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造車:10個月400億,第一款車終於要來了

恆大要造車,毋庸置疑。

近日,在恆大國能新能源汽車集團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峰會上,恆大對外透露其首款電動汽車將在6月份投產,預計最近就會面向全球發售。

在業內人士看來,結合其之前恆大收購瑞典造車企業國能電動NEVS的消息來看,此款車很有可能就是NEVS 9-3EV車型。據悉,該車基於薩博9-3打造,搭載一套純電動系統,續航里程達355km,最高時速可達140km/h。

恆大造車:10個月400億,第一款車終於要來了

恆大想要進軍造車領域的決心不假,除了有可能即將上市的首款車型外,恆大從去年6月份宣佈投資賈躍亭控股的法拉第未來之後,在短短几個月之內,揮舞著自己的鈔票,將觸角伸向全產業鏈。

據車雲統計,截止目前,恆大共計對法拉第未來、NEVS、上海卡耐新能源、泰特機電有限公司、廣彙集團等公司投資約282.1億元。與此同時,除了對外買買買之外,恆大還自己開設全資子公司,其註冊資本超135億元。也就是說,恆大的車還沒有造出來,就已經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砸了400多億人民幣。

雖說恆大豪爽,但這也同樣引來外界的質疑。畢竟,恆大從房地產轉型至汽車行業,跨界幅度有點大。並且,用錢是否能夠把車堆出來,也有待商榷。

不過,在車雲看來,雖然恆大所面對的壓力和挑戰都非常大,但也不是沒有機會,其原因主要在於兩點:

其一,恆大從開始佈局新能源汽車行業,到現在傳出即將投入生產,僅一年時間,但在這一年時間內,恆大已經具備了世界頂級新能源汽車研發製造能力,包括瑞典NEVS、柯尼塞格整車研發和製造技術,日本先進的動力電池技術,以及荷蘭先進的輪轂電機技術等,這為恆大構建起強大的技術與產品優勢。

其二,在於恆大所處的外部環境。造車難,這是眾所周知的一件事。但恆大進軍造車行業,並沒有選擇傳統的造車行業,而是新能源陣營。

不可否認,新能源汽車將是汽車產業的未來產業,當前尚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基於此,該行業尚未形成最終定居,任何玩家在該行業當中皆有可能。恆大亦是如此。

恆大造車:10個月400億,第一款車終於要來了

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

許家印勢必要造車的背後

還沒造車,就已經花了400多億,許家印為何如此執著於造車?

在車雲看來,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房地產,並不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因此,房地產企業勢必要進行轉型。

改革開放初期,巨大的市場化紅利推動了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崛起,催生出了一批時代淘金者。但隨著紅利消失、市場需求遷移、政策管控和城市化進度見緩,房地產企業正面臨著產業的轉型。

恆大造車:10個月400億,第一款車終於要來了

房地產行業有兩大缺陷,其一為房地產是強週期性行業,行情參差不齊,在週期變化中會有很多企業死掉,大企業不可能完全擺脫週期魔咒。其二,則是房地產現金流不長遠。

房子不是快消品,更新速度很慢,一個國家城市化率達到70%左右,房地產市場就會萎縮,企業數量就會減少。而這也倒逼著企業紛紛探索轉型之路。

其二,跟著政策走。

不管是最初的房地產行業,亦或是現在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政策利導,則成為其在國內高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瞭解,2014年11月,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印發《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准入管理的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國辦發[2014]35號),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及智能汽車發展的標誌性文件,針對新能源汽車及智能汽車市場準入,做出了指引政策。

2017年12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免徵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簡稱《公告》)對新能源汽車免徵購置稅的相關事項做出了說明。《公告》明確,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

2018年4月12日,相關部門又發佈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範(試行)》。智能汽車產業發展前景巨大,能夠使我國現有汽車產業規模再擴大1萬億元,同時能夠拉動5G、車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實現快速發展。

隨著政策的逐步傾斜,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產業受到資本追捧,眾多互聯網行業巨頭紛紛跨界,甚至格力董小姐也要跨界造車,這也給了許家印強大的信心支持。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新能源汽車行業將是一個風口。

