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城,我的母親

忻州古城,我的母親

忻州古城,我的母親!

----七十年前的回憶

姜誠

我是一名律師,打從而立之年始,便走過長江塞外、南北西東,自然也到過許多名城。三十餘年過去了,如今已是年近古稀之老翁了。在我的情河裡,世上所有的城市均不能與忻州城相媲美,道理很簡單:忻州城是我的故鄉之城,母親之城。

忻州古城,我的母親

北門甕城,我的故鄉

1948年,忻州解放前夜,源於外祖父的引薦,父母親自力更生,忻州城攜手謀生。居住在忻州城北門甕城的西房內。外祖父自幼拜師學藝在食品行業--“秀容脆餅行”,是一個打“幹饃饃”、“邪尖子”、“扭絲餅”(忻州名吃俗稱)的手藝人。這家“秀容脆餅行”就設在忻州城內學道街牌樓右側。當是時,我父母均為外祖父的臨時幫手。

父親勤勞、手巧、憨厚的特質,轉瞬之間,便贏得了同僚的高度信賴----“三義車行”就在那年的端陽節,在忻州城南北大街誕生了。三義,三義,三位志同道合,講義氣、重情緣的同齡人是也。他們三人一拍即合,“合資”興辦了一個修理自行車的小門市部。三人之名曰:我父親姜沛、南關村的杜亮根、後郝村的侯申未。杜侯二人均比我父親年長三四歲。那個年代,忻州城解放不久,新中國尚未成立,經常看到的自然是小日本國生產的“生茂”、“富士”牌自行車。

忻州古城,我的母親

建國以後不久,由天津市自行車廠生產出了“飛鴿牌自行車”、那時候,忻州人常說的順口溜:“飛鴿車子勝利胎,後面就把老婆帶”即源於此因。這個“勝利胎”正是當年最富盛名的自行車內外胎了。此後又陸陸續續地出現了上海自行車廠生產的“永久牌自行車”、“鳳凰牌自行車”;東北長白山自行車廠生產的“白山自行車”......再後來的忻州城“三義車行”同仁們經“公私合營”,逐步演變為“忻縣手工業管理局下屬軋板廠的工人”。此為後話。

1952年正月,我出生在北門甕城的西房裡。為了銘記忻州甕城,外祖父特意將我取名“姜誠”,誠者,城之諧音是也。我在甕城居住了七年,總以為那就是我的故鄉。1958年3月間,因北門甕城拆除,我家在急匆匆之間,臨時移居至丁字街口之南側一處商家院落。我母親對那個北門甕城頗有特殊感情,臨別時,將窗戶上的一個比較完好的玻璃框子慢慢取下來,裝入全家人的照片以避嫌,似乎很有理由地把它當做照相框帶到丁字街。那年月,丁字街正是忻縣城最為繁華的地段,南端是絲綢緞錦店,棉花店,糖酒副食店,肉鋪店、小爐匠店等等雲集的地方。丁字街口的標誌性建築自然是那座雕樑畫棟般高高豎起在南北走向的牌樓。說到繁華,相當於太原市的柳巷開化寺。

忻州古城,我的母親

那一年秋天,我們舉家再次遷移至東街錦衣巷9號院。那是一處地主老財的古式院落,一進三串院,房主人李勞城先生居住在中院,忻州城裡,遠近聞名,無人不曉。李先生長長的白鬚,微胖的臉龐,戴一副圓圈型眼鏡,拄著一個龍頭柺杖,一看便知是一名開明紳士。我們家居住在此院第三院落之正房裡,美其名曰:“經租房”。

1959年秋,我年滿8虛歲。“孩子該上學了”母親絮絮叨叨地對同院居住的兩位表叔說:“你們帶上你侄兒去東街二完小報名吧!”當是時,兩位表叔在兩年前就成為東街二完小的學生了。兩位表叔異口同聲地說:“好!”次日便帶著我興高采烈地去報名。

