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條新生兒護理大全,幹月嫂的都收藏!真學會了,寶寶想生病都難

新生兒 收藏 便祕 肺炎 護理 懷孕 張老師的小課 2019-04-21

一,新生兒吐奶怎麼回事

新生兒吐奶嚴重有生理和病理兩方面的原因,寶寶的胃容量小,食管肌肉的張力低,食物很容易吐出。也可能是感冒便祕等引起,餵養姿勢不對,餵奶過快,過早添加輔食等也是造成新生兒吐奶嚴重的原因。

1 、生理原因

寶寶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這樣就會使得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另外,由於寶寶食管肌肉的張力比較低,賁門比較鬆弛,關閉不緊,所以很容易被食物破門而出,導致吐奶。

這些生理性的吐奶,等寶寶再長大一點後,胃垂向下、腸道蠕動的神經調節功能和內分泌胃酸及蛋白分解酶的功能漸漸增強,才不會吐奶。

2 、病理原因

感冒、細菌感染、便祕、幽門狹窄、食管閉鎖、腸閉鎖、腸旋轉不良、先天性巨結腸等,都會造成寶寶異常吐奶。

3 、餵養、護理不當

餵奶姿勢不當、餵奶過快、奶量過多或兩餐間隔時間太短;餵奶時翻動小兒過多;過早添加輔食;以奶瓶餵食時,奶嘴的洞口過大,造成奶汁流出過快,來不及吞嚥等等這些餵養不當都會導致寶寶吐奶。

當寶寶在6 個月大之後,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胃腸功能發育也比較成熟,吐奶的次數也就明顯減少了。而新生兒經常吐奶,媽媽們一定要分辨是生理原因、病理原因還是自己餵養不當的原因,從而決定如何解決寶寶吐奶的煩惱。正常情況下的吐奶,家長也不用擔心,只有寶寶體重增加正常,精神狀態好就行。

二,新生兒吐奶如何護理

一般而言,寶寶從半個月大時開始吐奶,一般在兩個月大時最嚴重,三個月大後慢慢減少吐奶的次數,寶寶半歲後吐奶現象就很少了。新生兒吐奶有些是喝太多的奶了,寶寶會將多餘的分量吐掉,有些是把喝入胃裡的空氣排出來的時候帶了奶出來。

1、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勢

一旦嘔吐物進入氣管會導致窒息。因此在讓孩子躺下時,最好將浴巾墊在孩子身體下面並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著時發生吐奶,我們可以把孩子臉側向一邊。

2、吐奶後,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況

在孩子躺著時要把孩子頭部墊高,或者索性把孩子豎著抱起來。吐奶後,孩子的臉色可能會不好,但只要稍後能恢復過來就沒有問題。另外,根據情況可以適當地給孩子補充些水分。

3、補充水分要在嘔吐後30分鐘進行

孩子吐奶後,如果馬上給孩子補充水分,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因此,最好在吐後30分鐘左右用勺先一點點地試著給孩子喂些白水。

4、吐奶後,每次餵奶數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

在寶寶精神恢復過來,又想吃奶的時候,我們可以再給寶寶喂些奶。但每次餵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不過餵奶次數可以增加。在寶寶持續嘔吐期間,我們只能給寶寶餵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輔食。

97條新生兒護理大全,幹月嫂的都收藏!真學會了,寶寶想生病都難


5、新生兒吐奶從鼻子出來

家長要護理好吐奶的寶寶,儘量避免寶寶吐奶從鼻子裡出來,如果奶水從鼻子裡出來,也及時把寶寶抱起來,清理寶寶鼻子,讓寶寶呼吸通暢。

三,新生兒吐奶嚴重怎麼辦

新生兒吐奶的情況,媽媽要注意區分是生理性吐奶還是病理性吐奶。生理性吐奶數以正常情況,媽媽在餵奶時注意每次餵奶量不要過大,餵奶後先把寶寶豎起來,輕打背部;如果寶寶出生24小時就不停吐奶,量較多,多為病理性吐奶,應及時找醫生診治。

1 、生理性吐奶

(1)媽媽在孕期的時候,要注意乳房保護,有奶頭凹陷的媽媽,要逐漸把奶頭提拉出來,以便於寶寶出生後吸奶。用奶瓶餵奶時,要注意橡皮奶頭扎眼不要過大,防止寶寶吸奶過急、過沖。

(2)餵奶次數不宜過多,每次餵奶量不宜過大。

(3)餵奶前不要讓寶寶過於哭鬧。

(4)餵奶時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滿奶頭,這樣可以防止寶寶胃內吸入過多的空氣而導致吐奶。

(5)餵奶後不要過早的翻動寶寶,最好把寶寶豎起來,輕輕拍打背部,使其打出幾個飽嗝後,再放回床上,這樣寶寶就不容易發生吐奶現象了。

(6)容易吐奶的寶寶,在餵奶後,最好將他的床頭抬高一點,頭側位睡,防止吐奶時發生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以上為新生兒生理性吐奶,不需要特殊治療,爸媽只需要合理餵養和加強護理,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和胃腸功能逐漸完善,就會慢慢好轉。

2 、病理性吐奶

如果寶寶在出生後24小時就開始吐奶,量較多,甚至呈噴射狀吐奶,或者除吐奶外還伴有其他異常的症狀體徵,這表明寶寶是因為生病而引起的吐奶,屬於病理性吐奶,爸媽應該及早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病理性嘔吐的常見原因是食管閉鎖、胃食管反流、肥厚性幽門狹窄、腸旋轉不良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確診後應手術治療。

四,新生兒吐奶正常嗎

吐奶是新生兒常見的現象。判斷新生兒吐奶是否正常,首先需要弄清楚寶寶是病理性吐奶,還是生理性溢奶,病理性吐奶是不正常現象,生理性吐奶是正常現象。病理性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餵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生理性溢奶則量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新生兒吐奶後,什麼情況下需要看醫生?

只要寶寶沒有表現出不適,也沒有減少體重,或者出現大量頻繁嘔吐、顏色發綠、哭鬧咳嗽等等異常現象,就不必看醫生。但寶寶吐奶後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卻是需要多加留意的。在嘔吐得到緩解後,如果寶寶還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覺、情緒不安、無法入睡、發燒、肚子脹等現象,則可能是生病了,應該看醫生。

五,如何預防新生兒吐奶

1 、45°斜抱孩子。

儘量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餵奶減少發生吐奶的機會。

2 、給寶寶拍背。

餵奶完畢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防止新生兒吐奶的最好辦法就是幫助寶寶拍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這樣就不容易吐奶了。

有時候任寶寶怎麼拍隔,寶寶還是沒有隔打出來,家長也不用擔心,一般先抱半個小時,然後再把寶寶放到小床上,先側躺,然後再平躺。

3 、吃奶後側臥一會兒。

吃奶後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這樣很容易造成寶寶吐奶,平躺的時候吐奶,奶水很容易從鼻子裡出來,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幫寶寶清理鼻腔,很容易造成寶寶呼吸不了,造成危險的事情發生。新生兒吃完奶後應當側臥一會兒,然後再改為仰臥。

