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軟綿綿一團的嬰兒,是這個世界上初來乍到的客人。在他們眼裡,世界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又是什麼樣的呢?

不光父母好奇,很多心理學家也針對此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以瞭解新生兒的小腦袋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那麼,嬰兒眼裡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這可是門嚴肅科學。

19世紀末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表示:嬰兒的心理世界,實際上是“一大團鬧哄哄的混沌”。

這個貼切的描述,後來一直被廣泛運用。剛出生的嬰兒是無能且脆弱的,需要依靠父母活著,他們需要繼續長大,經歷成熟的過程,人生經驗才會給思想帶來秩序感。

而嬰兒時期——人生早期,他們的心理生活是混亂和無序的。視覺也是如此,一團灰色的模糊畫面,只能有一個大概的輪廓。

"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軟綿綿一團的嬰兒,是這個世界上初來乍到的客人。在他們眼裡,世界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又是什麼樣的呢?

不光父母好奇,很多心理學家也針對此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以瞭解新生兒的小腦袋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那麼,嬰兒眼裡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這可是門嚴肅科學。

19世紀末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表示:嬰兒的心理世界,實際上是“一大團鬧哄哄的混沌”。

這個貼切的描述,後來一直被廣泛運用。剛出生的嬰兒是無能且脆弱的,需要依靠父母活著,他們需要繼續長大,經歷成熟的過程,人生經驗才會給思想帶來秩序感。

而嬰兒時期——人生早期,他們的心理生活是混亂和無序的。視覺也是如此,一團灰色的模糊畫面,只能有一個大概的輪廓。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軟綿綿一團的嬰兒,是這個世界上初來乍到的客人。在他們眼裡,世界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又是什麼樣的呢?

不光父母好奇,很多心理學家也針對此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以瞭解新生兒的小腦袋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那麼,嬰兒眼裡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這可是門嚴肅科學。

19世紀末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表示:嬰兒的心理世界,實際上是“一大團鬧哄哄的混沌”。

這個貼切的描述,後來一直被廣泛運用。剛出生的嬰兒是無能且脆弱的,需要依靠父母活著,他們需要繼續長大,經歷成熟的過程,人生經驗才會給思想帶來秩序感。

而嬰兒時期——人生早期,他們的心理生活是混亂和無序的。視覺也是如此,一團灰色的模糊畫面,只能有一個大概的輪廓。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1關於嬰兒的視覺研究

如果說之前的理論是人們的猜想,那麼到了20世紀50年代,已經有技術可以對新生兒眼裡的世界進行研究了。

1)偏好技術

羅伯特·範茲認為,嬰兒雖在行動與語言能力上尚不完善,但已經能夠通過觀察周圍的環境告知人們自己的心理狀態。

也就是說,只要持續觀察並記錄嬰兒的視覺注意力,就可以知道他關注和喜歡的東西是什麼。

而在儀器的檢測下發現:新生嬰兒的確具備很明確的視覺偏好,相較平淡的純色表面,他們更喜歡圖案;相較二維的物品,他們更喜歡立體的;相較靜止事物,他們更喜歡運動的;相較反差小的輪廓,他們更喜歡反差大的;相較方形更喜歡弧形;相較反非對稱的視覺刺激物,他們更喜歡具備對稱結構的。

這也是為何刺激孩子神經發育的時候,要選擇帶有黑白圖片的卡片的緣故,這完全符合他們的視覺偏好。

"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軟綿綿一團的嬰兒,是這個世界上初來乍到的客人。在他們眼裡,世界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又是什麼樣的呢?

不光父母好奇,很多心理學家也針對此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以瞭解新生兒的小腦袋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那麼,嬰兒眼裡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這可是門嚴肅科學。

19世紀末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表示:嬰兒的心理世界,實際上是“一大團鬧哄哄的混沌”。

這個貼切的描述,後來一直被廣泛運用。剛出生的嬰兒是無能且脆弱的,需要依靠父母活著,他們需要繼續長大,經歷成熟的過程,人生經驗才會給思想帶來秩序感。

而嬰兒時期——人生早期,他們的心理生活是混亂和無序的。視覺也是如此,一團灰色的模糊畫面,只能有一個大概的輪廓。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1關於嬰兒的視覺研究

如果說之前的理論是人們的猜想,那麼到了20世紀50年代,已經有技術可以對新生兒眼裡的世界進行研究了。

1)偏好技術

羅伯特·範茲認為,嬰兒雖在行動與語言能力上尚不完善,但已經能夠通過觀察周圍的環境告知人們自己的心理狀態。

也就是說,只要持續觀察並記錄嬰兒的視覺注意力,就可以知道他關注和喜歡的東西是什麼。

而在儀器的檢測下發現:新生嬰兒的確具備很明確的視覺偏好,相較平淡的純色表面,他們更喜歡圖案;相較二維的物品,他們更喜歡立體的;相較靜止事物,他們更喜歡運動的;相較反差小的輪廓,他們更喜歡反差大的;相較方形更喜歡弧形;相較反非對稱的視覺刺激物,他們更喜歡具備對稱結構的。

這也是為何刺激孩子神經發育的時候,要選擇帶有黑白圖片的卡片的緣故,這完全符合他們的視覺偏好。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2)習慣化技術

如果嬰兒反覆觀察某一個特定的視覺刺激物,慢慢的就會產生習慣,對其的關注度也會降低。

實驗結果證明:給予嬰兒與習慣性的視覺刺激物不相同的刺激,再觀察其注意力變化,能確認嬰兒是否感知到了這兩種刺激物的不同。

換言之,當嬰兒更願意花費更多的注意力在新的刺激物上,說明他能夠區分出兩者的不同。

成人也是如此,對待熟悉的事物,自然就不會給予更多關注了。

3)非進食性吮吸技術

吮吸能力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幾乎不需要怎麼花費時間就能學會。

只要給他們一個裝有壓力傳感器的假乳頭,嬰兒就能製造出有趣的表情或是聲音,而他們的吮吸力度與時間,也是表達他們喜愛程度和區分刺激物能力的重要指標。

"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軟綿綿一團的嬰兒,是這個世界上初來乍到的客人。在他們眼裡,世界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又是什麼樣的呢?

