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心理學 拖延症 文章 演講 笑樂媽育兒 2019-08-22
"
"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想一個問題,有沒有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很自卑?

我先說一下我自己,其實我很害怕當眾自我介紹還有演講,以至於大家坐在一起高談論闊都沒啥,可一旦站起來就無話可說,甚至面紅耳赤,渾身緊張,腦子裡一片空白,而這種情況即使在熟悉的朋友親人面前也是一樣。

很多人都告訴我,讓我回憶小時候是不是受過傷害,才會是如今的狀態。

我還真找回了過去,認為是小時候老師讓我回答問題也好,還是讓我當班委,都是以懲罰的方式讓我站起來,我就認為這是原因。可是即使知道這是原因,但仍然改變不了我這個問題。

我們總希望自己變的像某某一樣自信,認為這樣就會生活的很幸福了,可事實如此嗎?

我們總將自己的不幸責怪原生家庭,甚至認為是別人傷害了我們,有沒有正因為我們總尋找原因才導致我們改變不了自己呢?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會讓你發現原來我們的不幸是自己選擇的,我們的煩惱是來源於人際關係的問題,也會讓你明白我們又怎樣才能活在當下,得到自由。

這本書的內容作者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的岸見一郎1989年就開始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同時他還在精神科醫院為青年做心理輔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的認定顧問。

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以對話的形式將岸見一郎的內容創作呈現。

最終這本書是以哲學家和青年的對話的形式,進行了一場關於人生問題的大討論,也讓我們輕鬆的實現了智慧的傳遞。

瞭解完作者,也讓我們瞭解下阿德勒心理學大師,他的經典著作《自卑與超越》很多人應該都有。

說真的他的人生故事很勵志,可以說他是戰勝自卑,逆襲成功的人生典範了。他小時候個子又矮,還駝背,學習成績也不好,矮窮醜就佔了兩樣,加上生為老二,可謂說娘不疼爹不愛,還再加上長輩經常又拿他跟高富帥的哥哥相比,這更讓他感覺自卑。

他三歲時弟弟去世,兩次被車撞,五歲還差點得肺炎去世,他的人生真是頗多坎坷。

但他最終卻找到了獨特的人生意義,成為一名心理學大師,還作為個人心理學派代表,你說我們這點困難和他相比還算什麼?

我們瞭解了該本書和作者的情況,接下來我想跟大家講講書中顛覆我們認知的精華部分。

"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想一個問題,有沒有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很自卑?

我先說一下我自己,其實我很害怕當眾自我介紹還有演講,以至於大家坐在一起高談論闊都沒啥,可一旦站起來就無話可說,甚至面紅耳赤,渾身緊張,腦子裡一片空白,而這種情況即使在熟悉的朋友親人面前也是一樣。

很多人都告訴我,讓我回憶小時候是不是受過傷害,才會是如今的狀態。

我還真找回了過去,認為是小時候老師讓我回答問題也好,還是讓我當班委,都是以懲罰的方式讓我站起來,我就認為這是原因。可是即使知道這是原因,但仍然改變不了我這個問題。

我們總希望自己變的像某某一樣自信,認為這樣就會生活的很幸福了,可事實如此嗎?

我們總將自己的不幸責怪原生家庭,甚至認為是別人傷害了我們,有沒有正因為我們總尋找原因才導致我們改變不了自己呢?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會讓你發現原來我們的不幸是自己選擇的,我們的煩惱是來源於人際關係的問題,也會讓你明白我們又怎樣才能活在當下,得到自由。

這本書的內容作者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的岸見一郎1989年就開始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同時他還在精神科醫院為青年做心理輔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的認定顧問。

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以對話的形式將岸見一郎的內容創作呈現。

最終這本書是以哲學家和青年的對話的形式,進行了一場關於人生問題的大討論,也讓我們輕鬆的實現了智慧的傳遞。

瞭解完作者,也讓我們瞭解下阿德勒心理學大師,他的經典著作《自卑與超越》很多人應該都有。

說真的他的人生故事很勵志,可以說他是戰勝自卑,逆襲成功的人生典範了。他小時候個子又矮,還駝背,學習成績也不好,矮窮醜就佔了兩樣,加上生為老二,可謂說娘不疼爹不愛,還再加上長輩經常又拿他跟高富帥的哥哥相比,這更讓他感覺自卑。

他三歲時弟弟去世,兩次被車撞,五歲還差點得肺炎去世,他的人生真是頗多坎坷。

但他最終卻找到了獨特的人生意義,成為一名心理學大師,還作為個人心理學派代表,你說我們這點困難和他相比還算什麼?

我們瞭解了該本書和作者的情況,接下來我想跟大家講講書中顛覆我們認知的精華部分。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想一個問題,有沒有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很自卑?

我先說一下我自己,其實我很害怕當眾自我介紹還有演講,以至於大家坐在一起高談論闊都沒啥,可一旦站起來就無話可說,甚至面紅耳赤,渾身緊張,腦子裡一片空白,而這種情況即使在熟悉的朋友親人面前也是一樣。

很多人都告訴我,讓我回憶小時候是不是受過傷害,才會是如今的狀態。

我還真找回了過去,認為是小時候老師讓我回答問題也好,還是讓我當班委,都是以懲罰的方式讓我站起來,我就認為這是原因。可是即使知道這是原因,但仍然改變不了我這個問題。

我們總希望自己變的像某某一樣自信,認為這樣就會生活的很幸福了,可事實如此嗎?

我們總將自己的不幸責怪原生家庭,甚至認為是別人傷害了我們,有沒有正因為我們總尋找原因才導致我們改變不了自己呢?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會讓你發現原來我們的不幸是自己選擇的,我們的煩惱是來源於人際關係的問題,也會讓你明白我們又怎樣才能活在當下,得到自由。

這本書的內容作者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的岸見一郎1989年就開始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同時他還在精神科醫院為青年做心理輔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的認定顧問。

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以對話的形式將岸見一郎的內容創作呈現。

最終這本書是以哲學家和青年的對話的形式,進行了一場關於人生問題的大討論,也讓我們輕鬆的實現了智慧的傳遞。

瞭解完作者,也讓我們瞭解下阿德勒心理學大師,他的經典著作《自卑與超越》很多人應該都有。

說真的他的人生故事很勵志,可以說他是戰勝自卑,逆襲成功的人生典範了。他小時候個子又矮,還駝背,學習成績也不好,矮窮醜就佔了兩樣,加上生為老二,可謂說娘不疼爹不愛,還再加上長輩經常又拿他跟高富帥的哥哥相比,這更讓他感覺自卑。

他三歲時弟弟去世,兩次被車撞,五歲還差點得肺炎去世,他的人生真是頗多坎坷。

但他最終卻找到了獨特的人生意義,成為一名心理學大師,還作為個人心理學派代表,你說我們這點困難和他相比還算什麼?

我們瞭解了該本書和作者的情況,接下來我想跟大家講講書中顛覆我們認知的精華部分。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要怎麼改變?

先給大家講個事情,就是我有兩個朋友,他們上學的時候都發生過一件相似的事情。

朋友A說她小時候參加歌唱比賽時,老師在比賽開始時,讓她只張嘴不發聲音。

而朋友B說他上學時準備了很久的辯論比賽,一直都期待參加,可是最後老師不讓他參加了,說他不適合。

你說他們都會怎樣?

結果是本來活潑開朗的朋友A,從那開始就開始不喜歡在人面前說話了,她認為自己聲音難聽,以至於現在她仍然不擅長在人面前說話。

而朋友B呢,他說他當時感覺還很爽,那時候大家都要比賽去,他可以出去玩了。現在的他作為培訓講師,幽默善談。

你說我們如果一味的去關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我們目前的狀況,那麼我們就會陷入決定論,還會得出這種結論:我們目前的狀況甚至未來都是因為過去的事情決定的,我們根本無法改變。

就像我們熱衷於將自己的不幸歸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父母離婚了,我不相信愛情了,因為父母沒好好的陪伴我,我才這麼容易沒安全感,喜歡粘著男朋友的,甚至還有的將自己工作不好,生活不幸都怪父母沒良好的教育,怪他們沒錢。

你看,如果我們只去尋找原因,那麼我們很難進步,很難改變現況,因為我們不可能去改變我們的原生家庭啊。

"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想一個問題,有沒有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很自卑?

我先說一下我自己,其實我很害怕當眾自我介紹還有演講,以至於大家坐在一起高談論闊都沒啥,可一旦站起來就無話可說,甚至面紅耳赤,渾身緊張,腦子裡一片空白,而這種情況即使在熟悉的朋友親人面前也是一樣。

很多人都告訴我,讓我回憶小時候是不是受過傷害,才會是如今的狀態。

我還真找回了過去,認為是小時候老師讓我回答問題也好,還是讓我當班委,都是以懲罰的方式讓我站起來,我就認為這是原因。可是即使知道這是原因,但仍然改變不了我這個問題。

我們總希望自己變的像某某一樣自信,認為這樣就會生活的很幸福了,可事實如此嗎?

我們總將自己的不幸責怪原生家庭,甚至認為是別人傷害了我們,有沒有正因為我們總尋找原因才導致我們改變不了自己呢?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會讓你發現原來我們的不幸是自己選擇的,我們的煩惱是來源於人際關係的問題,也會讓你明白我們又怎樣才能活在當下,得到自由。

這本書的內容作者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的岸見一郎1989年就開始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同時他還在精神科醫院為青年做心理輔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的認定顧問。

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以對話的形式將岸見一郎的內容創作呈現。

最終這本書是以哲學家和青年的對話的形式,進行了一場關於人生問題的大討論,也讓我們輕鬆的實現了智慧的傳遞。

瞭解完作者,也讓我們瞭解下阿德勒心理學大師,他的經典著作《自卑與超越》很多人應該都有。

說真的他的人生故事很勵志,可以說他是戰勝自卑,逆襲成功的人生典範了。他小時候個子又矮,還駝背,學習成績也不好,矮窮醜就佔了兩樣,加上生為老二,可謂說娘不疼爹不愛,還再加上長輩經常又拿他跟高富帥的哥哥相比,這更讓他感覺自卑。

他三歲時弟弟去世,兩次被車撞,五歲還差點得肺炎去世,他的人生真是頗多坎坷。

但他最終卻找到了獨特的人生意義,成為一名心理學大師,還作為個人心理學派代表,你說我們這點困難和他相比還算什麼?

我們瞭解了該本書和作者的情況,接下來我想跟大家講講書中顛覆我們認知的精華部分。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要怎麼改變?

先給大家講個事情,就是我有兩個朋友,他們上學的時候都發生過一件相似的事情。

朋友A說她小時候參加歌唱比賽時,老師在比賽開始時,讓她只張嘴不發聲音。

而朋友B說他上學時準備了很久的辯論比賽,一直都期待參加,可是最後老師不讓他參加了,說他不適合。

你說他們都會怎樣?

結果是本來活潑開朗的朋友A,從那開始就開始不喜歡在人面前說話了,她認為自己聲音難聽,以至於現在她仍然不擅長在人面前說話。

而朋友B呢,他說他當時感覺還很爽,那時候大家都要比賽去,他可以出去玩了。現在的他作為培訓講師,幽默善談。

你說我們如果一味的去關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我們目前的狀況,那麼我們就會陷入決定論,還會得出這種結論:我們目前的狀況甚至未來都是因為過去的事情決定的,我們根本無法改變。

就像我們熱衷於將自己的不幸歸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父母離婚了,我不相信愛情了,因為父母沒好好的陪伴我,我才這麼容易沒安全感,喜歡粘著男朋友的,甚至還有的將自己工作不好,生活不幸都怪父母沒良好的教育,怪他們沒錢。

你看,如果我們只去尋找原因,那麼我們很難進步,很難改變現況,因為我們不可能去改變我們的原生家庭啊。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大家熟悉點心理學就認為自己現在的問題是因為過去受過傷害,就像朋友A一樣,他認為是老師給她造成了心理創傷,她才不敢說話,甚至不敢去嘗試新的工作。

然而事實上心理創傷是不存在的,因為任何經歷本身並不是我們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也並非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決定我們的不是過去的經歷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給經歷賦予的意義。

其實這就是所說的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就像朋友A,她自己將老師的話解讀為她的聲音難聽,從而選擇了她現在的生活。

同樣的事情朋友B就認為沒事,還認為很有意思。

但並不是說過去的徑流對我們沒有影響,關鍵的是要知道過去的經歷並不能直接決定我們的生活,應該記住我們的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是我們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

我們說了不要給自己的事情去尋找過去的原因,因為陷入原因決定論後我們是無法改變的,那麼我們該去關注什麼呢?

應該關注我們的目的,去思考我們目前的現狀的目的是什麼?找到影響自己的目的後,去改變目的,是不是就容易改變了。

你有拖延症嗎?你經常把工作拖到最後才緊急完成嗎?還有的是不是信用卡還錢還能一拖再拖,不到最後都不還?

其實我拖延也很嚴重,看過很多書,試過很多方法,但都沒能擺脫拖延。

我一個月就寫兩篇文章,一週健身兩次,就這樣我都是拖延到最後才完成兩篇文章,健身卻是沒能完成。

我總是為自己找原因,得要帶娃,沒時間寫,也沒時間鍛鍊,反正找拖延的藉口會有一大堆。

看完《被討厭的勇氣》後,我開始重新思考我的拖延症,為什麼一個月兩篇文章我都要拖延到最後呢?

"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想一個問題,有沒有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很自卑?

我先說一下我自己,其實我很害怕當眾自我介紹還有演講,以至於大家坐在一起高談論闊都沒啥,可一旦站起來就無話可說,甚至面紅耳赤,渾身緊張,腦子裡一片空白,而這種情況即使在熟悉的朋友親人面前也是一樣。

很多人都告訴我,讓我回憶小時候是不是受過傷害,才會是如今的狀態。

我還真找回了過去,認為是小時候老師讓我回答問題也好,還是讓我當班委,都是以懲罰的方式讓我站起來,我就認為這是原因。可是即使知道這是原因,但仍然改變不了我這個問題。

我們總希望自己變的像某某一樣自信,認為這樣就會生活的很幸福了,可事實如此嗎?

我們總將自己的不幸責怪原生家庭,甚至認為是別人傷害了我們,有沒有正因為我們總尋找原因才導致我們改變不了自己呢?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會讓你發現原來我們的不幸是自己選擇的,我們的煩惱是來源於人際關係的問題,也會讓你明白我們又怎樣才能活在當下,得到自由。

這本書的內容作者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的岸見一郎1989年就開始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同時他還在精神科醫院為青年做心理輔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的認定顧問。

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以對話的形式將岸見一郎的內容創作呈現。

最終這本書是以哲學家和青年的對話的形式,進行了一場關於人生問題的大討論,也讓我們輕鬆的實現了智慧的傳遞。

瞭解完作者,也讓我們瞭解下阿德勒心理學大師,他的經典著作《自卑與超越》很多人應該都有。

說真的他的人生故事很勵志,可以說他是戰勝自卑,逆襲成功的人生典範了。他小時候個子又矮,還駝背,學習成績也不好,矮窮醜就佔了兩樣,加上生為老二,可謂說娘不疼爹不愛,還再加上長輩經常又拿他跟高富帥的哥哥相比,這更讓他感覺自卑。

他三歲時弟弟去世,兩次被車撞,五歲還差點得肺炎去世,他的人生真是頗多坎坷。

但他最終卻找到了獨特的人生意義,成為一名心理學大師,還作為個人心理學派代表,你說我們這點困難和他相比還算什麼?

