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是僅次於大象的第二大陸地動物,只吃草不吃肉!

犀牛 動物 白犀 黑犀 三角龍 倩兒動物知識大搜羅 2018-12-29

犀牛是僅次於大象的第二大陸地動物。它們有厚厚的,裸露的皮膚,有時像盔甲一樣排列在它們的身體上,像桶一樣的身體,巨大的頭,難以置信的角從它們的臉上伸出。身體由短粗壯的腿和寬足支撐,前後各有三條腿。每個腳趾末端都是一個蹄,留下的腳印看起來像梅花。這些動物幾千年來都沒有發生過什麼變化,所以它們與三角龍等恐龍的相似之處很有趣,但它們的近親實際上是貘和馬。有5種犀牛,3種生活在亞洲,2種生活在非洲。所有的犀牛物種都瀕臨滅絕,只有一種白犀牛的亞種最近才從滅絕的邊緣恢復過來。

犀牛是僅次於大象的第二大陸地動物,只吃草不吃肉!

最常見的犀牛品種是黑犀牛和白犀牛,但這兩種動物實際上都是灰色的。“白色”一詞源於對“寬”一詞的誤讀,“寬”一詞指的是白犀牛嘴的形狀,而黑犀牛之所以被稱為“黑犀牛”,是因為它通常是被自己身上覆蓋的泥土的顏色。非洲犀牛肩高6英尺,平均重約3000磅。他們有巨大的,低懸的頭,具有不同尋常的前眼位置和銳利引人注目的角。白犀牛、黑犀牛和爪哇犀牛有兩隻角,而印度犀牛(也被稱為大獨角犀牛)和蘇門答臘犀牛(也被稱為長毛犀牛)有一隻角。這些角是由角蛋白組成的,就像人類的指甲一樣,並且以相似的方式從皮膚中長出來。犀牛是一種長相嚇人的生物,在遇到或受到威脅時會發起攻擊,但它們通常不會對人類發起攻擊,據報道每年只有2到3次攻擊。相比之下,大象每年造成400到500人死亡,河馬每年造成2900人死亡!

犀牛是僅次於大象的第二大陸地動物,只吃草不吃肉!

犀牛是嚴格意義上的素食主義者,它們以青草為食,或以樹木和灌木為食,以獲取樹葉、嫩芽和果實。它們大多是獨居的,特別是在進食的時候,因為它們每天攝入40到80磅的植物,需要它們分散開來。小的社會群體確實形成了,由雌性和它們的幼崽組成,或者年輕的雄性結合在一起,在乾旱的條件下,在水源附近可能會產生多達30個的群體。在泥裡打滾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社交活動,喜歡的地方可能會同時吸引大量的犀牛,但一般來說,它們不喜歡社交。

犀牛是僅次於大象的第二大陸地動物,只吃草不吃肉!

白犀牛和黑犀牛生活在非洲南部和東部氾濫平原上的小草原上。由於它們的大小,它們需要一個5平方英里左右的資源豐富的家園。充足的植被對生存至關重要,但與許多非洲動物不同的是,犀牛經常不喝水,它們吃的植物裡的水不夠,它們一天會去好幾次酒吧,盡情地喝。在乾旱期間,它們可能不得不在水源和食物之間步行10英里。潮溼的地方也會給它們提供泥濘的河岸,它們會在上面打滾和洗澡,在敏感的皮膚上塗上泥土,以防止受熱和昆蟲叮咬。

犀牛是僅次於大象的第二大陸地動物,只吃草不吃肉!

犀牛皮是一個悖論,在某些地區,犀牛角可能有一英寸厚,以保護它們免受與其他犀牛的爭鬥,但實際上,犀牛角非常柔軟,容易生瘡和晒傷。黑犀牛特別容易紅腫皮膚,被稱為“犀牛瘡”。犀牛瘡通常形成於前腿後面的皮膚區域,是生活在皮膚下面的微小蠕蟲的寄生感染。犀牛每天要花12個小時在它們的領地上覓食。它們都是夜行性的和晝行性的,在黎明和黃昏時最活躍,在白天和晚上交替幾個小時進食和休息。在最熱的季節裡,它們大多在晚上進食,在白天的高溫中休息和打滾。

犀牛是僅次於大象的第二大陸地動物,只吃草不吃肉!

白犀牛是迄今為止最具群居性的物種,經常出現在5到10只小群體中。人們認為,失去領地正迫使它們彼此變得越來越寬容。黑犀牛遠沒有那麼合群,也是最好鬥的犀牛物種。成年雄性黑犀牛具有很強的領地意識,可能會拼死搏鬥。雖然在特定區域內的犀牛可能不會經常看到或交流,但它們使用公共的糞堆作為留言板。雄性和雌性都會在這些地方大小便,通常會在一堆東西里踢來踢去,散發氣味。

犀牛是僅次於大象的第二大陸地動物,只吃草不吃肉!

犀牛的視力很差,但嗅覺和聽覺卻很好。它們的聲音也相當響亮,大約有10到12個特定的鼻音和叫聲,包括警告、問候、興奮、憤怒和喜悅。佔統治地位的雄性犀牛通過用尿液和糞便標記周圍區域來建立領地,並積極保衛該區域不受其他好鬥的雄性攻擊。大量雄性犀牛雖然性成熟,但在犀牛社會中處於從屬地位,只要表現出順從的行為,佔統治地位的雄性就會容忍它們。這些雄性甚至從來沒有嘗試過建立領地,也永遠沒有機會交配。

犀牛是僅次於大象的第二大陸地動物,只吃草不吃肉!

母犀牛的家域可能與幾個公犀牛的領地重疊。她和她的孩子們可以自由地在這些地區活動,而雌性動物本身通常與其他雌性動物沒有領土關係。她每年會有幾次發情,雄性可以通過她尿液的氣味來檢測她的情況。佔統治地位的雄性會追隨並追求她,試圖把她趕進他們的領地。一旦到了那裡,雄性會試圖讓她靠近,直到她願意交配為止。在這個時候,雄性會變得非常好鬥,並可能發生暴力衝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