“瓶子”和“盅子”的故事

忻州古城,我的母親

東街二完小就座落在原來的“城隍廟”大院裡。我隨著兩位表叔跨過馬路,一會兒就來到東街小學校,源於我的祖父與校長很熟悉,我的報名規格自然高了一些,是校長親自接待的,他是忻縣西曲村人,名叫馬子良,是赫赫有名的“忻縣第二高級小學校”校長。馬校長很是熱誠,與我攀談了一些他與爺爺的往事,不斷問這問那,一副親如老家長般的樣子。登記報名的是另一位女老師。

“姓名?姜誠。父母親姓名?姜沛,黨林魚。籍貫,也就是你家祖上是哪個地方的人?忻縣西門外的北村。居住在哪條街?哪個院?東大街錦衣巷9號院。什麼成分?我答不上來。那位女老師提示我說:是中農?還是貧農?當是時,我哪裡知道什麼是成分?老師所說的意思我誤以為是“盅子”和“瓶子”的說法。順口說:哪個好?老師說:“你報得小一點吧!”哦,我心裡想,那就“中農”吧。因為在我幼小的心靈裡“盅子”自然比“瓶子”小得多啊。有誰知,自那時起,我家的成分就是“中農”了,一直延續至今。

那年月,街道辦事處對忻州市民還是很關照的。我母親被安排在“東大街三八鞋廠”做針線活兒。地點就設在忻縣東街小學校稍靠東邊斜對面的南房裡,裡面圍滿了阿姨,或設計、或衲底、或制幫......製作出各種黑藍色“老漢鞋”、“青年鞋”、“女青年鞋”......

有一天,東大街街道辦事處的一位姓毛的阿姨呼喚我母親去參加街道居民會議。傳達會議的主題:一是佈置街道居民必須參加“掃盲”(掃除文盲)學習方面時間、地點等具體安排;二是擬定黨員學習制度。我母親認真地聆聽了毛阿姨對掃盲工作的安排事項。而對黨員學習事宜則十分慎重地聲明:我叫黨林魚,姓黨,不是您說的“黨員”。不知為何,毛阿姨還當眾表揚我母親實事求是的風範和態度。許多年以後,我方領悟:建國初期,亦有自己說是共產黨員的,此後也就自然而然地變成了“共產黨員”,沒有任何人予以否認。這也許是那個年月裡特有的一種時期性特點吧。

我母親太聰慧了,她利用每天傍晚的時間,就在“三八鞋廠”的車間裡,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掃盲學習”,便可以流暢地讀報紙新聞,講時事政治,進而檢查我的小學語文作業......

我被分配在東街二完小第61班,班主任是閆淑貞。說到閆淑貞,忻州教育界無人不曉,鼎鼎大名,她是忻縣南合索村人,居住在忻州城草市巷泰山廟背後最大院落的正房裡,北京燕京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畢業之後,分配到忻縣二完小任教已滿三年,全國模範教師之一,高挑的個頭,很長很長的辮子,越過膝蓋,長相十分漂亮。我慶幸,我遇到了好老師,滿口普通話,抑揚頓挫,津津樂道;待人有貌,處世有方......我把它視為老師媽媽!

不久,我被閆老師任命為“班長”。每天不僅僅提早用老師交付的鑰匙打開教室門,還要負責課間操喊操,下學組隊喊隊,檢點同學輪流值日,打掃教室和校園,收發作業,組織課外活動......這個“班長”的頭銜,似乎十分得意。忙忙碌碌,樂在其中。下半年,我就可以替閆老師書寫“課程表”了。自然間,我成為老師的得意門生之一。

這一年,我被評為“三好學生”,閆老師把“三好學生獎狀”十分莊重地遞在我手中,在所有同學雷鳴般的掌聲中,我手捧著獎狀,把它貼在胸前,站在高高的領獎臺上,心潮澎湃了許久許久......。

回到家裡,父母親自然是樂上眉梢,親自把我所得的“三好學生”獎狀端端正正地張貼在我家的正面牆上,逢人便樂呵呵地說:“這是我兒子得的獎狀。這是我兒子得的獎狀”。父母親那個興奮勁兒,不亞於世界奧運會上的金牌獲得以後。外祖父端詳著獎狀,笑添了皺紋,笑彎了眉毛,那笑眯眯的樣子,迄今記憶猶新。

“學習好、身體好、勞動好”。三好學生獎狀上面的字樣和內涵鞭策著我。第二年又一張同樣的獎狀張貼在正面牆上......

