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資股比放開?國產車崛起時刻到來!

今日話題

時下中外合資股比放開,讓不少國有車企躺著賺錢日子結束,也宣告市場換技術戰略破產,但對於吉利長城等自強品牌來說,卻是一個快速崛起的好時代;

1、中外合資股比放開?

據國家發改委2018年4月消息,我國將在2018年取消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在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則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限制,預示著我國汽車行業正式走向全面開放;

中外合資股比放開?國產車崛起時刻到來!

2、市場換技術戰略破產?

提到中外合資股比限制,那是因為我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不得不對外開放汽車市場,試圖引進國外先進車企技術,提升我國整車製造水平,但出於保護我國汽車工業考慮,要求合資企業必須由中方控股,最少也是對半持股,同時為了避免國外品牌獨佔市場多帶來的惡性競爭,還要求外資品牌合資車企不超過兩家;

不過,如此煞費苦心的政策制定,卻並未換來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發展,反而成為國產車發展最大阻礙,尤其是一汽、上汽和東風三大國有車企,逐漸陷入到靠合資車養活的境地,其中上汽集團雖號稱中國車市印鈔機,並在2018年實現了705萬銷量,幾乎吃盡了中國市場紅利,但合資車銷量卻達到610萬輛,約佔集團銷量的86.6%,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車則僅為70萬輛,僅佔集團銷量的10%,由此宣告市場換技術戰略破產;

中外合資股比放開?國產車崛起時刻到來!

3、國有車企躺著賺錢終結?

正是由於中外合資股比限制溫床效應,並未幫助到國產車發展,才讓國家下了全面開放決心,但對於躺著賺錢的國有車企卻是致命打擊,最出名的就是寶馬搶先欺負華晨,要求將所持華晨寶馬股份增加至75%,直接導致華晨中國股價暴跌20%,更引發了同為德系車的奔馳和大眾蠢蠢欲動,都有向中方合作伙伴提增持股份的計劃;

據悉,作為戴姆勒奔馳在華合作伙伴,北汽集團面臨處境其實和華晨差不多,因為除了北汽新能源稍有起色外,其自主品牌同樣一塌糊塗,一汽集團和上汽集團則稍微強勢一些,其中一汽集團頭戴共和國長子光環,同時還有紅旗和解放兩大品牌資產,當前正在利用合資車反哺自主品牌,上汽集團則因為強大市場優勢,同時還有上汽乘用車託底,兩者都不怕大眾集團要挾,但要想像以前那樣躺著賺錢,那也是不可能了;

中外合資股比放開?國產車崛起時刻到來!

4、國產車崛起時刻到來?

業內人士指出,中外合資股比放開雖然對國有車企是種打擊,但對於吉利長城等自強車企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崛起機會,一方面它們有機會和國外車企平等合作,如長城與寶馬合資成立光束汽車,另一方面則因為國有車企合資車鬆綁,讓民營自主品牌有了發展壯大的機會;

據悉,正是因為國有合資車存在,才讓自主品牌在轎車、SUV、MPV和豪華車四大細分市場生存艱難,其中MPV市場被通用汽車品牌壟斷,轎車市場則被大眾汽車霸屏,僅有吉利帝豪一款車型入選2018銷量十強,還有原本強勢的SUV市場,也面臨著被日系車蠶食的危險,豪華車市場則更是別人家後花園,國產車毫無立足之地;

由此,若中外合資股比放開,將讓國有車企斷了依賴合資車的想法,更多是像一汽集團那樣集中精力發展紅旗品牌,一步步奪回原本屬於自主品牌的陣地,同時也因為國有車企資源不再偏向合資車,這會增加國外品牌本土化難度,尤其是對大眾汽車尾氣造假等事件包容度將大大降低,足可騰出足夠大的市場空間,成為國產車崛起基礎;

此外,我國自主品牌經歷了接近四十年發展,早已湧現出一些強勢的品牌,如吉利汽車在2018年銷量達到了150萬輛,僅次於大眾品牌的311萬輛,長城哈弗則奠定了國產SUV市場地位,哈弗H6更是創造了69個月銷冠的傳奇記錄,還有比亞迪連續多年蟬聯全球新能源車銷冠,這都是國產車走向世界的主力;

或許,中國車企品牌銷量僅佔到全球銷量10%,但在殘酷市場競爭的衝擊下,隨著自主品牌兼併淘汰賽結束,將會產生2-3個比肩全球頂尖車企的汽車品牌,當前一汽、東風和長安三大車企合併呼聲就居高不下,吉利則依靠整合沃爾沃技術資源,整個集團銷量已達到214萬,相比日本鈴木的3213143輛,僅僅相差100萬輛,可見其成為全球十強車企並不遙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