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激變前夜 大數據如何成為新能源汽車“新引擎”

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和重慶國際汽車展覽會組委會共同主辦的“2019中國汽車重慶論壇”,於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屆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主題設定為“創新·圖強”,側重於技術、市場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組織全球範圍內的企業、政府、學者和媒體展開對話,旨在探討與交流中尋求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

隨著車市存量競爭日益加劇,並在“三化”技術深入落地的同時,在汽車產業發展新階段汽車市場和技術呈現出哪些新變化、新趨勢?如何應對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的新考驗?活動現場,在【新能源汽車與大數據研討會,變革時期的汽車產業格局】分論壇上,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劉波、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萬鑫銘、電動汽車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震坡,圍繞上述話題做了主題演講並進行了交流討論。

劉波: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是時代的必然

汽車工業迎來4.0時代,從工業1.0的機械化、2.0的電氣化到3.0的機電一體化,汽車工業發生了重大變化。以CPS為標誌的工業4.0時代,將使汽車在未來10-20年中發生革命性變化。

劉波認為,智能網聯將給交通系統帶來深刻變革,如可以大幅度降低交通事故率,提升交通效率,節能減排,最重要的是智能網聯汽車將帶來未來出行和商業模式的改變。智能網聯汽車的終極目標是駕駛去人化,出行共享化,產業生態化。

無疑,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產業發展最重要的戰略方向。從技術、產業、應用、競爭層面看,各個國家都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已經成為各個汽車產業大國搶佔戰略的制高點。

目前,智能網聯汽車在全球範圍內已進入快速發展期。從L1-L2級駕駛輔助系統已經開始大規模裝車量產,L3-L4級自動駕駛系統處於研發和小規模的測試階段。

法規政策方面,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密集出臺自動駕駛相關法規政策。2017年9月,美國通過了《自動駕駛法案》,標誌自動駕駛上路正式合法化。中國也把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提到了國家的戰略高度。2016年發佈了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路線圖,2017年發佈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年,發改委發佈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以稅收減免的方式鼓勵智能網聯汽車的投放。在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劉波指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面臨五個趨勢:趨勢一:低速特定場景下的L3/L4級聚焦量產。如奧迪全球首臺量產L3車型已問世;趨勢二:基於智能網聯汽車下的“出行服務”市場即將成為下一輪出行革命的競爭起點;趨勢三:基於智能網聯汽車下的5G/V2X及雲計算應用時代即將到來;趨勢四:智能網聯汽車下的新型安全問題成為聚焦點;趨勢五:業內合作,跨界協同是必然趨勢。

同時,劉波指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面臨三大挑戰。第一,從發展環境層面看,當前法律法規缺失和不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滯後,交通基礎設施跟未來的智能網聯汽車不配套。當前的這些問題仍然是制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一大瓶頸;第二,技術層面,智能網聯汽車處於發展迭代期,包括現今普遍運用的激光雷達、高精度地圖和定位、雲平臺及大數據在汽車領域的運用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還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第三,成本層面,智能網聯汽車涉及到的新技術多,投入大,見效慢,而且零部件成本高,導致智能網聯汽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成本比較高。

對於長安來說, 2018年,長安汽車發佈智能化“北斗天樞”戰略。長安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新產品100%的聯網,100%搭載駕駛輔助系統,完成L3自動駕駛的平臺開發,包括首款車型的上市。到2025年,車載功能要100%實現雲的控制,同時完成L4級自動駕駛的平臺開發,爭取有首款產品能夠示範運行。

經歷了十年的實踐,長安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長安實現了智能語言、在線地圖等70多項智能產品的量產搭載,其中15項作為國內的首發。如,第一個實現了2000公里從重慶到北京無人駕駛長距離的測試;第一個實現了APA自動泊車功能等。

面對未來,劉波指出,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迎難而上,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牽引,建設智慧城市,推動中國汽車高質量發展。

萬鑫銘:共融共生是汽車產業大數據的發展趨勢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計算技術、存儲技術、軟硬件技術的發展,數據已經成為驅動產業發展的動力。汽車大數據時代已經發展到能夠讓人直接感受到的狀態。有三個關鍵的特點:第一,技術升級和發展。4.0時代是以數字驅動智能化的時代,技術的進步是推動大數據思考的前提。第二,行業的需求,更多是消費者的需求。原來的數據都是比較封閉、僵硬、割裂的數據,接下來需要把它連接起來、發散出來,以便於獲得數據。第三,國家戰略的需求。中國重點發展智能化和數字化。

目前,中國發展智能化有三個重要的優勢:首先,中國有大國優勢。第二,中國有非常好的基礎設施,尤其是電信。第三,制度優勢,中國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

