以夾擊匈奴。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出使匈奴以偵查敵情。公元前135年,又將名震天下的李廣調往前線,駐守雲中。種種跡象表明,漢匈之間的決戰即將到來。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採取王恢的建議,在馬邑埋伏軍隊30萬,以誘匈奴主力深入圍殲。然而馬邑之謀未能成功,王恢也被處死,但是這標誌著漢朝和匈奴之間已經徹底決裂。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匈奴對漢朝的侵擾

前129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李廣、衛青分三路大軍北伐匈奴,只有衛青一路勝利。當年冬季,匈奴對漢朝東北進行了報復性的進攻,遼西、漁陽等郡被攻破,連首都長安也受到威脅。這讓漢武帝意識到,必須奪取“河南地”(河套平原)。前127年,漢武帝命令衛青發動了河南之戰,收復了淪陷80年的河套地區。但匈奴不甘失敗,其右賢王又聚集軍隊侵擾。前123年,衛青、霍去病再一次北伐,深入大漠700裡,消滅了匈奴右賢王軍隊,從此漠南地區基本控制在漢朝手中,匈奴被迫將王庭遷徙到漠北深處,以避漢軍鋒芒。從此,漢朝擁有了拱衛關中和出兵北伐的跳板了。漢武帝在河套繼續推行了移民,駐軍,屯田,修建長城,設置郡縣的政策,這些都是趙國和秦朝留下的經驗。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此後,匈奴又聯合青海的羌族一同進攻關中地區。從青海到長安距離十分近,唐朝的吐蕃就曾從東出青海攻陷長安。因此匈奴和羌族的聯合對漢朝來說十分危險。為了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漢武帝在前121年發動了河西之戰,霍去病等衰落漢朝軍隊渡過黃河,殺匈奴二王,使得大量的匈奴王侯投降。同年夏天,霍去病繼續擴大戰果,深入匈奴境內2000餘里,殲敵3萬餘人,迫降單桓王、酋塗王及相國、都尉等2500人。河西之戰後,河西走廊首次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此設立了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史稱“河西四郡”。從此,羌族和匈奴的聯繫被切斷,而漢朝和西域的聯繫就此建立起來。河西走廊成為了漢朝伸向西域的手臂。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河西走廊


河西之戰後,漢朝的邊界危機已經基本消除。但是匈奴任然不甘心失敗,時而發動了侵犯。於是漢武帝決定給予匈奴致命一擊。公元前119年,衛青率領10萬大軍深入漠北,尋求和匈奴主力決戰。實際上這是一次軍事冒險行動,如果匈奴軍隊此時避戰轉移,那麼漢朝部隊最終會陷入糧草補給問題。然而匈奴單于卻率領軍隊和漢軍決戰,結果匈奴損失軍隊達9萬。同時霍去病從代深入匈奴2000裡大敗左賢王。漠北之戰後,匈奴的主力軍隊基本被消滅,已經無力再戰,被迫開始西遷。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漢武帝和匈奴的戰爭示意圖

漠北之戰後,匈奴西遷,漢朝和匈奴的主戰場開始戰役到了西域地區。西域當時有30多個小國,基本都被匈奴控制。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後,初步和西域各國建立了政治聯繫,不斷派遣使者來長安。然而,匈奴控制下的樓蘭、姑師等國不斷在道路上截殺使者。前108年,漢武帝趙破奴攻破樓蘭和姑師,西域各國震恐,表示臣服,而西域最大的國家烏孫國則和漢朝結盟,匈奴在西域的勢力開始受到嚴重的打擊。


三,“以夷制夷”:匈奴的分裂和滅亡

武帝末年,對曾派遣李廣利和李陵北伐匈奴,但是都遭到了失敗。從此,武帝開始反思幾十年的政策,開始將國家的主要精力從戰爭轉移到經濟恢復。從此漢朝的又開始了休養生息,而西漢後期也基本堅持了漢武帝末期的政策。此時的匈奴已經沒有多大的力量,同時期烏桓、烏孫國都和匈奴的矛盾公開,東西兩大族都在漢朝的支持下和匈奴發生戰爭,使得匈奴更大疲憊不堪。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蘇武牧羊


前68年,匈奴陷入了長期的分裂,最多時候出現了五單于混戰的局面。經過一段時間的混戰,最終形成了郅支單于和呼韓邪單于兩部分。由於呼韓邪單于無法抵禦郅支單于,於是選擇南下投靠漢朝。漢朝將呼韓邪單于安頓在漠南地區,從此匈奴開始分裂成為南北兩部,南匈奴一般都依附於漢朝,幫助漢朝守衛邊疆,成為了漢朝的一部分。公元前36年,公元前36年率領西域軍隊遠襲郅支單于,郅支被斬殺,成湯豪氣地說“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北匈奴第一次被滅,此後呼韓邪單于遷徙到漠北,作為漢朝的藩屬繼續存在。漢朝也繼續和匈奴採取和親的政策,著名的昭君出塞就發生在這個時代。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昭君出塞

