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別讓孩子自學 為何性教育處於自學的層次

性教育 心理健康 幼兒園 大學 北京晨報 2017-05-13
性教育別讓孩子自學 為何性教育處於自學的層次

即將過去的這一週,發生了不少有趣、引人深思或者令人悲傷的新聞。我們擷取了其中一些事件,邀請評論員們談談各自的觀點,給予平凡抑或非凡視角的解讀……

警鐘震懾買賣信息

北京晨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北京聯合發佈《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這則司法解釋明確,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具有“違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等情形之一的,即可入罪。

李冰潔:這些年,公民個人信息洩露、非法買賣等現象異常嚴重。最直接的個人感受是,時常有人通過發短信、打電話等方式推銷產品,比如,剛買車就有人推銷保險,剛入院生娃就有人推銷奶粉;最令人氣憤的是,個人信用卡被盜刷、銀行卡存款被盜、準大學生的學費被“辦獎學金”“助學貸款”騙光等等;最切齒的是壞人獲得信息守株待兔殺人越貨;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是因為個人信息被洩露在前,然後煩人的事、害人的事才會找上門。“兩高”如今補上法律漏洞,這是一聲強力法制警鐘,擲地有聲地震懾“內鬼”,也將有效遏制非法信息盜賣。

性教育別讓孩子自學

北京晨報:臺灣美女作家林奕含自殺身亡,其父母聲稱女兒系因多年前遭補習班老師性侵,引發憂鬱症最終導致不幸發生。此事一出,聞者無不唏噓,也讓青少年的性教育問題再次被輿論搬上了檯面。

王軍榮:誰都知道性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學校中,性教育卻始終處於“薄弱地位”,甚至被忽略不計,而孩子的性知識則多是“自學”的,這種“偏暗”的方式接受的性教育,自然不會真正“成才”,因此,問題重重。時至今日,為何性教育仍然處於“自學成才”的層次?何時才能光明正大地在學校教育中佔據一席之地?性教育不要再讓孩子“自學成才”,首先,教育部門、教師、家長要改變性教育觀念,要將其當作一門學科來對待;其次,需要有法律的保障,要規定學校必須進行性教育;再次,需要有經費保障,保障教材保障教師。唯有讓學生從正規渠道學到性健康知識,才能健康成長,以後也會擁有幸福的生活。

偽原創氾濫互聯網

北京晨報:互聯網內容生產市場的拼殺日趨白熱化,優質原創內容可謂互聯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在此背景下,不少平臺推出網絡作品申請原創功能,此舉既可以保護原創作者的合法權益,也推動優質內容不斷出現。然而,有不少人卻瞄準了原創市場,炮製出“偽原創”作品。

楊玉龍:面對著互聯網行業的蓬勃發展,也倒逼著原創保護思路與措施的再升級。比如有專家建議,完善著作權補償機制,作品一旦發表之後,付費方式可以考慮更多使用靠廣告分成、轉流量等;平臺與原創者強強結合,讓原創者不單純賣自己的作品,同時也可以賣自己的影響力等,可以說,這些都是可嘗試的舉措。同時,筆者以為,打擊“偽原創”需要充分發揮好人民群眾的力量。唯有閱讀者都行動起來,用“火眼金睛”辨別真偽、去偽存真,用法律武器給予打擊,唯其此才能讓“偽原創”的套路原形畢露、讓文字迴歸本真。

擴大學前教育資源

北京晨報: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孩子入園難的問題引發了更多擔憂。一些無證幼兒園紛紛開張,雖然存在各種安全隱患、辦學條件不佳,但依然有家長送孩子就讀。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2名孩子即將進入或正在上幼兒園的家長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中,56.0%的受訪幼兒家長稱身邊有無證幼兒園。

龍敏飛:應對無證幼兒園,還需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對這,有兩種路徑,一種是落實現有的政策。鼓勵地方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補貼租金、培訓教師等方式,加快民辦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對各地來說,就是要將這樣的好政策落到實處。而另一種路徑,則是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學前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師資水平有保障費用合理的公立幼兒園,自然是家長們的首選,但是,當前的資源是有限的。在這樣的現實下,或許可以不斷推進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的建設。