我們瞭解了該本書和作者的情況,接下來我想跟大家講講書中顛覆我們認知的精華部分。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要怎麼改變?

先給大家講個事情,就是我有兩個朋友,他們上學的時候都發生過一件相似的事情。

朋友A說她小時候參加歌唱比賽時,老師在比賽開始時,讓她只張嘴不發聲音。

而朋友B說他上學時準備了很久的辯論比賽,一直都期待參加,可是最後老師不讓他參加了,說他不適合。

你說他們都會怎樣?

結果是本來活潑開朗的朋友A,從那開始就開始不喜歡在人面前說話了,她認為自己聲音難聽,以至於現在她仍然不擅長在人面前說話。

而朋友B呢,他說他當時感覺還很爽,那時候大家都要比賽去,他可以出去玩了。現在的他作為培訓講師,幽默善談。

你說我們如果一味的去關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我們目前的狀況,那麼我們就會陷入決定論,還會得出這種結論:我們目前的狀況甚至未來都是因為過去的事情決定的,我們根本無法改變。

就像我們熱衷於將自己的不幸歸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父母離婚了,我不相信愛情了,因為父母沒好好的陪伴我,我才這麼容易沒安全感,喜歡粘著男朋友的,甚至還有的將自己工作不好,生活不幸都怪父母沒良好的教育,怪他們沒錢。

你看,如果我們只去尋找原因,那麼我們很難進步,很難改變現況,因為我們不可能去改變我們的原生家庭啊。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大家熟悉點心理學就認為自己現在的問題是因為過去受過傷害,就像朋友A一樣,他認為是老師給她造成了心理創傷,她才不敢說話,甚至不敢去嘗試新的工作。

然而事實上心理創傷是不存在的,因為任何經歷本身並不是我們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也並非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決定我們的不是過去的經歷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給經歷賦予的意義。

其實這就是所說的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就像朋友A,她自己將老師的話解讀為她的聲音難聽,從而選擇了她現在的生活。

同樣的事情朋友B就認為沒事,還認為很有意思。

但並不是說過去的徑流對我們沒有影響,關鍵的是要知道過去的經歷並不能直接決定我們的生活,應該記住我們的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是我們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

我們說了不要給自己的事情去尋找過去的原因,因為陷入原因決定論後我們是無法改變的,那麼我們該去關注什麼呢?

應該關注我們的目的,去思考我們目前的現狀的目的是什麼?找到影響自己的目的後,去改變目的,是不是就容易改變了。

你有拖延症嗎?你經常把工作拖到最後才緊急完成嗎?還有的是不是信用卡還錢還能一拖再拖,不到最後都不還?

其實我拖延也很嚴重,看過很多書,試過很多方法,但都沒能擺脫拖延。

我一個月就寫兩篇文章,一週健身兩次,就這樣我都是拖延到最後才完成兩篇文章,健身卻是沒能完成。

我總是為自己找原因,得要帶娃,沒時間寫,也沒時間鍛鍊,反正找拖延的藉口會有一大堆。

看完《被討厭的勇氣》後,我開始重新思考我的拖延症,為什麼一個月兩篇文章我都要拖延到最後呢?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是因為時間忙嗎?其實不是,我拖著不寫到最後才寫是有自己的目的,我要讓我家先生知道我之所以文章寫得質量不好是因為時間原因,不是自己能力問題,其實目的就是為了我自己好,為了讓自己給別人留個好印象,讓他們知道我文章質量不好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時間太緊迫了。

現在你們想想自己的拖延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也有什麼目的來為自己服務?

現在我才發現我是因為自己寫作能力不足,又不想讓別人看不起,所以就說自己拖延,當我意識到我拖延的目的後,我開始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慢慢的拖延就可以擺脫了。

我們來看看哲人是如何解答我們不幸的問題的,他說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裡選擇了不幸,是因為我們認為這種“不幸”對我們自身而言是一種善,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

那麼我們瞭解到我們目前的不幸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可又該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呢?

難道是要變成別人那樣才能變得幸福嗎?就像不喜歡說話的朋友A是不是變成朋友B一樣擅長演講,就能改變了嗎?

其實不能。

因為一旦生活在如果怎樣之類的假設中,都是根本無法改變的。就像我一直想寫小說,夢想出本書,但卻總寫不出作品,總說自己很忙,沒時間,也不喜歡去參加一些小說比賽。

事實上並非如此,就像作者說的,我是在保留一種可能性,就是如果我有充足的時間,有好的條件我也可以寫出本小說。所以即使我很想去改變現況,卻一直改變不了。

事實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起筆開始寫,就是所說的我們應該活在當下,,畢竟無論過去怎樣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我們生活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

如果我們只是關注自己被給予了什麼,就好像我們只關注於自己糟糕的原生家庭,那麼我們很難去改變,我們要關注的是如何利用我們現有的被給予的東西,這樣我們才可以更新自我。達到我們想要改變的目的。

"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想一個問題,有沒有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很自卑?

我先說一下我自己,其實我很害怕當眾自我介紹還有演講,以至於大家坐在一起高談論闊都沒啥,可一旦站起來就無話可說,甚至面紅耳赤,渾身緊張,腦子裡一片空白,而這種情況即使在熟悉的朋友親人面前也是一樣。

很多人都告訴我,讓我回憶小時候是不是受過傷害,才會是如今的狀態。

我還真找回了過去,認為是小時候老師讓我回答問題也好,還是讓我當班委,都是以懲罰的方式讓我站起來,我就認為這是原因。可是即使知道這是原因,但仍然改變不了我這個問題。

我們總希望自己變的像某某一樣自信,認為這樣就會生活的很幸福了,可事實如此嗎?

我們總將自己的不幸責怪原生家庭,甚至認為是別人傷害了我們,有沒有正因為我們總尋找原因才導致我們改變不了自己呢?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會讓你發現原來我們的不幸是自己選擇的,我們的煩惱是來源於人際關係的問題,也會讓你明白我們又怎樣才能活在當下,得到自由。

這本書的內容作者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的岸見一郎1989年就開始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同時他還在精神科醫院為青年做心理輔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的認定顧問。

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以對話的形式將岸見一郎的內容創作呈現。

最終這本書是以哲學家和青年的對話的形式,進行了一場關於人生問題的大討論,也讓我們輕鬆的實現了智慧的傳遞。

瞭解完作者,也讓我們瞭解下阿德勒心理學大師,他的經典著作《自卑與超越》很多人應該都有。

說真的他的人生故事很勵志,可以說他是戰勝自卑,逆襲成功的人生典範了。他小時候個子又矮,還駝背,學習成績也不好,矮窮醜就佔了兩樣,加上生為老二,可謂說娘不疼爹不愛,還再加上長輩經常又拿他跟高富帥的哥哥相比,這更讓他感覺自卑。

他三歲時弟弟去世,兩次被車撞,五歲還差點得肺炎去世,他的人生真是頗多坎坷。

但他最終卻找到了獨特的人生意義,成為一名心理學大師,還作為個人心理學派代表,你說我們這點困難和他相比還算什麼?

我們瞭解了該本書和作者的情況,接下來我想跟大家講講書中顛覆我們認知的精華部分。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要怎麼改變?

先給大家講個事情,就是我有兩個朋友,他們上學的時候都發生過一件相似的事情。

朋友A說她小時候參加歌唱比賽時,老師在比賽開始時,讓她只張嘴不發聲音。

而朋友B說他上學時準備了很久的辯論比賽,一直都期待參加,可是最後老師不讓他參加了,說他不適合。

你說他們都會怎樣?

結果是本來活潑開朗的朋友A,從那開始就開始不喜歡在人面前說話了,她認為自己聲音難聽,以至於現在她仍然不擅長在人面前說話。

而朋友B呢,他說他當時感覺還很爽,那時候大家都要比賽去,他可以出去玩了。現在的他作為培訓講師,幽默善談。

你說我們如果一味的去關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我們目前的狀況,那麼我們就會陷入決定論,還會得出這種結論:我們目前的狀況甚至未來都是因為過去的事情決定的,我們根本無法改變。

就像我們熱衷於將自己的不幸歸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父母離婚了,我不相信愛情了,因為父母沒好好的陪伴我,我才這麼容易沒安全感,喜歡粘著男朋友的,甚至還有的將自己工作不好,生活不幸都怪父母沒良好的教育,怪他們沒錢。

你看,如果我們只去尋找原因,那麼我們很難進步,很難改變現況,因為我們不可能去改變我們的原生家庭啊。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大家熟悉點心理學就認為自己現在的問題是因為過去受過傷害,就像朋友A一樣,他認為是老師給她造成了心理創傷,她才不敢說話,甚至不敢去嘗試新的工作。

然而事實上心理創傷是不存在的,因為任何經歷本身並不是我們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也並非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決定我們的不是過去的經歷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給經歷賦予的意義。

其實這就是所說的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就像朋友A,她自己將老師的話解讀為她的聲音難聽,從而選擇了她現在的生活。

同樣的事情朋友B就認為沒事,還認為很有意思。

但並不是說過去的徑流對我們沒有影響,關鍵的是要知道過去的經歷並不能直接決定我們的生活,應該記住我們的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是我們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

我們說了不要給自己的事情去尋找過去的原因,因為陷入原因決定論後我們是無法改變的,那麼我們該去關注什麼呢?

應該關注我們的目的,去思考我們目前的現狀的目的是什麼?找到影響自己的目的後,去改變目的,是不是就容易改變了。

你有拖延症嗎?你經常把工作拖到最後才緊急完成嗎?還有的是不是信用卡還錢還能一拖再拖,不到最後都不還?

其實我拖延也很嚴重,看過很多書,試過很多方法,但都沒能擺脫拖延。

我一個月就寫兩篇文章,一週健身兩次,就這樣我都是拖延到最後才完成兩篇文章,健身卻是沒能完成。

我總是為自己找原因,得要帶娃,沒時間寫,也沒時間鍛鍊,反正找拖延的藉口會有一大堆。

看完《被討厭的勇氣》後,我開始重新思考我的拖延症,為什麼一個月兩篇文章我都要拖延到最後呢?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是因為時間忙嗎?其實不是,我拖著不寫到最後才寫是有自己的目的,我要讓我家先生知道我之所以文章寫得質量不好是因為時間原因,不是自己能力問題,其實目的就是為了我自己好,為了讓自己給別人留個好印象,讓他們知道我文章質量不好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時間太緊迫了。

現在你們想想自己的拖延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也有什麼目的來為自己服務?

現在我才發現我是因為自己寫作能力不足,又不想讓別人看不起,所以就說自己拖延,當我意識到我拖延的目的後,我開始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慢慢的拖延就可以擺脫了。

我們來看看哲人是如何解答我們不幸的問題的,他說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裡選擇了不幸,是因為我們認為這種“不幸”對我們自身而言是一種善,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

那麼我們瞭解到我們目前的不幸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可又該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呢?

難道是要變成別人那樣才能變得幸福嗎?就像不喜歡說話的朋友A是不是變成朋友B一樣擅長演講,就能改變了嗎?

其實不能。

因為一旦生活在如果怎樣之類的假設中,都是根本無法改變的。就像我一直想寫小說,夢想出本書,但卻總寫不出作品,總說自己很忙,沒時間,也不喜歡去參加一些小說比賽。

事實上並非如此,就像作者說的,我是在保留一種可能性,就是如果我有充足的時間,有好的條件我也可以寫出本小說。所以即使我很想去改變現況,卻一直改變不了。

事實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起筆開始寫,就是所說的我們應該活在當下,,畢竟無論過去怎樣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我們生活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

如果我們只是關注自己被給予了什麼,就好像我們只關注於自己糟糕的原生家庭,那麼我們很難去改變,我們要關注的是如何利用我們現有的被給予的東西,這樣我們才可以更新自我。達到我們想要改變的目的。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講到這裡,我們應該明白我們目前的很多不幸並不是因為過去受到的傷害和經歷決定的,而是我們自己而選擇的,為了改變我們目前的狀況,我們需要的是尋找我們的目的,悅納目前的自己,活在當下。

"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想一個問題,有沒有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很自卑?

我先說一下我自己,其實我很害怕當眾自我介紹還有演講,以至於大家坐在一起高談論闊都沒啥,可一旦站起來就無話可說,甚至面紅耳赤,渾身緊張,腦子裡一片空白,而這種情況即使在熟悉的朋友親人面前也是一樣。

很多人都告訴我,讓我回憶小時候是不是受過傷害,才會是如今的狀態。

我還真找回了過去,認為是小時候老師讓我回答問題也好,還是讓我當班委,都是以懲罰的方式讓我站起來,我就認為這是原因。可是即使知道這是原因,但仍然改變不了我這個問題。

我們總希望自己變的像某某一樣自信,認為這樣就會生活的很幸福了,可事實如此嗎?

我們總將自己的不幸責怪原生家庭,甚至認為是別人傷害了我們,有沒有正因為我們總尋找原因才導致我們改變不了自己呢?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會讓你發現原來我們的不幸是自己選擇的,我們的煩惱是來源於人際關係的問題,也會讓你明白我們又怎樣才能活在當下,得到自由。

這本書的內容作者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的岸見一郎1989年就開始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同時他還在精神科醫院為青年做心理輔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的認定顧問。

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以對話的形式將岸見一郎的內容創作呈現。

最終這本書是以哲學家和青年的對話的形式,進行了一場關於人生問題的大討論,也讓我們輕鬆的實現了智慧的傳遞。

瞭解完作者,也讓我們瞭解下阿德勒心理學大師,他的經典著作《自卑與超越》很多人應該都有。

說真的他的人生故事很勵志,可以說他是戰勝自卑,逆襲成功的人生典範了。他小時候個子又矮,還駝背,學習成績也不好,矮窮醜就佔了兩樣,加上生為老二,可謂說娘不疼爹不愛,還再加上長輩經常又拿他跟高富帥的哥哥相比,這更讓他感覺自卑。

他三歲時弟弟去世,兩次被車撞,五歲還差點得肺炎去世,他的人生真是頗多坎坷。

但他最終卻找到了獨特的人生意義,成為一名心理學大師,還作為個人心理學派代表,你說我們這點困難和他相比還算什麼?

我們瞭解了該本書和作者的情況,接下來我想跟大家講講書中顛覆我們認知的精華部分。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要怎麼改變?

先給大家講個事情,就是我有兩個朋友,他們上學的時候都發生過一件相似的事情。

朋友A說她小時候參加歌唱比賽時,老師在比賽開始時,讓她只張嘴不發聲音。

而朋友B說他上學時準備了很久的辯論比賽,一直都期待參加,可是最後老師不讓他參加了,說他不適合。

你說他們都會怎樣?