此後的長期內,大家相安無事。然而到了王莽時期,做出了許多侮辱匈奴的事件,使得匈奴和漢朝的關係重新惡化,雙方重啟戰端。不過此時匈奴並不強盛,因而沒有引起太大的入侵事件。東漢初期,匈奴也不斷入侵邊地,劉秀要求匈奴歸附,但匈奴卻表面和好,實際上多次入侵。劉秀鑑於東漢還未統一,因此並沒有對匈奴反對大規模的反擊戰爭。

"

公元前221年,秦朝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成為了東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此時的大漠也興起第一個統一的遊牧王朝——匈奴。本來農耕民族對大漠地區的草原和沙漠並沒有興趣,但遊牧民族卻是貪婪成性,不斷試圖從農耕民族手中奪取財富,不斷在邊關燒殺搶掠。因此,古代的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就產生了無法彌合的矛盾。從戰國時代趙國和匈奴的戰爭到東漢91年北匈奴西遷,中國和匈奴的戰爭經歷了300多年。其過程可以說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這場戰場大大提升了中國的民族威望,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佔據河套:不教胡馬度陰山

在戰國末年,匈奴開始在大漠興起。匈奴作為遊牧民族,自然少不了對秦、趙、燕三國邊疆的掠奪。《漢書》記載匈奴人的天性就是“人習戰攻以侵伐”。而遊牧民族,處於不斷遷徙之中,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居。因此,匈奴作為其遊牧民族具有其流動性,他們可以隨時長驅直入邊疆來搶掠,當中原軍隊到來時,他們就迅速撤退。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王朝是無法深入漠北草原去打擊匈奴的。因此,秦、趙、燕三國都在北方邊界修建長城以防範匈奴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戰國長城遺址

其中趙國在抗擊匈奴中發揮了重要的重要。為了適應和遊牧民族的戰爭,趙武靈王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訓練騎兵,佔據了河套平原之地。河套平原,位於鄂爾多斯高原之北,陰山以南。這裡地勢平坦,有黃河之水灌溉,可以說是沃野千里,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而河套平原北部的陰山和戈壁成為了防範匈奴的兩大屏障。如果匈奴佔據河套,則可以南下進攻關中和河北、河東,而中原王朝佔據河套,就可以以依託陰山的險要地形,以阻止匈奴。當趙武靈王佔據河套之後,就開始移民屯田、修建長城,駐紮軍隊。後來的李牧曾在此長期駐守,並且多次擊敗匈奴的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胡服騎射

戰國末年,秦國發動了滅六國的戰爭,趙國因此將李牧從河套地區調走,匈奴則趁機佔據了河套地區。秦朝建立後,為了收復河套地區,在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伐匈奴,成功收復河套地區。秦朝以繼承了趙國的政策,命令蒙恬軍隊長期駐紮此地,並負責修建長城,進行移民。秦朝此戰成功限制了匈奴的南下,《過秦論》中提到“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朝收復河套示意圖

但是好景並不長,秦國很快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駐守在河套的大軍後來被調集鎮壓東方的起義。此時匈奴的冒頓單于大破東胡、向西驅逐了大月氏、向南吞併了樓煩、白羊,佔據了河套地區。從此,從遼河流到天山一帶都成為了匈奴的勢力範圍。等漢朝建立後,中原王朝面臨的已經是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的強大草原帝國了。前201年,匈奴和漢王信勾結,企圖進攻河東地區。劉邦率領30萬大軍北伐,結果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通過賄賂冒頓的妻子才得以脫險。此後,漢朝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通過和親的手段來緩和邊疆局勢。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然而,匈奴卻並不滿足於漢朝給與的錢財,總是時時到漢朝邊界搶掠,使得邊疆始終不得安寧。在呂后時期,匈奴甚至在國書中侮辱呂后,但是西漢此時國力還不強,只能忍氣吞聲。不過,漢朝也在邊界上佈置了許多軍隊也應付匈奴的搶劫,積累了許多戰鬥經驗,湧現許多傑出的將領,飛將軍李廣就是其中最傑出的。唐朝王昌齡在詩中讚歎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不過此時的陰山還掌握在匈奴手中。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關漢闕


