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安全'

"

打開任意瀏覽器,廣告區會出現自己關注過的產品;打開手機,會經常收到各類廣告短信;接到一通電話,對方在推銷或是詐騙中竟能直呼其名……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網民隱私保護帶來威脅。隨著各類用戶信息洩露事件的發生,社會越來越關注網絡信息安全問題。


"

打開任意瀏覽器,廣告區會出現自己關注過的產品;打開手機,會經常收到各類廣告短信;接到一通電話,對方在推銷或是詐騙中竟能直呼其名……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網民隱私保護帶來威脅。隨著各類用戶信息洩露事件的發生,社會越來越關注網絡信息安全問題。


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安全


雖然“我的信息我做主”口號洪亮,但現實情形下,眾多網民面對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往往處於“身不由已”“被動挨打”的尷尬處境。在市場利益驅動下,不法分子買賣用戶個人信息、各類網絡平臺過度收集用戶信息、各類軟件、應用APP“越界索權”等行為,都是造成網絡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岌岌可危”的關鍵因素。

例如去年曝出的某知名第三方消費點評網站,在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共享”使用者實時信息事件、打開某手機軟件則導致手機攝像頭自動升降事件等,皆是侵犯用戶隱私安全的典型實例;除此之外,晦澀冗長的“隱私條款”、類別繁多的“自動勾選協議”、“用戶登錄即同意授權”、“不開通相關權限則無法使用”等“套路操作”,皆是用戶在網絡世界中,繞不開、躲不過、“防不勝防”的“大坑”。除此之外,網民個人信息缺少專項法律保護、打擊侵犯隱私行為的懲處力度仍略顯綿軟等,也是造成網絡個人隱私受到不同程度侵犯的社會因素。


"

打開任意瀏覽器,廣告區會出現自己關注過的產品;打開手機,會經常收到各類廣告短信;接到一通電話,對方在推銷或是詐騙中竟能直呼其名……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網民隱私保護帶來威脅。隨著各類用戶信息洩露事件的發生,社會越來越關注網絡信息安全問題。


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安全


雖然“我的信息我做主”口號洪亮,但現實情形下,眾多網民面對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往往處於“身不由已”“被動挨打”的尷尬處境。在市場利益驅動下,不法分子買賣用戶個人信息、各類網絡平臺過度收集用戶信息、各類軟件、應用APP“越界索權”等行為,都是造成網絡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岌岌可危”的關鍵因素。

例如去年曝出的某知名第三方消費點評網站,在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共享”使用者實時信息事件、打開某手機軟件則導致手機攝像頭自動升降事件等,皆是侵犯用戶隱私安全的典型實例;除此之外,晦澀冗長的“隱私條款”、類別繁多的“自動勾選協議”、“用戶登錄即同意授權”、“不開通相關權限則無法使用”等“套路操作”,皆是用戶在網絡世界中,繞不開、躲不過、“防不勝防”的“大坑”。除此之外,網民個人信息缺少專項法律保護、打擊侵犯隱私行為的懲處力度仍略顯綿軟等,也是造成網絡個人隱私受到不同程度侵犯的社會因素。


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安全


而相對於網絡信息安全的亂象紛呈,社會大眾更加關注的仍是相關部門如何解決網上個人信息“裸奔”、切實保護網民個人權益免受侵害的問題。而就目前現狀來看,解決這一“棘手難題”還須從技術層面和監管層面“雙管齊下”,形成合力。首先,各類網絡運營商要不斷加強人才和科技投入和應用後臺審核力度,持續升級網絡安全系統,穩固網絡後臺,保護訪客隱私;其次,就監管層面而言,相關部門要加快完善網絡數據安全制度標準,儘快出臺針對互聯網用戶隱私分級分類的保護體系,針對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持續展開專項治理,不斷強化行業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整體提升網絡數據安全技術防護能力建設。可以確定的是,唯有全社會線上線下共建共立、相互作用,才是為網民個人隱私織就一張堅固“保護網”的不二法門。

當然,除了相關部門的規定與安全技術防護的教育以外,我們個人平時也應自覺學習相應知識一遍不時之需,儘可能的避免數據被盜用的危險。

1.不下載不明應用

官方提供的軟件大都經過了嚴格的測試,安全性比較有保障,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應用被篡改或植入木馬程序的可能性。通常正軌的APP都經過了代碼簽名證書,下載時可以查看到開發者的信息,如沒有部署代碼簽名證書的APP建議不要下載使用。

2.不連陌生WiFi

在陌生環境中,要保持警惕心理。不要接入安全性未知或陌生的WiFi網絡,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3.嚴格管理權限

應用安裝後,對應用權限的申請不能全部同意,尤其是涉及定位、短信、通訊錄等敏感權限。對可能洩露個人信息的權限,儘量拒絕,不可只圖一時之便。對於申請權限過多或申請權限與其用途不符的,給予重點關注。