結果是本來活潑開朗的朋友A,從那開始就開始不喜歡在人面前說話了,她認為自己聲音難聽,以至於現在她仍然不擅長在人面前說話。

而朋友B呢,他說他當時感覺還很爽,那時候大家都要比賽去,他可以出去玩了。現在的他作為培訓講師,幽默善談。

你說我們如果一味的去關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我們目前的狀況,那麼我們就會陷入決定論,還會得出這種結論:我們目前的狀況甚至未來都是因為過去的事情決定的,我們根本無法改變。

就像我們熱衷於將自己的不幸歸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父母離婚了,我不相信愛情了,因為父母沒好好的陪伴我,我才這麼容易沒安全感,喜歡粘著男朋友的,甚至還有的將自己工作不好,生活不幸都怪父母沒良好的教育,怪他們沒錢。

你看,如果我們只去尋找原因,那麼我們很難進步,很難改變現況,因為我們不可能去改變我們的原生家庭啊。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大家熟悉點心理學就認為自己現在的問題是因為過去受過傷害,就像朋友A一樣,他認為是老師給她造成了心理創傷,她才不敢說話,甚至不敢去嘗試新的工作。

然而事實上心理創傷是不存在的,因為任何經歷本身並不是我們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也並非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決定我們的不是過去的經歷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給經歷賦予的意義。

其實這就是所說的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就像朋友A,她自己將老師的話解讀為她的聲音難聽,從而選擇了她現在的生活。

同樣的事情朋友B就認為沒事,還認為很有意思。

但並不是說過去的徑流對我們沒有影響,關鍵的是要知道過去的經歷並不能直接決定我們的生活,應該記住我們的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是我們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

我們說了不要給自己的事情去尋找過去的原因,因為陷入原因決定論後我們是無法改變的,那麼我們該去關注什麼呢?

應該關注我們的目的,去思考我們目前的現狀的目的是什麼?找到影響自己的目的後,去改變目的,是不是就容易改變了。

你有拖延症嗎?你經常把工作拖到最後才緊急完成嗎?還有的是不是信用卡還錢還能一拖再拖,不到最後都不還?

其實我拖延也很嚴重,看過很多書,試過很多方法,但都沒能擺脫拖延。

我一個月就寫兩篇文章,一週健身兩次,就這樣我都是拖延到最後才完成兩篇文章,健身卻是沒能完成。

我總是為自己找原因,得要帶娃,沒時間寫,也沒時間鍛鍊,反正找拖延的藉口會有一大堆。

看完《被討厭的勇氣》後,我開始重新思考我的拖延症,為什麼一個月兩篇文章我都要拖延到最後呢?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是因為時間忙嗎?其實不是,我拖著不寫到最後才寫是有自己的目的,我要讓我家先生知道我之所以文章寫得質量不好是因為時間原因,不是自己能力問題,其實目的就是為了我自己好,為了讓自己給別人留個好印象,讓他們知道我文章質量不好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時間太緊迫了。

現在你們想想自己的拖延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也有什麼目的來為自己服務?

現在我才發現我是因為自己寫作能力不足,又不想讓別人看不起,所以就說自己拖延,當我意識到我拖延的目的後,我開始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慢慢的拖延就可以擺脫了。

我們來看看哲人是如何解答我們不幸的問題的,他說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裡選擇了不幸,是因為我們認為這種“不幸”對我們自身而言是一種善,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

那麼我們瞭解到我們目前的不幸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可又該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呢?

難道是要變成別人那樣才能變得幸福嗎?就像不喜歡說話的朋友A是不是變成朋友B一樣擅長演講,就能改變了嗎?

其實不能。

因為一旦生活在如果怎樣之類的假設中,都是根本無法改變的。就像我一直想寫小說,夢想出本書,但卻總寫不出作品,總說自己很忙,沒時間,也不喜歡去參加一些小說比賽。

事實上並非如此,就像作者說的,我是在保留一種可能性,就是如果我有充足的時間,有好的條件我也可以寫出本小說。所以即使我很想去改變現況,卻一直改變不了。

事實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起筆開始寫,就是所說的我們應該活在當下,,畢竟無論過去怎樣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我們生活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

如果我們只是關注自己被給予了什麼,就好像我們只關注於自己糟糕的原生家庭,那麼我們很難去改變,我們要關注的是如何利用我們現有的被給予的東西,這樣我們才可以更新自我。達到我們想要改變的目的。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講到這裡,我們應該明白我們目前的很多不幸並不是因為過去受到的傷害和經歷決定的,而是我們自己而選擇的,為了改變我們目前的狀況,我們需要的是尋找我們的目的,悅納目前的自己,活在當下。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一切煩惱竟然來自於人際關係,那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熱門問題,是問,人可以自卑到什麼程度嗎?

我看了一些評論,竟然很多情況大家都差不多。

讓我們看看有沒有符合自己的呢?

有一條是即使自己具有優勢但也不敢賣弄,覺得展現自己很害羞;還有就是不敢主動組織朋友聚餐聚會,認為大家不會附和自己;也有的是一旦出問題就很自責,認為是自己的錯;也有的不敢用語音聊天,感覺自己聲音很難聽,甚至有的還不敢打扮的很潮,因為覺得別人的在意讓自己手足無措,反而默默無聞時覺得輕鬆自在。

你看我們的煩惱好像都與別人有關,你或許說我也會因為自己胖自卑,這不是別人的原因。

其實你因為自己胖,自己矮,自己丑而煩惱,但根源也是來自於別人,如果世界上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你還會因為這個煩惱嗎?我們會煩惱也是因為和別人對比。

所以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我們一切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想一個問題,有沒有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很自卑?

我先說一下我自己,其實我很害怕當眾自我介紹還有演講,以至於大家坐在一起高談論闊都沒啥,可一旦站起來就無話可說,甚至面紅耳赤,渾身緊張,腦子裡一片空白,而這種情況即使在熟悉的朋友親人面前也是一樣。

很多人都告訴我,讓我回憶小時候是不是受過傷害,才會是如今的狀態。

我還真找回了過去,認為是小時候老師讓我回答問題也好,還是讓我當班委,都是以懲罰的方式讓我站起來,我就認為這是原因。可是即使知道這是原因,但仍然改變不了我這個問題。

我們總希望自己變的像某某一樣自信,認為這樣就會生活的很幸福了,可事實如此嗎?

我們總將自己的不幸責怪原生家庭,甚至認為是別人傷害了我們,有沒有正因為我們總尋找原因才導致我們改變不了自己呢?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會讓你發現原來我們的不幸是自己選擇的,我們的煩惱是來源於人際關係的問題,也會讓你明白我們又怎樣才能活在當下,得到自由。

這本書的內容作者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的岸見一郎1989年就開始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同時他還在精神科醫院為青年做心理輔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的認定顧問。

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以對話的形式將岸見一郎的內容創作呈現。

最終這本書是以哲學家和青年的對話的形式,進行了一場關於人生問題的大討論,也讓我們輕鬆的實現了智慧的傳遞。

瞭解完作者,也讓我們瞭解下阿德勒心理學大師,他的經典著作《自卑與超越》很多人應該都有。

說真的他的人生故事很勵志,可以說他是戰勝自卑,逆襲成功的人生典範了。他小時候個子又矮,還駝背,學習成績也不好,矮窮醜就佔了兩樣,加上生為老二,可謂說娘不疼爹不愛,還再加上長輩經常又拿他跟高富帥的哥哥相比,這更讓他感覺自卑。

他三歲時弟弟去世,兩次被車撞,五歲還差點得肺炎去世,他的人生真是頗多坎坷。

但他最終卻找到了獨特的人生意義,成為一名心理學大師,還作為個人心理學派代表,你說我們這點困難和他相比還算什麼?

我們瞭解了該本書和作者的情況,接下來我想跟大家講講書中顛覆我們認知的精華部分。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要怎麼改變?

先給大家講個事情,就是我有兩個朋友,他們上學的時候都發生過一件相似的事情。

朋友A說她小時候參加歌唱比賽時,老師在比賽開始時,讓她只張嘴不發聲音。

而朋友B說他上學時準備了很久的辯論比賽,一直都期待參加,可是最後老師不讓他參加了,說他不適合。

你說他們都會怎樣?

結果是本來活潑開朗的朋友A,從那開始就開始不喜歡在人面前說話了,她認為自己聲音難聽,以至於現在她仍然不擅長在人面前說話。

而朋友B呢,他說他當時感覺還很爽,那時候大家都要比賽去,他可以出去玩了。現在的他作為培訓講師,幽默善談。

你說我們如果一味的去關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我們目前的狀況,那麼我們就會陷入決定論,還會得出這種結論:我們目前的狀況甚至未來都是因為過去的事情決定的,我們根本無法改變。

就像我們熱衷於將自己的不幸歸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父母離婚了,我不相信愛情了,因為父母沒好好的陪伴我,我才這麼容易沒安全感,喜歡粘著男朋友的,甚至還有的將自己工作不好,生活不幸都怪父母沒良好的教育,怪他們沒錢。

你看,如果我們只去尋找原因,那麼我們很難進步,很難改變現況,因為我們不可能去改變我們的原生家庭啊。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大家熟悉點心理學就認為自己現在的問題是因為過去受過傷害,就像朋友A一樣,他認為是老師給她造成了心理創傷,她才不敢說話,甚至不敢去嘗試新的工作。

然而事實上心理創傷是不存在的,因為任何經歷本身並不是我們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也並非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決定我們的不是過去的經歷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給經歷賦予的意義。

其實這就是所說的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就像朋友A,她自己將老師的話解讀為她的聲音難聽,從而選擇了她現在的生活。

同樣的事情朋友B就認為沒事,還認為很有意思。

但並不是說過去的徑流對我們沒有影響,關鍵的是要知道過去的經歷並不能直接決定我們的生活,應該記住我們的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是我們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

我們說了不要給自己的事情去尋找過去的原因,因為陷入原因決定論後我們是無法改變的,那麼我們該去關注什麼呢?

應該關注我們的目的,去思考我們目前的現狀的目的是什麼?找到影響自己的目的後,去改變目的,是不是就容易改變了。

你有拖延症嗎?你經常把工作拖到最後才緊急完成嗎?還有的是不是信用卡還錢還能一拖再拖,不到最後都不還?

其實我拖延也很嚴重,看過很多書,試過很多方法,但都沒能擺脫拖延。

我一個月就寫兩篇文章,一週健身兩次,就這樣我都是拖延到最後才完成兩篇文章,健身卻是沒能完成。

我總是為自己找原因,得要帶娃,沒時間寫,也沒時間鍛鍊,反正找拖延的藉口會有一大堆。

看完《被討厭的勇氣》後,我開始重新思考我的拖延症,為什麼一個月兩篇文章我都要拖延到最後呢?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是因為時間忙嗎?其實不是,我拖著不寫到最後才寫是有自己的目的,我要讓我家先生知道我之所以文章寫得質量不好是因為時間原因,不是自己能力問題,其實目的就是為了我自己好,為了讓自己給別人留個好印象,讓他們知道我文章質量不好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時間太緊迫了。

現在你們想想自己的拖延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也有什麼目的來為自己服務?

現在我才發現我是因為自己寫作能力不足,又不想讓別人看不起,所以就說自己拖延,當我意識到我拖延的目的後,我開始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慢慢的拖延就可以擺脫了。

我們來看看哲人是如何解答我們不幸的問題的,他說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裡選擇了不幸,是因為我們認為這種“不幸”對我們自身而言是一種善,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

那麼我們瞭解到我們目前的不幸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可又該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呢?

難道是要變成別人那樣才能變得幸福嗎?就像不喜歡說話的朋友A是不是變成朋友B一樣擅長演講,就能改變了嗎?

其實不能。

因為一旦生活在如果怎樣之類的假設中,都是根本無法改變的。就像我一直想寫小說,夢想出本書,但卻總寫不出作品,總說自己很忙,沒時間,也不喜歡去參加一些小說比賽。

事實上並非如此,就像作者說的,我是在保留一種可能性,就是如果我有充足的時間,有好的條件我也可以寫出本小說。所以即使我很想去改變現況,卻一直改變不了。

事實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起筆開始寫,就是所說的我們應該活在當下,,畢竟無論過去怎樣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我們生活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

如果我們只是關注自己被給予了什麼,就好像我們只關注於自己糟糕的原生家庭,那麼我們很難去改變,我們要關注的是如何利用我們現有的被給予的東西,這樣我們才可以更新自我。達到我們想要改變的目的。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講到這裡,我們應該明白我們目前的很多不幸並不是因為過去受到的傷害和經歷決定的,而是我們自己而選擇的,為了改變我們目前的狀況,我們需要的是尋找我們的目的,悅納目前的自己,活在當下。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一切煩惱竟然來自於人際關係,那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熱門問題,是問,人可以自卑到什麼程度嗎?

我看了一些評論,竟然很多情況大家都差不多。

讓我們看看有沒有符合自己的呢?

有一條是即使自己具有優勢但也不敢賣弄,覺得展現自己很害羞;還有就是不敢主動組織朋友聚餐聚會,認為大家不會附和自己;也有的是一旦出問題就很自責,認為是自己的錯;也有的不敢用語音聊天,感覺自己聲音很難聽,甚至有的還不敢打扮的很潮,因為覺得別人的在意讓自己手足無措,反而默默無聞時覺得輕鬆自在。

你看我們的煩惱好像都與別人有關,你或許說我也會因為自己胖自卑,這不是別人的原因。

其實你因為自己胖,自己矮,自己丑而煩惱,但根源也是來自於別人,如果世界上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你還會因為這個煩惱嗎?我們會煩惱也是因為和別人對比。

所以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我們一切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擺脫這種煩惱,讓自己活得輕鬆呢?

這是我很想跟大家說的,就是我們要處理好自己的人生三大課題,即交友課題、工作課題還有愛的課題。如果我們將課題分離做的很好,那麼他人就應該是我們的夥伴,而非我們的敵人,這樣我們沒有了競爭的關係,自然煩惱也會減少。

如何辨別究竟是誰的課題呢?只需要考慮一下某種選擇所帶來的後果最終是由誰承擔責任,誰承擔就是誰的課題。

先讓我們來看看交友課題,這是指脫離了工作的、更廣泛意義上的朋友關係,其實這種關係更難以開始和發展。

我們經常說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其實當我們改變的時候,周圍也會隨之改變,所以想要交到知己不是等著別人發生變化,而是要由我們自己勇敢邁出第一步。

"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想一個問題,有沒有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很自卑?

我先說一下我自己,其實我很害怕當眾自我介紹還有演講,以至於大家坐在一起高談論闊都沒啥,可一旦站起來就無話可說,甚至面紅耳赤,渾身緊張,腦子裡一片空白,而這種情況即使在熟悉的朋友親人面前也是一樣。

很多人都告訴我,讓我回憶小時候是不是受過傷害,才會是如今的狀態。

我還真找回了過去,認為是小時候老師讓我回答問題也好,還是讓我當班委,都是以懲罰的方式讓我站起來,我就認為這是原因。可是即使知道這是原因,但仍然改變不了我這個問題。

我們總希望自己變的像某某一樣自信,認為這樣就會生活的很幸福了,可事實如此嗎?

我們總將自己的不幸責怪原生家庭,甚至認為是別人傷害了我們,有沒有正因為我們總尋找原因才導致我們改變不了自己呢?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會讓你發現原來我們的不幸是自己選擇的,我們的煩惱是來源於人際關係的問題,也會讓你明白我們又怎樣才能活在當下,得到自由。

這本書的內容作者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的岸見一郎1989年就開始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同時他還在精神科醫院為青年做心理輔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的認定顧問。

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以對話的形式將岸見一郎的內容創作呈現。

最終這本書是以哲學家和青年的對話的形式,進行了一場關於人生問題的大討論,也讓我們輕鬆的實現了智慧的傳遞。

瞭解完作者,也讓我們瞭解下阿德勒心理學大師,他的經典著作《自卑與超越》很多人應該都有。

說真的他的人生故事很勵志,可以說他是戰勝自卑,逆襲成功的人生典範了。他小時候個子又矮,還駝背,學習成績也不好,矮窮醜就佔了兩樣,加上生為老二,可謂說娘不疼爹不愛,還再加上長輩經常又拿他跟高富帥的哥哥相比,這更讓他感覺自卑。

他三歲時弟弟去世,兩次被車撞,五歲還差點得肺炎去世,他的人生真是頗多坎坷。

但他最終卻找到了獨特的人生意義,成為一名心理學大師,還作為個人心理學派代表,你說我們這點困難和他相比還算什麼?