二,漢武帝對匈奴的全面反擊

漢武帝上臺之時,漢朝經過了70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得到了恢復。因而漢武帝決定對匈奴展開大規模的反擊戰爭。他上臺之後,在內政上,漢武帝削弱地方諸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在軍事上,擴充軍備,改革軍隊編制;在外交上,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月氏國以夾擊匈奴。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出使匈奴以偵查敵情。公元前135年,又將名震天下的李廣調往前線,駐守雲中。種種跡象表明,漢匈之間的決戰即將到來。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採取王恢的建議,在馬邑埋伏軍隊30萬,以誘匈奴主力深入圍殲。然而馬邑之謀未能成功,王恢也被處死,但是這標誌著漢朝和匈奴之間已經徹底決裂。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匈奴對漢朝的侵擾

前129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李廣、衛青分三路大軍北伐匈奴,只有衛青一路勝利。當年冬季,匈奴對漢朝東北進行了報復性的進攻,遼西、漁陽等郡被攻破,連首都長安也受到威脅。這讓漢武帝意識到,必須奪取“河南地”(河套平原)。前127年,漢武帝命令衛青發動了河南之戰,收復了淪陷80年的河套地區。但匈奴不甘失敗,其右賢王又聚集軍隊侵擾。前123年,衛青、霍去病再一次北伐,深入大漠700裡,消滅了匈奴右賢王軍隊,從此漠南地區基本控制在漢朝手中,匈奴被迫將王庭遷徙到漠北深處,以避漢軍鋒芒。從此,漢朝擁有了拱衛關中和出兵北伐的跳板了。漢武帝在河套繼續推行了移民,駐軍,屯田,修建長城,設置郡縣的政策,這些都是趙國和秦朝留下的經驗。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此後,匈奴又聯合青海的羌族一同進攻關中地區。從青海到長安距離十分近,唐朝的吐蕃就曾從東出青海攻陷長安。因此匈奴和羌族的聯合對漢朝來說十分危險。為了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漢武帝在前121年發動了河西之戰,霍去病等衰落漢朝軍隊渡過黃河,殺匈奴二王,使得大量的匈奴王侯投降。同年夏天,霍去病繼續擴大戰果,深入匈奴境內2000餘里,殲敵3萬餘人,迫降單桓王、酋塗王及相國、都尉等2500人。河西之戰後,河西走廊首次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此設立了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史稱“河西四郡”。從此,羌族和匈奴的聯繫被切斷,而漢朝和西域的聯繫就此建立起來。河西走廊成為了漢朝伸向西域的手臂。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河西走廊


河西之戰後,漢朝的邊界危機已經基本消除。但是匈奴任然不甘心失敗,時而發動了侵犯。於是漢武帝決定給予匈奴致命一擊。公元前119年,衛青率領10萬大軍深入漠北,尋求和匈奴主力決戰。實際上這是一次軍事冒險行動,如果匈奴軍隊此時避戰轉移,那麼漢朝部隊最終會陷入糧草補給問題。然而匈奴單于卻率領軍隊和漢軍決戰,結果匈奴損失軍隊達9萬。同時霍去病從代深入匈奴2000裡大敗左賢王。漠北之戰後,匈奴的主力軍隊基本被消滅,已經無力再戰,被迫開始西遷。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漢武帝和匈奴的戰爭示意圖

漠北之戰後,匈奴西遷,漢朝和匈奴的主戰場開始戰役到了西域地區。西域當時有30多個小國,基本都被匈奴控制。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後,初步和西域各國建立了政治聯繫,不斷派遣使者來長安。然而,匈奴控制下的樓蘭、姑師等國不斷在道路上截殺使者。前108年,漢武帝趙破奴攻破樓蘭和姑師,西域各國震恐,表示臣服,而西域最大的國家烏孫國則和漢朝結盟,匈奴在西域的勢力開始受到嚴重的打擊。


三,“以夷制夷”:匈奴的分裂和滅亡

武帝末年,對曾派遣李廣利和李陵北伐匈奴,但是都遭到了失敗。從此,武帝開始反思幾十年的政策,開始將國家的主要精力從戰爭轉移到經濟恢復。從此漢朝的又開始了休養生息,而西漢後期也基本堅持了漢武帝末期的政策。此時的匈奴已經沒有多大的力量,同時期烏桓、烏孫國都和匈奴的矛盾公開,東西兩大族都在漢朝的支持下和匈奴發生戰爭,使得匈奴更大疲憊不堪。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蘇武牧羊


前68年,匈奴陷入了長期的分裂,最多時候出現了五單于混戰的局面。經過一段時間的混戰,最終形成了郅支單于和呼韓邪單于兩部分。由於呼韓邪單于無法抵禦郅支單于,於是選擇南下投靠漢朝。漢朝將呼韓邪單于安頓在漠南地區,從此匈奴開始分裂成為南北兩部,南匈奴一般都依附於漢朝,幫助漢朝守衛邊疆,成為了漢朝的一部分。公元前36年,公元前36年率領西域軍隊遠襲郅支單于,郅支被斬殺,成湯豪氣地說“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北匈奴第一次被滅,此後呼韓邪單于遷徙到漠北,作為漢朝的藩屬繼續存在。漢朝也繼續和匈奴採取和親的政策,著名的昭君出塞就發生在這個時代。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昭君出塞

