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常見誤區,您有沒有?

心血管疾病是常見病、多發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以其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嚴重威脅著百姓健康。隨著醫學的發展,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死亡率由最早保守治療的30%降低到介入治療時代的5-8%。但是由於人們對心肌梗死及其治療存在著很多誤區,以至於部分患者未能及時得到最好的治療。作為一名心內科醫生,經過多年的病例積累,總結分析了人們對心肌梗死的常見誤區,以期能讓大家對心肌梗死及其診療方法有更科學的認識。

誤區一:沒有胸痛不會有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以突發胸痛為最常見的症狀。但是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經常會出現不典型的症狀,如後背痛、胸悶、憋氣、牙痛、乏力等。有的患者甚至無明顯症狀,在因其他疾病就醫時才發現曾經患過心肌梗死,在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中較常見。因此不能認為沒有胸痛就沒有心梗。

誤區二:速效救心丸是最好的急救藥?

“速效救心丸”以其形象的名字深入人心,老百姓往往把它當做心臟病發作時的救命藥。其實在心肌梗死急性發作時起效最快的是硝酸甘油,應該作為首選急救藥物。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含服硝酸甘油,存在低血壓、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就不適合服用。

誤區三:叫救護車耽誤時間,自己去醫院最好?

很多患者認為等待救護車太耽誤時間,因此自己打出租車或乘坐私家車、甚至自己開車到醫院就診,殊不知這是最危險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在自行就醫過程中一旦出現緊急情況不能得到救治,很可能會出現嚴重後果。救護車上配備了搶救藥品和設備,能給予患者安全保障。目前,包括我院在內很多醫院都和院前急救有密切聯繫,院前急救醫生一旦確診急性心肌梗死會在第一時間與醫院綠色通道工作人員取得聯繫,並做好救治準備工作,減少就診中間環節,爭取搶救時間。

誤區四:心肌梗死是大病,必須到大醫院就診?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心肌”,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時間接受到治療是心肌梗死救治過程中的關鍵問題。目前,各個社區醫院都和院前急救及大醫院建立了聯繫,即使患者在社區醫院就診,社區醫生也會以最快的速度啟動與上級醫院相關聯的綠色通道,為患者搶救贏得時間。相反,如果患者自己到大醫院就診,只有到了醫院綠色通道才會啟動,反而耽誤了時間。

誤區五:得了心肌梗死必須放支架?

放支架的目的是解決血管的狹窄,因此只有血管存在嚴重狹窄的患者才需要放支架。如果經過血栓抽吸等措施處理後血管無嚴重狹窄的患者是無需放支架的。

誤區六:放了支架就不能活動了嗎?

放了支架後血管通暢,心臟供血好,所以活動會更安全,更有保障。支架不會因為體力活動而發生移位、脫落等情況,因此完全沒有必要擔心。

誤區七:心梗是老年病,年輕人不會得?

心血管疾病的確是老年人發病率較高,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年輕人不會得。近些年,心肌梗死的發病年齡呈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我院診治的最年輕的心肌梗死患者是21歲,三四十歲的心肌梗死患者更是不勝枚舉,所有年輕人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誤區八:做了支架就得長期吃藥,最好還是別支架?

冠心病是需要終生治療的疾病,需要長期服藥,即使沒有做支架也得長期吃藥。如果血管有嚴重的狹窄不做支架導致頻繁犯病,需要吃的藥會更多,而且治療效果差,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還會有生命危險,因此不能因為怕吃藥而拒絕做支架。

誤區九:心梗後放了支架就“萬事大吉”了?

支架解決了血管現在的狹窄問題,但並不代表以後不會再出現新的病變。因此,患者術後一定要規律服藥,定期檢查、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誤區十:做支架從手做比從腿做好?

冠脈介入檢查和治療有多種入路,早年以股動脈(腿))為主,目前以橈動脈(手)為主。從橈動脈入路的患者術後不用臥床,且能夠自理,患者感覺比較舒適;而且橈動脈周圍沒有重要器官,術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機率大大降低。但它也有缺點:由於橈動脈血管比較細、容易發生痙攣、變異多見、部分有嚴重迂曲等特點,手術操作難度較大,需要緊急搶救時不適合;甚至部分患者不能通過此途徑完成手術,這時只能改股動脈入路。另外,從橈動脈入路的患者術後有可能會出現橈動脈閉塞、上肢疼痛等併發症。而從腿做能夠避免上述問題,對於需要爭分多秒搶救的患者股動脈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因此冠脈介入檢查和治療不存在哪種方式最好,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