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車彎道跑出“加速度”

沒有行業標準,就拿廢舊集裝箱當做臨時試驗室;爆破試驗5000次,只為電池包拿到100%通關卡……從入職之時即加入新能源汽車產品研發工作,江淮汽車新能源乘用車公司新能源汽車研究院院長助理趙久志,見證了第一代電動車iEV1以來的江淮新能源乘用車快速成長之路。他透露,目前江淮汽車已經實現500公里續航技術,到2025年,電動車有望和傳統燃油車達到成本持平,更多走入百姓家。

一個電池包開發投入兩年半時間

在汽車行業,江淮汽車涉足新能源汽車最早,也是最富成效、產業化推進速度最快的整車企業。

2006年7月,趙久志進入江淮汽車技術中心,從事純電動車產品研發工作。2010年,第一代電動車iEV1投入市場示範運行,首批591輛上路,開啟了國內推廣新能源電動車產業化的先河。

江淮汽車彎道跑出“加速度”

*江淮汽車新能源乘用車公司新能源汽車研究院院長助理趙久志

“在新能源汽車研發上,江汽是國內起步比較早的企業。當時公司經過反覆的研究,明確了純電驅動的技術路線。”趙久志說。作為一個新興事物,電動車的發展需要在各個領域的不斷創新來支撐。其中,電池是阻礙其發展的巨大瓶頸。“為了追求長續里程,我們要不斷地追求電池的能量密度。然而,能量越高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安全性的危害就會越大。所以,安全性的開發是一個前提,不解決安全問題的能量密度不是真正的創新,不是真正的技術進步。所以我們在電池的開發過程中始終將安全作為研發的主線。”

江淮汽車彎道跑出“加速度”

*動力電池包

趙久志說,在電池領域研發上,江汽投入很大。一款車一個電池包的開發大概需要兩年半的時間,累計研製電池包近百套,研發投入從成組的數據開發、試製到試驗,需要上千萬元。“只有這種投入,大量的試驗驗證才能保證產品是安全的,是可靠的。”

廢棄集裝箱變身臨時爆破試驗室

第一代電動車iEV1使用的是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性好、壽命長,但缺點在於能量密度低,整車只能跑100公里。“2014年前後,很多企業開始嘗試使用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電池,但它的安全性不夠好,必須要先攻關熱失控安全問題。”趙久志告訴記者,在電池研發上,從單體到模組到電池包,都是按照江淮技術攻關V字型流程和整車到產品開發NAM流程,嚴格分階段、按節點開展相關的樣品測試工作。

江淮汽車彎道跑出“加速度”

“我們把電池包中的一個單體引爆,看看整個電池包會不會起火爆炸。在第一聲爆破後,如果緊接著再有‘嘭’的一聲,心情就立刻沉下去,因為試驗失敗了。”趙久志告訴記者,由於行業暫無標準,沒有試驗室可以承擔爆破測試,因此這個試驗是在野外的廢舊集裝箱中完成的,條件艱苦。“因為這個‘臨時試驗室’唯一的電器就是一個電燈,大家就只能在集裝箱的附近等待,尤其寒冬酷暑,滋味並不好受。”

江淮汽車彎道跑出“加速度”

*液冷恆溫技術

從集裝箱拿到失敗樣品,團隊就立刻在附近開展檢查測試。“我們給自己定了一個標準,每一個量產的產品,要連續通過100次、100%通過的試驗後才能批量生產。”就這樣,趙久志和他所在的團隊,反覆做了5000次試驗,終於找到了規律。

堅持以安全作為電池研發前提

通過近十年不斷攻關,江汽在國內率先取得熱失控防護技術突破,基本上實現了熱失控的本質安全,在國內率先取得突破,實現了電池包電芯爆炸後不起火,結合世界領先的熱管理液冷技術,杜絕了電池安全風險。

江淮汽車彎道跑出“加速度”

*江淮新能源第八代技術第三代產品iEVS4

“現在,第八代技術第三代產品iEVS4的續航里程已經達到了400公里以上,而在試驗室中,我們已經掌握了500公里的續航里程技術,這在行業中是領先水平。”趙久志告訴記者,目前城市出行的日裡程需求,絕大多數在50公里左右,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已經可以滿足“一週充一次電”的需求,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技術團隊也在不斷嘗試提升電池和整車性能。“在此過程中,循環壽命、安全性、成本、快充性能,是我們一直在攻克的難點。”趙久志透露,在不考慮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情況下,電動車和燃油車的綜合使用成本將在2025年前後持平,屆時,將迎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大規模批量產業化的春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