不光父母好奇,很多心理學家也針對此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以瞭解新生兒的小腦袋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那麼,嬰兒眼裡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這可是門嚴肅科學。

19世紀末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表示:嬰兒的心理世界,實際上是“一大團鬧哄哄的混沌”。

這個貼切的描述,後來一直被廣泛運用。剛出生的嬰兒是無能且脆弱的,需要依靠父母活著,他們需要繼續長大,經歷成熟的過程,人生經驗才會給思想帶來秩序感。

而嬰兒時期——人生早期,他們的心理生活是混亂和無序的。視覺也是如此,一團灰色的模糊畫面,只能有一個大概的輪廓。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1關於嬰兒的視覺研究

如果說之前的理論是人們的猜想,那麼到了20世紀50年代,已經有技術可以對新生兒眼裡的世界進行研究了。

1)偏好技術

羅伯特·範茲認為,嬰兒雖在行動與語言能力上尚不完善,但已經能夠通過觀察周圍的環境告知人們自己的心理狀態。

也就是說,只要持續觀察並記錄嬰兒的視覺注意力,就可以知道他關注和喜歡的東西是什麼。

而在儀器的檢測下發現:新生嬰兒的確具備很明確的視覺偏好,相較平淡的純色表面,他們更喜歡圖案;相較二維的物品,他們更喜歡立體的;相較靜止事物,他們更喜歡運動的;相較反差小的輪廓,他們更喜歡反差大的;相較方形更喜歡弧形;相較反非對稱的視覺刺激物,他們更喜歡具備對稱結構的。

這也是為何刺激孩子神經發育的時候,要選擇帶有黑白圖片的卡片的緣故,這完全符合他們的視覺偏好。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2)習慣化技術

如果嬰兒反覆觀察某一個特定的視覺刺激物,慢慢的就會產生習慣,對其的關注度也會降低。

實驗結果證明:給予嬰兒與習慣性的視覺刺激物不相同的刺激,再觀察其注意力變化,能確認嬰兒是否感知到了這兩種刺激物的不同。

換言之,當嬰兒更願意花費更多的注意力在新的刺激物上,說明他能夠區分出兩者的不同。

成人也是如此,對待熟悉的事物,自然就不會給予更多關注了。

3)非進食性吮吸技術

吮吸能力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幾乎不需要怎麼花費時間就能學會。

只要給他們一個裝有壓力傳感器的假乳頭,嬰兒就能製造出有趣的表情或是聲音,而他們的吮吸力度與時間,也是表達他們喜愛程度和區分刺激物能力的重要指標。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4)心率和呼吸測量

嬰兒對環境中特定事物的興趣是不斷變化的,藉助這種變化,可以探索嬰兒的感知能力。

上述這四種方法,都可以證明新生兒是具備視覺識別能力的,只是視覺靈敏度和對顏色的感知以及雙眼協調能力,遠未完善。

接下來,讓我們來談談嬰兒的視覺發育和麵部識別系統。

"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軟綿綿一團的嬰兒,是這個世界上初來乍到的客人。在他們眼裡,世界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又是什麼樣的呢?

不光父母好奇,很多心理學家也針對此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以瞭解新生兒的小腦袋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那麼,嬰兒眼裡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這可是門嚴肅科學。

19世紀末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表示:嬰兒的心理世界,實際上是“一大團鬧哄哄的混沌”。

這個貼切的描述,後來一直被廣泛運用。剛出生的嬰兒是無能且脆弱的,需要依靠父母活著,他們需要繼續長大,經歷成熟的過程,人生經驗才會給思想帶來秩序感。

而嬰兒時期——人生早期,他們的心理生活是混亂和無序的。視覺也是如此,一團灰色的模糊畫面,只能有一個大概的輪廓。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1關於嬰兒的視覺研究

如果說之前的理論是人們的猜想,那麼到了20世紀50年代,已經有技術可以對新生兒眼裡的世界進行研究了。

1)偏好技術

羅伯特·範茲認為,嬰兒雖在行動與語言能力上尚不完善,但已經能夠通過觀察周圍的環境告知人們自己的心理狀態。

也就是說,只要持續觀察並記錄嬰兒的視覺注意力,就可以知道他關注和喜歡的東西是什麼。

而在儀器的檢測下發現:新生嬰兒的確具備很明確的視覺偏好,相較平淡的純色表面,他們更喜歡圖案;相較二維的物品,他們更喜歡立體的;相較靜止事物,他們更喜歡運動的;相較反差小的輪廓,他們更喜歡反差大的;相較方形更喜歡弧形;相較反非對稱的視覺刺激物,他們更喜歡具備對稱結構的。

這也是為何刺激孩子神經發育的時候,要選擇帶有黑白圖片的卡片的緣故,這完全符合他們的視覺偏好。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2)習慣化技術

如果嬰兒反覆觀察某一個特定的視覺刺激物,慢慢的就會產生習慣,對其的關注度也會降低。

實驗結果證明:給予嬰兒與習慣性的視覺刺激物不相同的刺激,再觀察其注意力變化,能確認嬰兒是否感知到了這兩種刺激物的不同。

換言之,當嬰兒更願意花費更多的注意力在新的刺激物上,說明他能夠區分出兩者的不同。

成人也是如此,對待熟悉的事物,自然就不會給予更多關注了。

3)非進食性吮吸技術

吮吸能力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幾乎不需要怎麼花費時間就能學會。

只要給他們一個裝有壓力傳感器的假乳頭,嬰兒就能製造出有趣的表情或是聲音,而他們的吮吸力度與時間,也是表達他們喜愛程度和區分刺激物能力的重要指標。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4)心率和呼吸測量

嬰兒對環境中特定事物的興趣是不斷變化的,藉助這種變化,可以探索嬰兒的感知能力。

上述這四種方法,都可以證明新生兒是具備視覺識別能力的,只是視覺靈敏度和對顏色的感知以及雙眼協調能力,遠未完善。

接下來,讓我們來談談嬰兒的視覺發育和麵部識別系統。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2嬰兒的視覺系統