4 、餵奶量要適中。

餵奶量不宜過多,間隔不宜過密。

一,新生兒打嗝怎麼回事

1、由於爸媽護理不當,讓寶寶受寒,因而誘發打嗝。如果平時沒有其他疾病,但是寶寶會突然打嗝,而且嗝聲高亢有力而連續,一般是因為受寒涼所致。這個時候可以給寶寶喝點熱水,同時要注意胸腹部的保暖,給他覆蓋棉暖衣被,冬季還可在衣被外面放一個熱水袋保溫,打嗝有時即可不治而愈。如果寶寶打嗝發作的時間較長或發作頻繁,亦可在開水中泡少量桔皮(桔皮有疏暢氣機、化胃濁、理脾氣的作用),待水溫適宜時飲用,寒涼適宜則嗝自止。

2、由於沒有對寶寶的飲食節制,給寶寶吃太多奶水,或者吃太多生冷奶水、過量服用寒涼藥物,會使寶寶的脾胃功能減弱,使胃氣上逆動膈,而導致打嗝。這個時候,爸媽可以用消食導滯的方法,如給寶寶的胸腹部輕柔按摩,讓嗝氣下行或飲服山楂水通氣通便(山楂味酸,消食健胃,增加消化酶的分泌),氣順了便通了,打嗝自然也停止了。

3、由於寶寶進食過急或驚哭之後進食,一時哽噎也可以誘發打嗝。其實新生兒打嗝多為良性自限性打嗝,沒有成人那種難受感,打一會兒就會好,爸媽不用太過擔心。

二,新生兒打嗝怎麼辦

1、寶寶吃奶後放下平躺時會打嗝。這是因為新生寶寶在吸奶的時候,用力吮吸而吞入過量的空氣,造成了肚子脹氣現象。所以,爸媽可以在寶寶喝完奶之後,豎著抱寶寶,讓寶寶的頭部靠在肩上,用空心掌輕輕的拍寶寶後上背的地方,豎著抱半個小時,然後再讓寶寶躺下;或者是爸媽輕輕按摩寶寶腹部來幫助排氣,也可以很好的預防寶寶打嗝或溢奶等現象。

2、爸媽餵奶的姿勢要正確,要讓寶寶斜坐在爸媽的大腿上喝奶;喝奶時也要避免讓寶寶喝得太急,或者是奶水過冷、過燙。

3、爸媽不要在寶寶過度飢餓及哭得很厲害的情況下餵奶,平時餵奶的時候要在安靜的環境中。

4、可以給寶寶少量多餐的餵養法,在餵奶喂到一半的時候讓寶寶休息一下,幫寶寶拍隔排氣,然後再喝剩下的那些奶。在寶寶打嗝時也可以喂一點溫開水,或者用寶寶感興趣的玩具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達到改善寶寶打嗝。

5、如果寶寶是胃食道逆流造成的打嗝,爸媽可以在餵奶後讓寶寶豎直靠在家長的肩上排氣,並且半小時內不要讓寶寶平躺,等寶寶長到4個月大後可添加輔食以增加奶的黏稠度,防止寶寶打嗝。

三,幫新生兒拍嗝的正確姿勢

1、直立抱在肩上:不論是站還是坐,媽媽都要將寶寶儘量直立抱在肩膀上,以手部及身體的力量將寶寶輕輕釦住,再以手掌輕拍在寶寶的上背部即可。

2、端坐在大腿上:媽媽坐著,讓寶寶朝向自己坐在大腿上,一隻手撐在寶寶的頭、下顎及家浜之間,另一隻手輕拍寶寶的上背部即可。

3、側趴在大腿上:媽媽坐好,雙腿合攏,將寶寶橫放,讓其側趴在腿上,寶寶頭部略朝下。媽媽以一隻手扶住寶寶下半身,另一隻手輕拍寶寶上背部即可。

四,如何防止新生兒打嗝

1、避免吸入多餘空氣: 注意餵奶姿勢、讓奶中少一點空氣等,使得寶寶在吃奶時儘量避免吸入多餘空氣。

2、注意喝奶姿勢:

母乳餵養: 媽媽務必仔細學習各種哺乳姿勢,在每次餵奶前先把姿勢調整好,再讓寶寶開始吸吮。

奶瓶餵養: 不論抱著寶寶喝奶,還是讓寶寶靠著其他物體喝奶,注意頭高身體低的姿勢,而且保持一定的傾斜角度也很有必要。

3、沖泡方式: 在幫寶寶沖泡奶粉時,應先加入適量的溫水,再加入奶粉,這樣可避免奶粉結塊,造成奶嘴阻塞而吸入過多空氣。

4、奶嘴運用: 另外,搖勻奶瓶時最好握住奶瓶側身,以左右搖勻的方式進行,避免上下搖動而增加奶瓶內的氣體。

5、至少含住2/3: 把乳頭或奶嘴放入寶寶的口中時,應至少讓寶寶含住2/3,並確定是否放在了寶寶的舌頭上,否則奶水會溢出,而且容易讓寶寶吸入過多的空氣。對於經常脹氣的寶寶,可適當選用防脹氣奶嘴、奶瓶。

6、讓寶寶少喝一口: 奶瓶內的空氣通常會漸漸殘留在最上面(形成白色泡泡),因此最好不要讓寶寶把奶瓶中的奶完全喝完。這樣也可減少一些氣體進入體內。

一,新生兒鼻塞怎麼辦

1、溫溼毛巾: 如果是因感冒等情況使鼻粘膜充血腫脹時,可用溫溼毛巾敷於鼻根部,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2、滴鼻子: 如果效果不理想,可用0.5%麻黃素滴鼻子,每側一滴。每次在吃奶前使用,以改善吃奶時的通氣狀態。每天使用3—4次,次數不能過多,因過多使用可能造成藥物性鼻炎。

3、母乳滴鼻: 如果是由於分泌物堵塞所引起,可滴一滴母乳到嬰兒鼻腔內,待分泌物軟化後可自行排出。也可用一根細棉籤沾一點水探入鼻孔內輕輕旋轉,將鼻腔分泌物捲住,隨棉籤拖出來。如果鼻內分泌物已成硬痂,則輕輕用棉籤撥動硬痂,使乾的分泌物脫離鼻粘膜,這樣鼻分泌物可隨呼吸而前後移動,產生癢感,刺激嬰兒打噴嚏,乾的分泌物即可隨呼吸排出鼻腔。

4、吸鼻器: 媽媽可以定期給寶寶使用吸鼻器吸走鼻水和粘液,但不要太用力,輕輕吸就可以了。

5、勤清潔衛生: 為了減低家中的過敏原,爸媽要勤換床單,經常吸塵,這些可以減低寶寶鼻敏感的情況。

如果上述這些方法嘗試過後,寶寶還是鼻塞嚴重,甚至發生青紫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二,鼻塞是什麼原因