我們瞭解了該本書和作者的情況,接下來我想跟大家講講書中顛覆我們認知的精華部分。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要怎麼改變?

先給大家講個事情,就是我有兩個朋友,他們上學的時候都發生過一件相似的事情。

朋友A說她小時候參加歌唱比賽時,老師在比賽開始時,讓她只張嘴不發聲音。

而朋友B說他上學時準備了很久的辯論比賽,一直都期待參加,可是最後老師不讓他參加了,說他不適合。

你說他們都會怎樣?

結果是本來活潑開朗的朋友A,從那開始就開始不喜歡在人面前說話了,她認為自己聲音難聽,以至於現在她仍然不擅長在人面前說話。

而朋友B呢,他說他當時感覺還很爽,那時候大家都要比賽去,他可以出去玩了。現在的他作為培訓講師,幽默善談。

你說我們如果一味的去關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我們目前的狀況,那麼我們就會陷入決定論,還會得出這種結論:我們目前的狀況甚至未來都是因為過去的事情決定的,我們根本無法改變。

就像我們熱衷於將自己的不幸歸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父母離婚了,我不相信愛情了,因為父母沒好好的陪伴我,我才這麼容易沒安全感,喜歡粘著男朋友的,甚至還有的將自己工作不好,生活不幸都怪父母沒良好的教育,怪他們沒錢。

你看,如果我們只去尋找原因,那麼我們很難進步,很難改變現況,因為我們不可能去改變我們的原生家庭啊。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大家熟悉點心理學就認為自己現在的問題是因為過去受過傷害,就像朋友A一樣,他認為是老師給她造成了心理創傷,她才不敢說話,甚至不敢去嘗試新的工作。

然而事實上心理創傷是不存在的,因為任何經歷本身並不是我們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也並非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決定我們的不是過去的經歷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給經歷賦予的意義。

其實這就是所說的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就像朋友A,她自己將老師的話解讀為她的聲音難聽,從而選擇了她現在的生活。

同樣的事情朋友B就認為沒事,還認為很有意思。

但並不是說過去的徑流對我們沒有影響,關鍵的是要知道過去的經歷並不能直接決定我們的生活,應該記住我們的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是我們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

我們說了不要給自己的事情去尋找過去的原因,因為陷入原因決定論後我們是無法改變的,那麼我們該去關注什麼呢?

應該關注我們的目的,去思考我們目前的現狀的目的是什麼?找到影響自己的目的後,去改變目的,是不是就容易改變了。

你有拖延症嗎?你經常把工作拖到最後才緊急完成嗎?還有的是不是信用卡還錢還能一拖再拖,不到最後都不還?

其實我拖延也很嚴重,看過很多書,試過很多方法,但都沒能擺脫拖延。

我一個月就寫兩篇文章,一週健身兩次,就這樣我都是拖延到最後才完成兩篇文章,健身卻是沒能完成。

我總是為自己找原因,得要帶娃,沒時間寫,也沒時間鍛鍊,反正找拖延的藉口會有一大堆。

看完《被討厭的勇氣》後,我開始重新思考我的拖延症,為什麼一個月兩篇文章我都要拖延到最後呢?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是因為時間忙嗎?其實不是,我拖著不寫到最後才寫是有自己的目的,我要讓我家先生知道我之所以文章寫得質量不好是因為時間原因,不是自己能力問題,其實目的就是為了我自己好,為了讓自己給別人留個好印象,讓他們知道我文章質量不好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時間太緊迫了。

現在你們想想自己的拖延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也有什麼目的來為自己服務?

現在我才發現我是因為自己寫作能力不足,又不想讓別人看不起,所以就說自己拖延,當我意識到我拖延的目的後,我開始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慢慢的拖延就可以擺脫了。

我們來看看哲人是如何解答我們不幸的問題的,他說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裡選擇了不幸,是因為我們認為這種“不幸”對我們自身而言是一種善,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

那麼我們瞭解到我們目前的不幸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可又該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呢?

難道是要變成別人那樣才能變得幸福嗎?就像不喜歡說話的朋友A是不是變成朋友B一樣擅長演講,就能改變了嗎?

其實不能。

因為一旦生活在如果怎樣之類的假設中,都是根本無法改變的。就像我一直想寫小說,夢想出本書,但卻總寫不出作品,總說自己很忙,沒時間,也不喜歡去參加一些小說比賽。

事實上並非如此,就像作者說的,我是在保留一種可能性,就是如果我有充足的時間,有好的條件我也可以寫出本小說。所以即使我很想去改變現況,卻一直改變不了。

事實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起筆開始寫,就是所說的我們應該活在當下,,畢竟無論過去怎樣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我們生活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

如果我們只是關注自己被給予了什麼,就好像我們只關注於自己糟糕的原生家庭,那麼我們很難去改變,我們要關注的是如何利用我們現有的被給予的東西,這樣我們才可以更新自我。達到我們想要改變的目的。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講到這裡,我們應該明白我們目前的很多不幸並不是因為過去受到的傷害和經歷決定的,而是我們自己而選擇的,為了改變我們目前的狀況,我們需要的是尋找我們的目的,悅納目前的自己,活在當下。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一切煩惱竟然來自於人際關係,那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熱門問題,是問,人可以自卑到什麼程度嗎?

我看了一些評論,竟然很多情況大家都差不多。

讓我們看看有沒有符合自己的呢?

有一條是即使自己具有優勢但也不敢賣弄,覺得展現自己很害羞;還有就是不敢主動組織朋友聚餐聚會,認為大家不會附和自己;也有的是一旦出問題就很自責,認為是自己的錯;也有的不敢用語音聊天,感覺自己聲音很難聽,甚至有的還不敢打扮的很潮,因為覺得別人的在意讓自己手足無措,反而默默無聞時覺得輕鬆自在。

你看我們的煩惱好像都與別人有關,你或許說我也會因為自己胖自卑,這不是別人的原因。

其實你因為自己胖,自己矮,自己丑而煩惱,但根源也是來自於別人,如果世界上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你還會因為這個煩惱嗎?我們會煩惱也是因為和別人對比。

所以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我們一切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擺脫這種煩惱,讓自己活得輕鬆呢?

這是我很想跟大家說的,就是我們要處理好自己的人生三大課題,即交友課題、工作課題還有愛的課題。如果我們將課題分離做的很好,那麼他人就應該是我們的夥伴,而非我們的敵人,這樣我們沒有了競爭的關係,自然煩惱也會減少。

如何辨別究竟是誰的課題呢?只需要考慮一下某種選擇所帶來的後果最終是由誰承擔責任,誰承擔就是誰的課題。

先讓我們來看看交友課題,這是指脫離了工作的、更廣泛意義上的朋友關係,其實這種關係更難以開始和發展。

我們經常說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其實當我們改變的時候,周圍也會隨之改變,所以想要交到知己不是等著別人發生變化,而是要由我們自己勇敢邁出第一步。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再來看看工作課題,是指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會來自於公司的人際關係。很可能你會面臨一個一遇到事情就大火脾氣的上司,好像即使你很努力,他都不會給予表揚認可,甚至都不能好好聽你說話。

很多剛開始步入職場的人會因為上司同事的關係處不好而選擇離開,現在讓我們看看如何做到工作課題的分離呢?

有沒有想過你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討上司和同事歡心的嗎?如果不是,即使上司不喜歡你,同事也不喜歡你,你也沒必要註定去迎合他們。

我想你應該會說如果上司討厭,同事關係不好,這怎麼能好好工作呢?

仔細想想這是不是回到我們開始說的原因論了,因為人際關係不好,所以我不能好好工作。作者認為其實這是為我們不能好好工作找的藉口而已。

如果我們能做到工作課題的分離,又會是什麼情況?

想想我們知道上司發脾氣也好,同事不喜歡我也好,這其實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那是他們自己的課題,我的事情就是認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這樣的話是不是就不會受到他們的影響而不能好好工作了?

如果工作課題能處理好,其實我們工作的人際關係會截然不同,我們也會少了很多煩惱。

"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想一個問題,有沒有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很自卑?

我先說一下我自己,其實我很害怕當眾自我介紹還有演講,以至於大家坐在一起高談論闊都沒啥,可一旦站起來就無話可說,甚至面紅耳赤,渾身緊張,腦子裡一片空白,而這種情況即使在熟悉的朋友親人面前也是一樣。

很多人都告訴我,讓我回憶小時候是不是受過傷害,才會是如今的狀態。

我還真找回了過去,認為是小時候老師讓我回答問題也好,還是讓我當班委,都是以懲罰的方式讓我站起來,我就認為這是原因。可是即使知道這是原因,但仍然改變不了我這個問題。

我們總希望自己變的像某某一樣自信,認為這樣就會生活的很幸福了,可事實如此嗎?

我們總將自己的不幸責怪原生家庭,甚至認為是別人傷害了我們,有沒有正因為我們總尋找原因才導致我們改變不了自己呢?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會讓你發現原來我們的不幸是自己選擇的,我們的煩惱是來源於人際關係的問題,也會讓你明白我們又怎樣才能活在當下,得到自由。

這本書的內容作者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的岸見一郎1989年就開始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同時他還在精神科醫院為青年做心理輔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的認定顧問。

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以對話的形式將岸見一郎的內容創作呈現。

最終這本書是以哲學家和青年的對話的形式,進行了一場關於人生問題的大討論,也讓我們輕鬆的實現了智慧的傳遞。

瞭解完作者,也讓我們瞭解下阿德勒心理學大師,他的經典著作《自卑與超越》很多人應該都有。

說真的他的人生故事很勵志,可以說他是戰勝自卑,逆襲成功的人生典範了。他小時候個子又矮,還駝背,學習成績也不好,矮窮醜就佔了兩樣,加上生為老二,可謂說娘不疼爹不愛,還再加上長輩經常又拿他跟高富帥的哥哥相比,這更讓他感覺自卑。

他三歲時弟弟去世,兩次被車撞,五歲還差點得肺炎去世,他的人生真是頗多坎坷。

但他最終卻找到了獨特的人生意義,成為一名心理學大師,還作為個人心理學派代表,你說我們這點困難和他相比還算什麼?

我們瞭解了該本書和作者的情況,接下來我想跟大家講講書中顛覆我們認知的精華部分。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要怎麼改變?

先給大家講個事情,就是我有兩個朋友,他們上學的時候都發生過一件相似的事情。

朋友A說她小時候參加歌唱比賽時,老師在比賽開始時,讓她只張嘴不發聲音。

而朋友B說他上學時準備了很久的辯論比賽,一直都期待參加,可是最後老師不讓他參加了,說他不適合。

你說他們都會怎樣?

結果是本來活潑開朗的朋友A,從那開始就開始不喜歡在人面前說話了,她認為自己聲音難聽,以至於現在她仍然不擅長在人面前說話。

而朋友B呢,他說他當時感覺還很爽,那時候大家都要比賽去,他可以出去玩了。現在的他作為培訓講師,幽默善談。

你說我們如果一味的去關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我們目前的狀況,那麼我們就會陷入決定論,還會得出這種結論:我們目前的狀況甚至未來都是因為過去的事情決定的,我們根本無法改變。

就像我們熱衷於將自己的不幸歸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父母離婚了,我不相信愛情了,因為父母沒好好的陪伴我,我才這麼容易沒安全感,喜歡粘著男朋友的,甚至還有的將自己工作不好,生活不幸都怪父母沒良好的教育,怪他們沒錢。

你看,如果我們只去尋找原因,那麼我們很難進步,很難改變現況,因為我們不可能去改變我們的原生家庭啊。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大家熟悉點心理學就認為自己現在的問題是因為過去受過傷害,就像朋友A一樣,他認為是老師給她造成了心理創傷,她才不敢說話,甚至不敢去嘗試新的工作。

然而事實上心理創傷是不存在的,因為任何經歷本身並不是我們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也並非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決定我們的不是過去的經歷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給經歷賦予的意義。

其實這就是所說的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就像朋友A,她自己將老師的話解讀為她的聲音難聽,從而選擇了她現在的生活。

同樣的事情朋友B就認為沒事,還認為很有意思。

但並不是說過去的徑流對我們沒有影響,關鍵的是要知道過去的經歷並不能直接決定我們的生活,應該記住我們的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是我們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

我們說了不要給自己的事情去尋找過去的原因,因為陷入原因決定論後我們是無法改變的,那麼我們該去關注什麼呢?

應該關注我們的目的,去思考我們目前的現狀的目的是什麼?找到影響自己的目的後,去改變目的,是不是就容易改變了。

你有拖延症嗎?你經常把工作拖到最後才緊急完成嗎?還有的是不是信用卡還錢還能一拖再拖,不到最後都不還?

其實我拖延也很嚴重,看過很多書,試過很多方法,但都沒能擺脫拖延。

我一個月就寫兩篇文章,一週健身兩次,就這樣我都是拖延到最後才完成兩篇文章,健身卻是沒能完成。

我總是為自己找原因,得要帶娃,沒時間寫,也沒時間鍛鍊,反正找拖延的藉口會有一大堆。

看完《被討厭的勇氣》後,我開始重新思考我的拖延症,為什麼一個月兩篇文章我都要拖延到最後呢?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是因為時間忙嗎?其實不是,我拖著不寫到最後才寫是有自己的目的,我要讓我家先生知道我之所以文章寫得質量不好是因為時間原因,不是自己能力問題,其實目的就是為了我自己好,為了讓自己給別人留個好印象,讓他們知道我文章質量不好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時間太緊迫了。

現在你們想想自己的拖延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也有什麼目的來為自己服務?

現在我才發現我是因為自己寫作能力不足,又不想讓別人看不起,所以就說自己拖延,當我意識到我拖延的目的後,我開始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慢慢的拖延就可以擺脫了。

我們來看看哲人是如何解答我們不幸的問題的,他說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裡選擇了不幸,是因為我們認為這種“不幸”對我們自身而言是一種善,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

那麼我們瞭解到我們目前的不幸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可又該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呢?

難道是要變成別人那樣才能變得幸福嗎?就像不喜歡說話的朋友A是不是變成朋友B一樣擅長演講,就能改變了嗎?

其實不能。

因為一旦生活在如果怎樣之類的假設中,都是根本無法改變的。就像我一直想寫小說,夢想出本書,但卻總寫不出作品,總說自己很忙,沒時間,也不喜歡去參加一些小說比賽。

事實上並非如此,就像作者說的,我是在保留一種可能性,就是如果我有充足的時間,有好的條件我也可以寫出本小說。所以即使我很想去改變現況,卻一直改變不了。

事實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起筆開始寫,就是所說的我們應該活在當下,,畢竟無論過去怎樣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我們生活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

如果我們只是關注自己被給予了什麼,就好像我們只關注於自己糟糕的原生家庭,那麼我們很難去改變,我們要關注的是如何利用我們現有的被給予的東西,這樣我們才可以更新自我。達到我們想要改變的目的。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講到這裡,我們應該明白我們目前的很多不幸並不是因為過去受到的傷害和經歷決定的,而是我們自己而選擇的,為了改變我們目前的狀況,我們需要的是尋找我們的目的,悅納目前的自己,活在當下。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一切煩惱竟然來自於人際關係,那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熱門問題,是問,人可以自卑到什麼程度嗎?

