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新華書店:68年的文化記憶

新華書店 連環畫 毛岸青 文化 湘潭在線 2017-05-24

“新華書店,你可安好?”系列報道

今年是新華書店誕生80週年。這家老字號書店經歷了充滿硝煙的戰爭年代、百廢待興的建設時期和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時期,如今依然是我們購買書籍的主要去處之一。

1949年,湘潭有了第一家新華書店,至今的68年裡,它與湘潭人發生了哪些故事?承載著怎樣的文化記憶?在這個受網絡書店、電子書等閱讀方式衝擊的年代,它如何轉型?帶著這些問題和思考,湘潭日報特推出“新華書店,你可安好?”系列報道。

湘潭在線5月23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高雅)1937年,自新華書店在延安誕生以來,經過80年的發展,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家或多家新華書店。它就像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承載著幾代中國人的閱讀記憶,成為國人的精神糧倉。

1949年,湘潭有了第一家新華書店。從那時開始,新華書店便與湘潭城、湘潭人結下了緣分。

首家新華書店是十七總一間小木房

1949年8月,湘潭和平解放。同年9月,我市的第一家新華書店在十七總誕生。原新華書店經理周琪坤回憶,當時由長沙地委(湘潭地委前稱)抽調任春等6位同志,撥款300元,銀行貸款500元,在十七總租賃了一間私人小木房,又從潭中(現市一中)借來3個簡易書架,辦起了我市第一家新華書店,營業面積僅20多平方米,陳列圖書200種。

1950年5月,新華書店由十七總遷至十五總羅慶成金號舊址(現華銀KTV對面),店面為磚木結構,整個書店的面積也增加不少,共3層,每層大概200多平方米,一層用於營業,二層用於辦公,三層用作宿舍。

1958年,書店從十五總租賃的舊址再次搬遷,來到雨湖路籌建新店。書店為紅磚結構,同樣是3層,不過總面積達到了3000多平方米,且帶有一個小院子。

“當時,新華書店沒有固定資產,門市部房屋都是租借的。”周琪坤告訴我們,1982年,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市政府劃撥了一塊地,專門籌建了建北路中心門市部。同年11月,建北路中心門市部竣工開業,主樓建築面積3100多平方米,其中營業面積1400平方米,為全省新華書店最大的營業樓。“我記得開業那天,來了100多家出版社、兄弟書店及省行政文化出版部門的人,再加上市民,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當天的銷售量相當於平常一個月的銷售量。”周琪坤分析,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結束,高考恢復不久的時期,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對書本、文化的渴望達到了一個頂峰,才有了那樣的盛況。此外,嶄新的書店、整潔的書架和“新華書店”的大招牌也吸引著大批市民,店堂內壁上的年畫、展臺上攤滿的小冊子,還有連環畫等,都令讀者眼前一亮。

從十七總到十五總、雨湖路,再到建北路,幾經遷徙。68年裡,書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讓知識帶著書香走進了市民的生活。這個“老字號”書店,不僅見證了書荒的60年代、書禁的70年代,也見證了黃金閱讀的80年代,更是幾代湘潭人的文化記憶。

邵華將軍曾來書店

“一家書店,當然滿足不了湘潭這麼多人的精神需求,所以我們在市區範圍內陸續開設了多家門市部,特別是廠礦地區基本都開設了。”周琪坤告訴我們,最多時,市區的門市部有8家之多,包括雨湖、楠竹山、下攝司、嶽塘(湘鋼)、板塘鋪(紗廠和省輕工廠)、錳礦、湘大等。

據瞭解,目前新華書店在全市共有5家門市部(包括縣市區園區),其中兩家在城市兩區,與學校、社區合辦的校園書店有15家。

聊天中,周琪坤給我們講起了一位特殊人物來新華書店購書的故事。那是1993年,一天上午,建設北路門市部文藝櫃營業員告訴他,店裡一位顧客選購了一大批書。隨後周琪坤隨營業員去了門市部,只見一位中等個子、五十來歲的女士正在挑選書籍。她頭髮烏黑濃密,臉龐紅潤,旁邊一位工作人員正在幫她整理書籍。隨行的工作人員把周琪坤叫到旁邊,告訴他,那位選書的女士是邵華將軍,是毛岸青先生的夫人,她今天購的書全部是有關毛主席的書籍,是為紀念毛主席誕辰100週年準備的。

周琪坤聽了以後,肅然起敬。他回憶說:“根本看不出這是位有著特殊地位、名震海內外的女將軍,倒像是一位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學者。”隨後他和工作人員一道走到邵華將軍面前,告訴她:“湘潭是毛主席的故鄉,湘潭人民十分熱愛毛主席,有關毛主席的書銷售得特別好,有些讀者出一本就要買一本。”周琪坤說,邵華將軍聽了很高興,還講了許多勉勵的話語。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