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內向、敏感、自卑,恭喜你!你可以比現在幸福10倍!

心理學 小說 哲學 登山運動 斑馬讀書 2019-04-11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特別喜歡看穿越小說。

看著那些被欺負、被傷害,或者只是普通人的主角,一下子穿越回10年20年前,回到當初事情開始的時候,通過種種努力,彌補遺憾,填補漏洞,獲得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看著小說,也會時不時幻想,如果我能回到十幾年前,穿回到小時候,時不時可以擁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成功的人生?

小說畢竟是小說,現實無法重播。

仔細分析,喜歡這類穿越的設定,不過是對當下生活的不滿意、對未來的恐懼,卻又無力去改變。

心事重重,怨念頗深,覺得人生諸多不幸,萬事諸多無奈,經常會幻想換種活法。可一說到改變,就會長嘆一聲:我又能怎麼辦呢?

我就生長在那樣的原生家庭,還能怎麼樣呢?

社會輿論對男人/女人的要求就是這樣,我能怎麼辦?

又沒當上CEO走上人生巔峰,我有什麼資格幸福?

一個喜歡心理學的朋友看到我這種“怨天尤人”的狀態,於是推薦了這本《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書中通過一位哲人和青年人的對話,探討人的價值所在,闡述如何打破心靈枷鎖,獲得無畏的勇氣。這種勇氣,對於我這樣內向、敏感、自卑的人來說,是一道照亮自己的光。

如果你也內向、敏感、自卑,恭喜你!你可以比現在幸福10倍!

看完只想說一句:如果可以早一些遇見阿德勒,就不至於白白受那麼多的心理折磨了。

這本書讓我收穫了什麼?

可以簡單地總結為三點:

一、不再糾結過去的“原因”,而是專注於現在的“目的”

二、停止活在他人的期待中,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三、現在不是實現未來的工具,認真活好每一個當下

一、不再糾結過去的“原因”,而是專注於現在的“目的”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更相信“過去所經歷的事情成就了現在的你”。特別是知道“原生家庭”的概念之後,更加堅信: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從小敏感自卑,夾在姐姐和弟弟之間沒有存在感,造就了今天的我:性格軟弱、不敢在權威人物面前說話、跟異性/陌生人聊天就臉紅,從來不敢在團隊中表達自己的意見……

但是《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告訴我們:

無論之前的人生髮生過什麼,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

所以的心理症狀,並不是過去經歷的產物,而是為現在的目的服務的。

簡單地說,決定一個人行為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

上學的時候,班上有個同學,一到考試就會生病,發燒、感冒、頭疼、嘔吐,各種症狀,有一次甚至還從臺階上跌下來,摔斷了胳膊。大家一致覺得是他“體質差,抵抗力差”,但是按照阿德勒心理學,他的目的逃避考試,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的身體自動進入了這樣的狀態。

對我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從“過去”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我依然是我,只要重新選擇生活方式就可以了。

如果你也內向、敏感、自卑,恭喜你!你可以比現在幸福10倍!

二、停止活在他人的期待中,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我小時候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因為成績好、聽話、乖巧,在親戚鄰里之間被交口稱讚。這個優勢並沒有隨著長大而保留,反而保留下來的是“尋求別人認可”的觀念——為了父母的期待,選擇自己並沒有什麼感覺的專業,擔心周圍人的目光,不敢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了取悅別人,不敢拒絕那些不合理的要求……沒有別人的認可,似乎做什麼都是沒有價值的,甚至自己這個人本身就是沒有價值,不值得被愛的。

猶太教的教義裡有這樣一句話:

倘若自己都不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還有誰會為自己而活呢?

一味尋求別人的認可,在意別人的評價,最終會活在別人的人生中。

而自由,就是不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害怕被別人討厭,不追求被他人認可。

這個“別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愛人、可能是孩子,可能是上司、同事、朋友。

阿德勒把“停止活在他人的期待中”的過程,稱為“課題分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把自己的人生課題和別人的分開來,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也不干涉別人的課題。

對我來說,這一點最大的啟發就是,可以不再活在父母的情感控制之下,我依然愛他們,但不再為父母的喜怒哀樂負責,情感上我們依然是一家人,但我的人生,是自己的。

另外,人際關係除了人生課題的分離,還包括非常重要的一點:人生不是與他人的競賽。

就像過年同學聚會,本以為是老同學之間重溫少年時代的純真,實際上卻成了攀比大會,比收入、比房車、比孩子。

《被討厭的勇氣》指出:

人與人之間應該是橫向的關係,而非縱向的。大家是走在同一個平面上的,既有人走在前面,也有人走在後面,只是行進距離和速度各不相同,沒有人高高在上盛氣凌人,也沒有誰需要卑躬屈膝。

如果你也內向、敏感、自卑,恭喜你!你可以比現在幸福10倍!

三、現在不是實現未來的工具,認真活好每一個當下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生是連續的剎那。

就像登山,假如人生是為了達到山頂的登山,那麼坐電梯登上山頂,在那裡停5分鐘,然後再坐電梯回來就可以了。

但是,誰想度過這樣的人生呢?

人生的目的不是登上山頂,而是登山本身,我們要關注的每一步腳下的路、沿路的風景。

很多人,特別是父母,會把年輕人的人生設定為一條線,上個好學校、找個好工作、結婚生子。可是,人生其實是連續的點,就是電子圖片,放大了發現,是由一個一個小像素組成的。

”不要用線的形式去看到達了哪裡,而是應該去關注如何度過這一剎那“,過好了每一個當下,就是過好了自己的人生。就像我們都學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那句關於”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的名言: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設定遠大的目標並沒有錯,但是”幸福“不是實現了這些目標之後才能擁有的東西,而是”現在“。

如果你也內向、敏感、自卑,恭喜你!你可以比現在幸福10倍!

阿德勒心理學,幫我從自我、人際關係、未來的束縛中解脫,接下來呢?以前可以抱怨社會、埋怨父母,甚至歸咎命運,阿德勒卻把選擇人生的權力交到了我們自己手中。承擔起自己人生的責任,為自己負責,為他人貢獻,不再”甩鍋“,這需要無畏的勇氣,也需要不斷地嘗試。但是,無論再難,也是值得的。別人都有人做了,所以,好好做自己吧,不然,又要怎樣去迎接屬於自己的幸福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