研究結果表示:嬰兒剛出生的那幾周內,只能看清楚20釐米範圍內的東西,太近或太遠都超出視覺範圍,看起來很模糊。

但他們的世界一點也不殘缺,20cm已經足夠他們的發育和當前情感需要了。

兒童專家的看法是:20cm的距離,正好夠嬰兒在吃奶的時候看清楚媽媽的臉,能使他們識別並對母親產生依戀,與其他人區分開來。

也就是說,即便嬰兒的視覺系統不完善,但對於他們的成長而言也完全不會造成障礙,已經能滿足需求了。

"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軟綿綿一團的嬰兒,是這個世界上初來乍到的客人。在他們眼裡,世界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又是什麼樣的呢?

不光父母好奇,很多心理學家也針對此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以瞭解新生兒的小腦袋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那麼,嬰兒眼裡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這可是門嚴肅科學。

19世紀末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表示:嬰兒的心理世界,實際上是“一大團鬧哄哄的混沌”。

這個貼切的描述,後來一直被廣泛運用。剛出生的嬰兒是無能且脆弱的,需要依靠父母活著,他們需要繼續長大,經歷成熟的過程,人生經驗才會給思想帶來秩序感。

而嬰兒時期——人生早期,他們的心理生活是混亂和無序的。視覺也是如此,一團灰色的模糊畫面,只能有一個大概的輪廓。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1關於嬰兒的視覺研究

如果說之前的理論是人們的猜想,那麼到了20世紀50年代,已經有技術可以對新生兒眼裡的世界進行研究了。

1)偏好技術

羅伯特·範茲認為,嬰兒雖在行動與語言能力上尚不完善,但已經能夠通過觀察周圍的環境告知人們自己的心理狀態。

也就是說,只要持續觀察並記錄嬰兒的視覺注意力,就可以知道他關注和喜歡的東西是什麼。

而在儀器的檢測下發現:新生嬰兒的確具備很明確的視覺偏好,相較平淡的純色表面,他們更喜歡圖案;相較二維的物品,他們更喜歡立體的;相較靜止事物,他們更喜歡運動的;相較反差小的輪廓,他們更喜歡反差大的;相較方形更喜歡弧形;相較反非對稱的視覺刺激物,他們更喜歡具備對稱結構的。

這也是為何刺激孩子神經發育的時候,要選擇帶有黑白圖片的卡片的緣故,這完全符合他們的視覺偏好。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2)習慣化技術

如果嬰兒反覆觀察某一個特定的視覺刺激物,慢慢的就會產生習慣,對其的關注度也會降低。

實驗結果證明:給予嬰兒與習慣性的視覺刺激物不相同的刺激,再觀察其注意力變化,能確認嬰兒是否感知到了這兩種刺激物的不同。

換言之,當嬰兒更願意花費更多的注意力在新的刺激物上,說明他能夠區分出兩者的不同。

成人也是如此,對待熟悉的事物,自然就不會給予更多關注了。

3)非進食性吮吸技術

吮吸能力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幾乎不需要怎麼花費時間就能學會。

只要給他們一個裝有壓力傳感器的假乳頭,嬰兒就能製造出有趣的表情或是聲音,而他們的吮吸力度與時間,也是表達他們喜愛程度和區分刺激物能力的重要指標。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4)心率和呼吸測量

嬰兒對環境中特定事物的興趣是不斷變化的,藉助這種變化,可以探索嬰兒的感知能力。

上述這四種方法,都可以證明新生兒是具備視覺識別能力的,只是視覺靈敏度和對顏色的感知以及雙眼協調能力,遠未完善。

接下來,讓我們來談談嬰兒的視覺發育和麵部識別系統。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2嬰兒的視覺系統

研究結果表示:嬰兒剛出生的那幾周內,只能看清楚20釐米範圍內的東西,太近或太遠都超出視覺範圍,看起來很模糊。

但他們的世界一點也不殘缺,20cm已經足夠他們的發育和當前情感需要了。

兒童專家的看法是:20cm的距離,正好夠嬰兒在吃奶的時候看清楚媽媽的臉,能使他們識別並對母親產生依戀,與其他人區分開來。

也就是說,即便嬰兒的視覺系統不完善,但對於他們的成長而言也完全不會造成障礙,已經能滿足需求了。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視覺健全反倒對嬰兒不利

實際上,嬰兒如果擁有健全的視覺系統,反倒不利於成長,畢竟他們沒有足夠的腦容量去支撐這個複雜的世界。

北京師範大學曾在北京友誼醫院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抽取出生8分鐘到13天的176名健康新生兒作為實驗觀察對象,在他們清醒的狀態下,展示8張圖片,分別為:灰圓、紅圓、黑色環狀圖、正常人臉、怪臉以及3張黑白相間的柵條圖形。展示的順序是隨機配對的,分為10組作為對比。

結果顯示:出生伊始,嬰兒就能辨別出不同的圖案,並且具備一定程度上的顏色辨別能力。另外,在兩個圖形只在一個維度上有差異時,新生兒也能發現不同,且這種能力與性別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軟綿綿一團的嬰兒,是這個世界上初來乍到的客人。在他們眼裡,世界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又是什麼樣的呢?