4.留意賬號授權

使用社交媒體賬號登錄第三方網站時不貪圖方便,仔細查看其申請的權限。可以取消勾選的,儘量取消。同時,要養成檢查的習慣,時常關注授權情況,對於長期不用的第三方網站,及時取消賬號授權。

5.少做趣味測試

社交媒體中經常出現的趣味測試,大多要求獲取個人信息,如用戶名等。如果不想被推銷電話和垃圾短信轟炸,或者更嚴重的利用生日猜中你的支付密碼,這種測試最好別做。

6.不要隨意打開未知連接

我們經常都能收到彩信,或一些不知名的連接,如不確定連接安全性情況下請不要打開地址欄開頭非HTTPS的連接。


"

打開任意瀏覽器,廣告區會出現自己關注過的產品;打開手機,會經常收到各類廣告短信;接到一通電話,對方在推銷或是詐騙中竟能直呼其名……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網民隱私保護帶來威脅。隨著各類用戶信息洩露事件的發生,社會越來越關注網絡信息安全問題。


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安全


雖然“我的信息我做主”口號洪亮,但現實情形下,眾多網民面對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往往處於“身不由已”“被動挨打”的尷尬處境。在市場利益驅動下,不法分子買賣用戶個人信息、各類網絡平臺過度收集用戶信息、各類軟件、應用APP“越界索權”等行為,都是造成網絡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岌岌可危”的關鍵因素。

例如去年曝出的某知名第三方消費點評網站,在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共享”使用者實時信息事件、打開某手機軟件則導致手機攝像頭自動升降事件等,皆是侵犯用戶隱私安全的典型實例;除此之外,晦澀冗長的“隱私條款”、類別繁多的“自動勾選協議”、“用戶登錄即同意授權”、“不開通相關權限則無法使用”等“套路操作”,皆是用戶在網絡世界中,繞不開、躲不過、“防不勝防”的“大坑”。除此之外,網民個人信息缺少專項法律保護、打擊侵犯隱私行為的懲處力度仍略顯綿軟等,也是造成網絡個人隱私受到不同程度侵犯的社會因素。


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安全


而相對於網絡信息安全的亂象紛呈,社會大眾更加關注的仍是相關部門如何解決網上個人信息“裸奔”、切實保護網民個人權益免受侵害的問題。而就目前現狀來看,解決這一“棘手難題”還須從技術層面和監管層面“雙管齊下”,形成合力。首先,各類網絡運營商要不斷加強人才和科技投入和應用後臺審核力度,持續升級網絡安全系統,穩固網絡後臺,保護訪客隱私;其次,就監管層面而言,相關部門要加快完善網絡數據安全制度標準,儘快出臺針對互聯網用戶隱私分級分類的保護體系,針對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持續展開專項治理,不斷強化行業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整體提升網絡數據安全技術防護能力建設。可以確定的是,唯有全社會線上線下共建共立、相互作用,才是為網民個人隱私織就一張堅固“保護網”的不二法門。

當然,除了相關部門的規定與安全技術防護的教育以外,我們個人平時也應自覺學習相應知識一遍不時之需,儘可能的避免數據被盜用的危險。

1.不下載不明應用

官方提供的軟件大都經過了嚴格的測試,安全性比較有保障,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應用被篡改或植入木馬程序的可能性。通常正軌的APP都經過了代碼簽名證書,下載時可以查看到開發者的信息,如沒有部署代碼簽名證書的APP建議不要下載使用。

2.不連陌生WiFi

在陌生環境中,要保持警惕心理。不要接入安全性未知或陌生的WiFi網絡,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3.嚴格管理權限

應用安裝後,對應用權限的申請不能全部同意,尤其是涉及定位、短信、通訊錄等敏感權限。對可能洩露個人信息的權限,儘量拒絕,不可只圖一時之便。對於申請權限過多或申請權限與其用途不符的,給予重點關注。

4.留意賬號授權

使用社交媒體賬號登錄第三方網站時不貪圖方便,仔細查看其申請的權限。可以取消勾選的,儘量取消。同時,要養成檢查的習慣,時常關注授權情況,對於長期不用的第三方網站,及時取消賬號授權。

5.少做趣味測試

社交媒體中經常出現的趣味測試,大多要求獲取個人信息,如用戶名等。如果不想被推銷電話和垃圾短信轟炸,或者更嚴重的利用生日猜中你的支付密碼,這種測試最好別做。

6.不要隨意打開未知連接

我們經常都能收到彩信,或一些不知名的連接,如不確定連接安全性情況下請不要打開地址欄開頭非HTTPS的連接。


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安全


如今,數據正成為數字化世界中的強大經濟引擎。這時如何確保數據保護和數據安全,尤其涉及到敏感的隱私信息,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挑戰。可以說,一旦做好了個人數據的防護,不僅能夠有效避免數據洩露的危害,還能夠大幅消除用戶對於個人隱私洩露的疑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