此後的長期內,大家相安無事。然而到了王莽時期,做出了許多侮辱匈奴的事件,使得匈奴和漢朝的關係重新惡化,雙方重啟戰端。不過此時匈奴並不強盛,因而沒有引起太大的入侵事件。東漢初期,匈奴也不斷入侵邊地,劉秀要求匈奴歸附,但匈奴卻表面和好,實際上多次入侵。劉秀鑑於東漢還未統一,因此並沒有對匈奴反對大規模的反擊戰爭。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燕然山銘》


歷史證明劉秀對匈奴的退讓是正確的,因為匈奴很快又陷入了分裂。公元46年,匈奴再一次陷入了混戰,而匈奴又遭遇了空前的旱災、蝗災,以至於草原經濟嚴重受到破壞。48年,匈奴中的一部分再一次擁立一名呼韓邪單于,歸順於漢朝,標誌著匈奴再一次分裂為南北兩部。此後,劉秀要求南匈奴進攻北匈奴,北匈奴慘敗,向漢朝稱臣。漢朝同意了北匈奴的要求,雙方基本停止了戰爭,但實際上匈奴還是時時對邊疆發動小規模的侵擾。

"

公元前221年,秦朝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成為了東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此時的大漠也興起第一個統一的遊牧王朝——匈奴。本來農耕民族對大漠地區的草原和沙漠並沒有興趣,但遊牧民族卻是貪婪成性,不斷試圖從農耕民族手中奪取財富,不斷在邊關燒殺搶掠。因此,古代的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就產生了無法彌合的矛盾。從戰國時代趙國和匈奴的戰爭到東漢91年北匈奴西遷,中國和匈奴的戰爭經歷了300多年。其過程可以說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這場戰場大大提升了中國的民族威望,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佔據河套:不教胡馬度陰山

在戰國末年,匈奴開始在大漠興起。匈奴作為遊牧民族,自然少不了對秦、趙、燕三國邊疆的掠奪。《漢書》記載匈奴人的天性就是“人習戰攻以侵伐”。而遊牧民族,處於不斷遷徙之中,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居。因此,匈奴作為其遊牧民族具有其流動性,他們可以隨時長驅直入邊疆來搶掠,當中原軍隊到來時,他們就迅速撤退。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王朝是無法深入漠北草原去打擊匈奴的。因此,秦、趙、燕三國都在北方邊界修建長城以防範匈奴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戰國長城遺址

其中趙國在抗擊匈奴中發揮了重要的重要。為了適應和遊牧民族的戰爭,趙武靈王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訓練騎兵,佔據了河套平原之地。河套平原,位於鄂爾多斯高原之北,陰山以南。這裡地勢平坦,有黃河之水灌溉,可以說是沃野千里,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而河套平原北部的陰山和戈壁成為了防範匈奴的兩大屏障。如果匈奴佔據河套,則可以南下進攻關中和河北、河東,而中原王朝佔據河套,就可以以依託陰山的險要地形,以阻止匈奴。當趙武靈王佔據河套之後,就開始移民屯田、修建長城,駐紮軍隊。後來的李牧曾在此長期駐守,並且多次擊敗匈奴的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胡服騎射

戰國末年,秦國發動了滅六國的戰爭,趙國因此將李牧從河套地區調走,匈奴則趁機佔據了河套地區。秦朝建立後,為了收復河套地區,在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伐匈奴,成功收復河套地區。秦朝以繼承了趙國的政策,命令蒙恬軍隊長期駐紮此地,並負責修建長城,進行移民。秦朝此戰成功限制了匈奴的南下,《過秦論》中提到“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朝收復河套示意圖

但是好景並不長,秦國很快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駐守在河套的大軍後來被調集鎮壓東方的起義。此時匈奴的冒頓單于大破東胡、向西驅逐了大月氏、向南吞併了樓煩、白羊,佔據了河套地區。從此,從遼河流到天山一帶都成為了匈奴的勢力範圍。等漢朝建立後,中原王朝面臨的已經是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的強大草原帝國了。前201年,匈奴和漢王信勾結,企圖進攻河東地區。劉邦率領30萬大軍北伐,結果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通過賄賂冒頓的妻子才得以脫險。此後,漢朝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通過和親的手段來緩和邊疆局勢。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然而,匈奴卻並不滿足於漢朝給與的錢財,總是時時到漢朝邊界搶掠,使得邊疆始終不得安寧。在呂后時期,匈奴甚至在國書中侮辱呂后,但是西漢此時國力還不強,只能忍氣吞聲。不過,漢朝也在邊界上佈置了許多軍隊也應付匈奴的搶劫,積累了許多戰鬥經驗,湧現許多傑出的將領,飛將軍李廣就是其中最傑出的。唐朝王昌齡在詩中讚歎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不過此時的陰山還掌握在匈奴手中。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關漢闕


