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林奕含事件,警惕“完美媽媽”的“完美女兒”

性教育 早期教育 政法 心理 眉山檢察 2017-05-19

臺灣美女作家林奕含自殺事件的熱度逐漸退去,如何防止少女被性侵的討論也漸漸歸於沉寂。

檢討林奕含事件,警惕“完美媽媽”的“完美女兒”

然而,此時的我卻如鯁在喉,很想談談“完美媽媽”對“完美女兒”的傷害

在林家父母內心飽受摧殘的時刻,我知道討論他們的責任無異於傷口上撒鹽,然而,為了更多“完美媽媽”的“完美女兒”能夠健康成長,我寫下了這篇文字。

外界看來,林奕含是完美的孩子,學業極其優秀,身材高挑,容顏秀麗。

檢討林奕含事件,警惕“完美媽媽”的“完美女兒”

我儘管沒有看過林媽媽的資料,可是從林奕含的文字介紹中我們知道,林媽媽是知名醫生的妻子,有著優秀的遺傳基因,她對女兒的要求是純潔善良,姿容秀麗,成績優異。

她所要求的女兒全都做到了。可是這樣優秀的女兒卻是無比痛苦的,她遭受了侵害,難以自拔,終至自殺身亡。

每個孩子來到世界上,天生就是不完美的,他們會弄髒衣服,會哇哇大哭。他們也有慾望,除了對於優秀的成績、眾人的仰慕、善良的品行有渴望之外,他們同樣伴有懦弱、自私、無能,甚至有著在父母看來不恰當的慾望,比如性教育,甚至是性慾望。

然而,完美的母親,不會接納女兒的不完美,他們往往用近乎苛刻的要求來對待孩子。

林媽媽對女兒關於性教育的兩次試探都無情地回絕了,堵塞女兒求助的道路。或者說,她是在潛意識中屏蔽了女兒的“不完美”,才失去了挽救女兒的機會。於是林亦含在羞恥感中越陷越深。

除了苛責之外,“完美媽媽”容易犯的另外一個錯誤是“焦慮”。因為不完美的孩子讓習慣於掌控一切的媽媽感到不適應,她更容易焦慮,或者對自己無能為力感到憤怒,並把憤怒發洩到孩子身上。

她以為孩子很小,不敏感,她並不知道,幼小的孩子內心敏感度遠遠大於成人。然而,孩子不善於表達,父母的焦慮便很容易內化為孩子內心的羞恥感不自信

當孩子的負面情緒得不到父母接納的時候,她就會把情緒深深地埋藏起來,用假性自我來對待媽媽。

檢討林奕含事件,警惕“完美媽媽”的“完美女兒”

然而,負面情緒必須尋找一個出口,要麼說出來,要麼打出來(男孩子愛打架),要麼病出來。林亦含沒有機會說出來,也沒有機會打出來,最終疾病核爆一樣的猛烈來襲,摧毀了她短暫的一生。

在假性自我中成長的女孩,一生痛苦。外人看來完美的她們,卻從不展現真實的自我,這樣的孩子心理上容易出問題。

檢討林奕含事件,警惕“完美媽媽”的“完美女兒”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在一個有完美主義傾向的母親的養育下,孩子會受到過多的控制,他的先天的、本真的生命力會受到壓制,他也許會成為一個非常符合社會和他人的要求的人,但他很難成為一個自我得到了充分發展的人。”

而在曾奇峰的諮詢過程中,曾遇到過很多青少年案例,這些青少年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他們“不幸地”都有一個近乎“完美”的母親。

相對應的是,一些父母沒有時間和精力干涉孩子成長的普通家庭,或是多子女家庭,孩子心理出問題的機率卻大大降低。

我個人認為,父母需要明白的一個觀點是,慾望無所謂對錯,情緒更是無所謂對錯。

這些都是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由特定事件引發出來。當父母感覺孩子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的時候,並不需要立即加以評判或者是嚴厲地批評孩子,而是要坐下來耐心地傾聽,分析原因,聽到他們的痛苦,懂得他們的需求,才能幫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是一個母親能夠給予孩子最好的

【圖片來自網絡,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作者:唐穎,徐州市人民檢察院宣傳教育處處長,《檢察日報》特約記者。

來源法律讀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