不光父母好奇,很多心理學家也針對此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以瞭解新生兒的小腦袋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那麼,嬰兒眼裡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這可是門嚴肅科學。

19世紀末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表示:嬰兒的心理世界,實際上是“一大團鬧哄哄的混沌”。

這個貼切的描述,後來一直被廣泛運用。剛出生的嬰兒是無能且脆弱的,需要依靠父母活著,他們需要繼續長大,經歷成熟的過程,人生經驗才會給思想帶來秩序感。

而嬰兒時期——人生早期,他們的心理生活是混亂和無序的。視覺也是如此,一團灰色的模糊畫面,只能有一個大概的輪廓。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1關於嬰兒的視覺研究

如果說之前的理論是人們的猜想,那麼到了20世紀50年代,已經有技術可以對新生兒眼裡的世界進行研究了。

1)偏好技術

羅伯特·範茲認為,嬰兒雖在行動與語言能力上尚不完善,但已經能夠通過觀察周圍的環境告知人們自己的心理狀態。

也就是說,只要持續觀察並記錄嬰兒的視覺注意力,就可以知道他關注和喜歡的東西是什麼。

而在儀器的檢測下發現:新生嬰兒的確具備很明確的視覺偏好,相較平淡的純色表面,他們更喜歡圖案;相較二維的物品,他們更喜歡立體的;相較靜止事物,他們更喜歡運動的;相較反差小的輪廓,他們更喜歡反差大的;相較方形更喜歡弧形;相較反非對稱的視覺刺激物,他們更喜歡具備對稱結構的。

這也是為何刺激孩子神經發育的時候,要選擇帶有黑白圖片的卡片的緣故,這完全符合他們的視覺偏好。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2)習慣化技術

如果嬰兒反覆觀察某一個特定的視覺刺激物,慢慢的就會產生習慣,對其的關注度也會降低。

實驗結果證明:給予嬰兒與習慣性的視覺刺激物不相同的刺激,再觀察其注意力變化,能確認嬰兒是否感知到了這兩種刺激物的不同。

換言之,當嬰兒更願意花費更多的注意力在新的刺激物上,說明他能夠區分出兩者的不同。

成人也是如此,對待熟悉的事物,自然就不會給予更多關注了。

3)非進食性吮吸技術

吮吸能力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幾乎不需要怎麼花費時間就能學會。

只要給他們一個裝有壓力傳感器的假乳頭,嬰兒就能製造出有趣的表情或是聲音,而他們的吮吸力度與時間,也是表達他們喜愛程度和區分刺激物能力的重要指標。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4)心率和呼吸測量

嬰兒對環境中特定事物的興趣是不斷變化的,藉助這種變化,可以探索嬰兒的感知能力。

上述這四種方法,都可以證明新生兒是具備視覺識別能力的,只是視覺靈敏度和對顏色的感知以及雙眼協調能力,遠未完善。

接下來,讓我們來談談嬰兒的視覺發育和麵部識別系統。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2嬰兒的視覺系統

研究結果表示:嬰兒剛出生的那幾周內,只能看清楚20釐米範圍內的東西,太近或太遠都超出視覺範圍,看起來很模糊。

但他們的世界一點也不殘缺,20cm已經足夠他們的發育和當前情感需要了。

兒童專家的看法是:20cm的距離,正好夠嬰兒在吃奶的時候看清楚媽媽的臉,能使他們識別並對母親產生依戀,與其他人區分開來。

也就是說,即便嬰兒的視覺系統不完善,但對於他們的成長而言也完全不會造成障礙,已經能滿足需求了。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視覺健全反倒對嬰兒不利

實際上,嬰兒如果擁有健全的視覺系統,反倒不利於成長,畢竟他們沒有足夠的腦容量去支撐這個複雜的世界。

北京師範大學曾在北京友誼醫院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抽取出生8分鐘到13天的176名健康新生兒作為實驗觀察對象,在他們清醒的狀態下,展示8張圖片,分別為:灰圓、紅圓、黑色環狀圖、正常人臉、怪臉以及3張黑白相間的柵條圖形。展示的順序是隨機配對的,分為10組作為對比。

結果顯示:出生伊始,嬰兒就能辨別出不同的圖案,並且具備一定程度上的顏色辨別能力。另外,在兩個圖形只在一個維度上有差異時,新生兒也能發現不同,且這種能力與性別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3人面部對嬰兒的刺激最為強烈

在嬰兒視覺偏好的實驗中,發現他們對人面部刺激的反應,要比其他刺激物都更加強烈。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魯道夫·謝弗對此的看法是:人臉具備嬰兒所有視覺感知系統的特徵,比如複雜、有圖案、對稱、立體且可移動,而且常常出現在容易聚焦的位置。

在Johnson和Morton的一組實驗中,發現如果給新生兒看下圖所示的刺激,再測試他們的視覺跟蹤,會發現有一種“臉部探測器”,能引導嬰兒的視覺注意力。

"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軟綿綿一團的嬰兒,是這個世界上初來乍到的客人。在他們眼裡,世界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又是什麼樣的呢?

不光父母好奇,很多心理學家也針對此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以瞭解新生兒的小腦袋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那麼,嬰兒眼裡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這可是門嚴肅科學。

19世紀末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表示:嬰兒的心理世界,實際上是“一大團鬧哄哄的混沌”。

這個貼切的描述,後來一直被廣泛運用。剛出生的嬰兒是無能且脆弱的,需要依靠父母活著,他們需要繼續長大,經歷成熟的過程,人生經驗才會給思想帶來秩序感。

而嬰兒時期——人生早期,他們的心理生活是混亂和無序的。視覺也是如此,一團灰色的模糊畫面,只能有一個大概的輪廓。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1關於嬰兒的視覺研究

如果說之前的理論是人們的猜想,那麼到了20世紀50年代,已經有技術可以對新生兒眼裡的世界進行研究了。

1)偏好技術

羅伯特·範茲認為,嬰兒雖在行動與語言能力上尚不完善,但已經能夠通過觀察周圍的環境告知人們自己的心理狀態。

也就是說,只要持續觀察並記錄嬰兒的視覺注意力,就可以知道他關注和喜歡的東西是什麼。

而在儀器的檢測下發現:新生嬰兒的確具備很明確的視覺偏好,相較平淡的純色表面,他們更喜歡圖案;相較二維的物品,他們更喜歡立體的;相較靜止事物,他們更喜歡運動的;相較反差小的輪廓,他們更喜歡反差大的;相較方形更喜歡弧形;相較反非對稱的視覺刺激物,他們更喜歡具備對稱結構的。

這也是為何刺激孩子神經發育的時候,要選擇帶有黑白圖片的卡片的緣故,這完全符合他們的視覺偏好。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2)習慣化技術