我看了一些評論,竟然很多情況大家都差不多。

讓我們看看有沒有符合自己的呢?

有一條是即使自己具有優勢但也不敢賣弄,覺得展現自己很害羞;還有就是不敢主動組織朋友聚餐聚會,認為大家不會附和自己;也有的是一旦出問題就很自責,認為是自己的錯;也有的不敢用語音聊天,感覺自己聲音很難聽,甚至有的還不敢打扮的很潮,因為覺得別人的在意讓自己手足無措,反而默默無聞時覺得輕鬆自在。

你看我們的煩惱好像都與別人有關,你或許說我也會因為自己胖自卑,這不是別人的原因。

其實你因為自己胖,自己矮,自己丑而煩惱,但根源也是來自於別人,如果世界上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你還會因為這個煩惱嗎?我們會煩惱也是因為和別人對比。

所以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我們一切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擺脫這種煩惱,讓自己活得輕鬆呢?

這是我很想跟大家說的,就是我們要處理好自己的人生三大課題,即交友課題、工作課題還有愛的課題。如果我們將課題分離做的很好,那麼他人就應該是我們的夥伴,而非我們的敵人,這樣我們沒有了競爭的關係,自然煩惱也會減少。

如何辨別究竟是誰的課題呢?只需要考慮一下某種選擇所帶來的後果最終是由誰承擔責任,誰承擔就是誰的課題。

先讓我們來看看交友課題,這是指脫離了工作的、更廣泛意義上的朋友關係,其實這種關係更難以開始和發展。

我們經常說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其實當我們改變的時候,周圍也會隨之改變,所以想要交到知己不是等著別人發生變化,而是要由我們自己勇敢邁出第一步。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再來看看工作課題,是指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會來自於公司的人際關係。很可能你會面臨一個一遇到事情就大火脾氣的上司,好像即使你很努力,他都不會給予表揚認可,甚至都不能好好聽你說話。

很多剛開始步入職場的人會因為上司同事的關係處不好而選擇離開,現在讓我們看看如何做到工作課題的分離呢?

有沒有想過你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討上司和同事歡心的嗎?如果不是,即使上司不喜歡你,同事也不喜歡你,你也沒必要註定去迎合他們。

我想你應該會說如果上司討厭,同事關係不好,這怎麼能好好工作呢?

仔細想想這是不是回到我們開始說的原因論了,因為人際關係不好,所以我不能好好工作。作者認為其實這是為我們不能好好工作找的藉口而已。

如果我們能做到工作課題的分離,又會是什麼情況?

想想我們知道上司發脾氣也好,同事不喜歡我也好,這其實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那是他們自己的課題,我的事情就是認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這樣的話是不是就不會受到他們的影響而不能好好工作了?

如果工作課題能處理好,其實我們工作的人際關係會截然不同,我們也會少了很多煩惱。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看看愛的課題,這應該是三大課題中最難的一個了。讓我們看看親子間的愛的課題。

如果你的孩子不愛學習,不聽課,不寫作業,學習成績落後,作為父母你會怎麼辦?

是不是你也是想盡一切辦法送孩子去上輔導班,請私教甚至還會家法伺候,因為你認為這是作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有的父母還會幫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即使孩子不喜歡,但他們認為這是為孩子的未來在鋪路。

可有沒有想過,學習的事情是誰的?很清楚這應該是孩子自己的課題,而我們父母去強加干涉孩子,這其實是在對他人的課題進行干涉,所以才會經常有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不好。

你看學習這件事情是孩子自己的課題,他如果選擇不學習,他會為自己選擇的這個後果來承擔責任。

或許很多父母會說,可是孩子還小,我需要為她負責呀,我這麼幹涉他也是為了他好,所以才讓他努力學習的,如果放任不管是我們父母不負責。

實際上想想,父母總是說著為我們好,但行為是嗎?其實她們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目的,滿足自己的面子,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者控制慾。就像現在我們即使成年了,都30多了,還會不斷的被父母催婚,父母就說為了你好,讓你早點結婚,可他們卻不考慮你到底需不需要,你到底想不想。

說到孩子學習上,不是我們放任不管,而是應該告訴他們學習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作為父母會隨時在旁邊給予幫助,而不是強迫加給孩子。就像這句話說的,我們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其喝水吧。

如果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課題可以很好的分開,我們就不會煩惱孩子學習不好怎麼辦?糾結擔憂孩子未來怎麼樣,其實當你把孩子當成與你同地位的人去對待時,你會發現你們之間很多的煩惱問題都不存在了。

為什麼說不建議父母干涉孩子的課題呢?因為反覆干涉孩子的結果就是孩子什麼也學不到,甚至最終還會失去面對人生課題的勇氣。比如我們經常說媽寶男怎麼樣不好,其實這就是父母干涉孩子太多,到了成人後,還是離不開父母,自己不能成熟獨立。

所以不要拿著愛的名義,拿著為你好的幌子去幹涉孩子的課題,因為沒有學會直面困難的孩子最終會想要逃避一切困難。

所以放下別人的課題,讓我們的煩惱飛走吧。

"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想一個問題,有沒有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很自卑?

我先說一下我自己,其實我很害怕當眾自我介紹還有演講,以至於大家坐在一起高談論闊都沒啥,可一旦站起來就無話可說,甚至面紅耳赤,渾身緊張,腦子裡一片空白,而這種情況即使在熟悉的朋友親人面前也是一樣。

很多人都告訴我,讓我回憶小時候是不是受過傷害,才會是如今的狀態。

我還真找回了過去,認為是小時候老師讓我回答問題也好,還是讓我當班委,都是以懲罰的方式讓我站起來,我就認為這是原因。可是即使知道這是原因,但仍然改變不了我這個問題。

我們總希望自己變的像某某一樣自信,認為這樣就會生活的很幸福了,可事實如此嗎?

我們總將自己的不幸責怪原生家庭,甚至認為是別人傷害了我們,有沒有正因為我們總尋找原因才導致我們改變不了自己呢?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會讓你發現原來我們的不幸是自己選擇的,我們的煩惱是來源於人際關係的問題,也會讓你明白我們又怎樣才能活在當下,得到自由。

這本書的內容作者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的岸見一郎1989年就開始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同時他還在精神科醫院為青年做心理輔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的認定顧問。

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以對話的形式將岸見一郎的內容創作呈現。

最終這本書是以哲學家和青年的對話的形式,進行了一場關於人生問題的大討論,也讓我們輕鬆的實現了智慧的傳遞。

瞭解完作者,也讓我們瞭解下阿德勒心理學大師,他的經典著作《自卑與超越》很多人應該都有。

說真的他的人生故事很勵志,可以說他是戰勝自卑,逆襲成功的人生典範了。他小時候個子又矮,還駝背,學習成績也不好,矮窮醜就佔了兩樣,加上生為老二,可謂說娘不疼爹不愛,還再加上長輩經常又拿他跟高富帥的哥哥相比,這更讓他感覺自卑。

他三歲時弟弟去世,兩次被車撞,五歲還差點得肺炎去世,他的人生真是頗多坎坷。

但他最終卻找到了獨特的人生意義,成為一名心理學大師,還作為個人心理學派代表,你說我們這點困難和他相比還算什麼?

我們瞭解了該本書和作者的情況,接下來我想跟大家講講書中顛覆我們認知的精華部分。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要怎麼改變?

先給大家講個事情,就是我有兩個朋友,他們上學的時候都發生過一件相似的事情。

朋友A說她小時候參加歌唱比賽時,老師在比賽開始時,讓她只張嘴不發聲音。

而朋友B說他上學時準備了很久的辯論比賽,一直都期待參加,可是最後老師不讓他參加了,說他不適合。

你說他們都會怎樣?

結果是本來活潑開朗的朋友A,從那開始就開始不喜歡在人面前說話了,她認為自己聲音難聽,以至於現在她仍然不擅長在人面前說話。

而朋友B呢,他說他當時感覺還很爽,那時候大家都要比賽去,他可以出去玩了。現在的他作為培訓講師,幽默善談。

你說我們如果一味的去關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我們目前的狀況,那麼我們就會陷入決定論,還會得出這種結論:我們目前的狀況甚至未來都是因為過去的事情決定的,我們根本無法改變。

就像我們熱衷於將自己的不幸歸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父母離婚了,我不相信愛情了,因為父母沒好好的陪伴我,我才這麼容易沒安全感,喜歡粘著男朋友的,甚至還有的將自己工作不好,生活不幸都怪父母沒良好的教育,怪他們沒錢。

你看,如果我們只去尋找原因,那麼我們很難進步,很難改變現況,因為我們不可能去改變我們的原生家庭啊。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大家熟悉點心理學就認為自己現在的問題是因為過去受過傷害,就像朋友A一樣,他認為是老師給她造成了心理創傷,她才不敢說話,甚至不敢去嘗試新的工作。

然而事實上心理創傷是不存在的,因為任何經歷本身並不是我們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也並非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決定我們的不是過去的經歷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給經歷賦予的意義。

其實這就是所說的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就像朋友A,她自己將老師的話解讀為她的聲音難聽,從而選擇了她現在的生活。

同樣的事情朋友B就認為沒事,還認為很有意思。

但並不是說過去的徑流對我們沒有影響,關鍵的是要知道過去的經歷並不能直接決定我們的生活,應該記住我們的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是我們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

我們說了不要給自己的事情去尋找過去的原因,因為陷入原因決定論後我們是無法改變的,那麼我們該去關注什麼呢?

應該關注我們的目的,去思考我們目前的現狀的目的是什麼?找到影響自己的目的後,去改變目的,是不是就容易改變了。

你有拖延症嗎?你經常把工作拖到最後才緊急完成嗎?還有的是不是信用卡還錢還能一拖再拖,不到最後都不還?

其實我拖延也很嚴重,看過很多書,試過很多方法,但都沒能擺脫拖延。

我一個月就寫兩篇文章,一週健身兩次,就這樣我都是拖延到最後才完成兩篇文章,健身卻是沒能完成。

我總是為自己找原因,得要帶娃,沒時間寫,也沒時間鍛鍊,反正找拖延的藉口會有一大堆。

看完《被討厭的勇氣》後,我開始重新思考我的拖延症,為什麼一個月兩篇文章我都要拖延到最後呢?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是因為時間忙嗎?其實不是,我拖著不寫到最後才寫是有自己的目的,我要讓我家先生知道我之所以文章寫得質量不好是因為時間原因,不是自己能力問題,其實目的就是為了我自己好,為了讓自己給別人留個好印象,讓他們知道我文章質量不好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時間太緊迫了。

現在你們想想自己的拖延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也有什麼目的來為自己服務?

現在我才發現我是因為自己寫作能力不足,又不想讓別人看不起,所以就說自己拖延,當我意識到我拖延的目的後,我開始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慢慢的拖延就可以擺脫了。

我們來看看哲人是如何解答我們不幸的問題的,他說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裡選擇了不幸,是因為我們認為這種“不幸”對我們自身而言是一種善,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

那麼我們瞭解到我們目前的不幸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可又該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呢?

難道是要變成別人那樣才能變得幸福嗎?就像不喜歡說話的朋友A是不是變成朋友B一樣擅長演講,就能改變了嗎?

其實不能。

因為一旦生活在如果怎樣之類的假設中,都是根本無法改變的。就像我一直想寫小說,夢想出本書,但卻總寫不出作品,總說自己很忙,沒時間,也不喜歡去參加一些小說比賽。

事實上並非如此,就像作者說的,我是在保留一種可能性,就是如果我有充足的時間,有好的條件我也可以寫出本小說。所以即使我很想去改變現況,卻一直改變不了。

事實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起筆開始寫,就是所說的我們應該活在當下,,畢竟無論過去怎樣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我們生活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

如果我們只是關注自己被給予了什麼,就好像我們只關注於自己糟糕的原生家庭,那麼我們很難去改變,我們要關注的是如何利用我們現有的被給予的東西,這樣我們才可以更新自我。達到我們想要改變的目的。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講到這裡,我們應該明白我們目前的很多不幸並不是因為過去受到的傷害和經歷決定的,而是我們自己而選擇的,為了改變我們目前的狀況,我們需要的是尋找我們的目的,悅納目前的自己,活在當下。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一切煩惱竟然來自於人際關係,那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熱門問題,是問,人可以自卑到什麼程度嗎?

我看了一些評論,竟然很多情況大家都差不多。

讓我們看看有沒有符合自己的呢?

有一條是即使自己具有優勢但也不敢賣弄,覺得展現自己很害羞;還有就是不敢主動組織朋友聚餐聚會,認為大家不會附和自己;也有的是一旦出問題就很自責,認為是自己的錯;也有的不敢用語音聊天,感覺自己聲音很難聽,甚至有的還不敢打扮的很潮,因為覺得別人的在意讓自己手足無措,反而默默無聞時覺得輕鬆自在。

你看我們的煩惱好像都與別人有關,你或許說我也會因為自己胖自卑,這不是別人的原因。

其實你因為自己胖,自己矮,自己丑而煩惱,但根源也是來自於別人,如果世界上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你還會因為這個煩惱嗎?我們會煩惱也是因為和別人對比。

所以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我們一切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擺脫這種煩惱,讓自己活得輕鬆呢?

這是我很想跟大家說的,就是我們要處理好自己的人生三大課題,即交友課題、工作課題還有愛的課題。如果我們將課題分離做的很好,那麼他人就應該是我們的夥伴,而非我們的敵人,這樣我們沒有了競爭的關係,自然煩惱也會減少。

如何辨別究竟是誰的課題呢?只需要考慮一下某種選擇所帶來的後果最終是由誰承擔責任,誰承擔就是誰的課題。

先讓我們來看看交友課題,這是指脫離了工作的、更廣泛意義上的朋友關係,其實這種關係更難以開始和發展。

我們經常說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其實當我們改變的時候,周圍也會隨之改變,所以想要交到知己不是等著別人發生變化,而是要由我們自己勇敢邁出第一步。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再來看看工作課題,是指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會來自於公司的人際關係。很可能你會面臨一個一遇到事情就大火脾氣的上司,好像即使你很努力,他都不會給予表揚認可,甚至都不能好好聽你說話。

很多剛開始步入職場的人會因為上司同事的關係處不好而選擇離開,現在讓我們看看如何做到工作課題的分離呢?

有沒有想過你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討上司和同事歡心的嗎?如果不是,即使上司不喜歡你,同事也不喜歡你,你也沒必要註定去迎合他們。

我想你應該會說如果上司討厭,同事關係不好,這怎麼能好好工作呢?

仔細想想這是不是回到我們開始說的原因論了,因為人際關係不好,所以我不能好好工作。作者認為其實這是為我們不能好好工作找的藉口而已。

如果我們能做到工作課題的分離,又會是什麼情況?

想想我們知道上司發脾氣也好,同事不喜歡我也好,這其實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那是他們自己的課題,我的事情就是認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這樣的話是不是就不會受到他們的影響而不能好好工作了?

