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一中學內,藏著豫南第一浮屠,傳聞由武則天下詔修建

崇福寺塔,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城關西北車站路縣第一中學院內,當地俗稱:北塔、白塔,是崇福寺院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文獻記載,崇福寺"古剎軒昂枕臺隍,寶塔崔巋入雲霄",是眾僧參禪唸佛,官吏演禮祭祀,文人遊覽詠唱之處,朝鐘暮鼓,蔚然盛極,為商城寺廟之冠。不過,如今廟宇已毀,唯獨塔存。

信陽一中學內,藏著豫南第一浮屠,傳聞由武則天下詔修建

此塔底層直徑6.4米,通高約22.3米,為七級仿樓閣式磚塔。塔由須彌座、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用花崗岩料石壘砌須彌座,下梟、下枋刻圭腳和寶相覆蓮;束腰處各面減地浮雕折枝牡丹等花卉;上梟、上枋刻寶相仰蓮和高浮雕瑞獸、龍、天馬、魚、鬆、竹、梅、鹿等圖像,各具神態,呼之欲出。

信陽一中學內,藏著豫南第一浮屠,傳聞由武則天下詔修建

塔身全用青磚平臥錯縫砌築,由下至上諸層高度均勻遞減,其平面逐層收斂,呈現出挺拔秀麗的外輪廓。以腰簷界分七層,各層簷下砌磚雕斗拱承託塔簷,簷上覆板瓦排水;各簷之翼角安置雕龍鐵挑,懸掛風鈴,凌風拂響,數裡可聞。

七層簷上為六角攢尖塔頂,上置寶葫蘆狀鐵剎。塔座上西向闢有拱門通向塔心。沿塔內盤旋磚階可上達各層。每層不同方向拱砌一或兩窗。此塔是河南省境內現存體積較大、建築精美的明代磚塔之佼佼者,被譽為"豫南第一浮屠"。

信陽一中學內,藏著豫南第一浮屠,傳聞由武則天下詔修建

關於這座塔的修建原因及年限,眾說紛紜。不過,人們津津樂道的,則是一個與武則天有關、從唐代一直流傳至今的美麗傳說。

相傳在唐朝初年工部尚書有個女兒叫媚娘,聰明伶俐,十分漂亮,時時夢想入宮伴君,以展掌政宏願,因臉上有一微痣影響了完美。後經點化在大別山求得一寶鏡,三拜後微痣消失,遂許願若日後進宮侍君,掌朝聽政,定以此"龍泉"為名,在縣城建寺築塔相謝。

媚娘回京不久,還真的被太宗選為才人。再不久,又被高宗立為皇后,代決政事,後又自稱為皇帝,改為武曌,下詔在殷城(唐時商城名殷城)建寺築塔,了還願言,並限期完工,違者殺頭。寺塔建設中施工架子前搭後倒,幸虧魯班爺化身老農指點迷津,縣令領悟後圍土造塔,方得以如期完工。

信陽一中學內,藏著豫南第一浮屠,傳聞由武則天下詔修建

關於崇福寺塔的歷史記載,有百餘次之多。明代正德六年(公元1480年)春,霸州綠林首領趙燧、邢虎、劉三率部破商城,官師俱入塔內,火攻不克,師官冊籍,賴以保全。萬曆 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邑眾捐資重修。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十月,官僧慈濟、濟督二僧增修,第一層東壁嵌有修塔題記,紀年曰:崇禎二年己巳孟冬科吉旦。明代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由僧人明鎧重修,並更名:崇福寺。

宣統二年(1910年),寺內辦商城縣中學堂,廟宇改為學校。1914年,反袁世凱的農民起義軍領袖 白朗率軍攻陷商城,崇福寺及校舍被毀,唯塔得以倖存。

信陽一中學內,藏著豫南第一浮屠,傳聞由武則天下詔修建

歷經百年,崇福寺院建築群早已被毀,不見蹤影,獨留崇福寺塔高高聳立百年,見證了商城縣的歷史變遷,同時也從側面反襯出我國古代建築匠師的高超技藝和聰明才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