二,漢武帝對匈奴的全面反擊

漢武帝上臺之時,漢朝經過了70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得到了恢復。因而漢武帝決定對匈奴展開大規模的反擊戰爭。他上臺之後,在內政上,漢武帝削弱地方諸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在軍事上,擴充軍備,改革軍隊編制;在外交上,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月氏國以夾擊匈奴。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出使匈奴以偵查敵情。公元前135年,又將名震天下的李廣調往前線,駐守雲中。種種跡象表明,漢匈之間的決戰即將到來。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採取王恢的建議,在馬邑埋伏軍隊30萬,以誘匈奴主力深入圍殲。然而馬邑之謀未能成功,王恢也被處死,但是這標誌著漢朝和匈奴之間已經徹底決裂。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匈奴對漢朝的侵擾

前129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李廣、衛青分三路大軍北伐匈奴,只有衛青一路勝利。當年冬季,匈奴對漢朝東北進行了報復性的進攻,遼西、漁陽等郡被攻破,連首都長安也受到威脅。這讓漢武帝意識到,必須奪取“河南地”(河套平原)。前127年,漢武帝命令衛青發動了河南之戰,收復了淪陷80年的河套地區。但匈奴不甘失敗,其右賢王又聚集軍隊侵擾。前123年,衛青、霍去病再一次北伐,深入大漠700裡,消滅了匈奴右賢王軍隊,從此漠南地區基本控制在漢朝手中,匈奴被迫將王庭遷徙到漠北深處,以避漢軍鋒芒。從此,漢朝擁有了拱衛關中和出兵北伐的跳板了。漢武帝在河套繼續推行了移民,駐軍,屯田,修建長城,設置郡縣的政策,這些都是趙國和秦朝留下的經驗。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此後,匈奴又聯合青海的羌族一同進攻關中地區。從青海到長安距離十分近,唐朝的吐蕃就曾從東出青海攻陷長安。因此匈奴和羌族的聯合對漢朝來說十分危險。為了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漢武帝在前121年發動了河西之戰,霍去病等衰落漢朝軍隊渡過黃河,殺匈奴二王,使得大量的匈奴王侯投降。同年夏天,霍去病繼續擴大戰果,深入匈奴境內2000餘里,殲敵3萬餘人,迫降單桓王、酋塗王及相國、都尉等2500人。河西之戰後,河西走廊首次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此設立了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史稱“河西四郡”。從此,羌族和匈奴的聯繫被切斷,而漢朝和西域的聯繫就此建立起來。河西走廊成為了漢朝伸向西域的手臂。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河西走廊


河西之戰後,漢朝的邊界危機已經基本消除。但是匈奴任然不甘心失敗,時而發動了侵犯。於是漢武帝決定給予匈奴致命一擊。公元前119年,衛青率領10萬大軍深入漠北,尋求和匈奴主力決戰。實際上這是一次軍事冒險行動,如果匈奴軍隊此時避戰轉移,那麼漢朝部隊最終會陷入糧草補給問題。然而匈奴單于卻率領軍隊和漢軍決戰,結果匈奴損失軍隊達9萬。同時霍去病從代深入匈奴2000裡大敗左賢王。漠北之戰後,匈奴的主力軍隊基本被消滅,已經無力再戰,被迫開始西遷。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漢武帝和匈奴的戰爭示意圖

漠北之戰後,匈奴西遷,漢朝和匈奴的主戰場開始戰役到了西域地區。西域當時有30多個小國,基本都被匈奴控制。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後,初步和西域各國建立了政治聯繫,不斷派遣使者來長安。然而,匈奴控制下的樓蘭、姑師等國不斷在道路上截殺使者。前108年,漢武帝趙破奴攻破樓蘭和姑師,西域各國震恐,表示臣服,而西域最大的國家烏孫國則和漢朝結盟,匈奴在西域的勢力開始受到嚴重的打擊。


三,“以夷制夷”:匈奴的分裂和滅亡

武帝末年,對曾派遣李廣利和李陵北伐匈奴,但是都遭到了失敗。從此,武帝開始反思幾十年的政策,開始將國家的主要精力從戰爭轉移到經濟恢復。從此漢朝的又開始了休養生息,而西漢後期也基本堅持了漢武帝末期的政策。此時的匈奴已經沒有多大的力量,同時期烏桓、烏孫國都和匈奴的矛盾公開,東西兩大族都在漢朝的支持下和匈奴發生戰爭,使得匈奴更大疲憊不堪。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蘇武牧羊