為何墜井事故頻發

北京晨報:媒體此前報道的合肥9歲男童失聯一天後,在合肥市當塗支路某工地一窨井內身亡的悲劇。最近,此事有了最新進展。記者獲悉,施工方最終賠償130萬元,男童家長與施工方達成調解協議。

玫崑崙:小井蓋,大民生。而事實早已證明,許多安全事故的發生,都是源於監管缺位造成的。正由於監管缺位,才導致“墜井事故”頻發,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讓人糾結不已。而悲劇發生後,僅僅心痛,對有關部門來說,無濟於事,更應該反思自己的監管責任,從中吸取教訓,多一些民生理念和群眾觀念,多一些擔當意識與行動,多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亡羊補牢,猶為未晚。成功的經驗是寶貴的財富,但用那些慘痛的甚至是血的代價換來的教訓,同樣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經驗要總結、交流,教訓同樣要總結、交流。因為教訓不僅能讓人們從中找出問題的癥結,從而對症下藥,痛改前非,減少今後工作中重蹈覆轍;而且還能夠讓人們從教訓中創造出更新的監管辦法,防患於未然。

讓恐嚇教育遠離孩子

北京晨報:“不聽話就把你交給派出所,喊警察把你抓走!”這樣的嚇唬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不少家長在孩子犯錯誤時也總會以此“教育”孩子。但四川青白江的一位媽媽就真的這樣做了。

郭文斌:這種“恐嚇”式的教育真的能夠嚇唬住孩子嗎?或許第一次會有用,但“狼”來了喊多了,也就不靈了,顯然,是需要引起家長警惕的。應該說,家長之所以要用警察來嚇唬孩子,一方面是警察能夠讓孩子怕,畢竟警察是執法人員,穿上警服很威風,在孩子眼中是能令其害怕的,將孩子送進派出所,更能夠讓孩子害怕;另一方面是實在無奈,已經憑藉自己的力量無法管住孩子了。將孩子送進派出所讓警察來教育,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錯位。首先,損害了警察的形象。其次,用警察嚇唬孩子,也妨礙到警察的正常工作,警察從來都沒有嚇唬孩子的義務,如果家長動輒讓警察來嚇唬孩子,恐怕警察僅此工作就忙不過來了;再次,會帶來負面影響。

■一週聚焦

求學不做低頭族

報載,近日,安徽農業大學一位老師在上課前,要求學生上交手機,這位老師表示,之前課堂上很多學生低頭玩手機,自己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事實證明,把手機收起來確實能提高教學效果。

的確,如今學生玩手機成風,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畢竟,在大學期間理應儘可能地獲取知識,而不該把寶貴聽課時間用在玩手機上,更何況,這種行為也缺少對老師的尊重。

有一種觀點認為,手機上交倒逼學生專心聽課,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可是,如果不愛聽課,就算上交手機也難以收心,高校教師應當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主動學習。這話道理是沒錯,可是談何容易?相比較手機上的遊戲、各種影視劇視頻,哪一項恐怕都比精彩的課程更吸引學生,學習本身就有枯燥的一面,如果不能剋制自己的慾望努力靜心學習,一味把責任推給老師的課不生動,這樣的學生恐怕也難成大器。

其實,又何嘗是高校課堂裡充斥玩手機的“低頭族”,無論漫步街頭,抑或置身餐館,甚至進入每個家庭,低頭看手機都成了一種社會規範,遑論中外。更有甚者,我們還經常能看到年輕夫婦坐在那兒各自聚精會神玩手機,毫無交流不說,旁邊就是坐在推車裡的孩童!這種到處低頭看手機的習慣蔓延開來,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有相當明顯的影響,比如對他人禮貌的缺失程度,比如交流的減少,而因為只顧低頭看手機而造成的意外傷害也是屢見不鮮。

對於這種無論對生理、心理健康都有影響的“新病症”,應該從年輕人開始予以警示,從這個角度講,安徽農大的老師無疑做了一件正確的事,不妨有更多的老師乃至學校考慮效仿。

趙歐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