如果嬰兒反覆觀察某一個特定的視覺刺激物,慢慢的就會產生習慣,對其的關注度也會降低。

實驗結果證明:給予嬰兒與習慣性的視覺刺激物不相同的刺激,再觀察其注意力變化,能確認嬰兒是否感知到了這兩種刺激物的不同。

換言之,當嬰兒更願意花費更多的注意力在新的刺激物上,說明他能夠區分出兩者的不同。

成人也是如此,對待熟悉的事物,自然就不會給予更多關注了。

3)非進食性吮吸技術

吮吸能力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幾乎不需要怎麼花費時間就能學會。

只要給他們一個裝有壓力傳感器的假乳頭,嬰兒就能製造出有趣的表情或是聲音,而他們的吮吸力度與時間,也是表達他們喜愛程度和區分刺激物能力的重要指標。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4)心率和呼吸測量

嬰兒對環境中特定事物的興趣是不斷變化的,藉助這種變化,可以探索嬰兒的感知能力。

上述這四種方法,都可以證明新生兒是具備視覺識別能力的,只是視覺靈敏度和對顏色的感知以及雙眼協調能力,遠未完善。

接下來,讓我們來談談嬰兒的視覺發育和麵部識別系統。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2嬰兒的視覺系統

研究結果表示:嬰兒剛出生的那幾周內,只能看清楚20釐米範圍內的東西,太近或太遠都超出視覺範圍,看起來很模糊。

但他們的世界一點也不殘缺,20cm已經足夠他們的發育和當前情感需要了。

兒童專家的看法是:20cm的距離,正好夠嬰兒在吃奶的時候看清楚媽媽的臉,能使他們識別並對母親產生依戀,與其他人區分開來。

也就是說,即便嬰兒的視覺系統不完善,但對於他們的成長而言也完全不會造成障礙,已經能滿足需求了。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視覺健全反倒對嬰兒不利

實際上,嬰兒如果擁有健全的視覺系統,反倒不利於成長,畢竟他們沒有足夠的腦容量去支撐這個複雜的世界。

北京師範大學曾在北京友誼醫院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抽取出生8分鐘到13天的176名健康新生兒作為實驗觀察對象,在他們清醒的狀態下,展示8張圖片,分別為:灰圓、紅圓、黑色環狀圖、正常人臉、怪臉以及3張黑白相間的柵條圖形。展示的順序是隨機配對的,分為10組作為對比。

結果顯示:出生伊始,嬰兒就能辨別出不同的圖案,並且具備一定程度上的顏色辨別能力。另外,在兩個圖形只在一個維度上有差異時,新生兒也能發現不同,且這種能力與性別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3人面部對嬰兒的刺激最為強烈

在嬰兒視覺偏好的實驗中,發現他們對人面部刺激的反應,要比其他刺激物都更加強烈。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魯道夫·謝弗對此的看法是:人臉具備嬰兒所有視覺感知系統的特徵,比如複雜、有圖案、對稱、立體且可移動,而且常常出現在容易聚焦的位置。

在Johnson和Morton的一組實驗中,發現如果給新生兒看下圖所示的刺激,再測試他們的視覺跟蹤,會發現有一種“臉部探測器”,能引導嬰兒的視覺注意力。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但頭幾周嬰兒只能注意到視覺刺激物的外表,對內部是忽視狀態,因而他們接收到的信息是有限的。

但隨著年齡增長,經驗增多,嬰兒對面部特徵的關注也會越來越多。

儘管一開始大部分人在他們眼裡看來都是一樣的,但也逐漸會出現各種分別。

"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軟綿綿一團的嬰兒,是這個世界上初來乍到的客人。在他們眼裡,世界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又是什麼樣的呢?

不光父母好奇,很多心理學家也針對此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以瞭解新生兒的小腦袋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那麼,嬰兒眼裡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這可是門嚴肅科學。

19世紀末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表示:嬰兒的心理世界,實際上是“一大團鬧哄哄的混沌”。

這個貼切的描述,後來一直被廣泛運用。剛出生的嬰兒是無能且脆弱的,需要依靠父母活著,他們需要繼續長大,經歷成熟的過程,人生經驗才會給思想帶來秩序感。

而嬰兒時期——人生早期,他們的心理生活是混亂和無序的。視覺也是如此,一團灰色的模糊畫面,只能有一個大概的輪廓。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1關於嬰兒的視覺研究

如果說之前的理論是人們的猜想,那麼到了20世紀50年代,已經有技術可以對新生兒眼裡的世界進行研究了。

1)偏好技術

羅伯特·範茲認為,嬰兒雖在行動與語言能力上尚不完善,但已經能夠通過觀察周圍的環境告知人們自己的心理狀態。

也就是說,只要持續觀察並記錄嬰兒的視覺注意力,就可以知道他關注和喜歡的東西是什麼。

而在儀器的檢測下發現:新生嬰兒的確具備很明確的視覺偏好,相較平淡的純色表面,他們更喜歡圖案;相較二維的物品,他們更喜歡立體的;相較靜止事物,他們更喜歡運動的;相較反差小的輪廓,他們更喜歡反差大的;相較方形更喜歡弧形;相較反非對稱的視覺刺激物,他們更喜歡具備對稱結構的。

這也是為何刺激孩子神經發育的時候,要選擇帶有黑白圖片的卡片的緣故,這完全符合他們的視覺偏好。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2)習慣化技術

如果嬰兒反覆觀察某一個特定的視覺刺激物,慢慢的就會產生習慣,對其的關注度也會降低。

實驗結果證明:給予嬰兒與習慣性的視覺刺激物不相同的刺激,再觀察其注意力變化,能確認嬰兒是否感知到了這兩種刺激物的不同。

換言之,當嬰兒更願意花費更多的注意力在新的刺激物上,說明他能夠區分出兩者的不同。

成人也是如此,對待熟悉的事物,自然就不會給予更多關注了。

3)非進食性吮吸技術

吮吸能力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幾乎不需要怎麼花費時間就能學會。

只要給他們一個裝有壓力傳感器的假乳頭,嬰兒就能製造出有趣的表情或是聲音,而他們的吮吸力度與時間,也是表達他們喜愛程度和區分刺激物能力的重要指標。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4)心率和呼吸測量