前68年,匈奴陷入了長期的分裂,最多時候出現了五單于混戰的局面。經過一段時間的混戰,最終形成了郅支單于和呼韓邪單于兩部分。由於呼韓邪單于無法抵禦郅支單于,於是選擇南下投靠漢朝。漢朝將呼韓邪單于安頓在漠南地區,從此匈奴開始分裂成為南北兩部,南匈奴一般都依附於漢朝,幫助漢朝守衛邊疆,成為了漢朝的一部分。公元前36年,公元前36年率領西域軍隊遠襲郅支單于,郅支被斬殺,成湯豪氣地說“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北匈奴第一次被滅,此後呼韓邪單于遷徙到漠北,作為漢朝的藩屬繼續存在。漢朝也繼續和匈奴採取和親的政策,著名的昭君出塞就發生在這個時代。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昭君出塞

此後的長期內,大家相安無事。然而到了王莽時期,做出了許多侮辱匈奴的事件,使得匈奴和漢朝的關係重新惡化,雙方重啟戰端。不過此時匈奴並不強盛,因而沒有引起太大的入侵事件。東漢初期,匈奴也不斷入侵邊地,劉秀要求匈奴歸附,但匈奴卻表面和好,實際上多次入侵。劉秀鑑於東漢還未統一,因此並沒有對匈奴反對大規模的反擊戰爭。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燕然山銘》


歷史證明劉秀對匈奴的退讓是正確的,因為匈奴很快又陷入了分裂。公元46年,匈奴再一次陷入了混戰,而匈奴又遭遇了空前的旱災、蝗災,以至於草原經濟嚴重受到破壞。48年,匈奴中的一部分再一次擁立一名呼韓邪單于,歸順於漢朝,標誌著匈奴再一次分裂為南北兩部。此後,劉秀要求南匈奴進攻北匈奴,北匈奴慘敗,向漢朝稱臣。漢朝同意了北匈奴的要求,雙方基本停止了戰爭,但實際上匈奴還是時時對邊疆發動小規模的侵擾。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西漢對匈奴的戰爭


漢明帝時期,漢朝和匈奴的戰爭再次開啟,主要是圍繞西域的爭奪展開。經過耿恭、班超等人在西域的經營,西域又重新納入了漢朝的版圖,北匈奴的計劃落空。此後,北匈奴再一次遭遇到了重大的打擊,一是北匈奴內部再次分裂,二是再一次出現嚴重的天災,三是周邊的鮮卑,西域各族都向匈奴發動了圍攻。這一次東漢政府抓住了機會。公元89年,漢朝派遣竇憲、耿秉北伐匈奴,一直打到了燕然,竇憲再勒名而反。從此,燕然勒名成為了無數華夏民族英雄嚮往的事件。此後兩年,東漢繼續派遣竇憲北伐,匈奴汗國最終崩潰,北匈奴西遷。此後,鮮卑族佔據了漠北,標誌著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年的戰爭宣告結束。

"

公元前221年,秦朝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成為了東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此時的大漠也興起第一個統一的遊牧王朝——匈奴。本來農耕民族對大漠地區的草原和沙漠並沒有興趣,但遊牧民族卻是貪婪成性,不斷試圖從農耕民族手中奪取財富,不斷在邊關燒殺搶掠。因此,古代的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就產生了無法彌合的矛盾。從戰國時代趙國和匈奴的戰爭到東漢91年北匈奴西遷,中國和匈奴的戰爭經歷了300多年。其過程可以說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這場戰場大大提升了中國的民族威望,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佔據河套:不教胡馬度陰山

在戰國末年,匈奴開始在大漠興起。匈奴作為遊牧民族,自然少不了對秦、趙、燕三國邊疆的掠奪。《漢書》記載匈奴人的天性就是“人習戰攻以侵伐”。而遊牧民族,處於不斷遷徙之中,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居。因此,匈奴作為其遊牧民族具有其流動性,他們可以隨時長驅直入邊疆來搶掠,當中原軍隊到來時,他們就迅速撤退。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王朝是無法深入漠北草原去打擊匈奴的。因此,秦、趙、燕三國都在北方邊界修建長城以防範匈奴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戰國長城遺址

其中趙國在抗擊匈奴中發揮了重要的重要。為了適應和遊牧民族的戰爭,趙武靈王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訓練騎兵,佔據了河套平原之地。河套平原,位於鄂爾多斯高原之北,陰山以南。這裡地勢平坦,有黃河之水灌溉,可以說是沃野千里,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而河套平原北部的陰山和戈壁成為了防範匈奴的兩大屏障。如果匈奴佔據河套,則可以南下進攻關中和河北、河東,而中原王朝佔據河套,就可以以依託陰山的險要地形,以阻止匈奴。當趙武靈王佔據河套之後,就開始移民屯田、修建長城,駐紮軍隊。後來的李牧曾在此長期駐守,並且多次擊敗匈奴的入侵。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胡服騎射

