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漫談心理NLP

心理學 演講 射鵰英雄傳 NLP實用心理學 2019-06-07


隨筆漫談心理NLP

來源:網絡

每個人在自我認識和成長的過程中,都有一些特別的轉折點,也有意無意間選擇了不同的路。如果你是一位成功學的信徒,那麼你可能會認為自己擁有“無窮賺錢的潛力”;如果你信仰基督教,也許你認識到的自己,是一個有原罪的人。如果你是弗洛伊德的粉絲,也許你認為你的一切行為和想法都和性有關。

也許在你的經歷當中,那些經歷告訴了你:“知足常樂能忍自安”也許你的經歷告訴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許你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也許你認為:金錢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無論我們怎麼看,似乎我們的觀念都在暗示我們,我們會怎麼想,我們會怎麼做,我們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的轉折點來源於曾經學生時代的一堂課,那是一門關於演講藝術的課程。老師播放的是一段關於馬修史維在臺灣演講的催眠式銷售,我覺得他魅力非凡,而且我感受到,似乎每個人都有一種潛力,只是需要一個東西來開啟。而那個時候,我完全不知道,這些資訊將會對我接下來我的路,產生多麼深遠的影響。

“一旦專注於某些事,就彷彿鑽入了洞裡。”這是身邊的親人朋

友對我的最客觀的評價,我發現如果不是我鑽到了洞裡,挖了另外一條路,我又怎麼會在這裡?

挖洞的過程就不多說了,一句話概括:疑問越來越多,洞越來越深。

在這個過程中,我唯一想談的是,那些心理學催眠NLP的這些資訊和生活的距離。一般初次進入這樣領域的人,必定是抱有很多幻想的。那些幻想無非是,自己通過了解這些東西,具備了“洞悉一切的本領,操控一切的能力。”如何評價這些幻想,“幻想刺激你往前走,走到最後跟你最初的設想不同,但你卻發現得到了更多。”

這些知識和生活中的距離,除了來自於我們的幻想,也來自於這些提供資訊者,使用的詞彙,太過晦澀。凡是讀過心理學著作的人,應該都不難發現,那些專業詞彙正在折磨你的大腦,而你要麼放棄承認自己愚蠢,要麼繼續死磕下去。


隨筆漫談心理NLP


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想過,“不明覺厲”的意思,“不明白,但是覺得很牛逼”。似乎對於一個讀者來說:凡是覺得不明白的東西,那麼他可能是很牛逼的。而對於一個傳播者來說:凡是牛逼的東西,別人是不能立刻看懂的。我想這跟當初我看《射鵰英雄傳》的一個情景很相似,九陰真經第一句話:“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當時覺得碉堡了!只要領悟了那句話,功力必定大增。可是,現在再想想,那不是老子在《道德經》裡面講的自然規律和人類社會的規律麼?原句:“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

當然,在傳播信息當中的晦澀的合理解釋,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這個原因很好理解了,商業原因。

再談關於心理學應用的一些事。就拿一些書來說把,例如有些心理學的書籍是教人如何觀察對方的肢體語言的。這些書,也相當符合大眾“洞悉一切祕密”的心理。可是,我見過一些人,他們可能因為書中的一些內容斷章取義了,例如,書中說到,抱胸就是在防禦。於是一些人就認定了這句話,抱胸就是在防禦。甚至,一些人嚴重到直接忽略抱胸者所處的天氣情況,而抱胸的人,僅僅是在“防禦”天氣的寒冷。另外,他們除了會“觀察”以外,就什麼都不會了。看到一個人做了一個肢體動作,內心評論到:“恩,這說明他是在防禦...”,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他們變成了奇怪的人,甚至除了去分析對方,已經不知道如何和對方正常交往了。有些時候,要麼就別學一些東西,要學就深入的學,系統的學。

再拿學習NLP的一些人,他們瞭解到了有個“檢定語言模式”,看了一些書,他們又發現了新大陸,覺得書中講的碉堡了,於是開始在生活中又變成了怪人。

喝酒的時候:“喝啊”“我不想喝”“什麼意思啊,這不給面子啊”“你的意思是,我不喝酒,就等同於不給你面子?”“呵呵”

談戀愛:“我喜歡聽你說話”“你喜歡聽我說什麼話?如果是我罵你的話,你還喜歡麼。”

工作:“我發現最近有些工作當中,有些內容需要改進,我們需要打起精神,雖然我們也有很多不錯的成績,但是不能說有一點成績就驕傲。好好幹吧各位!”“哪些工作中?需要如何改進?誰驕傲了?”

而有些搞心理學的人是標籤黨,他們可以從先邁左腳還是右腳判斷出一個人屬於X還是Y。一個人如果被他看到說話不多,那麼就可以被歸類為“童年自我表達未完成”。如果他愛說話,那麼可以被歸類為口欲期沒得到滿足。如果他愛吃飯,就可以被歸類於食慾期沒有得到滿足或是上輩子前世可能是餓死的。

現在是個資訊氾濫的年代,很多資訊進入我們的視野,但是我們卻相當缺乏三個能力:“篩選和判斷信息”“把信息進行系統的整合”“有效應用這些信息”所以很多人並不是完全缺乏信息,而是缺乏那三個能力來幫助自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