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咖啡館的概念

星巴克 甜品 糕點 裝修 咖與茶 2017-04-10

星巴克的核心競爭力是“第三空間”

看清楚,是『空間』,是沒有服務員打擾,沒人送菜單端飲料,有沙發有wifi有空調的『空間』。

1.逛街累了需要找個地方休息。

2.跟朋友約見面等人。

3.跟朋友找個地方坐下來聊聊天。

4.朋友圈好久沒發照片了

5.不想一個人呆在家,需要找個地方坐一下看書、工作。

6.非正式的商務會談。

7.找個地方充電,臨時有事找wifi。

8.找在星巴克認識的夥伴聊天。

這就是那杯三四十塊咖啡糖水提供的附加增值服務價值。

星巴克怎麼就讓你產生了這種消費認可?

1.便利

(1)地點便利:幾乎所有的星巴克都開在商場、寫字樓的一層。

(2)菜單簡單:基礎飲品只有不到30款,每款的名字控制在7個字以內。

而且是沒喝過咖啡的人也能叫上名字的,比如拿鐵、卡布奇諾。食品更是沒菜單,直接看著糕點櫃點。

(3)統一:點單流程、用語、價格全部統一。

星巴克的點單流程統一,有一套特殊的“專門術語”,無論機場還是商圈全國同價,是為了降低學習成本。當你去一個陌生地方,你可以對進入星巴克後的一切流程和得到的服務、飲料抱有固定期望。所以星巴克是一個讓你有歸屬感的消費場所。

2.無壓力

(1)沒有服務員:沒有菜單,去吧檯點單,wifi沒密碼。

(2)不送餐:你以為星巴克配不起一個端飲料的夥伴?

夥伴很閒的時候也不會給你送,這是星巴克最核心的競爭力,把除了吧檯以外的所有空間讓給顧客。

星巴克的內部標準是絕對不能打擾顧客。所以是真正的空間、心理上的空間而不僅是物理上的。

除了收拾垃圾夥伴不出吧檯,有很多座位是通過裝修刻意避開吧檯視線的。

不少店的商品牆都在吧檯視線之外,業績和夥伴工資沒關係。

燈光晦暗、吧檯繁忙,你點不點單、點了多錢的東西夥伴看不著也懶得管。

這樣造成的效果就是:在寸土寸金的商場,有一些裝修考究的『休息區』。有舒服的沙發,有辦公討論的大桌子。有空調有Wi-Fi有充電插孔,光線舒服還有爵士樂,那麼,順便去買杯糖水是不是很自然的事呢。

(3)公共座位:

星巴克裡的座位基本上都是『公共座位』,不存在傳統餐館裡一客一桌那種設計。長條桌、長排沙發都是可以坐N人的。雙人的小桌子都擺放得很密集。四人的沙發組,空間也寬到已經有人坐下時你坐在他旁邊不會感到尷尬,所以有人抱怨星巴克私密性太差。

其實設計時怎麼可能不考慮正常說話的音量多大,周圍的人能不能聽到?來咖啡館就不是圖清靜的。清靜的咖啡館都倒閉了。這個設計、這個距離就是讓你一定可以聽到旁邊人的聊天內容。一方面你裝的逼有觀眾,另一方面搭訕不突兀。

3.安全

所有物料、食品、杯子都有效期,過了效期一律報廢,賣不完的糕點晚上直接進垃圾桶,有監控,定期有第三方QA檢查。

星巴克在歐洲、澳洲發展並不順利,甚至可謂失敗。唯獨在日本、韓國、中國這樣的集體主義東亞國家獲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

這些國家太缺少一個不受消費歧視、不被服務員打擾的真正的『第三空間』了。消費,從來都不是理性的。

顧客細微的心理感受決定了消費選擇。咖啡品質、茶的需求量都不是主要矛盾。

能營造這些東西,滿足上述需求,只要不賣白開水,都不會差。

去賣真正的茶?君不見多少精品咖啡館強行裝逼、慘淡收場。認真你就輸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