忻州文廟印象

忻州古城,我的母親

忻州城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就已經有了她。忻州文廟,高大宏偉,金碧輝煌。她是忻州文化繁榮的象徵。正門就設在學道街口稍向東朝北坐南寬綽的地方。南邊是青綠色的九龍壁,自西向東,一字排開。我不知多少次,用手撫摸過她,晶瑩剔透,琉璃光滑,自然是忻州人民的驕傲。其文物價值,自然不比“大同九龍壁”有絲毫遜色,遺憾的是忻州文廟的九龍壁在文革期間被“破四舊”了,源於此,也就顯示出“大同九龍壁”的盛名罷了。

記得很清楚,1976年7月27日,河北唐山市發生7.8級大地震。一時間,震驚朝野。時年我25歲,是一名鄉下初中民辦教師。聽說了唐山大地震的爆炸性新聞。不免對唐山市受災人民產生了強烈的憐憫之心。當時我之家境自然十分貧寒,但我還是發自肺腑地,總想對唐山人民之不幸遭遇,給予一些力所能及。這種想法,持續了不幾天,忻縣人民政府把部分唐山大地震遇難之傷民、災民,遷徙至忻州養傷,地點就設在忻州文廟內。因為,文化勝地,地面寬闊博大,殿堂巍峨莊嚴,風景秀麗,雕樑畫棟,甬道石廊,陳列室可以騰出來讓傷員們居住,比較適宜傷者養傷的優雅環境。

我記得是一個星期六下午,我只身來到忻州文廟院內。找到這裡當時的一名負責人,將自己省吃儉用省下來的一元錢,遞在他手中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志願對唐山人民捐助一元錢,這個錢雖然微不足道,卻是我當老師的工資省下來的。請您代我送給他們。”我那時的工資是每月24元。那個男同志大約五十餘歲,黑黑的臉龐,手中夾著一支“豐收牌香菸”,只見他一下子從椅子上站起來,緊緊地握住我的手,只覺得他很有力氣。然後很熱情地示意我坐下。問我:“你叫什麼名字?在哪兒工作?”我,望著他,什麼話也沒有講,轉身走出他的辦公室。一種自信、忘我、良善、友好、滿足的滋味呀,甜蜜蜜地,一直溫馨了許久許久......

那時候的忻州文廟,實在是忻州人民的驕傲,她悠久,她莊嚴,她瑰麗,她作為國家文物無可挑剔,那殿堂的巍峨高大,氣勢宏偉,她在我心中是永恆的,永恆到總想夢中再見,永恆到總須仰視才見。可惜呀,此後一把大火,忻州文廟“千古流芳”了。實在是忻州人民的恥辱和遺憾......

忻州城牆“九里十八步”的記憶

忻州古城,我的母親

1962年,我初小三年級。國家政策變更,父親工作變更。小小忻縣城部分市民所經歷的“六二壓”(返回原籍務農,支援國家建設)開始了。我們全家順應時勢,遷徙至忻口石料廠所在地的小小南鋪村。自然,我也轉學至“南鋪初級小學校”。至此,我與忻縣城遠隔三十公里。對忻州城思念的那個滋味兒是刻骨銘心的。我思念那裡的院落、街道和柳林泊兒戲水時的童歌稚語;思念那裡的同學打鬧,捉迷藏時的神祕;星期天應同學親戚之邀,去六家莊菜畦裡吃西紅柿的甜蜜;促膝讀書時教室裡的桌凳、黑版和晚自習寫作業時的煤油燈光......