如果工作課題能處理好,其實我們工作的人際關係會截然不同,我們也會少了很多煩惱。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看看愛的課題,這應該是三大課題中最難的一個了。讓我們看看親子間的愛的課題。

如果你的孩子不愛學習,不聽課,不寫作業,學習成績落後,作為父母你會怎麼辦?

是不是你也是想盡一切辦法送孩子去上輔導班,請私教甚至還會家法伺候,因為你認為這是作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有的父母還會幫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即使孩子不喜歡,但他們認為這是為孩子的未來在鋪路。

可有沒有想過,學習的事情是誰的?很清楚這應該是孩子自己的課題,而我們父母去強加干涉孩子,這其實是在對他人的課題進行干涉,所以才會經常有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不好。

你看學習這件事情是孩子自己的課題,他如果選擇不學習,他會為自己選擇的這個後果來承擔責任。

或許很多父母會說,可是孩子還小,我需要為她負責呀,我這麼幹涉他也是為了他好,所以才讓他努力學習的,如果放任不管是我們父母不負責。

實際上想想,父母總是說著為我們好,但行為是嗎?其實她們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目的,滿足自己的面子,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者控制慾。就像現在我們即使成年了,都30多了,還會不斷的被父母催婚,父母就說為了你好,讓你早點結婚,可他們卻不考慮你到底需不需要,你到底想不想。

說到孩子學習上,不是我們放任不管,而是應該告訴他們學習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作為父母會隨時在旁邊給予幫助,而不是強迫加給孩子。就像這句話說的,我們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其喝水吧。

如果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課題可以很好的分開,我們就不會煩惱孩子學習不好怎麼辦?糾結擔憂孩子未來怎麼樣,其實當你把孩子當成與你同地位的人去對待時,你會發現你們之間很多的煩惱問題都不存在了。

為什麼說不建議父母干涉孩子的課題呢?因為反覆干涉孩子的結果就是孩子什麼也學不到,甚至最終還會失去面對人生課題的勇氣。比如我們經常說媽寶男怎麼樣不好,其實這就是父母干涉孩子太多,到了成人後,還是離不開父母,自己不能成熟獨立。

所以不要拿著愛的名義,拿著為你好的幌子去幹涉孩子的課題,因為沒有學會直面困難的孩子最終會想要逃避一切困難。

所以放下別人的課題,讓我們的煩惱飛走吧。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想一個問題,有沒有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很自卑?

我先說一下我自己,其實我很害怕當眾自我介紹還有演講,以至於大家坐在一起高談論闊都沒啥,可一旦站起來就無話可說,甚至面紅耳赤,渾身緊張,腦子裡一片空白,而這種情況即使在熟悉的朋友親人面前也是一樣。

很多人都告訴我,讓我回憶小時候是不是受過傷害,才會是如今的狀態。

我還真找回了過去,認為是小時候老師讓我回答問題也好,還是讓我當班委,都是以懲罰的方式讓我站起來,我就認為這是原因。可是即使知道這是原因,但仍然改變不了我這個問題。

我們總希望自己變的像某某一樣自信,認為這樣就會生活的很幸福了,可事實如此嗎?

我們總將自己的不幸責怪原生家庭,甚至認為是別人傷害了我們,有沒有正因為我們總尋找原因才導致我們改變不了自己呢?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會讓你發現原來我們的不幸是自己選擇的,我們的煩惱是來源於人際關係的問題,也會讓你明白我們又怎樣才能活在當下,得到自由。

這本書的內容作者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的岸見一郎1989年就開始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同時他還在精神科醫院為青年做心理輔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的認定顧問。

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以對話的形式將岸見一郎的內容創作呈現。

最終這本書是以哲學家和青年的對話的形式,進行了一場關於人生問題的大討論,也讓我們輕鬆的實現了智慧的傳遞。

瞭解完作者,也讓我們瞭解下阿德勒心理學大師,他的經典著作《自卑與超越》很多人應該都有。

說真的他的人生故事很勵志,可以說他是戰勝自卑,逆襲成功的人生典範了。他小時候個子又矮,還駝背,學習成績也不好,矮窮醜就佔了兩樣,加上生為老二,可謂說娘不疼爹不愛,還再加上長輩經常又拿他跟高富帥的哥哥相比,這更讓他感覺自卑。

他三歲時弟弟去世,兩次被車撞,五歲還差點得肺炎去世,他的人生真是頗多坎坷。

但他最終卻找到了獨特的人生意義,成為一名心理學大師,還作為個人心理學派代表,你說我們這點困難和他相比還算什麼?

我們瞭解了該本書和作者的情況,接下來我想跟大家講講書中顛覆我們認知的精華部分。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要怎麼改變?

先給大家講個事情,就是我有兩個朋友,他們上學的時候都發生過一件相似的事情。

朋友A說她小時候參加歌唱比賽時,老師在比賽開始時,讓她只張嘴不發聲音。

而朋友B說他上學時準備了很久的辯論比賽,一直都期待參加,可是最後老師不讓他參加了,說他不適合。

你說他們都會怎樣?

結果是本來活潑開朗的朋友A,從那開始就開始不喜歡在人面前說話了,她認為自己聲音難聽,以至於現在她仍然不擅長在人面前說話。

而朋友B呢,他說他當時感覺還很爽,那時候大家都要比賽去,他可以出去玩了。現在的他作為培訓講師,幽默善談。

你說我們如果一味的去關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我們目前的狀況,那麼我們就會陷入決定論,還會得出這種結論:我們目前的狀況甚至未來都是因為過去的事情決定的,我們根本無法改變。

就像我們熱衷於將自己的不幸歸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父母離婚了,我不相信愛情了,因為父母沒好好的陪伴我,我才這麼容易沒安全感,喜歡粘著男朋友的,甚至還有的將自己工作不好,生活不幸都怪父母沒良好的教育,怪他們沒錢。

你看,如果我們只去尋找原因,那麼我們很難進步,很難改變現況,因為我們不可能去改變我們的原生家庭啊。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大家熟悉點心理學就認為自己現在的問題是因為過去受過傷害,就像朋友A一樣,他認為是老師給她造成了心理創傷,她才不敢說話,甚至不敢去嘗試新的工作。

然而事實上心理創傷是不存在的,因為任何經歷本身並不是我們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也並非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決定我們的不是過去的經歷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給經歷賦予的意義。

其實這就是所說的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就像朋友A,她自己將老師的話解讀為她的聲音難聽,從而選擇了她現在的生活。

同樣的事情朋友B就認為沒事,還認為很有意思。

但並不是說過去的徑流對我們沒有影響,關鍵的是要知道過去的經歷並不能直接決定我們的生活,應該記住我們的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是我們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

我們說了不要給自己的事情去尋找過去的原因,因為陷入原因決定論後我們是無法改變的,那麼我們該去關注什麼呢?

應該關注我們的目的,去思考我們目前的現狀的目的是什麼?找到影響自己的目的後,去改變目的,是不是就容易改變了。

你有拖延症嗎?你經常把工作拖到最後才緊急完成嗎?還有的是不是信用卡還錢還能一拖再拖,不到最後都不還?

其實我拖延也很嚴重,看過很多書,試過很多方法,但都沒能擺脫拖延。

我一個月就寫兩篇文章,一週健身兩次,就這樣我都是拖延到最後才完成兩篇文章,健身卻是沒能完成。

我總是為自己找原因,得要帶娃,沒時間寫,也沒時間鍛鍊,反正找拖延的藉口會有一大堆。

看完《被討厭的勇氣》後,我開始重新思考我的拖延症,為什麼一個月兩篇文章我都要拖延到最後呢?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是因為時間忙嗎?其實不是,我拖著不寫到最後才寫是有自己的目的,我要讓我家先生知道我之所以文章寫得質量不好是因為時間原因,不是自己能力問題,其實目的就是為了我自己好,為了讓自己給別人留個好印象,讓他們知道我文章質量不好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時間太緊迫了。

現在你們想想自己的拖延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也有什麼目的來為自己服務?

現在我才發現我是因為自己寫作能力不足,又不想讓別人看不起,所以就說自己拖延,當我意識到我拖延的目的後,我開始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慢慢的拖延就可以擺脫了。

我們來看看哲人是如何解答我們不幸的問題的,他說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裡選擇了不幸,是因為我們認為這種“不幸”對我們自身而言是一種善,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

那麼我們瞭解到我們目前的不幸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可又該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呢?

難道是要變成別人那樣才能變得幸福嗎?就像不喜歡說話的朋友A是不是變成朋友B一樣擅長演講,就能改變了嗎?

其實不能。

因為一旦生活在如果怎樣之類的假設中,都是根本無法改變的。就像我一直想寫小說,夢想出本書,但卻總寫不出作品,總說自己很忙,沒時間,也不喜歡去參加一些小說比賽。

事實上並非如此,就像作者說的,我是在保留一種可能性,就是如果我有充足的時間,有好的條件我也可以寫出本小說。所以即使我很想去改變現況,卻一直改變不了。

事實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起筆開始寫,就是所說的我們應該活在當下,,畢竟無論過去怎樣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我們生活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

如果我們只是關注自己被給予了什麼,就好像我們只關注於自己糟糕的原生家庭,那麼我們很難去改變,我們要關注的是如何利用我們現有的被給予的東西,這樣我們才可以更新自我。達到我們想要改變的目的。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講到這裡,我們應該明白我們目前的很多不幸並不是因為過去受到的傷害和經歷決定的,而是我們自己而選擇的,為了改變我們目前的狀況,我們需要的是尋找我們的目的,悅納目前的自己,活在當下。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一切煩惱竟然來自於人際關係,那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熱門問題,是問,人可以自卑到什麼程度嗎?

我看了一些評論,竟然很多情況大家都差不多。

讓我們看看有沒有符合自己的呢?

有一條是即使自己具有優勢但也不敢賣弄,覺得展現自己很害羞;還有就是不敢主動組織朋友聚餐聚會,認為大家不會附和自己;也有的是一旦出問題就很自責,認為是自己的錯;也有的不敢用語音聊天,感覺自己聲音很難聽,甚至有的還不敢打扮的很潮,因為覺得別人的在意讓自己手足無措,反而默默無聞時覺得輕鬆自在。

你看我們的煩惱好像都與別人有關,你或許說我也會因為自己胖自卑,這不是別人的原因。

其實你因為自己胖,自己矮,自己丑而煩惱,但根源也是來自於別人,如果世界上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你還會因為這個煩惱嗎?我們會煩惱也是因為和別人對比。

所以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我們一切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擺脫這種煩惱,讓自己活得輕鬆呢?

這是我很想跟大家說的,就是我們要處理好自己的人生三大課題,即交友課題、工作課題還有愛的課題。如果我們將課題分離做的很好,那麼他人就應該是我們的夥伴,而非我們的敵人,這樣我們沒有了競爭的關係,自然煩惱也會減少。

如何辨別究竟是誰的課題呢?只需要考慮一下某種選擇所帶來的後果最終是由誰承擔責任,誰承擔就是誰的課題。

先讓我們來看看交友課題,這是指脫離了工作的、更廣泛意義上的朋友關係,其實這種關係更難以開始和發展。

我們經常說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其實當我們改變的時候,周圍也會隨之改變,所以想要交到知己不是等著別人發生變化,而是要由我們自己勇敢邁出第一步。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再來看看工作課題,是指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會來自於公司的人際關係。很可能你會面臨一個一遇到事情就大火脾氣的上司,好像即使你很努力,他都不會給予表揚認可,甚至都不能好好聽你說話。

很多剛開始步入職場的人會因為上司同事的關係處不好而選擇離開,現在讓我們看看如何做到工作課題的分離呢?

有沒有想過你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討上司和同事歡心的嗎?如果不是,即使上司不喜歡你,同事也不喜歡你,你也沒必要註定去迎合他們。

我想你應該會說如果上司討厭,同事關係不好,這怎麼能好好工作呢?

仔細想想這是不是回到我們開始說的原因論了,因為人際關係不好,所以我不能好好工作。作者認為其實這是為我們不能好好工作找的藉口而已。

如果我們能做到工作課題的分離,又會是什麼情況?

想想我們知道上司發脾氣也好,同事不喜歡我也好,這其實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那是他們自己的課題,我的事情就是認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這樣的話是不是就不會受到他們的影響而不能好好工作了?

如果工作課題能處理好,其實我們工作的人際關係會截然不同,我們也會少了很多煩惱。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看看愛的課題,這應該是三大課題中最難的一個了。讓我們看看親子間的愛的課題。

如果你的孩子不愛學習,不聽課,不寫作業,學習成績落後,作為父母你會怎麼辦?

是不是你也是想盡一切辦法送孩子去上輔導班,請私教甚至還會家法伺候,因為你認為這是作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有的父母還會幫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即使孩子不喜歡,但他們認為這是為孩子的未來在鋪路。

可有沒有想過,學習的事情是誰的?很清楚這應該是孩子自己的課題,而我們父母去強加干涉孩子,這其實是在對他人的課題進行干涉,所以才會經常有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不好。

你看學習這件事情是孩子自己的課題,他如果選擇不學習,他會為自己選擇的這個後果來承擔責任。

或許很多父母會說,可是孩子還小,我需要為她負責呀,我這麼幹涉他也是為了他好,所以才讓他努力學習的,如果放任不管是我們父母不負責。

實際上想想,父母總是說著為我們好,但行為是嗎?其實她們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目的,滿足自己的面子,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者控制慾。就像現在我們即使成年了,都30多了,還會不斷的被父母催婚,父母就說為了你好,讓你早點結婚,可他們卻不考慮你到底需不需要,你到底想不想。

說到孩子學習上,不是我們放任不管,而是應該告訴他們學習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作為父母會隨時在旁邊給予幫助,而不是強迫加給孩子。就像這句話說的,我們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其喝水吧。

如果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課題可以很好的分開,我們就不會煩惱孩子學習不好怎麼辦?糾結擔憂孩子未來怎麼樣,其實當你把孩子當成與你同地位的人去對待時,你會發現你們之間很多的煩惱問題都不存在了。

為什麼說不建議父母干涉孩子的課題呢?因為反覆干涉孩子的結果就是孩子什麼也學不到,甚至最終還會失去面對人生課題的勇氣。比如我們經常說媽寶男怎麼樣不好,其實這就是父母干涉孩子太多,到了成人後,還是離不開父母,自己不能成熟獨立。

所以不要拿著愛的名義,拿著為你好的幌子去幹涉孩子的課題,因為沒有學會直面困難的孩子最終會想要逃避一切困難。

所以放下別人的課題,讓我們的煩惱飛走吧。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就是我們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自己決定自己人生的意義。

你希望被別人討厭嗎?

我想我們很多人都不喜歡被人討厭,我們會為了不讓人討厭,還會變的去迎合別人,去討別人喜歡,想辦法得到別人的認可。

就拿我們在公司裡來說吧,我們很難保持自己的獨特性,我們會為了融入到這個團體中,而使自己變的和他們差不多,如果他們喜歡聊八卦,你也會變的開始聊八怪,因為你擔心如果你和他們格格不入,會被討厭,會被排斥。

你看有些人確實不一樣,他們才不管別人討不討厭自己的,他們隨心所欲的做自己的事,將自己的事情做好,你會感覺他們除了和你們不融入外,過的還很好。

其實這就是他們具有不怕被討厭的勇氣,這就是從人際關係的煩惱中解放出來了。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有像我一樣的情況?

