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性的黑暗面,我30多歲才終於明白了

行為藝術 香菸 服裝 藝術 不完美媽媽 拉齊 女人研究室 2019-04-20

年輕的時候很天真,總以為

我以為的就是我以為的那樣。

30多歲以後才知道,

有些人性的黑暗面,

有了一定社會閱歷了以後才會瞭解。

1。 人們習慣於以貌取人

這些人性的黑暗面,我30多歲才終於明白了

心理學家約翰·B·沃森曾經做過一個很著名的香菸實驗,他將一群菸民集中起來,將他們各自最愛的香菸品牌去掉商標後放在一起,請他們品評。出乎意料的是,儘管這些菸民都聲稱他們肯定能夠辨別出他們一直吸的香菸,結果卻沒有人分辨得出來哪種煙是他們經常抽的。

“當你口口聲聲說自己只習慣於某某香菸的味道時,實際上你根本就分不清味道,你只是習慣於外在的品牌罷了。這就是我們絕大多數人在做的事情,我們習慣於通過表象理解事物,做出判斷,是喜歡還是厭惡。我們甚至欺騙了自己,誤以為自己是基於實質做出的選擇。

為什麼第一印象重要?因為很多人根據第一印象就做出了選擇,是喜歡你還是討厭你。如果喜歡你,他們就會在你身上發掘更多優點;如果討厭你,他們就會發現你一身都是缺點。對一個人內在的理解,不過是證明並強化了第一印象而已。” ——空手

人是視覺動物,以貌取人簡直是刻在骨子裡的,可能有人會憤憤不平的說:憑什麼他們都那麼膚淺,只看外表漂亮不漂亮,我有內涵有美好的品德,難道這些不重要嗎?

當然重要,但是隻有當他們先被你的外表吸引,然後試圖去了解你,你才有機會表現出你的內涵、才華和品德。沒有被外表吸引這個前提,沒有人對你的內涵和品德感興趣。這個世界就是這麼殘酷。

2。一味縱容只會讓人變成惡魔

這些人性的黑暗面,我30多歲才終於明白了

人們常說,永遠不要試探人性。一味的對某個人縱容,也是試探人性的一種。

有位著名的女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曾經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在一次藝術展中,她做了一個著名的行為藝術——給自己服了麻藥,無法動彈,並且告知人們,可以用旁邊的各種工具對她為所欲為,而不會被追究任何責任。這些工具裡從最基本的畫筆,羽毛等小玩意兒,到刀子,甚至槍。

這些人性的黑暗面,我30多歲才終於明白了

觀眾把水倒在瑪莉娜頭上

一開始,觀眾們只是善意的用小玩意兒逗逗她,並不敢有什麼過激行為。然而,當他們發現瑪莉娜真的不能動,也沒有人管觀眾們的行為的時候,他們開始變得大膽起來,用刀子割開她的衣服,劃她的皮膚,最後甚至用槍對準了她的頭——瑪莉娜忍不住哭了起來,觀眾才終於停下了手。

這次表演藝術後,瑪莉娜說:

這些人性的黑暗面,我30多歲才終於明白了

這次堪稱實驗的表演藝術,研究哥希望大家能夠銘記於心,時刻記住,不要一味縱容,不要一味示弱,不要一味的服從,因為這樣可能會為自己帶來無法挽回的災難性後果——任何人,你以為正常的人,你以為善良的人,都可能會在你的示弱中變成惡魔

經常見到一些全身心為家庭、為丈夫、為孩子付出的女人,她們以為對老公和孩子越好,他們就會越珍惜自己、對自己越好,其實是大錯特錯了。這些女人就像瑪莉娜的實驗中一樣,縱容他人毫無代價的壓榨自己,最後要麼實在熬不下去離婚了,要麼打死也不離婚,變成一個渾身負能量的怨婦,天天抱怨憑什麼,為什麼。

理想社會中,人人都能尊重別人的底線,保持適當的邊界。然而現實社會中卻正好相反,人人都在試探他人的底線,這次過分一點點,如果你不反抗,下次更過分一點點,再下次就直接堂而皇之的欺負你。真正能尊重他人底線並保持邊界感的君子,已經少之又少。而這種試探甚至不分年齡和閱歷。

不論任何感情,人們傾向於認為,能夠為他人不求回報的去掏心掏肺的付出,才是真愛。如果時不時要求回報就太過於物質和現實,就不是真愛了。其實恰好相反,如果你不求回報、掏心掏肺的一直付出,只會把享受你付出的那個人變成惡魔,他只會索取你的付出,而不會愛你。如果你要求回報,逼迫他對你相互付出,他對你付出的越多,就越愛你。也許這個狀態更能夠被稱之為真愛呢?你覺得呢?