臨別忻州城之前,我與幾名同學相邀,在一個星期天上午,從東門城樓由北向南的登階入口處,第一次登上了母親版的忻州古城牆。執意繞一圈,以作心靈的念想。

我們邊玩邊走,不覺已近中午,看看日頭,滿頭大汗,漫步在西門城樓高處落腳點,那上面尚有零落的椽檁,綠色的斷痕雕磚,黃色與藍色的殘餘瓦礫,尤其是“獸嘴”,看起來,雖然破爛不堪,然而細細品味卻風韻依然。我情不自禁間不止一次地想,如果能把這座城樓連同東門城樓一起復修起來,該有多好啊!

早已過了飯點兒,母親十分著急。莫不是兒子心情不好,躲到什麼地方去了?於是乎,很快組織了“搜救隊伍”奔赴四面八方。搜救隊伍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我同院居住的兩個表叔,他們在北門城樓向東的地方找到了我們。

回到家中,母親哭了,眼淚像斷線珠兒往下淌......,唯有外祖父“善解我意”----拍了拍我的肩膀,撫摸著對我說:“潤狗,這個忻州城牆呀,看起來沒多遠,實際上是九里十八步啊,可遠啦!快給姥爺打酒去吧,姥爺今高興,喝它三盅。”

長大以後,我才曉得,親情是如此的無私和重於泰山。全家為我多擔心啊!多牽掛呀!當他們“找”到我以後,姥爺高興到要喝酒,母親高興到熱淚橫流,說不出話來......

至此,我明白了忻州城牆四圍長度將近十華里,五千餘米長啊!有了這個故事,也就有了我對忻州城牆更加深厚的質樸情感。以致一直延綿到今天。

遷徙忻口石料廠駐地之前,母親將我的獎狀從牆上小心翼翼地摘下來。正好在整理相框時,後面的硬紙版壞了,於是乎,將我所獲的獎狀,墊在相框後面作為保護和鋪墊。一直保存到現在。我1960年的“三好學生獎狀”之所以能夠完善、嶄新地保存到現在,將近六十年啦,實在是一種天意。天然的愛意。我把它視為珍寶,神祕地珍藏在我的“書櫥”。隔一段時間便拿出來看看。我也老了,如此懷舊了。也源於這些情節,我心裡十分愜意。

殊不知,那時節的東街二完小是忻州久負盛名的學堂。並不比如今的“忻州一中”有絲毫遜色。校門口有一巨大的圍壁,猶如橢圓形照壁,上面用磚雕石雕雕刻著龍飛鳳舞,麒麟走獸等各具情態的圖案,因為我尚年幼,具體圖案是些啥記不起來了。還記得學校大門依然是“城隍廟”的廟門,進入校門,首先引入眼簾的是大堂,也就手握入學報名的地方,全部是土木建築,十分富麗堂皇。穿過大堂就是學校的教導處,教導處設在學校致高處,玉石欄杆,需登階而至。兩邊各有松柏樹,鬱鬱蔥蔥,遮天蔽日。兩邊是廟堂式的教室。書聲琅琅,清脆的上下課鈴聲,迄今迴響在耳邊......

校門圍壁外的南側是專供行人馬車行走的大路。遺憾的是,我的繪畫技藝尚缺,總想把母校的模樣畫出來的夙願,一直隱藏在心田。但有一個信念,我還是如願的,那就是我的啟蒙老師閆淑貞在我離開東街二完小之前一年病倒了,一直在忻縣人民醫院住院治療、靜養。住忻州城,我月月要去看望她;牽南鋪村,我年年要去看望她;當教師、做律師更不用說。學生不能忘卻老師,老師不會忘卻學生,他是我的老師媽媽。這種誠摯的師生情緣是那樣的不可替代,至自他老人家82歲時在忻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去世。細細回憶,閆老師在醫院度過了55個春秋,是忻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生護士的呵護,是忻州教育界同仁的關照,是忻州她所培育的弟子們的愛意,讓她超越時空,從26歲病倒臥床,到82歲離塵,多不容易呀。老師去世之後的第五天,我為老師在殯儀館主持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用一顆兒子般的愛心和敬意,祝她老人家一路走好。