1、免疫功能不健全: 寶寶剛出生,身體還沒適應,抵抗力差,免疫功能不健全。一旦不注意保暖,會容易患上感冒等疾病。

2、生理構造因素: 新生寶寶的上頜骨和顱骨發育不全,鼻和鼻腔相對短小;鼻腔內鼻毛稀少;鼻腔粘膜柔嫩,血管、淋巴組織相對成人較豐富等。一旦遇到寒冷空氣和含菌量較多的氣流,都可直接刺激鼻咽部,使鼻咽部血管粘膜充血腫脹,鼻腔分泌物增多並結痂,使原來已經狹小的鼻腔更加狹窄,甚至閉塞,進而使氧氣的吸入量減少,二氧化碳排出受阻。

3、疾病因素: 新生兒鼻塞常見於上呼吸道感染。其次,鼻腔本身的疾患如鼻息肉、鼻中隔彎曲、鼻腔異物或腫瘤等都可使寶寶鼻塞。此外,某些過敏反應也可引起鼻塞。

4、藥物因素: 某些藥物也可以引起鼻粘膜的充血腫脹而導致鼻塞,如孕媽服用降壓藥利血平,都可引起新生寶寶鼻塞。

一,如何給新生兒洗澡

1、抱式洗浴法:先洗臉、頭,然後再洗軀幹和四肢,最後洗臀部。洗頭和臉的時候,寶寶的頭向前,爸媽用左前臂支撐著寶寶的肩背,左側腋窩夾住孩子的臀部,左手托住寶寶的頭,拇指和中指從身後向前將其耳郭耳朵堵住,以防止進水。右手先給寶寶洗臉(不需要沐浴露),然後洗頭,把頭擦乾。然後開始洗軀幹、四肢以及臀部。應該特別洗乾淨肘窩、腋窩、頸部、大腿根部。

2、盆式洗浴法:把紗布浸在浴盆中,擰乾後用來擦臉,然後將衣服脫去,用換下的尿布或衣服,將屁股擦乾淨;用毛巾把寶寶的身體抱起來,用一隻手手掌托住腋下,手肘支住頭部,另一隻手託著雙足,輕輕放入盆中,注意先讓臀部入水,讓孩子半坐在澡盆裡,但注意不要讓臍部沾水。

洗的時候要從頸部開始,然後到手腳。給寶寶洗背的時候,用一隻手支住身體的正面,將寶寶翻轉過來,從後背洗到屁股。要使用油性偏大、鹼性偏輕的嬰兒沐浴露,將沐浴露抹在洗澡用的毛巾上,再擦抹在寶寶身上。全身洗乾淨後,再用清水和紗布把泡沫洗掉。

二,新生兒洗澡水溫

給新生寶寶洗澡時,新手爸媽們一定要注意控制洗澡水溫。新生兒洗澡水溫一般控制在37度左右。通常情況下,爸媽們會用手部接觸去感應水溫,但是,手部對水溫的敏感度也沒有嬰兒的整個身體對水溫的敏感度高。爸媽們可以用手肘或者是腕部來試水溫。還可以使用專業的溫度計來測量水溫。

寒冷季節時,家長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要時刻注意,水溫是否下降,洗澡過程中要做到快速。家長們還要注意,水溫太高或太熱很容易燙傷寶寶的敏感肌膚。在洗澡的時候,嬰幼兒的皮膚不應該變紅。如果整個洗澡過程中,寶寶一直哭鬧不止的話,很有可能是水溫過高或過低,又或者是寶寶不喜歡洗澡。

三,如何給新生兒洗臉、頭

脫下寶寶衣服,並將此衣服包裹於胸腹上,暫以保暖。開始洗臉、洗頭及頸部,注意勿使水流入耳內。用左肘部和腰部夾住寶寶的屁股,左手掌和左臂托住寶寶的頭,用右手慢慢清洗。

洗面——用洗臉的紗布或小毛巾沾水後輕輕拭擦。

洗眼——由內眼角向外眼角擦。

洗額——由眉心向兩側輕輕拭擦前額。

洗耳——用手指裹毛巾輕輕拭擦耳廓及耳背。

洗頭——將嬰兒專用、對眼睛無刺激的洗頭水倒在手上,然後在寶寶的頭上輕輕揉洗,注意不要用指甲接觸寶寶的頭皮。若頭皮上有汙垢,可在洗澡前將嬰兒油塗抹在寶寶頭上,這樣可使頭垢軟化而易於去除。然後將新生兒頭上的洗髮水洗乾淨。

四,新生兒洗澡前的準備工作

要事先準備好洗澡用品,如浴盆、毛巾、紗布、棉棒、尿布、換洗的衣服、嬰兒沐浴露、爽身粉等,臍痂還沒脫落前,還要準備好消毒棉棒和75%的酒精。

五,新生兒洗澡後注意事項

給新生寶寶洗完澡之後,應該立刻用浴巾裹住寶寶的全身,在浴室裡擦乾身體。可留出臍部,用酒精棉棒從中間向外清洗臍部,注意保持臍部的乾燥和清潔。可以先擦乾上半身,接著穿上內衣;再擦乾下半身,穿上褲子。

爸爸媽媽們還可以在寶寶的皮膚褶皺處擦上寶寶用的爽身粉,還可以在寶寶的臀部塗上護膚油。值得注意的是,給寶寶塗抹護膚用品時,爸媽們應該在自己身上進行測試,並且寶寶的皮膚上如果有疹塊、紅臀等情形時,則不要使用。

一,新生兒臍帶護理

臍帶是鏈接胎兒和胎盤的,是胎兒從母體吸收和排洩代謝物的通道。寶寶出生之後,臍帶原本的意義就失去了。因此,寶寶出生後,醫生會將靠近寶寶一端臍帶剪下,留下一小段臍帶殘端。臍帶從剪斷到根部脫落需要一週左右的時間,而剪去後的臍帶殘端對於寶寶來說是非常容易受到病菌感染,所以需要非常小心的進行臍帶護理。

新生兒臍帶護理要注意以下方面:

1 、注意防水

在臍帶的護理過程中,爸媽要特別注意保持臍部乾燥,不要被尿布或者其他物品弄溼。如果發現寶寶臍帶布溼了,應該立即更換,不要用髒手、髒布去摸、擦肚臍。尿布不要蓋到臍部,避免尿液或糞便沾汙臍部創面。

尤其是在洗澡的時,寶寶的臍帶溼了的話,應該先用棉棒擦乾,再進行護理。臍帶脫落前不要讓寶寶泡在浴盆裡洗澡,可以先洗上半身,擦乾後再洗下半身。

2 、注意觀察

臍帶進行結紮後24小時之內,爸媽要密切觀察有沒有出血。部分新生兒寶寶由於臍帶結紮的帶子變鬆,會有少量的滲液或者滲血。如果發現蓋在臍帶上的紗布被血汙染或者溼透的時候,應該立即請醫生重新消毒結紮。