汽車是大數據的重要載體, 汽車產業的大數據包括眾多環節,從前端的研發、生產、供應包括後端的銷售、使用、後市場等。

因此,汽車大數據的應用需求也涵蓋了各個方面。第一,國家層面需要應用,需要大數據做科學決策,做汽車行業科學管理。第二,車企及上下游關聯主體需要做增值和各式各樣商業模式的開拓。第三,新型企業在裡面找到了自己新的模式。以前的汽車是機電業的產品,現在的汽車是機電業+通信+信息的產品。正是有了大數據的串聯,他們共融可以發展得更好。

汽車產業大數據面臨三方面問題及痛點:首先,數據格式不統一,要解決標準、規範的問題。現在使用的數據更多是非結構性的數據,使用起來更難。第二,數據的溝通共享機制缺失。第三,汽車行業面臨很大的一個挑戰是“九龍治水”,有很多多頭管理和相應的機制,這些數據共享起來人為的造成了很多隔閡。

對於汽車大數據未來發展的趨勢,萬鑫銘指出:“汽車智能之前需要數字化,數字化最好從單體數據開始收集,到實現大數據的結合,以達到汽車、電子、通信、互聯網多方共融共生髮展的良好生態。”

作為中國汽研的第三方機構,中國汽車技術工程研究院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有兩個:一供給側,做數據的平臺。二需求端,做包括環保、健康方面的數據監控平臺。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目前,中國汽車技術工程研究院跟電動車聯盟共同推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評價,主要是將大數據、單車數據相結合。有三個維度:首先,能耗維度,關注不同速度和不同溫度等工況下能耗的情況;二安全維度,當前考慮使用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三體驗維度,包括駕駛體驗、耐用體驗、質量體驗、出行體驗等。

王震坡:大數據可以為政府、商業、用戶提供不同的用途

新能源汽車是國家的戰略,同時大數據也是國家的戰略。大數據的本質體現在挖掘的深度和應用的廣度,新能源汽車和大數據的融合已成大勢所趨,信息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典範。

如今,新能源汽車大數據或者汽車產業大數據已經從單點數據迅速爆發階段到跨界產業數字化融合階段。要做大數據跨界融合,首先需要數據共享、數據透明。只有數據共享才能做到跨界融合,才能把相應的數據應用到金融保險、停車充電、道路運輸、公共交通,來保證出行的安全。

數據化能夠給用戶和企業帶來哪些益處?王震坡指出,數據化能夠給用戶帶來四大智慧。首先,對車輛信息可測、可視、可控;第二,把車、路、網數據融合後,才能做到信息和業務之間融合,才能使技術和業務融合;第三,通過相應數據融合和分析可以提供主動服務。有了整個行業的數據,可以為整個行業提供量化、科學的決策依據;第四,從生產、銷售、使用環節來看,廠商有了數據以後可以進行產能利用等。經銷商有了設計開發性能的精準數據以後可以進行精準的營銷。車輛使用者根據不同使用的習慣,可以提供精準的保險服務、維護保養服務。

消費者是數據的生產者同樣也是數據的受益者。

2016年,在工信部主導下,北理工建立了新能源汽車車聯網大數據平臺,這個構架體系從車輛數據採集傳輸到企業平臺,從企業平臺到地方平臺到國家平臺提供了數據傳輸的路徑。它是一個三級平臺構架體系。目前這個平臺能夠實現數據傳輸的車是200萬輛,每天上線的車輛大約是70-75%。

有了數據以後,能做什麼樣的工作?

王震坡坦言,這個大數據平臺可以為政府、商業、用戶提供不同的用途。他舉例說,比如,在百度、高德地圖裡面輸入充電設施可以把充電設施描繪出來,但是那是一個死角,不知道那個時候有沒有車在充電,如果把這個數據疊加上來,車主有一個概率判斷,能判斷出到了該地後能不能充上電。再比如,輸入能耗信息以後,可以根據城市的節能減排進行分析。

“現在新能源汽車有政府的補貼,政府的補貼核算是基於運行里程,我們可以對車輛運行里程進行精準核算,給財政部門和工信部提供依據。通過大數據分析以後,可以得到各種各樣的信息,信息分析的結果可以給主管部門提供相應的數據分析報告。”王震坡進一步舉例說。

目前,該大數據平臺裡有了不同車型在全國不同地區應用的運行數據,可以把這些數據適應性、可靠性基於應用數據進行相應的數據評價。

對於企業來說,企業有了這些數據可以建立車輛故障預測模型,對車輛研發、運營提供建議,對駕駛行為的改善提供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王震坡指出,網聯大數據在其他行業也有許多應用,比如,重型柴油車汙染監控管理平臺可以實現重型車汙染態勢的管控,做到運行軌跡、排放軌跡的回溯,並且做到一車一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