我其實很喜歡唱歌,但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可以放聲歌唱、隨著音樂跳舞甚至還可以高談論闊,但是一旦有了別人在就會小心翼翼甚至不敢再展現自己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是因為對自己本身沒有信心,所以會避免在人際關係中展露自己。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才好呢?

"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想一個問題,有沒有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很自卑?

我先說一下我自己,其實我很害怕當眾自我介紹還有演講,以至於大家坐在一起高談論闊都沒啥,可一旦站起來就無話可說,甚至面紅耳赤,渾身緊張,腦子裡一片空白,而這種情況即使在熟悉的朋友親人面前也是一樣。

很多人都告訴我,讓我回憶小時候是不是受過傷害,才會是如今的狀態。

我還真找回了過去,認為是小時候老師讓我回答問題也好,還是讓我當班委,都是以懲罰的方式讓我站起來,我就認為這是原因。可是即使知道這是原因,但仍然改變不了我這個問題。

我們總希望自己變的像某某一樣自信,認為這樣就會生活的很幸福了,可事實如此嗎?

我們總將自己的不幸責怪原生家庭,甚至認為是別人傷害了我們,有沒有正因為我們總尋找原因才導致我們改變不了自己呢?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會讓你發現原來我們的不幸是自己選擇的,我們的煩惱是來源於人際關係的問題,也會讓你明白我們又怎樣才能活在當下,得到自由。

這本書的內容作者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的岸見一郎1989年就開始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同時他還在精神科醫院為青年做心理輔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的認定顧問。

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以對話的形式將岸見一郎的內容創作呈現。

最終這本書是以哲學家和青年的對話的形式,進行了一場關於人生問題的大討論,也讓我們輕鬆的實現了智慧的傳遞。

瞭解完作者,也讓我們瞭解下阿德勒心理學大師,他的經典著作《自卑與超越》很多人應該都有。

說真的他的人生故事很勵志,可以說他是戰勝自卑,逆襲成功的人生典範了。他小時候個子又矮,還駝背,學習成績也不好,矮窮醜就佔了兩樣,加上生為老二,可謂說娘不疼爹不愛,還再加上長輩經常又拿他跟高富帥的哥哥相比,這更讓他感覺自卑。

他三歲時弟弟去世,兩次被車撞,五歲還差點得肺炎去世,他的人生真是頗多坎坷。

但他最終卻找到了獨特的人生意義,成為一名心理學大師,還作為個人心理學派代表,你說我們這點困難和他相比還算什麼?

我們瞭解了該本書和作者的情況,接下來我想跟大家講講書中顛覆我們認知的精華部分。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要怎麼改變?

先給大家講個事情,就是我有兩個朋友,他們上學的時候都發生過一件相似的事情。

朋友A說她小時候參加歌唱比賽時,老師在比賽開始時,讓她只張嘴不發聲音。

而朋友B說他上學時準備了很久的辯論比賽,一直都期待參加,可是最後老師不讓他參加了,說他不適合。

你說他們都會怎樣?

結果是本來活潑開朗的朋友A,從那開始就開始不喜歡在人面前說話了,她認為自己聲音難聽,以至於現在她仍然不擅長在人面前說話。

而朋友B呢,他說他當時感覺還很爽,那時候大家都要比賽去,他可以出去玩了。現在的他作為培訓講師,幽默善談。

你說我們如果一味的去關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我們目前的狀況,那麼我們就會陷入決定論,還會得出這種結論:我們目前的狀況甚至未來都是因為過去的事情決定的,我們根本無法改變。

就像我們熱衷於將自己的不幸歸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父母離婚了,我不相信愛情了,因為父母沒好好的陪伴我,我才這麼容易沒安全感,喜歡粘著男朋友的,甚至還有的將自己工作不好,生活不幸都怪父母沒良好的教育,怪他們沒錢。

你看,如果我們只去尋找原因,那麼我們很難進步,很難改變現況,因為我們不可能去改變我們的原生家庭啊。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大家熟悉點心理學就認為自己現在的問題是因為過去受過傷害,就像朋友A一樣,他認為是老師給她造成了心理創傷,她才不敢說話,甚至不敢去嘗試新的工作。

然而事實上心理創傷是不存在的,因為任何經歷本身並不是我們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也並非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決定我們的不是過去的經歷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給經歷賦予的意義。

其實這就是所說的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就像朋友A,她自己將老師的話解讀為她的聲音難聽,從而選擇了她現在的生活。

同樣的事情朋友B就認為沒事,還認為很有意思。

但並不是說過去的徑流對我們沒有影響,關鍵的是要知道過去的經歷並不能直接決定我們的生活,應該記住我們的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是我們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

我們說了不要給自己的事情去尋找過去的原因,因為陷入原因決定論後我們是無法改變的,那麼我們該去關注什麼呢?

應該關注我們的目的,去思考我們目前的現狀的目的是什麼?找到影響自己的目的後,去改變目的,是不是就容易改變了。

你有拖延症嗎?你經常把工作拖到最後才緊急完成嗎?還有的是不是信用卡還錢還能一拖再拖,不到最後都不還?

其實我拖延也很嚴重,看過很多書,試過很多方法,但都沒能擺脫拖延。

我一個月就寫兩篇文章,一週健身兩次,就這樣我都是拖延到最後才完成兩篇文章,健身卻是沒能完成。

我總是為自己找原因,得要帶娃,沒時間寫,也沒時間鍛鍊,反正找拖延的藉口會有一大堆。

看完《被討厭的勇氣》後,我開始重新思考我的拖延症,為什麼一個月兩篇文章我都要拖延到最後呢?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是因為時間忙嗎?其實不是,我拖著不寫到最後才寫是有自己的目的,我要讓我家先生知道我之所以文章寫得質量不好是因為時間原因,不是自己能力問題,其實目的就是為了我自己好,為了讓自己給別人留個好印象,讓他們知道我文章質量不好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時間太緊迫了。

現在你們想想自己的拖延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也有什麼目的來為自己服務?

現在我才發現我是因為自己寫作能力不足,又不想讓別人看不起,所以就說自己拖延,當我意識到我拖延的目的後,我開始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慢慢的拖延就可以擺脫了。

我們來看看哲人是如何解答我們不幸的問題的,他說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裡選擇了不幸,是因為我們認為這種“不幸”對我們自身而言是一種善,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

那麼我們瞭解到我們目前的不幸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可又該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呢?

難道是要變成別人那樣才能變得幸福嗎?就像不喜歡說話的朋友A是不是變成朋友B一樣擅長演講,就能改變了嗎?

其實不能。

因為一旦生活在如果怎樣之類的假設中,都是根本無法改變的。就像我一直想寫小說,夢想出本書,但卻總寫不出作品,總說自己很忙,沒時間,也不喜歡去參加一些小說比賽。

事實上並非如此,就像作者說的,我是在保留一種可能性,就是如果我有充足的時間,有好的條件我也可以寫出本小說。所以即使我很想去改變現況,卻一直改變不了。

事實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起筆開始寫,就是所說的我們應該活在當下,,畢竟無論過去怎樣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我們生活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

如果我們只是關注自己被給予了什麼,就好像我們只關注於自己糟糕的原生家庭,那麼我們很難去改變,我們要關注的是如何利用我們現有的被給予的東西,這樣我們才可以更新自我。達到我們想要改變的目的。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講到這裡,我們應該明白我們目前的很多不幸並不是因為過去受到的傷害和經歷決定的,而是我們自己而選擇的,為了改變我們目前的狀況,我們需要的是尋找我們的目的,悅納目前的自己,活在當下。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一切煩惱竟然來自於人際關係,那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熱門問題,是問,人可以自卑到什麼程度嗎?

我看了一些評論,竟然很多情況大家都差不多。

讓我們看看有沒有符合自己的呢?

有一條是即使自己具有優勢但也不敢賣弄,覺得展現自己很害羞;還有就是不敢主動組織朋友聚餐聚會,認為大家不會附和自己;也有的是一旦出問題就很自責,認為是自己的錯;也有的不敢用語音聊天,感覺自己聲音很難聽,甚至有的還不敢打扮的很潮,因為覺得別人的在意讓自己手足無措,反而默默無聞時覺得輕鬆自在。

你看我們的煩惱好像都與別人有關,你或許說我也會因為自己胖自卑,這不是別人的原因。

其實你因為自己胖,自己矮,自己丑而煩惱,但根源也是來自於別人,如果世界上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你還會因為這個煩惱嗎?我們會煩惱也是因為和別人對比。

所以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我們一切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擺脫這種煩惱,讓自己活得輕鬆呢?

這是我很想跟大家說的,就是我們要處理好自己的人生三大課題,即交友課題、工作課題還有愛的課題。如果我們將課題分離做的很好,那麼他人就應該是我們的夥伴,而非我們的敵人,這樣我們沒有了競爭的關係,自然煩惱也會減少。

如何辨別究竟是誰的課題呢?只需要考慮一下某種選擇所帶來的後果最終是由誰承擔責任,誰承擔就是誰的課題。

先讓我們來看看交友課題,這是指脫離了工作的、更廣泛意義上的朋友關係,其實這種關係更難以開始和發展。

我們經常說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其實當我們改變的時候,周圍也會隨之改變,所以想要交到知己不是等著別人發生變化,而是要由我們自己勇敢邁出第一步。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再來看看工作課題,是指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會來自於公司的人際關係。很可能你會面臨一個一遇到事情就大火脾氣的上司,好像即使你很努力,他都不會給予表揚認可,甚至都不能好好聽你說話。

很多剛開始步入職場的人會因為上司同事的關係處不好而選擇離開,現在讓我們看看如何做到工作課題的分離呢?

有沒有想過你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討上司和同事歡心的嗎?如果不是,即使上司不喜歡你,同事也不喜歡你,你也沒必要註定去迎合他們。

我想你應該會說如果上司討厭,同事關係不好,這怎麼能好好工作呢?

仔細想想這是不是回到我們開始說的原因論了,因為人際關係不好,所以我不能好好工作。作者認為其實這是為我們不能好好工作找的藉口而已。

如果我們能做到工作課題的分離,又會是什麼情況?

想想我們知道上司發脾氣也好,同事不喜歡我也好,這其實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那是他們自己的課題,我的事情就是認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這樣的話是不是就不會受到他們的影響而不能好好工作了?

如果工作課題能處理好,其實我們工作的人際關係會截然不同,我們也會少了很多煩惱。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看看愛的課題,這應該是三大課題中最難的一個了。讓我們看看親子間的愛的課題。

如果你的孩子不愛學習,不聽課,不寫作業,學習成績落後,作為父母你會怎麼辦?

是不是你也是想盡一切辦法送孩子去上輔導班,請私教甚至還會家法伺候,因為你認為這是作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有的父母還會幫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即使孩子不喜歡,但他們認為這是為孩子的未來在鋪路。

可有沒有想過,學習的事情是誰的?很清楚這應該是孩子自己的課題,而我們父母去強加干涉孩子,這其實是在對他人的課題進行干涉,所以才會經常有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不好。

你看學習這件事情是孩子自己的課題,他如果選擇不學習,他會為自己選擇的這個後果來承擔責任。

或許很多父母會說,可是孩子還小,我需要為她負責呀,我這麼幹涉他也是為了他好,所以才讓他努力學習的,如果放任不管是我們父母不負責。

實際上想想,父母總是說著為我們好,但行為是嗎?其實她們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目的,滿足自己的面子,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者控制慾。就像現在我們即使成年了,都30多了,還會不斷的被父母催婚,父母就說為了你好,讓你早點結婚,可他們卻不考慮你到底需不需要,你到底想不想。

說到孩子學習上,不是我們放任不管,而是應該告訴他們學習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作為父母會隨時在旁邊給予幫助,而不是強迫加給孩子。就像這句話說的,我們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其喝水吧。

如果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課題可以很好的分開,我們就不會煩惱孩子學習不好怎麼辦?糾結擔憂孩子未來怎麼樣,其實當你把孩子當成與你同地位的人去對待時,你會發現你們之間很多的煩惱問題都不存在了。

為什麼說不建議父母干涉孩子的課題呢?因為反覆干涉孩子的結果就是孩子什麼也學不到,甚至最終還會失去面對人生課題的勇氣。比如我們經常說媽寶男怎麼樣不好,其實這就是父母干涉孩子太多,到了成人後,還是離不開父母,自己不能成熟獨立。

所以不要拿著愛的名義,拿著為你好的幌子去幹涉孩子的課題,因為沒有學會直面困難的孩子最終會想要逃避一切困難。

所以放下別人的課題,讓我們的煩惱飛走吧。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就是我們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自己決定自己人生的意義。

你希望被別人討厭嗎?

我想我們很多人都不喜歡被人討厭,我們會為了不讓人討厭,還會變的去迎合別人,去討別人喜歡,想辦法得到別人的認可。

就拿我們在公司裡來說吧,我們很難保持自己的獨特性,我們會為了融入到這個團體中,而使自己變的和他們差不多,如果他們喜歡聊八卦,你也會變的開始聊八怪,因為你擔心如果你和他們格格不入,會被討厭,會被排斥。

你看有些人確實不一樣,他們才不管別人討不討厭自己的,他們隨心所欲的做自己的事,將自己的事情做好,你會感覺他們除了和你們不融入外,過的還很好。

其實這就是他們具有不怕被討厭的勇氣,這就是從人際關係的煩惱中解放出來了。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有像我一樣的情況?

我其實很喜歡唱歌,但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可以放聲歌唱、隨著音樂跳舞甚至還可以高談論闊,但是一旦有了別人在就會小心翼翼甚至不敢再展現自己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是因為對自己本身沒有信心,所以會避免在人際關係中展露自己。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才好呢?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這需要我們做到自我接納,他人信賴還有他人貢獻這三點。

自我接納就是接受現在的自己,但是注意不是自我肯定,比如說我們這次考了60分,如果對自己說,這次是運氣不好,我下次能考100分,這其實是自我肯定,內心並沒有接納自己考了60分。

但是自我接納就是在誠實接受自己60分的基礎上去思考如何能接近100分。其實這裡就是說我們要去關注自己能改變的地方。

在看他人信賴這點,是說我們要無條件的信賴他人,因為這樣才能建立更深厚的關係。

其實具體來說就是無條件的信賴他人這是我們自己的課題,至於別人到底會不會背叛這就是他人的課題了,與我們無關了。

舉個例子講就是戀愛中,對方無意的言行,通話的語氣,有時候聯繫不上,或者發脾氣,如果我們不是以信賴的眼光去對待的話,就很容易懷疑對方的不專一,甚至所有的事情看上去都會人認定他就是不專一的,哪怕事實並非如此。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人際關係裡要無條件的信賴的原因了。

最後看看他人貢獻這點,這點是讓我們對作為夥伴的他人給予影響,作出貢獻,其實是一種為了反應我們的價值而採取的一種手段。

因為我們只有在感覺到對別人有用時,才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當我們做到這些時,就能開始變得幸福了。

現在再來說說我那個朋友A和朋友B,你看他們經歷的事情相似,為什麼結局會不一樣呢?一個感覺很痛苦,以至於不敢說話,而另一個會認為很爽,可以出去玩,所以沒有影響。

其實這就說到我們的人生其實是我們自己賦予我們自己的,我們自己可以選擇是過的幸福還是不幸。

對我們而言,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跳好此時此刻的時候就好,你還會發現,當你在改變時,整個世界都在變化。

好了說到這裡,我們今天聊的已經差不多了。

"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想一個問題,有沒有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很自卑?