嬰兒對環境中特定事物的興趣是不斷變化的,藉助這種變化,可以探索嬰兒的感知能力。

上述這四種方法,都可以證明新生兒是具備視覺識別能力的,只是視覺靈敏度和對顏色的感知以及雙眼協調能力,遠未完善。

接下來,讓我們來談談嬰兒的視覺發育和麵部識別系統。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2嬰兒的視覺系統

研究結果表示:嬰兒剛出生的那幾周內,只能看清楚20釐米範圍內的東西,太近或太遠都超出視覺範圍,看起來很模糊。

但他們的世界一點也不殘缺,20cm已經足夠他們的發育和當前情感需要了。

兒童專家的看法是:20cm的距離,正好夠嬰兒在吃奶的時候看清楚媽媽的臉,能使他們識別並對母親產生依戀,與其他人區分開來。

也就是說,即便嬰兒的視覺系統不完善,但對於他們的成長而言也完全不會造成障礙,已經能滿足需求了。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視覺健全反倒對嬰兒不利

實際上,嬰兒如果擁有健全的視覺系統,反倒不利於成長,畢竟他們沒有足夠的腦容量去支撐這個複雜的世界。

北京師範大學曾在北京友誼醫院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抽取出生8分鐘到13天的176名健康新生兒作為實驗觀察對象,在他們清醒的狀態下,展示8張圖片,分別為:灰圓、紅圓、黑色環狀圖、正常人臉、怪臉以及3張黑白相間的柵條圖形。展示的順序是隨機配對的,分為10組作為對比。

結果顯示:出生伊始,嬰兒就能辨別出不同的圖案,並且具備一定程度上的顏色辨別能力。另外,在兩個圖形只在一個維度上有差異時,新生兒也能發現不同,且這種能力與性別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3人面部對嬰兒的刺激最為強烈

在嬰兒視覺偏好的實驗中,發現他們對人面部刺激的反應,要比其他刺激物都更加強烈。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魯道夫·謝弗對此的看法是:人臉具備嬰兒所有視覺感知系統的特徵,比如複雜、有圖案、對稱、立體且可移動,而且常常出現在容易聚焦的位置。

在Johnson和Morton的一組實驗中,發現如果給新生兒看下圖所示的刺激,再測試他們的視覺跟蹤,會發現有一種“臉部探測器”,能引導嬰兒的視覺注意力。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但頭幾周嬰兒只能注意到視覺刺激物的外表,對內部是忽視狀態,因而他們接收到的信息是有限的。

但隨著年齡增長,經驗增多,嬰兒對面部特徵的關注也會越來越多。

儘管一開始大部分人在他們眼裡看來都是一樣的,但也逐漸會出現各種分別。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4嬰兒面部識別能力的發育進程

在上文所提到的這個實驗中,可以將嬰兒面部識別能力的發育劃分為兩個階段:

一階段:嬰兒與生俱來的反應是,關注面部圖案勝過其他任何刺激物,儘管難以辨別,但仍對人臉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和專注度。

二階段:看到人臉的幾個星期後,嬰兒就能發展出通過觀察臉部特徵區分不同人臉的能力,並在反覆經歷不同的臉部刺激後,建立起視覺形象。

也就是說,第一階段較為低級原始,而第二階段對大腦皮層有了更高要求。

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生物科學》上的一篇報道上,有這樣一項研究結果:

嬰兒能意識到自己被他人注視,進而對大腦皮層造成刺激,起到作用的那片大腦區域,已經和成人是一樣的了。

4個月大的嬰兒,就能識別出表情了,因而在學會說話前,就能通過他人的面部情緒,判斷出內心想法,比如:開心、不滿等。

之後隨著月齡增加和刺激變豐富,健全的視覺系統也逐漸建立起來。

"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軟綿綿一團的嬰兒,是這個世界上初來乍到的客人。在他們眼裡,世界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又是什麼樣的呢?

不光父母好奇,很多心理學家也針對此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以瞭解新生兒的小腦袋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那麼,嬰兒眼裡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這可是門嚴肅科學。

19世紀末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表示:嬰兒的心理世界,實際上是“一大團鬧哄哄的混沌”。

這個貼切的描述,後來一直被廣泛運用。剛出生的嬰兒是無能且脆弱的,需要依靠父母活著,他們需要繼續長大,經歷成熟的過程,人生經驗才會給思想帶來秩序感。

而嬰兒時期——人生早期,他們的心理生活是混亂和無序的。視覺也是如此,一團灰色的模糊畫面,只能有一個大概的輪廓。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1關於嬰兒的視覺研究

如果說之前的理論是人們的猜想,那麼到了20世紀50年代,已經有技術可以對新生兒眼裡的世界進行研究了。

1)偏好技術

羅伯特·範茲認為,嬰兒雖在行動與語言能力上尚不完善,但已經能夠通過觀察周圍的環境告知人們自己的心理狀態。

也就是說,只要持續觀察並記錄嬰兒的視覺注意力,就可以知道他關注和喜歡的東西是什麼。

而在儀器的檢測下發現:新生嬰兒的確具備很明確的視覺偏好,相較平淡的純色表面,他們更喜歡圖案;相較二維的物品,他們更喜歡立體的;相較靜止事物,他們更喜歡運動的;相較反差小的輪廓,他們更喜歡反差大的;相較方形更喜歡弧形;相較反非對稱的視覺刺激物,他們更喜歡具備對稱結構的。

這也是為何刺激孩子神經發育的時候,要選擇帶有黑白圖片的卡片的緣故,這完全符合他們的視覺偏好。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2)習慣化技術