3。 你周圍人都希望你過得不好

這些人性的黑暗面,我30多歲才終於明白了

王小波先生《思維的樂趣》中有一個很著名的“向下拉齊”言論:

假如有不平等,有兩種方式可以拉平:一種是向上拉平,這是最好的,但實行起來有困難;比如,有些人生來四肢健全,有些人則生有殘疾,一種平等之道是把所有的殘疾人都治成正常人,這可不容易做到。另一種是向下拉平,要把所有的正常人都變成殘疾人就很容易:只消用鐵棍一敲,一聲慘叫,這就變過來了。

人人理應生來平等,這一點人人都同意。但實際上是不平等的,最大的不平等是知識的差異——有人聰明有人笨,這就是問題之所在。消除這種優越的方法之一就是給聰明人頭上一悶棍,把他打笨些。或者,一旦聰明人和傻人起了爭執,我們總說傻人有理。久而久之,聰明人也會變傻。這種法子現在正用著呢。

大家都知道,想要向上奮鬥是需要堅強的意志力和自制力才能進行的,但是向下掉落泥潭卻非常的輕鬆,只要變懶變饞每天玩不去學習工作,就能獲得一個非常開心愉快又萎靡墮落的人生。

泥潭中的他們,看著努力奮鬥的你,出於嫉妒的心情,他們會拼命把你拉下泥潭,當你跟他們“向下拉齊”的時候,他們又會轉換策略,把你往更深的泥潭踹。

有人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明明我以為眾人皆知的道理,我身邊的人卻做出相反的勸說?

當女生20多歲遭遇催婚的時候,明明打開知乎《有什麼道理是你結婚後才知道的?》這樣類似的話題下,十有八九會有人以血的教訓告訴你——結婚一定要門當戶對。但是當她身邊的人問她找對象有什麼要求的時候,她說門當戶對,想找個跟自己差不多的,身邊的朋友同事卻紛紛勸她:“你要求的太高啦,趕緊找一個就行了,女人年齡大了就不值錢了!男人窮沒關係的,人好就行了呀!”

明明大家都知道結婚最好是門當戶對,為什麼身邊人卻拼命勸你往下找那些條件差的?

因為他們不希望你過得好。

最好你找了又窮又差的對象,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變成一個怨婦,他們才能在你身上找到優越感,才能在暗暗的攀比中贏過你,才能在你面前有面子,才能在你面前感覺他們高人一等。

其實,你身邊99%的人都希望你過得不好。只有你的父母,閨蜜,摯友,那些真正站在你這邊的人,才會真心希望你變得越來越好,過得越來越開心。

一旦你知道了這個道理,就能很理性的分析你周圍人對你的勸說,從而分辨出誰是真心對你好的人,更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被他人左右,變成一個堅強、成熟的人。

4。 其實人根本就沒有人性

這些人性的黑暗面,我30多歲才終於明白了

關於人性,在我看了很多很多有關人性的小故事後,@流浪的蛤蟆 的這番理論,我覺得最為貼切。

打個比方,外星人給地球投放了一萬種生物,並且告訴這些生物,沒有規則,可以用任何手段,現在開始物競天擇,只要一個勝利者。

最後勝利的那個物種,你們覺得會是擁有溫柔 善良 敦厚 正義 陽光 慈悲……等美好品質的呢,還是冷酷 殘忍 無情 狡詐 善於偽裝 ……的呢??

我們人類就是勝利者,我知道很多同類都以為人類是個善良的種族,但實際……不是!人類從沒有過人性,所謂人性是生存的必要手段,一旦場景改變,立刻就能更換其他生存手段。

——知乎@流浪的蛤蟆

而我們身邊大量的現實例子也在告訴我們,好人沒好報,惡人反而過得好得很。善良的人獲得好結局這樣的事情,幾乎只發生在電影和故事中。

在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我犯過最大的錯誤,就是以為世界上還是好人多,以為社會上的人都像大學裡的人一樣有素質,講道理,不會故意去害人。

而,也並不是說“人之初,性本惡”。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智慧生物,並不像漫畫中的好人壞人那麼分明。近年來的影視作品和小說也開始試圖表現壞人的過往故事,很多反派人物也有著不得已的原因,這個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的。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是這樣寫的:

當時我還同今天不一樣,總認為人的性格是單純統一的。那時我還沒認識到一個人的性格是極其複雜的。今天我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了: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裡的。那時我還不瞭解人性多麼矛盾,我不知道真摯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含有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惡裡也找得著美德。

在我年輕的時候,曾遭遇最好朋友的背叛,以至於之後的一兩年都時常耿耿於懷。那時我有一個深深的困惑,是否一個女生對於感情上很渣,就意味著她的人品很差,對待朋友也會很渣呢?