3 、注意消毒

(1)每天洗浴後都要用75%酒精消毒,從臍根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不可以來回亂擦,以免把周圍皮膚上的細菌帶入臍根部。

(2)新生寶寶臍帶脫落後,根部會有一層痂,痂脫落後,局部會有潮溼或者米湯樣液體滲出,這時候爸媽可以用消毒棉花棒蘸75%酒精擦淨。

特殊情況: 如果發現臍根有肉芽、膿性分泌物、紅腫以及臭味,臍輪紅腫,說明已經發生臍炎,應該及早找醫生治療,以防病情惡化。

二,新生兒肚臍出血

媽媽首先要觀察寶寶的臍周是否有紅腫,如果只是單純有點滲血的話,問題不大。有的時候可能是護理不當所致,因為衣物或者是被子的摩擦,把肚臍剛剛結的血痂碰破,導致臍部出血。這個時候爸媽要好好護理寶寶的肚臍。給寶寶穿的衣服和被子一定要柔軟。

出現肚臍出血的現象,爸媽要乾淨的棉籤幫助寶寶擦去血跡,然後再用消毒紗布包紮臍部就可以了。一般幾天後就可癒合,也沒有必要使用止血藥,但應注意肚臍乾燥。

三,新生兒肚臍流水

新生兒正在癒合的臍帶殘端經常會滲出清亮的或淡黃色黏稠的液體,這屬於正常情況。通常臍帶自然脫落後,臍窩會有些潮溼,並有少許米湯樣液體滲出,這是由於臍帶脫落的表面還沒有完全長好,肉芽組織裡的液體滲出所致。爸媽只需要用75%的酒精輕輕擦乾淨即可,大約2~3天左右臍窩就會幹燥。然後再用乾的紗布輕輕擦拭臍帶殘端,能加速肚臍的癒合。

經過上述處理後,臍部仍流水不止,並且滲出的液體像膿液或有惡臭味,就屬於異常現象,爸媽應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以便及時處理,以免引起感染。

97條新生兒護理大全,幹月嫂的都收藏!真學會了,寶寶想生病都難


四,新生兒肚臍發炎

如果寶寶的臍帶脫落較晚,臍帶的膠凍組織也會容易成為細菌繁殖的場所,會引起寶寶臍部發炎。肚臍發炎,剛開始會發現臍部和周圍組織會發紅腫脹,有粘性或膿性分泌物,有臭味。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腹壁蜂窩組織炎,形成膿腫、壞死,細菌可沿尚未閉合的臍血管侵入血循環,造成敗血症。

如果寶寶肚臍發炎症狀不是很嚴重的話,爸媽可以幫寶寶用75%酒精擦淨,並保持乾燥清潔。

當寶寶肚臍周圍的皮膚變得紅腫,用手輕觸時能感到皮膚表面輕微發熱,臍窩裡出現膿性分泌物,並帶臭味,同時寶寶還出現厭食、嘔吐、發熱的症狀,那說明寶寶的臍部已經化膿。膿液多的話,應該每天帶寶寶到醫院換敷料,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使用抗菌藥物。一旦形成膿腫,要切開引流,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

五,新生兒臍帶不脫落怎麼辦

胎兒出生後,臍帶被紮結,幾個小時候殘端會變成棕白色,以後逐漸乾枯,變細,變成黑色,最終脫落。

正常情況下大部分新生兒臍帶脫落的時間,會依寶寶情況而有所不同,一般在出生後1-2週會脫落。假如寶寶的臍帶2周後仍未脫落,要仔細觀察臍帶的情況,只要沒有感染跡象,例如沒有紅腫或化膿,沒有大量液體從臍窩中滲出,爸媽就不用太擔心。如果有出現異常情況,建議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六,新生兒臍帶發紅怎麼辦

在臍帶殘端脫落的過程中,肚臍四面經常會出現稍微的發紅,這是臍帶殘端脫落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用擔心。但如果肚臍和四面皮膚變得很紅,而且用手摸起來感覺皮膚髮熱,那很可能是肚臍出現了感染,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

一,新生兒換尿布

新生兒是指出生28天以內的寶寶。新生兒每次尿量少,但次數多,每天最多達20-30次。一般不需要每次均給新生兒換尿布,以免受涼,每隔3-4小時換一次即可。換尿布的時間應在餵奶或喂水之前,以免引起嘔吐。

換尿布前先將疊好的長條尿布放在長方形尿布上,以左手將寶寶的兩隻腳輕輕提起,右手將兩塊尿布一齊塞在嬰兒臀部之間,將長條尿布蓋上陰部。如為男嬰,可在臍部反折下來,以增加前面的厚度;如為女嬰,因尿易往下流,故可在腰背部反折,增加後面的厚度,以提高吸水性。然後將嬰兒的兩腿伸直,以尿布橫包兩腿,最後將衣服前後拉平,再用布包裹好。換尿布的動作要求輕柔而迅速,以免寶寶皮膚暴露時間過長而引起感冒。

二,嬰兒換尿布

給嬰兒換尿布,主要是指給一歲以內的寶寶更換尿布。這時候的寶寶比新生兒要大一些,換尿布的頻率也可以減少一些了。寶寶白天可以3小時換尿布一次,大一點時可以4-6小時換尿布一次,晚上可以一夜換尿布兩次或是換尿布一次就好。

更換紙尿褲不僅要根據寶寶所處的月齡來調整,而且還有幾個固定的時間,媽媽們可以注意一下:

1、餵奶前:每次餵奶前,要先看看寶寶尿褲是不是溼了,否則寶寶吃奶也會不踏實。

2、餵奶後:每次喂完奶以後15到30分鐘,寶寶可能就會排尿了,這個時候要注意觀察寶寶。

3、睡覺前:在睡覺之前,要看看寶寶尿褲是不是乾爽的,要是溼的話,寶寶睡的也不會安穩,這個時候需要趕緊給寶寶換尿褲。

4、睡醒後寶寶睡醒後,有的時候會哭鬧,躁動不安,這個時候寶寶很大可能是排尿了,尿褲溼了,寶寶不舒服。

三,如何給寶寶換尿布

1、舒適和堅固的平面:將寶寶平放於地板、床或小桌上,使其感覺舒適安全。需要注意的是媽媽要時刻用手保護寶寶的身體以免摔傷。

2、充分準備:在換尿布前將乾淨的尿布、尿布桶、護膚柔溼巾、護臀膏等準備好,以備更換尿布時使用。並且要爸媽要清潔好雙手。

3、尿布更新:尿布一次使用兩塊,分別疊成長方形和三角形。在使用時,將長方形尿布放在三角形尿布上,讓它形成T”字形。讓後取兩塊疊好的尿布一齊塞在寶寶臀部下面;將上面長方形尿布蓋住會陰部,然後將三角形尿布的三個角在會陰部上方系在一起;再在寶寶的臀部的上、下兩面各墊一小棉墊子,這樣既可以保證孩子能夠自由舒服地伸腿活動,又能避免尿溼被褥。