如果嬰兒反覆觀察某一個特定的視覺刺激物,慢慢的就會產生習慣,對其的關注度也會降低。

實驗結果證明:給予嬰兒與習慣性的視覺刺激物不相同的刺激,再觀察其注意力變化,能確認嬰兒是否感知到了這兩種刺激物的不同。

換言之,當嬰兒更願意花費更多的注意力在新的刺激物上,說明他能夠區分出兩者的不同。

成人也是如此,對待熟悉的事物,自然就不會給予更多關注了。

3)非進食性吮吸技術

吮吸能力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幾乎不需要怎麼花費時間就能學會。

只要給他們一個裝有壓力傳感器的假乳頭,嬰兒就能製造出有趣的表情或是聲音,而他們的吮吸力度與時間,也是表達他們喜愛程度和區分刺激物能力的重要指標。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4)心率和呼吸測量

嬰兒對環境中特定事物的興趣是不斷變化的,藉助這種變化,可以探索嬰兒的感知能力。

上述這四種方法,都可以證明新生兒是具備視覺識別能力的,只是視覺靈敏度和對顏色的感知以及雙眼協調能力,遠未完善。

接下來,讓我們來談談嬰兒的視覺發育和麵部識別系統。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2嬰兒的視覺系統

研究結果表示:嬰兒剛出生的那幾周內,只能看清楚20釐米範圍內的東西,太近或太遠都超出視覺範圍,看起來很模糊。

但他們的世界一點也不殘缺,20cm已經足夠他們的發育和當前情感需要了。

兒童專家的看法是:20cm的距離,正好夠嬰兒在吃奶的時候看清楚媽媽的臉,能使他們識別並對母親產生依戀,與其他人區分開來。

也就是說,即便嬰兒的視覺系統不完善,但對於他們的成長而言也完全不會造成障礙,已經能滿足需求了。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視覺健全反倒對嬰兒不利

實際上,嬰兒如果擁有健全的視覺系統,反倒不利於成長,畢竟他們沒有足夠的腦容量去支撐這個複雜的世界。

北京師範大學曾在北京友誼醫院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抽取出生8分鐘到13天的176名健康新生兒作為實驗觀察對象,在他們清醒的狀態下,展示8張圖片,分別為:灰圓、紅圓、黑色環狀圖、正常人臉、怪臉以及3張黑白相間的柵條圖形。展示的順序是隨機配對的,分為10組作為對比。

結果顯示:出生伊始,嬰兒就能辨別出不同的圖案,並且具備一定程度上的顏色辨別能力。另外,在兩個圖形只在一個維度上有差異時,新生兒也能發現不同,且這種能力與性別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3人面部對嬰兒的刺激最為強烈

在嬰兒視覺偏好的實驗中,發現他們對人面部刺激的反應,要比其他刺激物都更加強烈。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魯道夫·謝弗對此的看法是:人臉具備嬰兒所有視覺感知系統的特徵,比如複雜、有圖案、對稱、立體且可移動,而且常常出現在容易聚焦的位置。

在Johnson和Morton的一組實驗中,發現如果給新生兒看下圖所示的刺激,再測試他們的視覺跟蹤,會發現有一種“臉部探測器”,能引導嬰兒的視覺注意力。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但頭幾周嬰兒只能注意到視覺刺激物的外表,對內部是忽視狀態,因而他們接收到的信息是有限的。

但隨著年齡增長,經驗增多,嬰兒對面部特徵的關注也會越來越多。

儘管一開始大部分人在他們眼裡看來都是一樣的,但也逐漸會出現各種分別。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4嬰兒面部識別能力的發育進程

在上文所提到的這個實驗中,可以將嬰兒面部識別能力的發育劃分為兩個階段:

一階段:嬰兒與生俱來的反應是,關注面部圖案勝過其他任何刺激物,儘管難以辨別,但仍對人臉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和專注度。

二階段:看到人臉的幾個星期後,嬰兒就能發展出通過觀察臉部特徵區分不同人臉的能力,並在反覆經歷不同的臉部刺激後,建立起視覺形象。

也就是說,第一階段較為低級原始,而第二階段對大腦皮層有了更高要求。

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生物科學》上的一篇報道上,有這樣一項研究結果:

嬰兒能意識到自己被他人注視,進而對大腦皮層造成刺激,起到作用的那片大腦區域,已經和成人是一樣的了。

4個月大的嬰兒,就能識別出表情了,因而在學會說話前,就能通過他人的面部情緒,判斷出內心想法,比如:開心、不滿等。

之後隨著月齡增加和刺激變豐富,健全的視覺系統也逐漸建立起來。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軟綿綿一團的嬰兒,是這個世界上初來乍到的客人。在他們眼裡,世界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又是什麼樣的呢?

不光父母好奇,很多心理學家也針對此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以瞭解新生兒的小腦袋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那麼,嬰兒眼裡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這可是門嚴肅科學。

19世紀末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表示:嬰兒的心理世界,實際上是“一大團鬧哄哄的混沌”。

這個貼切的描述,後來一直被廣泛運用。剛出生的嬰兒是無能且脆弱的,需要依靠父母活著,他們需要繼續長大,經歷成熟的過程,人生經驗才會給思想帶來秩序感。

而嬰兒時期——人生早期,他們的心理生活是混亂和無序的。視覺也是如此,一團灰色的模糊畫面,只能有一個大概的輪廓。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1關於嬰兒的視覺研究

如果說之前的理論是人們的猜想,那麼到了20世紀50年代,已經有技術可以對新生兒眼裡的世界進行研究了。

1)偏好技術

羅伯特·範茲認為,嬰兒雖在行動與語言能力上尚不完善,但已經能夠通過觀察周圍的環境告知人們自己的心理狀態。

也就是說,只要持續觀察並記錄嬰兒的視覺注意力,就可以知道他關注和喜歡的東西是什麼。

而在儀器的檢測下發現:新生嬰兒的確具備很明確的視覺偏好,相較平淡的純色表面,他們更喜歡圖案;相較二維的物品,他們更喜歡立體的;相較靜止事物,他們更喜歡運動的;相較反差小的輪廓,他們更喜歡反差大的;相較方形更喜歡弧形;相較反非對稱的視覺刺激物,他們更喜歡具備對稱結構的。