我先說一下我自己,其實我很害怕當眾自我介紹還有演講,以至於大家坐在一起高談論闊都沒啥,可一旦站起來就無話可說,甚至面紅耳赤,渾身緊張,腦子裡一片空白,而這種情況即使在熟悉的朋友親人面前也是一樣。

很多人都告訴我,讓我回憶小時候是不是受過傷害,才會是如今的狀態。

我還真找回了過去,認為是小時候老師讓我回答問題也好,還是讓我當班委,都是以懲罰的方式讓我站起來,我就認為這是原因。可是即使知道這是原因,但仍然改變不了我這個問題。

我們總希望自己變的像某某一樣自信,認為這樣就會生活的很幸福了,可事實如此嗎?

我們總將自己的不幸責怪原生家庭,甚至認為是別人傷害了我們,有沒有正因為我們總尋找原因才導致我們改變不了自己呢?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會讓你發現原來我們的不幸是自己選擇的,我們的煩惱是來源於人際關係的問題,也會讓你明白我們又怎樣才能活在當下,得到自由。

這本書的內容作者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的岸見一郎1989年就開始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同時他還在精神科醫院為青年做心理輔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的認定顧問。

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以對話的形式將岸見一郎的內容創作呈現。

最終這本書是以哲學家和青年的對話的形式,進行了一場關於人生問題的大討論,也讓我們輕鬆的實現了智慧的傳遞。

瞭解完作者,也讓我們瞭解下阿德勒心理學大師,他的經典著作《自卑與超越》很多人應該都有。

說真的他的人生故事很勵志,可以說他是戰勝自卑,逆襲成功的人生典範了。他小時候個子又矮,還駝背,學習成績也不好,矮窮醜就佔了兩樣,加上生為老二,可謂說娘不疼爹不愛,還再加上長輩經常又拿他跟高富帥的哥哥相比,這更讓他感覺自卑。

他三歲時弟弟去世,兩次被車撞,五歲還差點得肺炎去世,他的人生真是頗多坎坷。

但他最終卻找到了獨特的人生意義,成為一名心理學大師,還作為個人心理學派代表,你說我們這點困難和他相比還算什麼?

我們瞭解了該本書和作者的情況,接下來我想跟大家講講書中顛覆我們認知的精華部分。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要怎麼改變?

先給大家講個事情,就是我有兩個朋友,他們上學的時候都發生過一件相似的事情。

朋友A說她小時候參加歌唱比賽時,老師在比賽開始時,讓她只張嘴不發聲音。

而朋友B說他上學時準備了很久的辯論比賽,一直都期待參加,可是最後老師不讓他參加了,說他不適合。

你說他們都會怎樣?

結果是本來活潑開朗的朋友A,從那開始就開始不喜歡在人面前說話了,她認為自己聲音難聽,以至於現在她仍然不擅長在人面前說話。

而朋友B呢,他說他當時感覺還很爽,那時候大家都要比賽去,他可以出去玩了。現在的他作為培訓講師,幽默善談。

你說我們如果一味的去關注過去的原因,來解釋我們目前的狀況,那麼我們就會陷入決定論,還會得出這種結論:我們目前的狀況甚至未來都是因為過去的事情決定的,我們根本無法改變。

就像我們熱衷於將自己的不幸歸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父母離婚了,我不相信愛情了,因為父母沒好好的陪伴我,我才這麼容易沒安全感,喜歡粘著男朋友的,甚至還有的將自己工作不好,生活不幸都怪父母沒良好的教育,怪他們沒錢。

你看,如果我們只去尋找原因,那麼我們很難進步,很難改變現況,因為我們不可能去改變我們的原生家庭啊。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大家熟悉點心理學就認為自己現在的問題是因為過去受過傷害,就像朋友A一樣,他認為是老師給她造成了心理創傷,她才不敢說話,甚至不敢去嘗試新的工作。

然而事實上心理創傷是不存在的,因為任何經歷本身並不是我們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也並非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決定我們的不是過去的經歷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給經歷賦予的意義。

其實這就是所說的我們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就像朋友A,她自己將老師的話解讀為她的聲音難聽,從而選擇了她現在的生活。

同樣的事情朋友B就認為沒事,還認為很有意思。

但並不是說過去的徑流對我們沒有影響,關鍵的是要知道過去的經歷並不能直接決定我們的生活,應該記住我們的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是我們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

我們說了不要給自己的事情去尋找過去的原因,因為陷入原因決定論後我們是無法改變的,那麼我們該去關注什麼呢?

應該關注我們的目的,去思考我們目前的現狀的目的是什麼?找到影響自己的目的後,去改變目的,是不是就容易改變了。

你有拖延症嗎?你經常把工作拖到最後才緊急完成嗎?還有的是不是信用卡還錢還能一拖再拖,不到最後都不還?

其實我拖延也很嚴重,看過很多書,試過很多方法,但都沒能擺脫拖延。

我一個月就寫兩篇文章,一週健身兩次,就這樣我都是拖延到最後才完成兩篇文章,健身卻是沒能完成。

我總是為自己找原因,得要帶娃,沒時間寫,也沒時間鍛鍊,反正找拖延的藉口會有一大堆。

看完《被討厭的勇氣》後,我開始重新思考我的拖延症,為什麼一個月兩篇文章我都要拖延到最後呢?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是因為時間忙嗎?其實不是,我拖著不寫到最後才寫是有自己的目的,我要讓我家先生知道我之所以文章寫得質量不好是因為時間原因,不是自己能力問題,其實目的就是為了我自己好,為了讓自己給別人留個好印象,讓他們知道我文章質量不好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時間太緊迫了。

現在你們想想自己的拖延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也有什麼目的來為自己服務?

現在我才發現我是因為自己寫作能力不足,又不想讓別人看不起,所以就說自己拖延,當我意識到我拖延的目的後,我開始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慢慢的拖延就可以擺脫了。

我們來看看哲人是如何解答我們不幸的問題的,他說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裡選擇了不幸,是因為我們認為這種“不幸”對我們自身而言是一種善,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

那麼我們瞭解到我們目前的不幸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可又該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呢?

難道是要變成別人那樣才能變得幸福嗎?就像不喜歡說話的朋友A是不是變成朋友B一樣擅長演講,就能改變了嗎?

其實不能。

因為一旦生活在如果怎樣之類的假設中,都是根本無法改變的。就像我一直想寫小說,夢想出本書,但卻總寫不出作品,總說自己很忙,沒時間,也不喜歡去參加一些小說比賽。

事實上並非如此,就像作者說的,我是在保留一種可能性,就是如果我有充足的時間,有好的條件我也可以寫出本小說。所以即使我很想去改變現況,卻一直改變不了。

事實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起筆開始寫,就是所說的我們應該活在當下,,畢竟無論過去怎樣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我們生活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

如果我們只是關注自己被給予了什麼,就好像我們只關注於自己糟糕的原生家庭,那麼我們很難去改變,我們要關注的是如何利用我們現有的被給予的東西,這樣我們才可以更新自我。達到我們想要改變的目的。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講到這裡,我們應該明白我們目前的很多不幸並不是因為過去受到的傷害和經歷決定的,而是我們自己而選擇的,為了改變我們目前的狀況,我們需要的是尋找我們的目的,悅納目前的自己,活在當下。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的一切煩惱竟然來自於人際關係,那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熱門問題,是問,人可以自卑到什麼程度嗎?

我看了一些評論,竟然很多情況大家都差不多。

讓我們看看有沒有符合自己的呢?

有一條是即使自己具有優勢但也不敢賣弄,覺得展現自己很害羞;還有就是不敢主動組織朋友聚餐聚會,認為大家不會附和自己;也有的是一旦出問題就很自責,認為是自己的錯;也有的不敢用語音聊天,感覺自己聲音很難聽,甚至有的還不敢打扮的很潮,因為覺得別人的在意讓自己手足無措,反而默默無聞時覺得輕鬆自在。

你看我們的煩惱好像都與別人有關,你或許說我也會因為自己胖自卑,這不是別人的原因。

其實你因為自己胖,自己矮,自己丑而煩惱,但根源也是來自於別人,如果世界上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你還會因為這個煩惱嗎?我們會煩惱也是因為和別人對比。

所以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我們一切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擺脫這種煩惱,讓自己活得輕鬆呢?

這是我很想跟大家說的,就是我們要處理好自己的人生三大課題,即交友課題、工作課題還有愛的課題。如果我們將課題分離做的很好,那麼他人就應該是我們的夥伴,而非我們的敵人,這樣我們沒有了競爭的關係,自然煩惱也會減少。

如何辨別究竟是誰的課題呢?只需要考慮一下某種選擇所帶來的後果最終是由誰承擔責任,誰承擔就是誰的課題。

先讓我們來看看交友課題,這是指脫離了工作的、更廣泛意義上的朋友關係,其實這種關係更難以開始和發展。

我們經常說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其實當我們改變的時候,周圍也會隨之改變,所以想要交到知己不是等著別人發生變化,而是要由我們自己勇敢邁出第一步。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再來看看工作課題,是指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會來自於公司的人際關係。很可能你會面臨一個一遇到事情就大火脾氣的上司,好像即使你很努力,他都不會給予表揚認可,甚至都不能好好聽你說話。

很多剛開始步入職場的人會因為上司同事的關係處不好而選擇離開,現在讓我們看看如何做到工作課題的分離呢?

有沒有想過你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討上司和同事歡心的嗎?如果不是,即使上司不喜歡你,同事也不喜歡你,你也沒必要註定去迎合他們。

我想你應該會說如果上司討厭,同事關係不好,這怎麼能好好工作呢?

仔細想想這是不是回到我們開始說的原因論了,因為人際關係不好,所以我不能好好工作。作者認為其實這是為我們不能好好工作找的藉口而已。

如果我們能做到工作課題的分離,又會是什麼情況?

想想我們知道上司發脾氣也好,同事不喜歡我也好,這其實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那是他們自己的課題,我的事情就是認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這樣的話是不是就不會受到他們的影響而不能好好工作了?

如果工作課題能處理好,其實我們工作的人際關係會截然不同,我們也會少了很多煩惱。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現在來看看愛的課題,這應該是三大課題中最難的一個了。讓我們看看親子間的愛的課題。

如果你的孩子不愛學習,不聽課,不寫作業,學習成績落後,作為父母你會怎麼辦?

是不是你也是想盡一切辦法送孩子去上輔導班,請私教甚至還會家法伺候,因為你認為這是作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有的父母還會幫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即使孩子不喜歡,但他們認為這是為孩子的未來在鋪路。

可有沒有想過,學習的事情是誰的?很清楚這應該是孩子自己的課題,而我們父母去強加干涉孩子,這其實是在對他人的課題進行干涉,所以才會經常有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不好。

你看學習這件事情是孩子自己的課題,他如果選擇不學習,他會為自己選擇的這個後果來承擔責任。

或許很多父母會說,可是孩子還小,我需要為她負責呀,我這麼幹涉他也是為了他好,所以才讓他努力學習的,如果放任不管是我們父母不負責。

實際上想想,父母總是說著為我們好,但行為是嗎?其實她們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目的,滿足自己的面子,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者控制慾。就像現在我們即使成年了,都30多了,還會不斷的被父母催婚,父母就說為了你好,讓你早點結婚,可他們卻不考慮你到底需不需要,你到底想不想。

說到孩子學習上,不是我們放任不管,而是應該告訴他們學習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作為父母會隨時在旁邊給予幫助,而不是強迫加給孩子。就像這句話說的,我們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其喝水吧。

如果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課題可以很好的分開,我們就不會煩惱孩子學習不好怎麼辦?糾結擔憂孩子未來怎麼樣,其實當你把孩子當成與你同地位的人去對待時,你會發現你們之間很多的煩惱問題都不存在了。

為什麼說不建議父母干涉孩子的課題呢?因為反覆干涉孩子的結果就是孩子什麼也學不到,甚至最終還會失去面對人生課題的勇氣。比如我們經常說媽寶男怎麼樣不好,其實這就是父母干涉孩子太多,到了成人後,還是離不開父母,自己不能成熟獨立。

所以不要拿著愛的名義,拿著為你好的幌子去幹涉孩子的課題,因為沒有學會直面困難的孩子最終會想要逃避一切困難。

所以放下別人的課題,讓我們的煩惱飛走吧。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就是我們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自己決定自己人生的意義。

你希望被別人討厭嗎?

我想我們很多人都不喜歡被人討厭,我們會為了不讓人討厭,還會變的去迎合別人,去討別人喜歡,想辦法得到別人的認可。

就拿我們在公司裡來說吧,我們很難保持自己的獨特性,我們會為了融入到這個團體中,而使自己變的和他們差不多,如果他們喜歡聊八卦,你也會變的開始聊八怪,因為你擔心如果你和他們格格不入,會被討厭,會被排斥。

你看有些人確實不一樣,他們才不管別人討不討厭自己的,他們隨心所欲的做自己的事,將自己的事情做好,你會感覺他們除了和你們不融入外,過的還很好。

其實這就是他們具有不怕被討厭的勇氣,這就是從人際關係的煩惱中解放出來了。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有像我一樣的情況?

我其實很喜歡唱歌,但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可以放聲歌唱、隨著音樂跳舞甚至還可以高談論闊,但是一旦有了別人在就會小心翼翼甚至不敢再展現自己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是因為對自己本身沒有信心,所以會避免在人際關係中展露自己。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才好呢?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這需要我們做到自我接納,他人信賴還有他人貢獻這三點。

自我接納就是接受現在的自己,但是注意不是自我肯定,比如說我們這次考了60分,如果對自己說,這次是運氣不好,我下次能考100分,這其實是自我肯定,內心並沒有接納自己考了60分。

但是自我接納就是在誠實接受自己60分的基礎上去思考如何能接近100分。其實這裡就是說我們要去關注自己能改變的地方。

在看他人信賴這點,是說我們要無條件的信賴他人,因為這樣才能建立更深厚的關係。

其實具體來說就是無條件的信賴他人這是我們自己的課題,至於別人到底會不會背叛這就是他人的課題了,與我們無關了。

舉個例子講就是戀愛中,對方無意的言行,通話的語氣,有時候聯繫不上,或者發脾氣,如果我們不是以信賴的眼光去對待的話,就很容易懷疑對方的不專一,甚至所有的事情看上去都會人認定他就是不專一的,哪怕事實並非如此。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人際關係裡要無條件的信賴的原因了。

最後看看他人貢獻這點,這點是讓我們對作為夥伴的他人給予影響,作出貢獻,其實是一種為了反應我們的價值而採取的一種手段。

因為我們只有在感覺到對別人有用時,才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當我們做到這些時,就能開始變得幸福了。

現在再來說說我那個朋友A和朋友B,你看他們經歷的事情相似,為什麼結局會不一樣呢?一個感覺很痛苦,以至於不敢說話,而另一個會認為很爽,可以出去玩,所以沒有影響。

其實這就說到我們的人生其實是我們自己賦予我們自己的,我們自己可以選擇是過的幸福還是不幸。

對我們而言,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跳好此時此刻的時候就好,你還會發現,當你在改變時,整個世界都在變化。

好了說到這裡,我們今天聊的已經差不多了。

《被討厭的勇氣》:想要自由,就要又被討厭的勇氣

【笑樂媽育兒】關注我,分享育兒路上的酸甜苦辣,以及心理學知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