4、使用嬰兒護膚柔溼巾:最初的幾個月,寶寶的嬌嫩肌膚對一次性尿布中的護臀膏和潤膚露成份是比較敏感的,因此在此階段可清潔的、柔軟的、溫暖的尿布片是最佳的選擇。等到寶寶稍微大一些,可使用一次性尿布或兩種尿布同時使用。

5、徹底清潔:打開尿布,用柔軟的棉籤或護膚柔溼巾輕輕擦拭寶寶的陰部和臀部。

6、防止尿布疹:如果寶寶得了尿布疹,可使用護臀膏在寶寶的臀部建立一層保護膜以防止進一步的感染和過敏。

四,給寶寶換尿布合適時間

新生兒更換紙尿褲比較頻繁,隨著寶寶的長大,更換次數可以逐步減少,從每天平均10次左右減少到6-8次。需要提醒的是,尿尿和便便都對寶寶嬌嫩的皮膚有刺激性,如不及時更換紙尿褲,嬌嫩的皮膚就會充血,輕者皮膚髮紅或出現尿布疹,嚴重還可能腐爛、潰瘍、脫皮,所以媽媽要及時更換。一般來說,給寶寶換尿布沒有固定的時間,媽媽需要根據寶寶的情況來考慮。

1、原則上來說,一旦寶寶紙尿褲髒了或者溼了,媽媽都應及時更換,否則很容易得尿布疹。

2、早上寶寶醒來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檢查尿布乾溼,通常情況下,經過一個晚上的時間,寶寶幾乎都已經將尿布尿溼,要及時更換。

3、新生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他們懂得用哭聲提醒媽媽。當聽到孩子哭,媽媽應該用手探入孩子的紙尿褲中檢查。

4、不宜在寶寶喝完奶後更換紙尿褲,因為平躺的姿勢很容易導致寶寶吐奶。

5、有些媽媽建議在餵奶前換尿布,因為寶寶有時會邊喝奶邊便便。

6、寶貝睡覺前一定要給換尿布,換完以後寶貝睡覺睡的會更好,更舒服,如果不換,寶貝的小屁屁上容易得溼疹。

五,寶寶睡著了要換尿布嗎

寶寶睡著了要換尿布嗎?媽媽最好是能幾時給寶寶換尿布。如果寶寶睡著了而尿布是溼的,時間長了就容易使屁股發紅,也容易讓寶寶養成尿床不愛衛生的習慣。另外,給寶寶換尿布是根據寶寶根據寶寶有沒有大小便,如果是寶寶已經睡著了,為了寶寶的健康,還是要換乾淨的尿布。

如果寶寶將尿布弄溼或者弄髒了,就需要及時更換尿布。如果當寶寶因尿布溼了而醒來時,大人沒有給他換尿布,過些時孩子又入睡了,這時才發現孩子尿布溼了怎麼辦呢?給他換吧,會把孩子吵醒,不換吧,寶寶裹在溼尿布裡不僅不舒服,還會使屁股皮膚髮炎,也會養成寶寶不愛乾淨的毛病,甚至會造成以後尿床的習慣,因為寶寶已習慣於在潮溼中睡覺,應該糾正這種傾向。

為了能減少寶寶在睡覺時要換尿布的情況,可以在給寶寶餵奶後入睡前就幫寶寶換好乾淨的尿布,使寶寶睡得好睡得時間長些,換上乾燥的尿布寶寶就能舒服地入睡。當尿布溼了,寶寶會感到不舒服而醒來,大人就要立即給他換尿布。經常給寶寶換尿布,使寶寶從小習慣於乾燥清潔,會促使寶寶愛清潔。尿布溼了寶寶又睡著了,可輕輕地把溼尿布扯出,換上乾的,儘量不吵醒寶寶。

六,如何給寶寶選好尿布

質地:純棉質地的尿布透水性和吸溼性均優於化纖織品,而且柔軟舒適,便於洗晒,很適合寶寶使用。舊棉布、床單、衣服都是很好的備選材料。也可用新棉布製作,但要充分揉搓後再用。

顏色:新生寶寶尿布的顏色以白、淺黃、淺粉為宜,便於看清寶寶大小便時的顏色和性狀,忌用深色,尤其是藍、青、紫色的,以防染料引起過敏、刺激寶寶皮膚。

形狀:最好折成長方形或者三角形使用。另外,尿布不宜太厚或過長,以免長時間夾在腿間造成下肢變形,也容易引起汙染。

七,傳統尿布和紙尿褲哪個好

1、紙尿褲

優點:①使用方便;②更換方便。

缺點:①容易引起紅臀;②有造成尿路感染的可能;③可能影響男孩將來的生育能力;④費用較高;⑤不利於環保。

2、布尿布

優點:①有利於健康;②經濟、節省。

缺點:①勤換;②勤洗;③包裹複雜;④汙漬清洗有難度。

專家建議:在白天,寶寶宜使用傳統的尿布片,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紙尿褲。到了晚上,考慮到能讓寶寶安穩睡覺,這時可使用紙尿褲。外出時,為了方便,也可考慮使用紙尿褲。

八,換尿布注意事項

1、尿布不要包得太緊,會悶到寶寶嬌嫩敏感的皮膚,同時也不方便寶寶活動。胯襠間的大小也要合適寶寶的身型,才不會影響寶寶的腿部活動。

2、尿布的薄厚位置因性別而異,女寶寶的尿布應當中間部分比較厚,男寶寶的尿布應當前面部分比較厚。同時不要讓尿布的高度超過肚臍,以免造成感染。

3、不要用紙巾給寶寶擦臀部。寶寶大便後,不能用紙巾紙巾擦臀部,因為那樣很容易把寶寶臀部皮膚擦破,導致肛門周邊感染、脹腫。可以直接用清水把寶寶臀部洗乾淨,用吸水性好的棉織布沾幹水分。

一,抱新生兒的好處

新生兒出生以後,剛剛離開母親子宮內既寧靜暖和、又安全的生活環境,突然來到充滿空氣亮光的陌生世界,因此會感到十分不習慣,尤其被人抱起時頭和頸得不到支持,有向下墜落感覺,會出現驚嚇。因此新媽媽新爸爸平時有空不妨多抱抱小寶寶,讓他慢慢熟悉你的味道,使他受到支持,感到溫暖安全,全身舒適放鬆愉快。

作為新媽媽新爸爸的,要儘快學會如何抱新生兒,你們不要以為小寶寶還小,什麼都不知道,以為現在無論對他怎麼好,他長大後就會忘記。你們知道嗎?新生兒由於視覺、聽覺發育還沒完善,因此味覺跟嗅覺會特別靈敏,很多時候他們都是用嗅覺來判斷事物的。當他開始聞到一種氣味時,有心率加快、活動量改變的反應,並能轉過頭朝向氣味發出的方向,這是新生兒對這種氣味有興趣的表現。而且他能區別自己母親奶墊的氣味,因為媽媽需要經常抱著小寶寶餵奶的關係,寶寶已經熟悉了媽媽的味道了。

