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榮格雙重人格心理學》的思考

心理 濟帥彪炳 2017-04-14

曾幾何時,在圖書館新書展架上發現了這本令我著迷的書。臨近期末,各種考試複習,卻又偏縫(闌尾)手術恢復期,一直沒有及時專注讀完;乾脆一咬牙一跺腳,帶回家細嚼慢嚥。

閱讀《榮格雙重人格心理學》的思考

榮格

榮格(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在此領域同弗洛伊德齊名,並擔任國際分析學會第一任會長),是現代心理學的鼻祖之一。代表作有《無意識過程心理學》、《心理類型》、《記憶、夢、思考》。大師作品,晦澀難懂,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如是,榮格的《記憶、夢、思考》如是;但是其研究設計領域有十分有趣,令人著迷;加上大師的影響力,遇上此書,愛不釋手。

閱讀《榮格雙重人格心理學》的思考

該書是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國際箱庭療法學會(ISST)創立委員,日本箱庭療法學會前理事長,醫學博士山中康裕編著。專業人員的解讀也許能令我這門外漢更深入的瞭解榮格。讀完此書再去閱讀榮格原著,期待不一樣的收穫。

每個人都是雙重人格者,意識和潛意識是存在於所有人內心的;因此,任何人都有兩種人格,一種是顯象的外在(自我),另一種是內在祕密(自己<弗洛伊德稱之為“本我”>)。榮格認為真實感受到內心深處存在的自己,是人生的終極目的。只依賴“自我”生活的人到了後半生就容易迷失;人應該謙虛的身世自身的內在和外在,讓“自我”和“自己”合二為一,這樣才能獲得幸福人生,即實現個性化。

不定期更新閱讀內容,以閱讀筆記的形式推文,同感興趣的朋友一起學習。

(ps:《榮格雙重人格心理學》 【日】 山中康裕著, 郭勇譯. 湖南文藝出版社)

第一章 雙重人格心理學的基礎知識

一· 意識與潛意識

閱讀《榮格雙重人格心理學》的思考

榮格心理學的最終目的是“個性化”和“自我實現’’,即理解內心中的意識和潛意識兩個部分。

榮格理論認為,人類內心有一個“自己”(selbst),其與“自我”緊密相連。自我是意識中的中心,是判斷日常言行、好惡、善惡的基礎。“自己”<弗洛伊德稱之為“本我”>不會出現在意識的表面,故平時人難以清晰地察覺到此部分。也因此,當“自己”偶爾浮現於表面的時候,人便會感覺這不是原來的我。

實際上“自己”便是潛意識的表徵,“自我”則是意識的表徵。

榮格將自己的心理學理論命名為“分析心理學”<dieanalytische psychologie>,此名稱其實是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psychoanalyse的單詞演變而來。

閱讀《榮格雙重人格心理學》的思考

弗洛伊德

關於內心潛意識和意識所佔的比例問題榮格同弗洛伊德有不同看法。

弗洛伊德認為意識是在內心的中心。因此,意識在內心中所佔比例遠超潛意識。認為潛意識是意識所認為的不好的一切的總和。潛意識是情緒、思考的殘渣等堆積的場所。

閱讀《榮格雙重人格心理學》的思考

榮格重視潛意識,他認為人的內心中意識所佔的領域非常狹窄,而潛意識的範圍非常廣。認為潛意識不應用消極或積極來鑑定。

閱讀《榮格雙重人格心理學》的思考

尼采後現代主義

推薦相關電影:<黑天鵝>, <致命ID >,<禁閉島>,<機械師> 《東京少年》(尼采後現代主義圖片來源:閱讀尼采——“重估一切價值”

閱讀《榮格雙重人格心理學》的思考

閱讀《榮格雙重人格心理學》的思考


閱讀《榮格雙重人格心理學》的思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