事實上,早在幾年之前,恆大就已經開啟了轉型之路。然而,不管是輕工業,還是文旅產業,都不算是很成功。

據瞭解,2013年11月,恆大推出礦泉水品牌恆大冰泉,進行多元化佈局,並有意將糧油產業打造成千億規模。但是,就算許家印豪擲百億也沒有挽救回恆大的輕工業,據恆大2014年財報顯示,恆大冰泉僅實現10.9億元的銷售額,總計虧損23.7億元。2016年9月,恆大27億元出售恆大冰泉、奶粉和糧油業務,選擇在快消領域全軍撤退。

此外,地產商似乎將土地視為文化旅遊項目開發的天然依託,萬達、融創和恆大都在文創項目表現激進。2015年12月,恆大布局文化產業全產業的“恆大文化”在新三板上市,2016年10月,恆大文化宣佈退市,文化產業佈局折戟沉沙。

先後轉型受挫的恆大,正在尋找新的機遇,新能源汽車行業,將是恆大的下一個落腳點。

恆大造車:10個月400億,第一款車終於要來了

2018年4月份,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表示,恆大計劃在未來十年,在生命科學、航空航天、集成電路、量子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機器人、現代科技農業等重點領域投資1000億。

其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恆大動作頻頻,且耗資巨大。前文有所言,截至目前,恆大已經在該領域耗資超400億元。

恆大之所以如此大動作,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其看好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

目前,中國是汽車大國,汽車產業也是戰略性、支柱性的巨大產業,而從汽車強國維度來看,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方向,也是一個超級風口。

事實上,新能量汽車無論從中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來看,都進入爆發期,年平均增長大約在40%左右。

如從全球市場來看,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銷量超過142萬輛,2018年1-4月銷售同比大增52%至43萬輛。市場研究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對內燃機汽車在成本等方面逐漸建立起優勢,2025年預計銷量將達到1100萬輛,2030年達到3000萬輛。

而在中國來看,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均接近8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 2018年電動汽車銷量預計將超100萬臺,增速將保持在40%,而到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將佔全球電動車市場的50%。

作為房地產行業的龍頭企業,恆大的市場規模已經突破5000億,如此大的體量,如何能夠讓這艘航母持續前進?恆大必須進入新的超級風口、超級藍海。

恆大造車的硬實力

雖進入新造車行業時間尚短,但恆大已經憑藉自身資金優勢對全產業鏈進行了佈局,包括整車製造與研發技術、電池技術,以及汽車後市場等。

整車製造與研發方面,恆大最初的選擇為賈躍亭控股的法拉第未來。2018年6月,恆大宣佈擬以 8.6 億美元(67.47 億港幣)全資收購香港時穎公司,從而也獲得 Smart King 公司 45% 的股份。這也就意味著,恆大正式接盤法拉第未來(FF)。

恆大造車:10個月400億,第一款車終於要來了

賈躍亭&許家印

然而,賈躍亭並不想失去自身對FF的控制權,以至於之後和恆大鬧掰。但恆大對此也並不是沒有準備,在與賈躍亭“分手”後不久,2019年1月,恆大斥資9.3億美元收購瑞典國能電動汽車公司。

據瞭解,NEVS是一家全球性電動汽車公司,於2012年成功收購了有75年曆史底蘊的歐洲老牌車企——瑞典薩博的核心資產及知識產權。

而其位於瑞典的恆大NEVS電動智能汽車研發中心擁有超500人的全球研發團隊和多元化的國際管理團隊,員工超1800人。

更重要的是,NEVS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Phoenix系列純電動汽車研發平臺,具備純電動汽車整車正向研發能力,其自動駕駛技術也實現了量產級應用,自主研發的知識產權涵蓋“三電”動力系統、車聯網、生產和製造等領域,電池冷卻系統、車輛安全系統及車載空氣淨化系統等均為世界先進技術。

恆大造車:10個月400億,第一款車終於要來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恆大NEVS此前已與全球“超跑之王”柯尼塞格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組建一家致力於研發和生產製造世界最頂級新能源汽車的合資公司。