另外,新生兒天生就有一種身體記憶力,他們會在潛意識裡記住你們對他的好,透過身體感受你們的愛,特別是抱新生兒這種親密的親子行為,將能讓你跟你的小寶寶感情突飛猛進!父母抱著寶寶活動時,可以增加與寶寶的親密度。抱著的寶寶視野會更開闊,受周圍環境的刺激也更多,這對他的大腦發育很有好處。每天躺在床上的新生兒,父母雖說省心了,但與寶寶的交流少,會失去早期教育的最佳時機。另一方面,新生兒被抱,對於寶寶也算一種運動,利於身體的發育。

二,抱新生兒的方法

1、手託法:用左手托住寶寶的背、頸、頭,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這一方法比較多用於把寶寶從床上抱起和放下。

2、腕抱法:將寶寶的頭放在左臂彎裡,肘部護著寶寶的頭,左腕和左手護背和腰部,右小臂從寶寶身上伸過護著寶寶的腿部,右手託著寶寶的屁股和腰部。這一方法是比較常用的姿勢。

3、不要豎著抱寶寶:新生兒的頭佔全身長的1/4。豎抱寶寶時,寶寶頭的重量全部壓在頸椎上。寶寶在1-2個月時,頸肌還沒有完全發育,頸部肌肉無力,應防止這種不正確的懷抱姿勢對寶寶脊椎的損傷。這些損傷當時不易發現,但可能影響孩子將來的生長髮育。所以抱寶寶不宜筆直的豎抱。

4、不要久抱:人們對孩子的愛達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親不夠,愛不夠,孩子出生幾天就開始抱來抱去。殊不知,這種做法違背了嬰兒生長髮育的自然規律,對孩子是有害無利的。

(1)新生的嬰兒,每天需要20小時的睡眠時間;6個月左右的嬰兒需要16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所以,除了餵奶、換尿布等特殊情況外,不要過多抱嬰兒。

(2)由於生理上的特點,嬰兒的胃、賁門肌肉較鬆弛,但幽門肌肉卻很緊,在這種情況下,哺乳或餵食後如果將嬰兒抱在懷中逗玩,則食物容易從賁門溢出,造成嘔吐。

(3)嬰兒的骨骼生長較快,如果長期抱在懷中,對孩子骨骼的正常成長極為不利。平常抱出去晒晒太陽,增強抵抗力是必要的,但時間也不宜過久。

5、母子交流式:用這種方式抱寶寶,媽媽和寶寶面對面,最利於親子間的交流與對話,還可以輕輕地將寶寶在身前蕩蕩,令寶寶更放鬆、更開心。

三,抱新生兒的技巧

第一步:把手放在新生兒頭下

把一隻手輕輕地放到新生兒的頭下,用手掌包住整個頭部,注意要托住新生兒的頸部,支撐起他的頭。

第二步:另一隻手去抱屁股

穩定住頭部後,再把另一隻手伸到新生兒的屁股下面,包住新生兒的整個小屁屁,力量都集中在兩個手腕上。

第三步:慢慢把新生兒的頭支撐起來

這個時候,就可以慢慢地把新生兒的頭支撐起來了,注意,一定要托住新生兒的頸部,否則他的頭會往後仰,這樣會不舒服。媽媽要用腰部和手部力量配合,托起新生兒。

四,新生兒的注意事項

在抱寶寶之前,媽媽應洗淨雙手,摘掉手上的戒指,以免劃傷寶寶嬌嫩的肌膚,並待雙手溫暖後,再抱寶寶。

抱寶寶時,動作要輕柔,媽媽應當始終微笑地注視著寶寶的眼睛,動作不要太快太猛,即使在寶寶哭鬧時,也不要慌亂。多數寶寶喜歡媽媽用平穩的方式抱著自己,這使他們感到安全。

滿3個月前,寶寶頸部力量很弱,還無法支撐自己的頭,所以媽媽在抱起和放下寶寶的過程中,應始終注意支撐著他的頭。

將寶寶放下時,最安全的姿勢是讓他背部向下仰躺在床上。

多數寶寶都喜歡玩在空中盪來盪去的遊戲,如果寶寶不喜歡,應立即停止飛飛遊戲,改用其他更具有安全感的抱姿。

每次開心的遊戲之後,最好能靜靜地抱寶寶一會兒,讓他安靜放鬆一下。

五,照顧寶寶情緒的抱法

1.情緒不好時——面向裡豎抱

當寶寶情緒不好時,嘈雜的外部環境和視聽覺刺激,會讓他感到有壓力。

專家提醒:在出生的頭3個月內,寶寶的脖子還不能豎起,抱時應注意。

2.學說話時——和媽媽面對面交流

在和媽媽聊天的過程中,寶寶可以逐漸完成對詞彙呈的儲備。

3.醒著時——面向外豎抱

將寶寶臉朝前方,一手托住他的臀部,另一手輕而穩地護住寶寶胸部,讓寶寶的背部緊靠媽媽胸部。

專家提醒:寶寶非常喜歡這種抱法,因為他們可以盡覽四周,同時還對寶寶的智力發育有促進。

4.睏倦時——躺在媽媽的臂彎裡面

為了讓寶寶舒適地入睡,媽媽儘量用臂彎給寶寶架設一張小床。

5.哭鬧時——趴在媽媽懷裡

當寶寶哭鬧時,媽媽可以試著讓寶寶趴在懷裡。哼唱一首簡單的童謠,並和著節奏輕輕搖晃寶寶。

6.學走路時——給寶寶支撐

寶寶剛開始學走路時,腿部力量還強,因此媽媽最好助寶寶一臂之力,用雙手給寶寶有力的支撐。

六,抱新生兒的要點

1、不要搖晃寶寶

寶寶哭鬧、睡覺或醒來的時候,媽媽都會習慣性地抱著寶寶搖搖,以為這樣是寶寶最想要的。但是,你很難掌握搖晃的力度,如果力度過大,很可能給寶寶頭部、眼球等部位帶來傷害,而且你也會感到手臂特別的痠疼。

2、時常觀察寶寶

抱寶寶時,要經常留意他的手、腳以及背部姿勢是否自然、舒適,避免寶寶的手、腳被折到、壓到、背部脊椎向後翻倒等,給寶寶造成傷害。

3、端正抱寶寶的態度

媽媽在抱寶寶時,最好能建立起經常抱,抱不長”的態度。也就是說,經常抱抱寶寶,每次抱3~5分鐘即可,讓寶寶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愛,使他有安全感。千萬不要一抱就抱很久,甚至睡著了還抱在身上,這樣會養成寶寶不抱就哭的不良習慣,也會給你在今後的養育過程中增添不少困擾。