如今閆老師的骨灰盒安放在金山陵園裡。我為我有如此堅貞、如此風骨、如此聰慧的啟蒙老師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尤其是閆老師教會了我如何做事,怎樣做人。他所傳授給我的漢語拼音是最為寶貴的知識財富。我可以驕傲和自信地說:“我是過關的。小小漢語拼音,對我以後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歷程,十餘年的教師生涯,三十餘年的律師工作所起的巨大作用,也是用語言難以形容的”。

今朝昨日忻州城

忻州古城,我的母親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忻州城的變化與祖國同步,可謂日新月異。

“野史亭”“遺山祠”重修;秀容書院、文昌寺、泰山廟、財神廟、關帝廟刷新;原先的忻縣招待所一瞬間變成秀美的公園式餐廳;東門城樓再現昨日風采;古老忻州城四合院錯落有致,別有一番風味;角樓、望樓傲立雲端,如同“貞觀之治”;西門城樓正在運籌重建之中;燈火輝煌,群星璀璨;城樓高處,群燕繞旋;可喜呀,南關村出現了“誠信源”,臥牛城擁有了“程嬰路”,新時代打開了鎖鑰城;“七路四橋飛彩虹”,“五館一院建設中”;雲中河公園,人民公園相映成趣,碧草連天;牧馬橋頭,唐風宋韻,秦磚漢瓦;古色古香的四十八副楹聯懸掛在“四樓四閣”,讓遊人流連忘返......

秀容書院的又一個春天來到了。忻州人民的幸福生活來到了。不久,這裡將是最具新時代特色的新型旅遊城市。

我期待,我欣慰。因為祖國在我心中,忻州在我夢中......

忻州古城,我的母親

我想試著回憶一下當年的《忻州城兒歌》

忻州城,真有名,四面城牆八座門。

九龍壁,文廟雄,凌雲樓閣正當中。

城壕堰,甕圈城,鐵索吊橋鎖鑰城。

南關賣的白菜蔥,北關擺的好涼粉。

東門城外雙流抱,西門洞裡有神靈。

八座門底香粽粽,四座城樓掛紅燈。

遺山古祠大街上,鄉下韓巖野史亭。

文廟正殿拜孔子,城隍廟裡刮賢風。

關帝廟前三叩首,火神東西南北中。

泰山廟裡黃飛虎,財神廟裡趙公明。

南北大街石鋪道,獨擔山裡是源蹤。

整個忻州城牆石,風雨沖刷不變型。

石狼巷,周家巷,打磨巷中有水井。

十字街,草市巷,興國寺中佛教僧。

興寺街,悶樓旦,秀容錢莊大石門。

二道十字主事巷,三道十字有裁縫。

往南通街仰聖巷,往北通街槐樹根。

街道一百七十條,數不勝數數不清。

秀承燕趙忻州城,城鼎春秋景賢門。

新興永豐拱辰門,秀容書院讀書聲。

忻州八景人稱頌,香山紅葉有盛名。

獨膽遊春祭仙人,青松傘蓋在馮村。

陰山吃石藏軼事,陀羅避暑躍黃龍。

東巖夜月禹王洞,金山六洞尉遲恭。

雙乳浮樓漾奇村,石嶺晴嵐石鋪雲。

古老忻州多秀美,一草一木最關情。

南絳北代都不賴,最美還是臥牛城。

也許有些字句不一定如當年那樣準確,但是,回憶起來還是那麼情景如昨,一瀉千里......

忻州古城,我的母親;北門甕城,我的故鄉。

忻州古城,我的母親

來源:忻州記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