除此之外,3月15日,恆大在下一城,其宣佈,以5億元收購泰特機電有限公司70%股份。泰特機電100%持有荷蘭e-Traction公司股份,擁有國際最先進的輪轂電機技術。這也意味著恆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完成了又一次重要佈局,進一步打通了全產業鏈。

恆大造車:10個月400億,第一款車終於要來了

所謂輪轂電機技術,就是將汽車的“動力、傳動、制動”系統整合成為一套電機,直接植入汽車輪轂裡驅動車輪,從而省去了減速箱、傳動軸、差速器等80%的傳動部件,能夠提升傳動效率,減少用電量,整車重量也將大大減輕。

據瞭解,目前國際上生產輪轂電機的企業總共5家,但是具備商品化條件只有泰特。作為泰特的技術及產品研發中心,e-Traction公司創建於1981年,總部位於荷蘭,是國際領先的輪轂電機及電動汽車傳動系統的研發生產企業,技術已開發到第三代,擁有6大組合超200項專利技術,覆蓋電驅動動力系統的所有關鍵要素。目前e-Traction在荷蘭、中國也均有生產佈局。

電池方面,在收購NEVS之後,恆大方面稱,以10.6億入股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持股58.07%成第一大股東。

據瞭解,卡耐新能源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國務院國資委直屬機構)與日本電池巨頭ENAX共同創立,技術來源於被譽為"鋰電池之父"的小澤和典及其研發團隊,是國家動力電池和電池系統系列標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恆大造車:10個月400億,第一款車終於要來了

目前,該企業擁有超300人的全球研發專家團隊,技術團隊超過1500人,在上海、江西、廣西、江蘇擁有四大生產基地。

據悉,恆大入主後還將繼續擴大生產規模,計劃在10年內設立多個年產能60GWh超級工廠,以滿足市場需求。

當前,卡耐新能源為上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江鈴集團等多家主流車企的電池供應商,2018年卡耐新能源動力電池裝機量在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中排名第十,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穩居行業前三。

而除了卡耐新能源外,此前還有消息稱,恆大旗下成員擬牽手華麗家族,出資1.44億元認購其控股孫公司重慶墨希科技有限公司35%的股權。

資料顯示,重慶墨希成立於2013年3月,註冊資本2.67億元,公司致力於石墨烯薄膜材料規模化生產、石墨烯薄膜材料規模化製備成套裝備及系統解決方案研發、基於石墨烯薄膜的應用產品開發。

事實上,石墨烯除了上述應用之外,還可以用於電池生產,基於此,有消息稱,恆大入股重慶墨烯,其意在石墨烯電池。

有了整車製造和研發技術,還有具備了電池的研發製造能力,恆大還打通了汽車後市場,包括充電樁、汽車銷售與服務等方面。

如果說,在涉及到技術方面,恆大是通過收購的方式擴充自己的能力,那麼,在汽車後市場上,恆大更多的還是依靠自身的能力。

據工商信息顯示,2019年1月初,恆大高科技集團出資設立了“恆大智慧充電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新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軟件的技術研發、技術轉讓、技術諮詢;充電設施的設計及運營服務等。

恆大造車:10個月400億,第一款車終於要來了

1月25日,恆大新能源汽車有限公註冊成立,註冊資本20億美元,註冊地在廣州市,法人代表為劉俊,經營範圍包括能源技術研究,汽車零配件批發,汽車零售,能源技術諮詢服務,汽車租賃等多項業務。

1月28日,恆大又陸續成立了四家公司,分別為,恆大國能新能源汽車銷售(廣東)有限公司、恆大國能新能源汽車科技(廣東)有限公司、恆大國能新能源汽車(廣東)有限公司和深濤生活服務(廣東)有限公司,均為恆大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全資控股。

2月20日,恆大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恆大國能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從經營範圍來看,恆大國能新能源旗下上述4家公司分別應對恆大布局的整車製造、汽車銷售、技術研發及汽車相關服務等四大業務。

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份,恆大就已經開始在汽車後市場進行佈局。

2018年9月23日晚,恆大集團擬以144.9億元戰略投資新疆廣彙集團,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的新聞迅速刷屏。

恆大為什麼選擇入股廣匯?