4、注意距離

抱寶寶時,媽媽不要與寶寶靠得太緊密,因為你的臉上、頭髮中及口腔內的病菌很容易給寶寶嬌嫩的皮膚構成威脅。

一,什麼是胎毒

胎毒是民間的傳統說法,主要分為溼毒和熱毒,是媽媽們在懷孕期間積下來的。民間說的胎毒,從中醫上講,即為內熱。主要表現為新生兒瘡癤、疥癬、痘疹等,誘發這些病症的原因可能與母親的內熱體質有關。“清胎毒”在南方比較流行,老一輩人認為南方的氣候和水質屬於熱性,很溼熱。所以,孕婦在分娩前都要做去胎毒的工作,否則寶寶出生後皮膚就容易長瘡、紅疹等。

孕婦懷孕期間大魚大肉大吃大補,吃過多的孕婦奶粉,食用過量的辛辣和煎炸食物,就會加重身體內的熱氣,很有可能會傳給胎兒。

二,胎毒是什麼症狀

胎毒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在嬰兒皮膚上的各種皮膚變態反應,如瘡癤、疥癬、痘疹等。臨床常見的主要證候有胎毒發熱,胎毒發寒,胎毒發搐,胎毒發黃等。這種病症可能與母親的內熱體質有關。

1、胎毒發熱:遍身壯熱,口閉面赤,呼吸氣熱,眼胞浮腫,氣急喘滿,啼叫驚煩,小便短赤,大便祕結。

2、胎毒發寒:面色青白,昏昏多眼,吮乳瀉白,呼吸氣冷,身起寒慄,曲足握拳,腥痛啼叫不休,或口噤不開。

3、胎毒發搐:頻頻作搐,身熱面青,牙關緊閉,氣逆痰鳴,腰直身僵,雙目上視,啼聲不出。

4、胎毒發黃:面目及全身皆黃如金色,身熱,小便如梔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

三,如何去胎毒

胎毒會導致寶寶黃疸高、起溼疹、便祕等,要想去胎毒,媽媽在懷孕期間要注意均衡搭配飲食,少吃辛辣油膩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新陳代謝,不要亂服“清胎毒”藥物。

1、懷孕期間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多吃滋陰潤燥、生津養肺的食物和當季水果,少吃辛辣、油炸、油膩的食物。特別是孕晚期,是胎寶寶發育最快的一段時期,建議懷孕後期多吃青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

2、如果媽媽是過敏體質,建議去大醫院的變態反應科(皮膚過敏科)詳細篩查過敏源或聽專家給出一些建議,避免寶寶從母乳中獲得這種過敏源。

3、注意生活規律,勞逸結合,適當休息,才能保障肌體的平衡,提高免疫力。

4、切忌為“清胎毒”亂用吃藥,某些清胎毒偏方、龜苓膏或涼茶,所含成分不適合孕媽媽飲用,盲目服用有隱患。

5、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新陳代謝。

胎毒是老一輩的說法,要去嬰兒胎毒的話,切記不能亂給寶寶服用中藥。人們認為常用的清胎毒中藥有甘草、黃連、硃砂、牛黃、輕粉等。這是不可取的,因為這些中藥對寶寶的健康不利。例如,黃連苦,有寒性,可以損傷嬰兒的胃部功能,影響消化、吸收;硃砂含有汞和硫磺,對寶寶有一定的毒性;牛黃是食草動物的膽石,苦,性涼,不宜單味服用;輕粉即汞粉(水銀),有毒。

四,孕晚期吃什麼去胎毒

孕婦在整個孕期要合理飲食,既要吃一些補的食物保證營養的攝入,同時也應多吃各類新鮮的蔬菜、水果,確保攝入各種營養素,保持大便通暢。不建議孕婦食用含有藥物或藥材的食物。孕婦孕晚期可通過去胎毒的一些飲食療法來預防和清胎毒。

1、綠豆煲老鴿湯

選老鴿子,加綠豆一碗,煲兩個小時,喝湯,無需吃肉。孕8個月後就可以吃,一週或兩週一次。如果找不到老鴿子,也可以換成豬肚,同樣煲綠豆喝。

2、艾葉水煮蛋(最好用鵝蛋,鴨蛋、雞蛋也可)

用少量艾葉,打兩個蛋下去,吃蛋喝湯,兩週或每月一次,吃4次。

3、玉米連須煲水

用玉米連須煲水喝,可以放上一點冰糖,就可以防止寶寶出生後出現黃疸,至少一星期一兩次,要喝幾次。

五,鵝蛋去胎毒有效嗎

老人們認為孕婦孕晚期吃鵝蛋能去胎毒,但有關專家認為並沒有這樣的科學依據。鵝蛋雖然富含多種蛋白質,但是鵝蛋吃多了,蛋白質就會增多,這樣就會增加尿酸,容易引發痛風,還會增加腎臟負擔。

孕婦想要清胎毒,預防寶寶出現瘡癤、疥癬、痘疹的話,那麼孕期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1、懷孕期間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多吃瓜果蔬菜,豆類食品含有比牛奶更為豐富的蛋白,可以多吃豆類蛋白。

2、每天補充足夠的水分,孕晚期喝一些諸如綠豆湯、蓮子粥等清火的湯水。

3、避免或儘量少吃平時沒有吃過的東西,不吃不新鮮的海產品。

4、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新陳代謝。

一,新生兒臉上起小紅點的原因

新生兒臉上起小紅點,很有可能是得了溼疹。新生兒溼疹起初表現為皮膚髮紅、出現皮疹、繼之皮膚髮糙、脫屑,撫摩孩子的皮膚如同觸摸在砂紙上一樣。

導致新生兒臉上起小紅點的原因是寶寶對食入物、吸入物或者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種。

1、過敏體質家族史。如爸媽、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中有過溼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等過敏史的,寶寶就容易發生溼疹。

2、外部誘發因素。如寶寶吸入花粉、塵蟎、皮毛、皮屑等;受到日光、寒冷、溼熱等氣候變化影響;受到化妝品、洗滌劑等的刺激;對食入物如魚、蝦、蟹、牛羊肉等過敏時,都會導致溼疹發生,症狀表現為起紅點。

3、內部因素。寶寶的皮膚角質層較薄,毛細血管網豐富而且內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較多,對各種刺激因素較敏感,所以容易發生溼疹。

二,新生兒臉上起小紅點的症狀

新生兒臉上起小紅點,如果排出了痱子外,最大的可能就是起溼疹了。一般症狀表現如下:

(1)臉上的小紅點是局部或片狀分佈,剛開始時皮膚髮紅,皮膚上有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長疹子的部位會出現紅腫、斑點,還有可能出現脫屑或者小水泡,經常抓撓的話會變厚、結痂。

(2)小紅點通常出現在寶寶的頭、面頰、外耳部,還會出現在頸部、胸口、屁股與肘外側等,嚴重的手、足和胸腹部都可見到。

三,新生兒臉上起小紅點怎麼辦

飲食方面: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應注意不要吃易引起過敏的魚、蝦等食物。人工餵養的寶寶如果出溼疹,有可能是寶寶對這種奶粉過敏,可以試試換奶粉,看情況有沒有好轉。添加輔食時,不要先加蛋白,最好先加少量蛋黃,然後逐漸增量。孩子的食物不要太鹹,也不要讓孩子吃得過飽。