當時,一個40多歲的男性朋友是這樣跟我說的:“那年我認識了一個朋友,幾乎無惡不作,經常進監獄蹲一陣子再出來,再進去那種。你說他是惡人嗎?他很壞是吧,但是在我最難的時候,他二話不說就借了我他生活費的一半,借條都不打。對我來說,他就是我的好哥們兒。”

那時的我,以為一個人一方面壞,他就是純粹的壞人。而這個朋友告訴了我,人性是複雜的,他完全可能面對一些人的時候是不折不扣的壞人,面對另一些人的時候,卻是可靠的兄弟,雪中送炭的貴人。

那麼人之初,到底性本什麼呢?我覺得用一句政治意味很濃的話可以概括為: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5。 女人生來就低人一等

這些人性的黑暗面,我30多歲才終於明白了

生為女人,在男權社會中,生來就低人一等。這麼簡單的道理,卻有很多女人想不明白。

當你身處於一個政治、經濟、軍事、權力、話語權絕大多數都掌握在男人手裡的社會中的時候,身為一個女人,你就是弱勢群體,你就是被剝削的對象。在男權社會中,女性生存著實不易,想要和男性達到同樣高度,必須要付出數倍的努力。加倍努力工作,要被詬病作為母親不合格。顧著照顧家庭和孩子,要被吐槽工作不上進。

許多營銷號和媒體發的那些“女人就應該對自己好一點”“不給你買xxx的就不是好男友”,鼓吹消費主義,讓女人陷在甜蜜鄉里,還以為自己無論怎麼作妖作死要求30萬彩禮房子加名,男人都得讓著她寵著她。說實話,這種想法不但十分沒有自知之明,而且十分的愚蠢。

女人比同齡男人更有利的時期,只發生在中等以上姿色的女人的18-27歲。大多數女人,從28歲以後,青春不在,往後漫長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貶值的過程,而大多數男人,從28歲有了一定經濟實力開始,就是一個不斷增值的過程。極少數女人能夠在40歲左右比20歲更受歡迎,個例不談。而很多姿色偏下的女人,從來就沒有過這個“有利期”。

並且,在婚姻中,女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需要承擔大部分的家務和育兒工作,被分散精力,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所以已婚女性平均時薪小於未婚女性,已婚男性平均時薪高於未婚男性,這個差異就是女性通過承擔家務讓度給男性的市場價值。(《家庭論》,加里·斯坦利·貝克爾,2003)

而離婚的時候,看似平分家產,其實不然。婚姻裡男性會壓榨女性的剩餘價值,讓她們重複價值比較低的家務勞動,從而男性就有時間去提升自己,形成自己的無形價值,比如說男的醫生就變得更資深,男的律師就變得價值更高,因為他們把有限的時間都用來提升自己了,而家務勞動這種低價值的工作大多交給女人做了。而他們這個無形價值的提升,就算離婚,女人也是分不走的。所以男的會用道德綁架(讓你當一個賢惠的妻子)和連哄帶騙的方式去忽悠女人進行低價值的家務勞動。

在這樣的形勢下,個人再努力,也無法以一己之力對抗時代的洪流,這句話懂得人自然懂。只能順應時勢,負重前行,隱忍不發,在夾縫中盡力保障自己的利益。

這些人性的黑暗面,我30多歲才終於明白了

——e.n.d——

參考資料:

·《 那些年,我在廣告公司學到的重要道理。》,空手,2019

· 《香菸實驗》,約翰·B·沃森,1920's

· 《節奏0》,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1974

· 《思維的樂趣》,王小波,2005

· 知乎《為什麼說永遠不要考驗人性?》,@流浪的蛤蟆,2019

· 《月亮與六便士》,毛姆,1919

· 《家庭論》,加里·斯坦利·貝克爾,2003

· 《婚姻中,女人的剩餘價值》,吳傑臻,2018

· 《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

女人的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一個同時擁有男性思維和女性思維的人做了一些探索。快關注一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