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個小時都在為後二十分鐘做鋪墊,大開殺戒讓人猝不及防

(文:捉風捕影)

格斯範桑特在好萊塢是一個異常特立獨行的導演,他在獨立製作和主流商業運作之間皆遊刃有餘,諸如靠《迷幻牛郎》和《不羈的天空》等作品在獨立電影圈打出一片天之後,拉上馬特達蒙、大本這對好基友合作的《心靈捕手》即刻獲得了市場和奧斯卡的關注。他的風格非常鮮明,用自己獨特的講故事的技巧將觀眾帶入,關注邊緣人物的生存狀態,同性戀、青少年等等社會秩序之外的人。

前一個小時都在為後二十分鐘做鋪墊,大開殺戒讓人猝不及防

電影《不羈的天空》和《心靈捕手》

憑藉2003年的《大象》格斯範桑特更是拿下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達到了創作生涯的最頂峰,影片植根於發生在1999年的美國一箇中學校園的真實案件的改編,對於這樣一個敏感不好處理的題材,過分渲染暴力則會對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輕描淡寫又不痛不癢,折中那就沒有必要拍了!

前一個小時都在為後二十分鐘做鋪墊,大開殺戒讓人猝不及防

電影《大象》

比如1995年萊昂納多主演的《籃球日記》中出現的校園槍擊畫面,被認為直接影響了現實中美國的校園槍擊案。基於此,導演選擇了槍擊爆發前學校的日常為主要的視角,學生的日常生活的比重要遠遠高於大開殺戒,這一點加上導演視聽風格和敘事故事線的處理,不僅不直接呈現殘酷的畫面,削弱了暴力的負面影響,而且還更加突出人們對暴力的恐懼,完美地達到要求。

前一個小時都在為後二十分鐘做鋪墊,大開殺戒讓人猝不及防

槍擊事件中倖存的第二人

導演使用大量跟拍長鏡頭,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影片的紀實風格。在流暢的鏡頭內部運動中,我們跟隨攝影機像一個旁觀者,不斷穿梭一個又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學生,在這個普通的校園內。父親醉酒,逃課不成的男孩,愛攝影的男孩,減肥姑娘三人組,被欺負的女孩,日常的校園生活群像呼之欲出。

前一個小時都在為後二十分鐘做鋪墊,大開殺戒讓人猝不及防

片中不斷出現唯美的空境

並且這些演員都是真實的學生,非專業演員,很多表演和對話都是很即興的,範.桑特要求學生們以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來塑造角色,他們在劇中使用的名字都是真名。除了這種客觀真實的畫面之外,偶爾出現的慢鏡頭,畫面唯美漂亮,強調了青春的美好,在即將到來的大屠殺之前,越是如此,越讓人感覺不安,所謂的暗流湧動!

前一個小時都在為後二十分鐘做鋪墊,大開殺戒讓人猝不及防

同一時間,同一事件,通過男孩和女孩視角重複展現

影片的敘事技巧堪稱登峰造極,非線性編排,時間被完全擊碎,不是正敘,不是倒敘,也不是圓形結構,而是借鑑了歐洲電影大師貝拉塔爾在《撒旦探戈》中的不規則敘事手法,對同一個事件的描述,藉助攝影機不同的機位和不同的演員視角反覆重現。

前一個小時都在為後二十分鐘做鋪墊,大開殺戒讓人猝不及防

影片《大象》和歐洲電影大師貝拉塔爾《撒旦探戈》在敘事結構上異曲同工

多個角度更容易真實的走入人物的內心。他們有著各種我們看得到看不到的壓力,層層鋪墊眾多的視角不會讓人枯燥,反而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延展事情發生的長度,不斷退回過去,呈現在當下在槍擊案爆發前每一個人豐滿的生活,輔以紀錄片的手段,敘事技巧的精妙運用,亦強迫讓觀眾不得不參與其中,實在是精彩紛呈!

前一個小時都在為後二十分鐘做鋪墊,大開殺戒讓人猝不及防

逃課在家的兩位同學,也就是影片真正意義上的主角,在這種壓力下選擇了他們認為最刺激的方式去發洩,玩著殺人遊戲,看著介紹納粹的影片,並且他們決然的去施展報復時,已經完全是赴死的狀態。於這種方式的處理下,導演很自然地把大家從對暴力本身的關注,轉移到反思青少年的生存環境和精神狀態,兩個孩子對待這個世界不公的反抗是極端的又遊戲化的,其中一個孩子在槍殺累了還不忘在食堂餐桌上喝一口飲料,殺紅眼了的他,下一秒就把夥伴給解決掉,完全處於一種虛無的精神狀態。

前一個小時都在為後二十分鐘做鋪墊,大開殺戒讓人猝不及防

槍擊案主角虛無的精神狀態

電影沒有任何前因後果的交代,也沒有一處心理描寫,“空洞”的劇情達到了導演的初衷,即讓觀眾自行感受壓力和刺激的誘惑,槍擊的真正動因,你不是施暴者就永遠無法得到精準的答案,只能恍然覺得暴力如此的突然和無處不在,生命脆弱到不堪一擊,這便是影片《大象》的高明之處,戛納金棕櫚實至名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