戰國末年,秦國發動了滅六國的戰爭,趙國因此將李牧從河套地區調走,匈奴則趁機佔據了河套地區。秦朝建立後,為了收復河套地區,在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伐匈奴,成功收復河套地區。秦朝以繼承了趙國的政策,命令蒙恬軍隊長期駐紮此地,並負責修建長城,進行移民。秦朝此戰成功限制了匈奴的南下,《過秦論》中提到“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朝收復河套示意圖

但是好景並不長,秦國很快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駐守在河套的大軍後來被調集鎮壓東方的起義。此時匈奴的冒頓單于大破東胡、向西驅逐了大月氏、向南吞併了樓煩、白羊,佔據了河套地區。從此,從遼河流到天山一帶都成為了匈奴的勢力範圍。等漢朝建立後,中原王朝面臨的已經是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的強大草原帝國了。前201年,匈奴和漢王信勾結,企圖進攻河東地區。劉邦率領30萬大軍北伐,結果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通過賄賂冒頓的妻子才得以脫險。此後,漢朝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通過和親的手段來緩和邊疆局勢。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然而,匈奴卻並不滿足於漢朝給與的錢財,總是時時到漢朝邊界搶掠,使得邊疆始終不得安寧。在呂后時期,匈奴甚至在國書中侮辱呂后,但是西漢此時國力還不強,只能忍氣吞聲。不過,漢朝也在邊界上佈置了許多軍隊也應付匈奴的搶劫,積累了許多戰鬥經驗,湧現許多傑出的將領,飛將軍李廣就是其中最傑出的。唐朝王昌齡在詩中讚歎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不過此時的陰山還掌握在匈奴手中。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秦關漢闕


二,漢武帝對匈奴的全面反擊

漢武帝上臺之時,漢朝經過了70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得到了恢復。因而漢武帝決定對匈奴展開大規模的反擊戰爭。他上臺之後,在內政上,漢武帝削弱地方諸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在軍事上,擴充軍備,改革軍隊編制;在外交上,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月氏國以夾擊匈奴。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出使匈奴以偵查敵情。公元前135年,又將名震天下的李廣調往前線,駐守雲中。種種跡象表明,漢匈之間的決戰即將到來。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採取王恢的建議,在馬邑埋伏軍隊30萬,以誘匈奴主力深入圍殲。然而馬邑之謀未能成功,王恢也被處死,但是這標誌著漢朝和匈奴之間已經徹底決裂。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匈奴對漢朝的侵擾

前129年,漢武帝派遣公孫弘、李廣、衛青分三路大軍北伐匈奴,只有衛青一路勝利。當年冬季,匈奴對漢朝東北進行了報復性的進攻,遼西、漁陽等郡被攻破,連首都長安也受到威脅。這讓漢武帝意識到,必須奪取“河南地”(河套平原)。前127年,漢武帝命令衛青發動了河南之戰,收復了淪陷80年的河套地區。但匈奴不甘失敗,其右賢王又聚集軍隊侵擾。前123年,衛青、霍去病再一次北伐,深入大漠700裡,消滅了匈奴右賢王軍隊,從此漠南地區基本控制在漢朝手中,匈奴被迫將王庭遷徙到漠北深處,以避漢軍鋒芒。從此,漢朝擁有了拱衛關中和出兵北伐的跳板了。漢武帝在河套繼續推行了移民,駐軍,屯田,修建長城,設置郡縣的政策,這些都是趙國和秦朝留下的經驗。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此後,匈奴又聯合青海的羌族一同進攻關中地區。從青海到長安距離十分近,唐朝的吐蕃就曾從東出青海攻陷長安。因此匈奴和羌族的聯合對漢朝來說十分危險。為了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漢武帝在前121年發動了河西之戰,霍去病等衰落漢朝軍隊渡過黃河,殺匈奴二王,使得大量的匈奴王侯投降。同年夏天,霍去病繼續擴大戰果,深入匈奴境內2000餘里,殲敵3萬餘人,迫降單桓王、酋塗王及相國、都尉等2500人。河西之戰後,河西走廊首次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此設立了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史稱“河西四郡”。從此,羌族和匈奴的聯繫被切斷,而漢朝和西域的聯繫就此建立起來。河西走廊成為了漢朝伸向西域的手臂。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河西走廊