衣服材質:媽媽和寶寶都不要穿絲、毛織物的衣服,以免引起或加重寶寶的過敏現象。最好選擇柔軟的純棉衣服。

藥物治療:可以給寶寶服用一些中藥或用中藥液外擦。可以嘗試去藥店買些凡士林,幹黃連;把黃連弄碎後放在凡士林裡,寶寶睡覺的時候給寶寶用上,寶寶醒後給寶寶擦掉,2天就好的差不多了,然後就不用黃連了,繼續給寶寶擦幾天凡士林,寶寶的臉就會變光滑了。

不要用熱水去燙洗溼疹:媽媽不要給孩子用肥皂洗臉,以避免刺激,只要簡單用溫水清洗就可以了。洗臉後。可給孩子用一些兒童護膚霜。

四,新生兒身上有小紅點

新生兒身上有小紅點同樣有極大可能是溼疹所致。寶寶溼疹與胃腸道系統不完善有關,因此容易誘發過敏現象。爸爸媽媽們應要完善寶寶的腸胃道系統,儘量採取母乳餵養,並且母乳餵養的媽媽們要儘量避免易誘發過敏的食物源。

新生兒身上長小紅點,一般不建議家長隨意用藥,最好去醫院確診後再進行藥物治療。平時要注意正確的護理方法。

五,新生兒臉上有小白點收藏

新媽媽們常常會發現,寶寶臉上長了小白點,而且很多,幾乎佈滿整張臉孔,尤其是鼻子周圍,看起來比較嚴重,那麼,寶寶臉上長小白點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媽媽們不用擔心,寶寶臉上長的這些小白點叫做“粟粒疹”。寶寶臉上起小白點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粟粒疹是因為寶寶的汗腺被堵塞而發生的,寶寶的腺體發育不完善而導致。一般在寶寶1、2周的時候就會出現粟粒疹,幾周後會慢慢減少,直至逐漸消失。

但是,媽媽們不要去擠粟粒疹。如果擠破了反而使寶寶的傷口容易感染細菌和真菌,讓寶寶得病。在護理時要注意寶寶的衛生,每天都要給寶寶洗臉,用力輕柔;洗完用乾淨的毛巾或者紗布把寶寶的小臉蘸幹。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如果用力擦可能會使粟粒疹因為摩擦而破損,容易感染。粟粒疹不需要治療或者特別護理,等寶寶大一點自然就會消退。

有的寶寶患溼疹時臉上也會出現小白點,不過溼疹的小白點下面是紅的。如果寶寶患的是溼疹,媽媽可以採取相應的護理方法。要注意,即使是溼疹也不能把白色的部分擠破,避免感染。

一,新生兒晒太陽

一般出生後3—4周後的嬰兒,才能抱到戶外晒太陽,而且開始的時間要短,只一部分如腳腿等,然後再慢慢地增加晒太陽的時間和範圍。頭部和臉部一般不要直接照射,可置陰涼處或戴遮陽。一般新生兒晒太陽的順序是:

1、最初的二三天,可從腳尖晒到膝蓋,約5—10分鐘即可。

2、然後可擴大晒的範圍,從膝蓋擴大到腿根部。

3、除去尿布,可連續二三天都晒到肚臍,時間約15—20分

4、最後可增加晒背部約30分鐘。

晒太陽時新生兒如果流汗,要用毛巾擦淨,再喂以白開水或果汁,以補充水分。小兒晒太陽的時間最好在早上9—10點及下午的4點左右為宜。

二,新生兒可以晒太陽嗎

大家都知道晒太陽對人體大有好處,可是,說到給新生寶寶做日光浴許多人就可能要質疑了,這裡我們就要告訴大家,新生兒晒太陽對於新生兒的身體很重要的。

1、寶寶太小時不能直接到室外曝晒,只能在室內,斜射陽光時打開窗子給寶寶晒太陽,每天晒l~2次即可,一般健康嬰兒2周後即可在室內晒太陽。

2、維生素D進入人的血液後能幫助吸收食物中的鈣和磷,可以預防和治療小兒佝僂病。紫外線還可以刺激骨髓製造紅細胞,防止貧血,並可殺除皮膚上的細菌,增進皮膚的抵抗力。可見,新生寶寶晒太陽很重要。室內晒太陽時,不要隔著玻璃窗、紗窗,這樣會減少紫外線的透入。

3、一般出生3~4周的寶寶才能抱到戶外晒太陽,而且開始的時間要短,只晒一部分如腳腿等,然後再慢慢地增加晒太陽的時間和範圍。頭部和臉部一般不要直接照射,可置陰涼處或遮陽帶帽子。

三,新生兒如何晒太陽

1、新生兒太小時不能直接到室外曝晒,只能在室內,斜射陽光時打開窗子給寶寶晒太陽,每天晒l~2次即可,一般健康新生兒2周後即可在室內晒太陽。

2、維生素D進入人的血液後能幫助吸收食物中的鈣和磷,可以預防和治療小兒佝僂病。紫外線還可以刺激骨髓製造紅細胞,防止貧血,並可殺除皮膚上的細菌,增進皮膚的抵抗力。可見,新生兒晒太陽很重要。室內晒太陽時,不要隔著玻璃窗、紗窗,這樣會減少紫外線的透入。

3、一般出生3~4周的新生兒才能抱到戶外晒太陽,而且開始的時間要短,只晒一部分如腳腿等,然後再慢慢地增加晒太陽的時間和範圍。頭部和臉部一般不要直接照射,可置陰涼處或遮陽帶帽子。

四,新生兒晒太陽注意事項

1、晒太陽時,陽光要與皮膚直接接觸。隔著玻璃或穿著衣服晒太陽,紫外線的效果會減少30% 以上。

2、空腹及早餐後1小時內不宜晒太陽。

3、有佝僂病症狀或從未服過魚肝油,鈣片的寶寶,不適宜晒太陽。應在服用維生素D製劑一段時間後,再接受日光照射。

4、晒太陽有時會引起日光性皮炎。寶寶由於皮膚乾燥,花粉刺激等原因,在晒太陽後會出現紅斑、丘疹、局部脫皮等症狀。食用一些食物如芥菜、馬齒莧、馬蘭頭、無花果後晒太陽時,也可以引起光敏性藥疹或日光性皮炎。

5、寶寶晒太陽時,可以戴上小眼鏡保護眼睛或躺著晒時用小傘遮住頭部,保護眼睛。不要長時間曝晒,容易灼傷寶寶的皮膚,產生不良後果。

6、寶寶晒太陽可以從剛開始的5-10分鐘起逐漸增加,每次日光浴儘量不要超過30分鐘。日光浴應每天進行,長期堅持,才能起到良好的健身防病效果。

97條新生兒護理大全,幹月嫂的都收藏!真學會了,寶寶想生病都難


覺得文章對您有用的話,歡迎動動手關注我一下,以後還有更多育兒乾貨與大家分享,別錯過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