據半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廣彙集團總資產達2400.06億元,實現營業收入885.63億元,實現淨利潤30.41億元。

廣彙集團業務主要集中在汽車、能源,以及房地產三大版塊。控制著廣匯汽車、廣匯能源、廣匯物流、廣匯寶信四家上市公司。

廣匯汽車是我國汽車銷售及服務行業龍頭企業,同樣以汽車銷售及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廣匯寶信,股權結構上也附屬於廣匯汽車。

事實上,汽車銷售業務及服務也正是廣彙集團的現金奶牛。廣彙集團旗下廣匯汽車也是我國最大的汽車經銷商。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僅有廣匯汽車一家千億級別營收企業,高出第二名(862.90億元)近一倍。

此外,根據東方金誠出具的《信用評級報告》,汽車板塊在廣彙集團整體中,毛利潤及毛利潤佔比呈持續上升態勢。2017年前三季度,已經達到了76.44%。

這也就是說,恆大戰略投資廣彙集團,為的不是兩大房地產企業強強聯合,而是吸收廣匯在汽車銷售業務方面的優勢。

基於上述所言,我們不難看出,雖然恆大在造車一途上,走的非常快,但卻並沒有不穩。其挑選的企業,在同行業內都具備頂尖水平。

另外,在今年1月份,恆大已經曝光了“產品線”,其未來研發生產的車型將全面覆蓋“入門級、中高端、豪華及超豪華級別的國際領先智能電動轎車、SUV及MPV等全系列”。

恆大造車的壓力與困難

恆大的車還沒造出來,全產業鏈的規模擴張便已開始。此番其入局新能源汽車的實力和決心固然也毫無疑問,不過作為一個原本的局外人,僅僅依靠重金投入,就能夠立足新能源汽車市場了嗎?恐怕沒那麼簡單。

恆大造車:10個月400億,第一款車終於要來了

首先,從大環境而言,2018年以來,可謂是近30年來,國內汽車銷售形勢最差的一年。中汽協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汽車市場產銷均低於預期,全年汽車產量2780.9萬輛、完成銷量2808.1萬輛,改變了1990年來年年增長的趨勢,首次出現了同比下滑,行業或已從增量時代步入存量競爭的新局面。

新能源汽車方面,雖然2018年總計銷售125.6萬輛,同比增幅為38.2%,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但一方面,今年有相當一部分銷量是為多拿補貼“搶跑”形成的,一定程度透支了未來的銷。

另一方面,2019年國家和地方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性補貼肯定退坡,而且業內預計退坡幅度很可能比市場之前的預期要明顯偏大,對產業鏈中各個環節的衝擊都不可避免。

其次,恆大所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不僅是如上汽、比亞迪、廣汽等傳統龍頭汽車廠商,還有來自蔚來、小鵬、威馬、拜騰、車和家等眾多同為造車新勢力的夾擊。

從當前情況看,有些造車新勢力已經領先恆大很多,比如蔚來汽車已實現了1萬輛ES8的交付目標,小鵬汽車第一款智能SUV產品G3也已正式上市。

而威馬汽車、車和家、奇點汽車等雖經一再延遲,但在2019年正式推出量產車型也是大概率事件。恆大要想突出重圍,依靠資本投入後發制人,似乎並不容易。

此外,汽車製造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屬於資金、人才、技術三密集的行業,傳統汽車廠商皆是通過各種經驗教訓、甚至是大量的“學費”,才形成了各類規範、完善的體系,支撐企業長期穩健發展。積澱的這些研發生產和迭代改進的經驗,以及各種配套制度,僅僅有錢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時間。

基於此,雖說恆大財大氣粗,通過重資在汽車行業進行全產業鏈佈局,但是其想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分杯羹,也不是那麼容易。

不過,此前也有汽車資深人士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投資力度在中國和全球領域的確都在不斷加大,但現有產品結構整體仍然以低端為主。

在未來市場優勝劣汰洗牌過程中,低端產品以及資本實力較弱的企業將遭淘汰,而恆大憑藉先進的技術水平以及較強的資本實力,入股高端的新能源汽車,可迅速佔據市場領先優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