河西之戰後,漢朝的邊界危機已經基本消除。但是匈奴任然不甘心失敗,時而發動了侵犯。於是漢武帝決定給予匈奴致命一擊。公元前119年,衛青率領10萬大軍深入漠北,尋求和匈奴主力決戰。實際上這是一次軍事冒險行動,如果匈奴軍隊此時避戰轉移,那麼漢朝部隊最終會陷入糧草補給問題。然而匈奴單于卻率領軍隊和漢軍決戰,結果匈奴損失軍隊達9萬。同時霍去病從代深入匈奴2000裡大敗左賢王。漠北之戰後,匈奴的主力軍隊基本被消滅,已經無力再戰,被迫開始西遷。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漢武帝和匈奴的戰爭示意圖

漠北之戰後,匈奴西遷,漢朝和匈奴的主戰場開始戰役到了西域地區。西域當時有30多個小國,基本都被匈奴控制。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後,初步和西域各國建立了政治聯繫,不斷派遣使者來長安。然而,匈奴控制下的樓蘭、姑師等國不斷在道路上截殺使者。前108年,漢武帝趙破奴攻破樓蘭和姑師,西域各國震恐,表示臣服,而西域最大的國家烏孫國則和漢朝結盟,匈奴在西域的勢力開始受到嚴重的打擊。


三,“以夷制夷”:匈奴的分裂和滅亡

武帝末年,對曾派遣李廣利和李陵北伐匈奴,但是都遭到了失敗。從此,武帝開始反思幾十年的政策,開始將國家的主要精力從戰爭轉移到經濟恢復。從此漢朝的又開始了休養生息,而西漢後期也基本堅持了漢武帝末期的政策。此時的匈奴已經沒有多大的力量,同時期烏桓、烏孫國都和匈奴的矛盾公開,東西兩大族都在漢朝的支持下和匈奴發生戰爭,使得匈奴更大疲憊不堪。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蘇武牧羊


前68年,匈奴陷入了長期的分裂,最多時候出現了五單于混戰的局面。經過一段時間的混戰,最終形成了郅支單于和呼韓邪單于兩部分。由於呼韓邪單于無法抵禦郅支單于,於是選擇南下投靠漢朝。漢朝將呼韓邪單于安頓在漠南地區,從此匈奴開始分裂成為南北兩部,南匈奴一般都依附於漢朝,幫助漢朝守衛邊疆,成為了漢朝的一部分。公元前36年,公元前36年率領西域軍隊遠襲郅支單于,郅支被斬殺,成湯豪氣地說“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北匈奴第一次被滅,此後呼韓邪單于遷徙到漠北,作為漢朝的藩屬繼續存在。漢朝也繼續和匈奴採取和親的政策,著名的昭君出塞就發生在這個時代。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昭君出塞

此後的長期內,大家相安無事。然而到了王莽時期,做出了許多侮辱匈奴的事件,使得匈奴和漢朝的關係重新惡化,雙方重啟戰端。不過此時匈奴並不強盛,因而沒有引起太大的入侵事件。東漢初期,匈奴也不斷入侵邊地,劉秀要求匈奴歸附,但匈奴卻表面和好,實際上多次入侵。劉秀鑑於東漢還未統一,因此並沒有對匈奴反對大規模的反擊戰爭。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燕然山銘》


歷史證明劉秀對匈奴的退讓是正確的,因為匈奴很快又陷入了分裂。公元46年,匈奴再一次陷入了混戰,而匈奴又遭遇了空前的旱災、蝗災,以至於草原經濟嚴重受到破壞。48年,匈奴中的一部分再一次擁立一名呼韓邪單于,歸順於漢朝,標誌著匈奴再一次分裂為南北兩部。此後,劉秀要求南匈奴進攻北匈奴,北匈奴慘敗,向漢朝稱臣。漢朝同意了北匈奴的要求,雙方基本停止了戰爭,但實際上匈奴還是時時對邊疆發動小規模的侵擾。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西漢對匈奴的戰爭


漢明帝時期,漢朝和匈奴的戰爭再次開啟,主要是圍繞西域的爭奪展開。經過耿恭、班超等人在西域的經營,西域又重新納入了漢朝的版圖,北匈奴的計劃落空。此後,北匈奴再一次遭遇到了重大的打擊,一是北匈奴內部再次分裂,二是再一次出現嚴重的天災,三是周邊的鮮卑,西域各族都向匈奴發動了圍攻。這一次東漢政府抓住了機會。公元89年,漢朝派遣竇憲、耿秉北伐匈奴,一直打到了燕然,竇憲再勒名而反。從此,燕然勒名成為了無數華夏民族英雄嚮往的事件。此後兩年,東漢繼續派遣竇憲北伐,匈奴汗國最終崩潰,北匈奴西遷。此後,鮮卑族佔據了漠北,標誌著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年的戰爭宣告結束。

中國和匈奴長達300多年的戰爭概:波瀾壯闊的史詩鑄就了漢家威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