這也是為何刺激孩子神經發育的時候,要選擇帶有黑白圖片的卡片的緣故,這完全符合他們的視覺偏好。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2)習慣化技術

如果嬰兒反覆觀察某一個特定的視覺刺激物,慢慢的就會產生習慣,對其的關注度也會降低。

實驗結果證明:給予嬰兒與習慣性的視覺刺激物不相同的刺激,再觀察其注意力變化,能確認嬰兒是否感知到了這兩種刺激物的不同。

換言之,當嬰兒更願意花費更多的注意力在新的刺激物上,說明他能夠區分出兩者的不同。

成人也是如此,對待熟悉的事物,自然就不會給予更多關注了。

3)非進食性吮吸技術

吮吸能力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幾乎不需要怎麼花費時間就能學會。

只要給他們一個裝有壓力傳感器的假乳頭,嬰兒就能製造出有趣的表情或是聲音,而他們的吮吸力度與時間,也是表達他們喜愛程度和區分刺激物能力的重要指標。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4)心率和呼吸測量

嬰兒對環境中特定事物的興趣是不斷變化的,藉助這種變化,可以探索嬰兒的感知能力。

上述這四種方法,都可以證明新生兒是具備視覺識別能力的,只是視覺靈敏度和對顏色的感知以及雙眼協調能力,遠未完善。

接下來,讓我們來談談嬰兒的視覺發育和麵部識別系統。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2嬰兒的視覺系統

研究結果表示:嬰兒剛出生的那幾周內,只能看清楚20釐米範圍內的東西,太近或太遠都超出視覺範圍,看起來很模糊。

但他們的世界一點也不殘缺,20cm已經足夠他們的發育和當前情感需要了。

兒童專家的看法是:20cm的距離,正好夠嬰兒在吃奶的時候看清楚媽媽的臉,能使他們識別並對母親產生依戀,與其他人區分開來。

也就是說,即便嬰兒的視覺系統不完善,但對於他們的成長而言也完全不會造成障礙,已經能滿足需求了。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視覺健全反倒對嬰兒不利

實際上,嬰兒如果擁有健全的視覺系統,反倒不利於成長,畢竟他們沒有足夠的腦容量去支撐這個複雜的世界。

北京師範大學曾在北京友誼醫院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抽取出生8分鐘到13天的176名健康新生兒作為實驗觀察對象,在他們清醒的狀態下,展示8張圖片,分別為:灰圓、紅圓、黑色環狀圖、正常人臉、怪臉以及3張黑白相間的柵條圖形。展示的順序是隨機配對的,分為10組作為對比。

結果顯示:出生伊始,嬰兒就能辨別出不同的圖案,並且具備一定程度上的顏色辨別能力。另外,在兩個圖形只在一個維度上有差異時,新生兒也能發現不同,且這種能力與性別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3人面部對嬰兒的刺激最為強烈

在嬰兒視覺偏好的實驗中,發現他們對人面部刺激的反應,要比其他刺激物都更加強烈。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魯道夫·謝弗對此的看法是:人臉具備嬰兒所有視覺感知系統的特徵,比如複雜、有圖案、對稱、立體且可移動,而且常常出現在容易聚焦的位置。

在Johnson和Morton的一組實驗中,發現如果給新生兒看下圖所示的刺激,再測試他們的視覺跟蹤,會發現有一種“臉部探測器”,能引導嬰兒的視覺注意力。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但頭幾周嬰兒只能注意到視覺刺激物的外表,對內部是忽視狀態,因而他們接收到的信息是有限的。

但隨著年齡增長,經驗增多,嬰兒對面部特徵的關注也會越來越多。

儘管一開始大部分人在他們眼裡看來都是一樣的,但也逐漸會出現各種分別。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4嬰兒面部識別能力的發育進程

在上文所提到的這個實驗中,可以將嬰兒面部識別能力的發育劃分為兩個階段:

一階段:嬰兒與生俱來的反應是,關注面部圖案勝過其他任何刺激物,儘管難以辨別,但仍對人臉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和專注度。

二階段:看到人臉的幾個星期後,嬰兒就能發展出通過觀察臉部特徵區分不同人臉的能力,並在反覆經歷不同的臉部刺激後,建立起視覺形象。

也就是說,第一階段較為低級原始,而第二階段對大腦皮層有了更高要求。

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生物科學》上的一篇報道上,有這樣一項研究結果:

嬰兒能意識到自己被他人注視,進而對大腦皮層造成刺激,起到作用的那片大腦區域,已經和成人是一樣的了。

4個月大的嬰兒,就能識別出表情了,因而在學會說話前,就能通過他人的面部情緒,判斷出內心想法,比如:開心、不滿等。

之後隨著月齡增加和刺激變豐富,健全的視覺系統也逐漸建立起來。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嬰兒認不出媽媽,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奇妙又可愛


05如何利用外在刺激增強嬰兒的視覺系統?

部分專家認為:觀察寶寶的注視時間,也是測驗智力的第一種方式,他們能通過注視時間的長短,來對圖案進行區分,這需要分辨能力和記憶能力的共同協作。

如果家長想增強或加快其發展,也可以主動給予孩子刺激,比如玩具,或是對嬰兒做鬼臉和微笑等。

其次,對於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對比鮮明的黑白圖形更符合他們的偏好,父母可以掛一副這樣的照片在嬰兒床的右側,並記錄寶寶注視的時間。

之後進行更換,看寶寶是否能區分出來。

通常情況下,寶寶對新圖像的注視是7-13S,如果縮短到了3-4S,就說明已經產生視覺習慣了,需要更換圖形。

另外,家長還可以採取緩慢移動圖形,或是增長圖形距離的方式,來鍛鍊嬰兒的視覺追蹤力。

寶寶的視覺系統奇妙又可愛,父母瞭解完之後,是不是心頭湧上了那麼一絲暖意,如果有時間的話,不妨試著跟寶寶的視覺來一個互動吧!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