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含,很遺憾用這種方式認識你

林奕含,很遺憾用這種方式認識你

文丨喬一

“ 沒太熟之前,離我遠一點 ”

2017年4月27日,年僅26歲的新銳作家林奕含自殺身亡,這件事真的需要我們冷靜很久,才能回顧。

當時看到熱搜的第一反應是:一個集智慧與美貌於一身的美女作家,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呢?

我第一次因為熱搜如此咋舌,在我的印象裡,作家是多麼充滿力量且治癒的社會角色。

林奕含飽受多年抑鬱症折磨,抑鬱症的起因竟是少時遭老師誘姦留下的終生創傷。簡而言之,這又是一場性教育缺失釀成的悲劇。

乃至於我每每看到她的照片,都為這個宛若星辰般散發著仙氣的姑娘感到絕對的遺憾。

人們常說人生中最寶貴的是生命,而對她來說結束才是永恆的開始。

很遺憾,以這樣的方式認識她。

林奕含,很遺憾用這種方式認識你

記得前一段時間,杭州一小學曾因為“性教育”教材圖片引起熱議,當時有一部分家長怒斥其尺度太大。

雖然最終是鬧了個不小的誤會,但對於國內性教育教材的引入,還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如果能自然、大方地說出生殖器官的科學名稱,跟認識身體的其它器官一樣,懂得這些器官很重要,一定要保護好。這種對生殖器官的正確認識,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我們一直覺得,國外相對於國內有太多寬泛的空間,教育的自由,人權的自由......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可以自由的交男女朋友,父母甚至還會把套交給孩子,讓他們注意做好安全措施。

那些相對開放的教育,讓他們的孩子在適當的年紀正面面對了“性行為”的可能性。

而在國內課堂還沒有非常直接地對低年齡段的孩子做出“性教育”認知的同時,父母的家庭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中國家庭,認為保守的避開敏感話題是對孩子的保護。

大多數人一輩子都不會遇到這樣不幸的事,就好像幼童被拐事件一樣,誰都預測不到將來。

但正是一具具像林奕含這樣的犧牲告訴我們,防範於未然並不是杞人憂天的行為。

我們並非是像林奕含父母那樣不作為、不引導,不教會孩子拒絕的父母,更不是會在關鍵時刻對孩子造成決定性錯誤的父母。

但對孩子未來的隱形隱患,我們還是需要做,並且是一定要做。

不論你是在林奕含這件事情之前,還是在這件事發生後,只要認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在錯誤的道路上改變方向,就有可能挽回了孩子一生。

林奕含,很遺憾用這種方式認識你

在很多像林奕含一樣被侵犯的事件中,很多父母都屬於毫不知情的狀態。

為什麼毫不知情,原因大致有:

1.孩子缺乏性教育。性懵懂的時期,充滿著好奇,家長又不知如何與孩子進行性啟蒙以及防止性侵害,而從未受過性教育的孩子就成了最容易遭受性侵害的對象。

2.父母無視孩子的心理問題。林奕含父母一直無視女兒的心理問題,反而一直為自己的教女有方而自豪。自豪到即使女兒已經向他們暗示自己需要性教育,依然置之不理。

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這樣寫道: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

3.父母對熟人過於信任。在兒童性侵事件裡,有7成來自孩子的熟人、師長。孩子受到的傷害在親友、甚至親生父母眼中,經常被輕描淡寫成“開個玩笑”或者“喜歡你才這麼做”的行為。

在前兩點中,大家都能從林奕含事件中透徹的醒來。而最後一點,卻往往是最容易遺漏和疏忽的。

林奕含,很遺憾用這種方式認識你

我曾經在看書時看到過這樣一段小故事,內容大概是:

去好友家裡做客,朋友的孩子與她很是親近。她剛到,那孩子就懂事兒地遞給她一杯咖啡。

朋友問孩子:“你怎麼知道小姨要喝咖啡呢?”

孩子答:“因為小姨每次來都要咖啡啊。”

朋友又說:“雖然小姨每次來都要咖啡,可是小姨這段時間不好喝咖啡的,你去給她倒杯橙汁吧。乖,下次客人來一定要先問客人想喝什麼,上一次,之前的好多次,都是不算數的,好嗎。”

孩子點點頭,懂事的又去換了杯橙汁給她。

故事裡的那位媽媽這樣教導孩子:

上次來的阿姨,不一定這次就一定會喝咖啡;

這一次讓你跟他回家的叔叔,不一定是上一次跟你玩的很熟的叔叔;

上一次媽媽告訴你的道理,不一定這次也是如此,只要你能找到合理的理由,你就能反駁我。

上一次就是上一次,我們要把每一次都當做第一次。才能把安全的意識牢牢的鎖在身邊。

除了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健康的“性教育”引導,做好防範意識的同時,作為父母的我們還需從自身出發,對熟人的信任大抵如此。要告誡孩子,在沒太熟之前要保持距離,在熟了之後也仍然要有清醒的戒備。

教育是一生的事兒,而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正影響著他的一生。

林奕含,很遺憾用這種方式認識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