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囟門很重要!出現這5種情況時,家屬要趁早帶寶寶看醫生

新生兒 溼疹 佝僂病 兒科 睡眠 體檢 腹瀉 婦產科曾醫生 2019-06-12

早上查房,來到住著剖宮產術後第四天的產婦房間,剛準備查看產婦的傷口,產婦的婆婆抱著寶寶著急的湊上前來說:醫生,你看我孫子頭頂上那一跳一跳的怎麼了,我都不敢用手去碰。我一邊用手輕輕摸了摸寶寶的頭頂,一邊笑著回答:阿姨,你看,這是寶寶的(xin),就是人們所說的“天窗”,跳動是由於腦脊液壓力隨著心臟搏動、血壓變化而變化,與脈搏搏動是一致的,正常哈,也可以摸哦,但要輕輕地摸。

寶寶的囟門很重要!出現這5種情況時,家屬要趁早帶寶寶看醫生

醫生檢查剛出生的寶寶

“哦,原來如此,聽醫生你這麼說我就放心了。但我摸我自己的就沒有囟門,說明它會關閉是吧,一般什麼時候閉合正常?”

關於囟門的問題,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是經常可以碰到的。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瞭解寶寶的囟門,今天曾醫生就來講講,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一、寶寶的囟門有前後之分

新生兒的顱骨由6塊骨頭組成,且顱骨是比較柔軟的。由於寶寶出生後顱骨尚未發育完全,所以骨與骨之間存在縫隙,並在頭的頂部和後腦部形成兩個沒有骨頭覆蓋的區域,摸起來是柔軟的,有些細心的家屬還能看到像血管搏動樣的跳動。其實,這就是人們傳說中的“天窗”,在醫學上叫囟門,它分為前囟門和後囟門。

1、前囟門

沿著寶寶的頭頂中線觸摸,家屬會發現寶寶的頭骨在前後各有一個開口,摸起來軟軟的,前端的稱為前囪門,形狀近似菱形。 它是頭顱上最大的骨縫交點,因為此處並無骨塊存在,較其他部分略凹陷、柔軟,在寶寶哭鬧時會略微凸起,摸上去會有輕微博動。在寶寶出生時他囟門的對邊中點連線約1.5-2釐米, 前6個月的頭部發育比較迅速,頭圍增長快,前囟也隨著變大,約至6個月時最大達到2.5-3釐米,以後隨著顱骨縫逐漸骨化,前囟逐漸變小,有的寶寶1歲時前囟己閉合,最遲不超過 18 個月閉合

寶寶的囟門很重要!出現這5種情況時,家屬要趁早帶寶寶看醫生

呈菱形的囟門

2、後囟門

在寶寶頭部後側於枕部的另一開口叫後囟門,較前囟門小,呈三角形,尺寸較小,有時甚至摸不太到。一般,後囪門在寶寶出生時已接近閉合,或僅可容納成人的指尖大小,約在出生後 2~4 個月閉合。

二、趁早發現寶寶的囟門有無異常

囟門發育變化是寶寶顱骨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階段,看上去僅方寸之地,卻能反映寶寶身體內部的情況,很多兒科疾病都可引起囟門的變化。因此,兒科醫生常把囟門看成窺測小兒疾病的“窗口”。在體檢時,總要對囟門尤其是前囟認真檢查一番,注意囟門的外觀、緊張度和閉合遲早等情況,並追究其產生原因。

前囟門關閉過早(生後3~4個月),測得頭圍小於正常值,則提示小頭畸形、腦發育不良等疾病;若囟門關閉延遲,前囟門超過18個月還未閉合,則提示寶寶可能患有骨骼發育及鈣化障礙、佝僂病、甲狀腺功能低下、嚴重營養不良等疾病;若前囟門過大(前囟門達到4~5釐米大小),則提示可能有先天性腦積水、先天性佝僂病;若前囟門隆起明顯,則提示寶寶的顱內壓增高,暗示有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若前囟門凹陷明顯,則提示寶寶身體內缺水,如腹瀉後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前囟門由此凹陷下去,這種情況下,需要馬上為寶寶補充液體。而後囟門因閉合較早,不能提供有關疾病的線索。

寶寶的囟門很重要!出現這5種情況時,家屬要趁早帶寶寶看醫生

囟門可窺測小兒疾病

所以,家屬在家應多注意寶寶囟門的變化,其中,觀察寶寶囪門的標準姿勢是將寶寶抱起呈直立的狀態,且最好是在睡覺或安靜的時候。還應定期帶寶寶去體檢量頭圍,讓醫生評估寶寶的頭圍是否在正常範圍內。如果發現上述異常情況,應當及時請醫生檢查,以便作出判斷並進行相應的處理。

三、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好寶寶的囟門?

1、不要給寶寶使用材質太硬的枕頭,如綠豆枕、砂枕,否則很容易引起寶寶頭部及囟門變形。此外,想要寶寶的頭型完美,就要經常為他翻翻身,改變一下睡姿。寶寶喜歡光線,如果他習慣側向某一邊睡,可以在另一側用光線吸引他。

2、保護好寶寶的頭部,應注意家中傢俱,避免尖銳硬角弄傷寶寶的頭部。如果寶寶不慎擦破了頭皮,應即用酒精棉球消毒以防止感染。

3、在夏季外出時,要給寶寶戴好遮陽帽,防止熱透過囟門引起中暑;在冬天外出應戴較厚的帽子,在保護囟門的同時又減少了熱量的散失。

4、囟門的清洗可在洗澡時進行,可用寶寶專用洗髮液而不宜用強鹼肥皂,或直接用清水,以免刺激頭皮誘發溼疹或加重溼疹。清洗時手指應平置在囟門處輕輕地揉洗,不應強力按壓或強力搔抓,更不能以硬物在囟門處刮劃。如果囟門處“乳痂”不易洗掉,可以先用麻油、茶籽油或其他植物油潤溼浸透30分鐘~1小時,待這些汙垢變軟後再用無菌棉球按照頭髮的生長方向輕輕拭去,千萬不能強行揭下。

寶寶的囟門很重要!出現這5種情況時,家屬要趁早帶寶寶看醫生

洗頭時應輕輕揉洗囟門處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這,看到這篇文章的您,如果有什麼疑惑或者建議,歡迎私信或在評論區給曾醫生留言哦!寫文不易,快快收藏分享給需要的那個Ta吧。在此,也希望每個寶寶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